春游南歐--法國普羅旺斯省馬賽

作者: 西班牙騎士

導讀告別了蔚藍海岸,我搭乘高速列車TGV前往法國第二大城市馬賽。沿途約四個小時,在開過嘎納後不久,鐵軌從海岸邊轉入普羅旺斯省內地,沿途的景色也由蔚藍海岸的明媚宜人變為起伏的丘陵地帶。其地貌和我國江北到魯南一帶的鄉村有些類似,山體不高而且起伏甚緩,砂質的土壤被墾為農田的不多,植被都是一些矮矮的灌木。農田裡種植最多的是葡萄,我不禁聯想起普羅旺� ...

告別了蔚藍海岸,我搭乘高速列車TGV前往法國第二大城市馬賽。沿途約四個小時,在開過嘎納後不久,鐵軌從海岸邊轉入普羅旺斯省內地,沿途的景色也由蔚藍海岸的明媚宜人變為起伏的丘陵地帶。其地貌和我國江北到魯南一帶的鄉村有些類似,山體不高而且起伏甚緩,砂質的土壤被墾為農田的不多,植被都是一些矮矮的灌木。農田裡種植最多的是葡萄,我不禁聯想起普羅旺斯的葡萄酒,雖不是法國最好的,但也名聲在外。普羅旺斯省土地肥沃,是法國的農業大省。在歷史上雖然不斷有貪婪的霸主們想把這一塊寶地據為己有,這裡恬美的自然風光卻沒有使人們意志消磨。從古羅馬時代一直到路易十四,這一帶的人們不停地起義抵抗暴政。自由和戰鬥的精神融入了人民的血液。激動人心的法國國歌--馬賽曲就是最好的例證。馬賽南面臨海,東,西,北三面則都是山地,像臂膀一樣把城市攬在懷裡。而且山勢都是內圈和緩,外圈陡峭,整個城市因而易守難攻。再加上天然的良港,馬賽確實是得天獨厚的軍商重地。關於馬賽的港口,大仲馬的小說《基督山伯爵》的第一章“船到馬賽”中有很生動的描寫。隨後我也會多化一些筆墨詳細描述。

到了馬賽已是下午五點多,因事先打過電話,我知道青年旅館還有不少床位,所以不急著趕去。在火車站附近買了一個漢堡作晚飯,我坐在火車站門外高地上的白石台階上邊吃邊據高臨下地感受馬賽給我的第一印像。吃完後又拖著行李在市內略略轉了一圈。因為是港口城市,這裡三教九流的人物如過江之鯽,整個城市喧囂雜亂,熱鬧非凡而又稍帶陳腐的氣息。記得讀過的一本旅游資料中這樣描寫馬賽:“似正非邪中帶有一股令人難以抗拒的誘惑力,讓人不知不覺地沉淪下去。”大約因為是下班時間,主要街道上人潮擁擠,其中不少非白人的行人著裝和氣質粗野無禮,表情和舉止郁悶暴躁。特別有很多中東人,一個個胡子麻查,大翻領的花襯衫敞開領口,露出脖項上的粗大金鏈和下面的胸毛。他們三五成群的聚集在小巷口,一面詭秘而又語速極快地竊竊私語,一面打著激烈地手勢,時不時還向外戒備的掃一瞥。

一看表已是六點過半了,在陌生的城市裡要注意安全因素。我想該是去旅館的時間了。這家旅館是在馬賽北面的山坡上,應乘路車在“Marious Richard”站下車。有二三十站路,出城後大巴士就在住宅區的窄馬路上一邊上山坡一邊左彎右拐。數站名也沒有用,因為有好多小站沒人按鈴司機就不停了。最好是一上車就向司機說明在哪站下,司機大都一點英文都不會,就只能跟他接連重復站名再加上手勢比劃。我的做法是干脆把青年旅社的地址翻給他們看。下車後往前走五十米左右,然後拐進右手邊的小巷走到頭,是一個丁字路口,再右拐順著下坡路走一兩百米,當中有一個左轉彎,到達下一個丁字路口後馬路對面園子裡的淺黃色三層建築就是青年旅社。網上的尋路指南都寫的不清不楚,害的我來來回回跑了不少冤枉路。不過也值,這座青旅是拿破倫時代的一座古典別墅改建的,別提內部氣派的挑高大廳,精美的落地長窗和典雅大方的花紋牆飾,光是入口處厚重的雕花大門連同門上古意盎然的鑄鐵把手就是一件古物。運氣好的話被分到一間面向南面的房間,一推窗就能眺望馬賽市內的星星燈火。或者在餐廳吃早餐時坐在窗前也能望見還在晨霧籠罩下的馬賽。旅社周圍是一大片高尚住宅區,大多是一幢幢的獨院小樓,環境幽靜整潔。旅社內部也打掃的很干淨,讓人住的很愜意。旅社的地址和電話是:

地址: GAllee des Primeveres

電話: 04 91 49 06 18

傳真: 04 91 49 06 18

我在房間裡和一個法國人攀談了一會兒,他三十多歲,是做維修建築外牆的泥水匠,也算是一個自由職業者。我問他這工作是不是又苦又累,特別是刮風下雨時,有沒有想過換一個職業等等。他聽了我的話好像很困惑的樣子,反問我指的是什麼,說他喜歡這份工作,能給他自由自在的旅行生活,報酬也很豐厚,請他去的人家都需要提前半年預約,不管刮風下雨他都常常邊吹口哨邊干活。我在國外常常碰到類似的交流問題。我們國內的某些觀點在這裡格格不入。我下意識中總覺得像泥水匠一類的體力活是低檔工作,干這行的人肯定怨天怨地,才會說出那番話來。他卻自得其樂,毫不考慮我們在類似情況下可能有的顧慮。

第二天乘車下山,我首先去了馬賽北部的隆香宮(Long-Champ Palais)。說是宮殿,其實是一座建成宮殿形式的水塔,沒有宮室,只有正面的一組噴泉組雕蠻有氣勢,水流從這裡湍湍的流向全市。雕塑後是一大片濃的化不開的綠蔭,參天大樹比比皆是。因為天色早,公園裡沒什麼人,只有在公園一角有成群的野貓蜷縮在長椅上曬太陽,見到人也不怎麼怕。

從隆香宮出來,我接著去了市中心的哥德大教堂。這是一幢典型的哥特式建築,雕花鏤空的鐘樓高聳入雲,屋頂呈極尖的銳角,薄而脆的石材全靠內部的鐵架支撐。外牆裝飾上的花紋極其繁復,人物雕刻比例失調,表情陰冷。教堂內光線昏暗,不類人間。這一切都是為了體現中世紀時神權的至高無上,用威權和恐怖迫人就範。

出了教堂我順著馬賽的主要商業街卡比努爾大道一直走到舊港。港口是長方形,在入海處有一個天然形成的巧妙彎折,使整個港灣處於半封閉之中,起風浪時港口內依然風平浪靜。港口外兩三公裡處還有幾個小島,在上面修好炮台就成了港口的天然屏障。再加上吃水深,馬賽港從各方面都具備天然良港的要求,難怪從古羅馬時期就受到重視和開發。港口前是一排賣魚的攤販,塑料框中堆著不少稀奇古怪的深海魚,我只認得出那扁平的比目魚。有些小販膚色黝黑,眼睛被海風吹的通紅,一邊嚼著煙草一邊吆喝,不脫老漁夫的家風。

買了一張去伊夫堡(又名紫杉堡,法文dif)的船票後,我抓緊時間先去了港口西面的馬賽主教堂。這是一座東正教風格的教堂,主穹頂和兩側的鐘樓都是洋蔥型。外部色彩明快,內部光線充足,和前一座哥德教堂相比完全是兩個世界。主教堂在馬賽新港的海邊,從海上也可以一覽無遺。看看開船時間將到,我匆匆趕往碼頭,路上買了一個三明治准備在伊夫島上填飽肚子。

說起伊夫島,那可是大大有名。大仲馬《基督山伯爵》中鄧狄斯被人誣陷,被關了十四年的地下牢獄就設在這裡。據說路易十三的孿生兄弟,著名的“鐵面人”當時也被關在這裡。小說家言自然是虛構的,事實上監牢裡根本沒有地下室。不過該島確實曾關押過不少政治犯。石頭砌的堡壘呈回字型,加上遼望台共有四層,四周是陰森的牢房,中間是一個小天井。牢房潮濕昏暗,有窗戶的其大小也最多容納海鷗進出。有些房間裡放著電視機,播放基督山伯爵各個版本電影的片斷,四面牆壁回響著鄧狄斯在牢房裡絕望的詛咒,喃喃的祈禱和狂暴的謾罵,使人不知不覺被恐怖,壓抑的氣氛所包圍。回到陽光普照的牢房外,真有點隔世為人的感覺。在城堡的遼望台可以回望馬賽,向南張望則使我聯想起北非。

除了城堡伊夫島上還有兩幢小房子,一是以前的總督府,現在改造成了洗手間;一是小賣部兼小餐館。島上的海風一刻不停地吹,開始還覺得涼爽,吹久了真覺的這風能一直吹到骨頭裡去。而且離島的輪船班次很長,不得不躲在小賣部裡避風頭。這裡有很多紀念品,各種各樣的繩結樣品最使我感興趣,有水手結,稱人節,拴纜節等等,與馬賽的港口身份很相稱。

馬賽最後一個景點是舊港東部高地上的聖母教堂。10米高的金燦燦的聖母像矗立在山頂的石碑上,馬賽全城都能看到,她俯視著舊港並佑護著出港船只的安全。爬上高地可以眺望到遠處伊夫島浮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中。教堂的結構也很獨特,我是第一次見到:它分為兩層,各有完整的中殿席,神龕和禮拜堂。下面一層較矮,沒有頂窗,像地下室一般,但挑高也有五六米。走道兩旁滿是許願者留下的蠟燭,氣氛溫馨。上面一層裝修的金碧輝煌,兩旁牆壁上掛滿的聖母的聖經故事圖片。有趣的是其中幾幅是有國畫手法畫成的,聖母成了身穿長裙的古代蘇州仕女,聖子耶穌好像年畫上抱著鯉魚的胖娃娃,讓人看了忍俊不止。

在舊港西面的一大片城區是馬賽的老城,不過古老建築似乎也保存的不多了,而且沒人解說也看不出門道來。不過老城裡的飯店倒是不錯,可以嘗嘗正宗的馬賽魚湯,價位比舊港周圍的便宜不少。馬賽東部臨海處全歐洲獨特的白色石灰岩地帶,峭壁裂縫中的海灘是曬日光浴,游泳和潛水的好地方。不過因為要開車或租船前往,我只能寄希望於以後了。


精選遊記: 馬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