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赤潮(關注旅游,關注環境,關注生存)

作者: dingding123

導讀(記:一網友問到這個問題,根據以前所學和資料整理)關於赤潮的介紹 赤潮又稱紅潮或有害藻水華,通常是指海洋微藻、細菌和原生動物在海水中過度增殖或聚集致使海水變色的一種現像。 赤潮是一種自然生態現像,聖經中已有記載,相當一部分赤潮是無害的,它們自生自滅,然而,近年來赤潮的頻繁發生和規模的不斷擴大,破壞了漁業資源和海產養殖業,赤潮毒素也嚴 ...

(記:一網友問到這個問題,根據以前所學和資料整理)關於赤潮的介紹

赤潮又稱紅潮或有害藻水華,通常是指海洋微藻、細菌和原生動物在海水中過度增殖或聚集致使海水變色的一種現像。

赤潮是一種自然生態現像,聖經中已有記載,相當一部分赤潮是無害的,它們自生自滅,然而,近年來赤潮的頻繁發生和規模的不斷擴大,破壞了漁業資源和海產養殖業,赤潮毒素也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安全。

有些赤潮藻能產生毒素,毒素在貝類和魚體內累積,人食用時中毒,嚴重的能導致死亡;還有些赤潮藻對人類不構成威脅,但能產生毒素危害魚類等海洋生物;另外一些赤潮藻雖然無毒,但能對魚鰓造成堵塞或機械損傷,還可能由於死亡時大量耗氧而使魚窒息。

海洋浮游微藻是引發赤潮的主要生物,在四千多種海洋浮游微藻中有260多種能形成赤潮,其中有70多種能產生毒素。

到目前的研究為止,根據人們的中毒症狀,藻毒素共分為麻痹性貝毒PSP 、腹瀉性貝毒DSP 、神經性貝毒NSP、記憶缺失性貝毒ASP和西加魚毒CFP。

加強工農業和生活污水的處理,控制海水養殖業中餌料和排泄物造成的自身污染,減輕海水富營養化,並關注船舶壓艙水排放和生物引種可能帶來的新的赤潮生物。

1972年—1994年我國有記載的赤潮共發生了256次,每年經濟損失約10億元,赤潮的高發區為:渤海灣、大連灣、長江口、福建沿海、廣東和香港海域。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