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人走西藏之四

作者: zhangminghua0743

導讀在重慶,在四川,我們隨處都感到西部開發的熱潮,蜀渝大地的人們正用他們的汗水使這片熱土更加美麗。且不說渝懷鐵路建設的如火如荼,也不說沿途城市建設的日新月異,就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農業開發,那也是有板有眼,成效斐然。 過秀山以後,319國道就在崇山峻嶺和陡峭的河谷間蜿蜒。有的山嶺原本就有蔥綠的樹林,有的山嶺以前還是濯濯童山,但現在已滿目蒼翠, ...

在重慶,在四川,我們隨處都感到西部開發的熱潮,蜀渝大地的人們正用他們的汗水使這片熱土更加美麗。且不說渝懷鐵路建設的如火如荼,也不說沿途城市建設的日新月異,就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農業開發,那也是有板有眼,成效斐然。

過秀山以後,319國道就在崇山峻嶺和陡峭的河谷間蜿蜒。有的山嶺原本就有蔥綠的樹林,有的山嶺以前還是濯濯童山,但現在已滿目蒼翠,那成行成列的樹苗,顯然是這兩年剛植上去的。那些植樹的山巒,就如龍山鐵路坡沙子坡一般高峻陡峭,如果不是對生態建設的深刻認識和具有建設美好家園的堅定信心,要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是無法想像的。

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我們嚷嚷也有好些年了,如果比較成效,至少我們認為和重慶四川還相差甚遠。從重慶到四川的簡陽,319就如一根飄帶,一會兒浮在山頂,一會兒飄在山腰,一會兒又沉落山谷,那些山巒比之湘西更可以稱之為崇山峻嶺。我們首先感覺到的是這裡的農業個性鮮明,一縣一品,絕不打爛仗。比如重慶的壁山,油菜產量位居全市前矛,重慶的銅梁小水果名響川渝,重慶的潼南是中國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四川的安岳是中國石刻之鄉和中國檸檬之鄉,樂至是四川最大的椪柑生產基地,而簡陽龍泉的桃更為有名。進入簡陽,要上下一座極高的山,那山的高程比我們的矮寨坡要高得多,但山上山下的坡地除了自然林之外全是枇杷和桃林,據了解,僅此一片山脈就有果林2324公頃。站在山頂的公路上,極目所至,郁郁蔥蔥的桃林布滿了自然林以外的空地,果農的屋舍就零零星星地間插在桃林之間,很有一些世外桃源的味道。現在桃花盛開的季節已經過去,想像中那桃花盛開的日子,一定滿山紅透,游人如織。果然,在果農的指點下,我們發現了懸掛在果園門口古樸而顯眼的招牌。招牌的名字以主人的姓氏命名,比如張家果園、李家果園等。招牌下照例有一塊大木板,不很秀氣但卻工整的毛筆字向人們提示著,進園賞花多少錢,吃一頓農家餐多少錢,果實成熟時進園摘果又是多少錢。在半山休息時恰巧遇見了一位指導果農生產的干部。他說,桃子山離成都不到100公裡,每年桃花盛開和桃子成熟的時候,縣裡就統一向外推出“桃花故事”旅游項目,讓城裡人來果園賞花摘果品嘗農家口味。他說,“桃花故事”的旅游項目已經推出了5年,每年一到賞花和摘果的時候,真是車如織人如潮,一方面城裡人嘗到了新鮮,另一方面果農在賣果之外也得到了更多的實惠。

在簡陽以前的安岳,我們因在路上換機油休息了一個多小時。公路邊的水田和旱地沒有一寸是空著的。那已經泛黃的是油菜和小麥,仍然綠油油的是土豆和蠶豆,就是土坎和田邊,農人們也見縫插針地種上一遛蠶豆和蔬菜,起伏的山巒上,翠綠的檸檬林隨風波動。一位把30多只小雞放到蠶豆田裡去啄食的李姓大嫂說,在他們這裡,政府的號召是極有力的,因為他們相信,政府為的是老百姓過好,而政府的規劃和服務也是極到位的,各個鄉種什麼,弄得清清白白,老百姓只管把東西種好,其他的事情都有政府來管。她還對我說,搞工夫的人是不怕流汗水的,曬脫幾層皮子,磨破幾層繭子,就會賺到大把的票子。

在這裡免不了還要議論一番。前面我已經說過,關於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在我們這裡已經嚷嚷好多年了,但雷聲大雨點小,要說結果,至少在我們花垣是看不到什麼的。在上個世紀的90年代中期,我們說得結構調整,還只是在農作物的良種良作上有一些動作,什麼玉米的肥球育苗啊,什麼水稻的雜交化啊,什麼旱地育秧啊,什麼山地開發啊,什麼煙葉基地啊,不一而足。我認為,這不僅僅是一個調整的力度問題,更主要的還是一個調整思路問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目的,主要是解決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問題,說透了,是為了解決農村的政權穩固問題。中國畢竟還是一個農業大國,不管我們的一些經濟學家怎樣地測算,不管我們有多少城市和農村的生活水平達到了或者接近了小康的標准,那仍然只是學院派的學者們關在書房裡的一相情願,農村問題和農民問題仍然是我們所面臨的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是把傳統農業過渡到現代農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核心,是如何千方百計地增加農民的收入。傳統農業強調的是小而全,任何一個地方的任何一個家庭,要有糧食,要有牲畜,要有蔬菜,要有水果,要有水產,一個農戶就是一個基本健全的小社會。這種狀況仍然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形態。如果我們所謂的產業結構調整仍然只是在糧食的品種和種植方式上進行改良,而不是在打破傳統模式的基礎上進行改革,那麼我們所期盼的調整注定是沒有好的結果的。在整個農村現有的經濟模式上,要打破小而全的概念,建立小而大,小而強的新理念;在具體的種養形式上,要形成無數個各有個性的小集團,宜糧則糧,宜牧則牧,宜林則林,宜水產則水產,宜其他經濟作物的則其他經濟作物。在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中,政府應該明確兩個職能作用。其一是引導作用。一方面是政策的引導,另一方面是示範的引導。通過政策引導來打破農村和農民的傳統觀念,通過示範引導來把農民引向市場。其二是服務作用。現代政府的只能應該是服務,應該是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而現在,我們的政府仍然還停留在官僚機構的層面上,只知道按文件辦事,只知道仰上面鼻息,只知道唯領導的馬首是瞻,農民在想什麼,農村究竟需要什麼,好像沒有人過多地去研究,一些地方的經濟結構即使調整過來了,但由於政府缺乏服務意識,科技投入不到位,市場引導不到位,有的甚至看到農民有了一些經濟成果了,不是想著辦法去培育它壯大,而是各個部門千方百計地想方設法地去摘桃子。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比如說花垣縣排料鄉的所謂萬畝藥材基地吧,從上個世紀的90年代初就搞起了,可謂轟轟烈烈,驚動全州,就連當初的許多省裡的領導,像楊正午、鄭培民、儲波等都來看過。但是,基地建起來之後又是一個什麼狀況呢?沒有後續投入,疏於培管,樹苗與雜草同長,快10年過去了,許多藥材苗栽下去是多大現在還是多大,除了給山上裝點了一點綠色之外,沒有一點經濟效益。從表面上看來,不能說經濟結構沒有調整,但損失的是國家的巨額投入,喪失的是農民的心。我曾在冬天親眼看到,排料鄉補毫村的農民就把藥材樹砍了當柴火燒。再比如說曾經時髦一時的煙葉種植吧。種植煙葉因其收購價較高,農民可以獲得較多的經濟利益,種植煙葉因其稅率較高,可以較大幅度地增加當地財政的收入,因此,無論於國於民,煙葉種植都不失為一條好路子。從上個世紀的90年代的中期開始,花垣縣在煙葉的種植上可謂是下了一番功夫了的。從種植的面積上來看,幾乎覆蓋了全縣的所有鄉鎮,縣裡甚至還提出了煙上干部上的口號。為了引導這一產業結構的調整,為了扶持這一支柱產業的形成和壯大,縣裡一班人是用心良苦。他們向農民宣傳煙葉的價錢,向農民投入了每個烤房100到200元的補助,有許多在村裡的工作隊,還出巨資把全村的烤房都包了起來。可是,從收購環節來看,煙草公司壓級壓價的現像十分普遍,他們用較低的價錢收購了農民手上的較好的煙葉,然後又用較高的價錢把收購的煙葉賣出去,他們在收購環節山所賺取的利潤,不僅輕松而且豐厚,煙草公司的職員們,因此每年所發的獎金都在數萬元以上,形成了全縣農民都為煙草公司打工的惡劣局面。最後的結果是,富了縣財政,“雄”了種煙鄉鎮,苦了廣大百姓。沒有從產業結構的調整中獲得甜頭的老百姓,自然就沒有再種植煙葉的干勁了,到本世紀初年,不僅煙葉熱已過去,甚至在很多地方誰要是再提起煙葉,老百姓就會罵娘。

記得總理在花垣視察時曾經說過,現在是市場經濟了,市場需要什麼,就引導農民種什麼。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不只是一句漂亮的口號,它需要農民自主的熱情,也需要政府的引導,更需要合理的規劃。那種喜歡種什麼就種什麼,那種別人種什麼我也種什麼,那種只管種而不管銷的現像,說透了,仍然是一種既不對自己負責也不對別人負責的不良作風。誠然,天府之國有著比我們悠久的農業傳統,四川人有著比我們更為強烈的市場意識,但是,現代文明的步伐已經超越了時空。腦子一活天地寬,重慶和四川人能做到的,我想,我們也能做到。

注:朱總理2001年4月到湘西花垣視察,這裡是他高中求學的地方。


精選遊記: 成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