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裡

作者: 紫葉靜蕊

導讀水鄉古鎮同裡,位於太湖之濱。乃江南六個著名水鄉古鎮之一。“五湖環境於外,一鎮包涵於中。鎮中家家臨水,戶戶通舟”。同裡舊稱“富土”。宋代時,改稱“同裡”, 沿用至今。 鎮區被同裡、九裡、葉澤、南星、龐山五湖所環抱,又被“川”字形的十五條網狀河流將鎮區分割成七個島。古鎮區的街道均沿河而築,四十多座建造於各個朝代、風格各異的石橋,將其連成一� ...

水鄉古鎮同裡,位於太湖之濱。乃江南六個著名水鄉古鎮之一。“五湖環境於外,一鎮包涵於中。鎮中家家臨水,戶戶通舟”。同裡舊稱“富土”。宋代時,改稱“同裡”, 沿用至今。 鎮區被同裡、九裡、葉澤、南星、龐山五湖所環抱,又被“川”字形的十五條網狀河流將鎮區分割成七個島。古鎮區的街道均沿河而築,四十多座建造於各個朝代、風格各異的石橋,將其連成一體。在同裡最為出名的是“一園、兩堂、三橋”,都是古色古香的造型。一園是江南名園退思園,此園在不大的面積裡精巧安排,使得小小的園林給人一種移步換景千變萬化的感覺。兩堂指的是崇本堂、嘉蔭堂。三橋指的是太平橋、吉利橋和長慶橋。

同裡古鎮的退思園是晚清私家園林建築的經典。園主任蘭生,字畹香,號南雲,曾任安徽鳳潁六泗兵備道,於清光緒十一年革職回鄉。請本鎮畫家袁龍設計此園,園名“退思”二字取“進思盡忠,退思補過”之意。袁龍,字東籬,詩文書畫皆通。他根據江南水鄉特點,因地制宜,精巧構思,歷時兩年(公元1885-1887年)建成此園。退思園雖小,卻集中了江南古典山水宅園的山、池、建 築、藤木、花草,而 且春夏秋冬、琴棋書畫各景俱全。布局雋巧適度,景色宜人,充滿詩情畫意。不失為園林建築史上的傑作。正是:莫道園林小,佳景知多少。

退思園的主體建築宅第分東西兩側,西側建有轎廳、茶廳、正廳三進,為婚喪嫁聚及迎送賓客之用。東側內宅,建有南北兩幢各五樓五底的“畹香樓”,樓與樓之間由東西雙重廊與之貫通,俗稱“走馬樓”,為江南之冠。園景部分亦分東西兩側,西庭東園。庭系園之序,中置旱船,坐春望月樓,歲寒居。園以水為中心,具貼水園之特亭、例,山、堂、廊、軒、榭、舫皆緊貼水面,園如出水上,可謂獨秀江南,在建築美學上也堪稱一絕。北岸的退思草堂為全園主景,站在堂前平台上環顧四周,琴房,三曲橋,眠雲亭、菰雨生涼軒、天橋、辛台、九曲回廊、鬧紅一舸舫、水香榭、覽勝閣以及假山、峰石、花木圍成一個曠遠舒展,彼此對應的開闊景區,構成一幅濃重的水墨山水畫長卷。而每一建築既可獨立成景,又能互為對景,彼此呼應。其中坐春望月樓、菰雨生晾軒、桂花廳、歲寒居、點出春、夏、秋、冬四季景致,琴房、眠雲亭、辛台、覽勝閣塑造出了琴、棋、書、畫四藝景觀。

同裡鎮距蘇州城南25公裡,同裡湖、葉澤湖、南星湖、龐山湖、九裡湖四面環抱,鎮上有川字形河流,沿岸建築因水而成,屋宇叢密,街巷逶迤,家家戶戶有河橋、埠頭。今存明清宅園三十八處、寺觀祠宇四十七處,士紳豪富住宅和名人故居數百處,其中以退思園最為著名,今已列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退思園是最具晚清建築風格的江南名園,由園主同裡人任蘭生始建於光緒十一年(1885),占地九畝八分。此園由同裡人袁龍設計,他根據江南水鄉特點,因地制宜,布局為橫向,西為宅,中為庭,東為園。自西向東,建築體量由重而輕,由密而疏。園則小巧精致,清雅宜人,花木泉石點綴四時景色,給人清澈、幽清、明朗之感。構園以池為中心,四周散置亭台樓閣、廊肪橋樹、廳堂房軒,都近水而築,仿佛浮於水上,故有“貼水園”之稱。

嘉蔭堂在竹行街萬尤家弄口,舊稱柳宅,前後四進,占地一四分。主廳嘉蔭堂,處處雕刻,精妙絕倫。內宅衍慶樓前有青水磚雕門樓,天井石板上有浮雕“五福捧壽”。樓西北臨水築水秀閣,小巧精致,人居閣中,可聽風聲、水聲和櫓聲。與嘉蔭堂僅一河之隔的是祟本堂,建於清末民初。前後五進,布局緊湊,尤以雕梁畫棟著名,有木雕一百余件,其中門窗隔扇上的《西廂記》、《紅樓夢》令人稱絕。廳樓之間有風火牆相隔,樓廊左右設蟹眼天井,備瀉水防火之用。宅東有暗長陪弄,出入一進進院落,弄壁有燈塞,放置油燈照明。


精選遊記: 蘇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