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一逛老開封

作者: 錦瑟畫眉

導讀開封城內新建的仿古建築景點太多太多了,因為這座古城的歷史掌故太過豐富,歷史人物太過傳奇,隨便拈出一個來就能營造一方天地。所以清明上河園一帶已經成為旅游拉客的集散地。個人覺得,開封城內名目繁多的景點中,比較具有游覽價值的無非是鐵塔、大相國寺、龍亭、山陝甘會館,還有繁塔。 然而,我更喜歡的是以一種更貼近城市面貌的方式游走著,或許很隨意, ...

開封城內新建的仿古建築景點太多太多了,因為這座古城的歷史掌故太過豐富,歷史人物太過傳奇,隨便拈出一個來就能營造一方天地。所以清明上河園一帶已經成為旅游拉客的集散地。個人覺得,開封城內名目繁多的景點中,比較具有游覽價值的無非是鐵塔、大相國寺、龍亭、山陝甘會館,還有繁塔。

然而,我更喜歡的是以一種更貼近城市面貌的方式游走著,或許很隨意,或許漫無目的,但是可以更自由的掌控自己的情緒,更自由的選擇自己的認知。我喜歡以這樣的方式來認識一座陌生的城市,很散漫很市井,很親切也很真實。

網上看到有人說,開封舊城老街是骨灰級驢友愛去的地方,只大概記住了這是一片多元文化交融的地區,有教堂有清真寺有文廟有觀音寺,有胡同有老民居有中西合璧的建築,有最正宗的小吃和土特產。

於是,便向著這一方向挺進了。

可是,我手中連一張正經的開封地圖都沒有,有的只是賓館名片上一個簡易的道路分布,好在這老城的街區並不復雜,而我的運氣又總是那麼好,第一個拐入的街巷便赫然是清真美食街。

賣花生糕芝麻糖的小攤開道,沒走多遠就看到東大寺的巍峨,恢宏的建築並不因為疏遠才顯得神聖,崇敬的距離可能只是放在心裡。饒是整個河南省規模最大的

清真寺,那也不過就是周邊教民禮拜活動的一個場所。在這個早晨,寺門外最喧鬧活躍的就是幾家熱氣騰騰的早點攤,賣燒餅的,賣粥的,賣羊肉湯的,推著車露天

招呼著,小矮桌小板凳擺在一旁,人們三三兩兩的團坐著,在寒風瑟瑟的晨光中吸溜吸溜的吃得正香。於是我也要了一碗趙記燴菜,熱呼呼的羊肉湯,掰一塊鍋盔一

泡,埋頭痛吃,很快發現一塊鍋盔不夠,又去車前吊掛的小筐裡再摸一塊出來,繼續。湯足饃飽,老板問,好吃嗎?好吃啊,怎麼能不好吃。

剛剛蘇醒的街道,輕柔的陽光斜斜的照射,充滿自然豐盈的鏡頭感。新鮮的羊肉擺到案板上來了,鳥籠子拎出來了,騎著板車的人擦身而過,車上滿滿的芝麻糖和柿餅。有人開始了這一天的忙碌,有人坐在藤椅裡閉目養神,有人在享用自家的早餐,有人在這裡閑逛發呆。

看到了教堂高高的尖屋頂,這便是那座有名的理事廳街天主堂,簡潔而樸素的造型,剛剛過去的聖誕還遺留下些許節日的氛圍,一位修女微笑著和我們打招呼。

在我的生活接觸中,感覺信教的人的都是很寬容很真誠,而且為他們的信仰而感到快樂和幸福。不過,他們也通常有一個特點,就是也很喜歡向身邊的人傳教。所以

當這位修女向我們走近的時候,我心裡有那麼一點猥瑣的退縮,害怕人家又向我傳教而不知如何應對。而實際上卻是我多慮了,人家就是拿我們當普通的異地游客對

待而已,還沒有提升為可發展入教的潛在教友位置的殊榮。

隨便問了一句劉家宅院在哪裡,院子裡一位正在休息的老者答曰,就是現在順河房管所的院子,我以前就在那裡上班。得來全不費功夫。劉家宅院所在的胡同也

叫做劉家胡同,這是一所以前的尉氏縣大地主劉耀德的宅子,大門處破落不堪,走進去一片凋零,通向後院的門緊鎖,門口的大媽說,繞到後面房管所的院子去,那

裡的房子才好呢,果然,那是這所宅院的第二進和第三進,典型的四合院建築,修茸粉飾一新,那些木窗彩繪磚雕,沒有繁復的華麗,透露出的是典雅清新的氣質。

古老的石榴樹盤根錯節,春天來的時候應該依舊是青春勃發吧。

再向北走,已經走到了繁華的大馬路上,看得見汴京飯店的招牌。隔著馬路對望,看到一處大型的仿古建築正在修建當中,走進一看,原來這就是古觀音寺。從

元代開始便劫數不斷的古老寺廟又開始了新一輪的修繕,看得出來這一次規模不小。殿閣中原先供奉的菩薩都被轉移到了室外的空地,香火依舊源源不斷。

這一片老城區並沒有什麼引人注目的驚艷焦點,平淡的生活節奏中譜寫的是城市古樸內斂的從容氣質。

再回到書店街,有著千年歷史的古老街巷如今依舊是市中心繁華的商業聚集地,幾家知名的書店和經營文房四寶的店鋪占據著商業街的黃金地段,古舊面貌的建

築換上新時代的招牌,仍然相得益彰。在一家糕點鋪裡買了特色手工制作的鮮花餅和芝麻糖,點心的味道中也混雜有城市的氣息。

我,也就看到了這麼多的開封,遠遠不夠了解這座城市的內涵,他肯定還有更多更多值得探訪值得流連的內容,只是我也還是不能免俗。就像第一次到北京的人

肯定還是會要去故宮前門北海頤和園全聚德烤鴨,可是如果他有了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時間,那麼也就還會有更加細微復雜的選擇。前提是,他愛這座城市。

我希望還會有和開封再度重逢的機遇。


精選遊記: 開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