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盡去一路行--九華山記游

作者: 劍簫士

導讀千山盡去一路行—游九華山記安徽有兩座山,黃山與九華山。黃山自然是天下聞名,相比之下,九華山名頭雖然也響,但比起黃山來,卻稍遜一籌。如果不是黃山已經上過兩遍的緣故,自己或許也想不到去九華山一走。大年初二,一大家人自上海而至九華山,全程高速,6個多小時即已來到山下。進山前和進山門之後,有很長一段的盤山公路,坡急路堵,城市裡開車的人恐怕心� ...

千山盡去一路行—游九華山記安徽有兩座山,黃山與九華山。黃山自然是天下聞名,相比之下,九華山名頭雖然也響,但比起黃山來,卻稍遜一籌。如果不是黃山已經上過兩遍的緣故,自己或許也想不到去九華山一走。大年初二,一大家人自上海而至九華山,全程高速,6個多小時即已來到山下。進山前和進山門之後,有很長一段的盤山公路,坡急路堵,城市裡開車的人恐怕心有惴惴。自己數年前雖單騎走過湖南的雪峰山,到得這裡也不得不抖擻精神。如果用Google Earth查看,九華山是一片連綿的山脈,地理上曰此地為黃山一脈,九華天街就位於山脈的腰部,實際上是幾座大山間的一塊狹長的盆地。這塊盆地已經被多當地人發展成了一個熱鬧的市鎮,游人可以在這裡做中途的休整。九華山之所以成為佛教四大名山,是因為這裡是地藏王菩薩的修行之地。約是唐朝年間,高麗王子金覺羅落發渡海,至此地苦修,傳播地藏大法,感動僧俗眾多。金覺羅99歲圓寂,依佛家禮葬於缸中埋入地下,三年後弟子們開缸查驗,肉身不腐,扣其關節,有金石之聲,弟子們查佛家典籍,乃地藏菩薩轉世之像,遂尊其為金地藏,並將其肉身安葬於此前苦修之地,在上方修建宏偉寶殿。至此九華山始有地藏菩薩道場之名,與峨眉、普陀、五台並列佛家四大名山。千百年的經營,天街附近已經形成了眾多的寺廟,肉身不腐的傳奇,共有15處之多,迄今仍有5處可供瞻仰,更給這裡蒙上了一層神秘加虔誠的色彩。立於天街之中,仰望四周,俱是崖高石險,高山之顛,各有金黃廟宇雄踞,共有三四間,夕陽投射下,在一片群山薄霧中,光芒刺眼,如佛光照耀,讓人心生敬意。天下寺廟眾多,大同小異,加之我們到時,已是接近傍晚,於是只拜訪了肉身寶殿。殿坐落在九華天街附近的小山上,山路陡峭,雖然鋪有石階,依然行來不易。當年金覺羅於此荒蕪之地苦修,可見其堅韌毅力。史書上說金覺羅東渡跋涉至此,喜此地,深居修行。數年後幾個當地人游玩至深山之中,忽然見到一個山洞裡有人閉目端坐,面前一口鐵甕中盛有糧食加白土(觀音土)做成的飯,眾人無不被金覺羅的苦修所感動,於是納頭便拜,請求為金覺羅募資修建寺廟,得到金覺羅的應予後,鄉民一呼百應,寺廟很快建成,金覺羅乃入寺傳道。可惜我們到時山門已關,不得進入寶剎,只好以虔誠之心繞行一周,四方鞠躬,算是成禮了吧。第二天上午,一家人登大天台。大天台有九華山最高的十王峰,是九華山的精華所在。山很高,據說爬上去要1個小時,我看不止。乘坐索道只能到達山頂附近,再往上,需要爬八百級的台階。山頂之上,是大天台寺,遠在索道之上便可遙望寺廟居高臨下,雄踞山頂,氣勢威嚴,不可輕褻。寺廟香火極為旺盛,透過煙火繚繞,可俯瞰群山,此時,已有登高望遠之意。然而前山因有山巒阻隔,加上九華天街眾多建築,視野並不開闊。轉到山後,視線方才一覽無余。只見山脈連綿不絕,自近而遠,奔流而去,無邊無際。環繞四周,山脈如波浪般連綿不絕,像一層層輕紗般,在你的眼前徐徐展開,直鋪到天涯盡頭。由於陰天的緣故,天空中蒙上了一層薄薄的霧,天邊的山影與雲彩交相融合,透出明銳的青色,突然想起,宋代五大官窯之一的汝窯,就是以天青色為極品,想來就是這般景色。在山峰的前方,有一座金字塔般的山峰,山頂一條小路,自近而遠,邁過山頂後,蜿蜒而去,像極了長城的蜿蜒。這裡的山路,均由麻石鋪成,兩邊都是蔥蘢的高大松樹,路遠山高,小路上並無一人,更讓人想起沿著山路一路跋涉、一路風景的情形。記得很多年前同學們相邀游張家界,走的也是這樣一條悠遠深長的山路。可惜時間不允許,否則自己一定要沿著這條山路走下去,去領略那旅人方可得見的風景。登山的樂趣,應該是一路逍遙,一路歡欣的。雖有艱辛,卻有意想不到的精彩風景。車行在上山路上的時候,你是絕想不到在天台之上,竟有如此開闊廣遠的世界的。這時,不由回想寺廟牆壁上所刻的三個大字—“非人間”。初見時自己正在登山中途,體力精力交悴,見到這三個字時只半信半疑,有那麼神嗎?等到登上山頂,環顧宇宙,才深深體會到題字者的滿心歡喜與敬畏。在山頂上,給朋友發短信雲:“九華勝景,天下奇絕。萬山層巒,雲海漫卷。非人間也!”造化如此,人生也是一樣啊。不登臨絕頂,如何見非人間的精彩呢。2009年2月4日11時於浦東注:地藏菩薩,是佛屆裡的雷鋒啊!——《地藏本願經·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於過去久遠不可說劫前,身為大長者子。時世有佛,號曰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時長者子見佛相好,千福莊嚴,因問彼佛:“作何行願而得此相?”時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告長者子:“欲證此身,當須久遠度脫一切受苦眾生。”長者子因發願言:“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爾時釋迦牟尼佛告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摩訶薩:“汝觀是一切諸佛菩薩及天龍鬼神,此世界、此國土、他國土,如是今來集會到忉利天者,汝知數不?”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苦以我神力,千劫測度不能得知。”佛告文殊師利:“吾以佛眼觀故,猶不盡數。此皆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文殊師利白佛言:“……唯願世尊廣說地藏菩薩摩訶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不思議事?”佛告文殊師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叢林、稻林竹葦、山石微塵,一物一數,作一恆河。一恆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一劫之內,所積塵數,盡充為劫,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以來,千倍多於上喻。何況地藏菩薩在聲聞辟支佛地。”



(千山盡去一路行)


精選遊記: 九華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