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金殿

作者: kkppss

導讀昆明城東約 7公裡,有鳳鳴山拱立,群山如“九龍奔朝”,其古木森 森,群鳥翔集,鸚鵡尤多,相傳有“雙鳳翔舞”,故名為鳴鳳山,或鸚鵡 山。山頂的密林中,建有一座明代修建的道觀太和宮,即“金殿”,又叫 銅房子,初建時,遠望“旭日晃漾,金光赫奕,射山谷欲動”,蔚為奇觀, 群眾呼為金殿,相沿成習,太和之名,反而漸漸忘卻。 從山麓迎仙橋起步,過一� ...

昆明城東約 7公裡,有鳳鳴山拱立,群山如“九龍奔朝”,其古木森 森,群鳥翔集,鸚鵡尤多,相傳有“雙鳳翔舞”,故名為鳴鳳山,或鸚鵡

山。山頂的密林中,建有一座明代修建的道觀太和宮,即“金殿”,又叫

銅房子,初建時,遠望“旭日晃漾,金光赫奕,射山谷欲動”,蔚為奇觀,

群眾呼為金殿,相沿成習,太和之名,反而漸漸忘卻。

從山麓迎仙橋起步,過一天門、二天門、三天門,便到高達1000多米

的平台之上,眼前是一座古堡式的建築,城牆上有城樓、垛口,城內有太

和宮,宮門上嵌著“欞星門”三個金字,門扉上楹聯寫著“上谷龍飛,無

雙玉宇無雙地;東林竹舞,一半青山一半雲”。

進入門內,即能看到我國現存最大的純銅鑄殿——金殿。它的梁柱鬥

拱、覆領鰲脊、寶頂飛檐、匾額楹聯、供桌神像、瓶爐器皿等,全部用銅

鑄成,重二百余噸。殿高6.7米,寬深為6.2米,殿身立圓柱16根,殿壁為

36塊雕花格扇加坊拼成,鑄造細致,結構復雜。殿中供鎏金神像5尊,中

為真武帝君,側塑金童玉女,兩旁有水火兩將。銅殿坐於高高的大理石丹

陛上,四周圍以兩層石制欄杆,金碧輝煌,有如金鑾寶殿。殿台階下有侍

亭兩座,左面另立一10米高的刁鬥杆,杆上升起一面七星皂旗。旗杆、旗

鬥、旗子也用銅鑄成。銅旗為三角形,犬牙邊,旗周圍有二十八宿、旗上

端有日月;旗中有北鬥六星,整個銅旗均為鏤空鑲嵌;旗面上雕刻有“天

下太平、風調雨順、國泰民安”12個銅字。

金殿自陳用賓於萬歷壬寅(1602)年鼎建,迄今已三百八十多年。清

康熙十年(1671)平西王吳三桂重建已二百一十多年了。據史載,銅殿曾經

兩次鑄建,第一次鑄建於明萬歷三十年(1602年),式樣與湖北均縣武當

山銅殿相同,明末拆除遷往滇西名剎雞足山大寺中。此後吳三桂盤踞昆明,

便在原銅殿舊址重建銅殿,今殿梁上還留有“大清康熙十年,歲次辛亥,

大呂月,十有六日之吉,平西親王吳三桂敬築”字樣。鹹豐七年(1857年)

回民起義時,略有損壞。光緒年間補鑄修復,此即今存的銅殿,比武當山

的銅殿略大,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經歷了數百年的風風雨雨,當初那金光四射,燦爛奪目的殿閣,已漸

呈斑駁古樸之態,又經受了多次大地震,周圍寺宇皆已倒塌,而金殿尚存,

殿上精美的雕刻至今完好,它比北京頤和園萬壽山的金殿保存完整;比湖

北武當山金殿規制大,是我國現存最大的純銅鑄殿。它的鑄造反映了雲南

三百年前銅礦開采、冶煉、鑄造,已具有相當的水平,它凝聚著各族勞動

人民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藝。

此外,金殿風景區後山建有三層三十六翼角二十九米高的鐘樓,三樓

穹頂下,懸掛明永樂二十一年(1432)所鑄的大銅鐘,鐘高3.5米,口徑周長

6.7米,重達14噸,為雲南省最大的古鐘,此鐘原懸於昆明城南麗門面的宣

化樓上,1953年拆城樓移至古幢公園,近又移至“金殿”公園。

金殿建有500畝的園林植物園,已建成茶花園、杜鵑園、木蘭園、薔薇

園、溫室區等十個園區,引種園林植物2000余種。金殿名勝區是融人文景

觀、自然景觀為一體的特色旅游景點。在殿後側,有粗逾合抱的山茶一株

和紫薇兩株,相傳為明代所種,每年春節前後,數千朵茶花怒放,花紅似

火。

金殿是昆明人貼近大自然的搖籃,除了那著名的銅殿的鐘樓外,絕少

人工痕跡,幾乎完全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特別是金殿的後山,更是一個

充滿野趣而略顯荒僻的寧靜世界,那一座座走勢平緩的山巒和滿山蓊郁的

綠樹,猶如一架架碩大無比的空調和供氧機,送給每一位投入的游人一身

爽意。


精選遊記: 昆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