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游小記(4)

作者: zhangerz

導讀五、威尼斯和克拉根福清晨,我起得很早,趁老婆孩子還在熟睡,一個人到外面走走。出了賓館,沿著昨天進來的路信步走去。路邊的小院中,鮮花綠草簇擁著精致漂亮的兩層小樓,每個院中都有1到2間車庫,一看就是個富裕的別墅小區。空氣清新,行人很少,小區顯得格外清雅安靜。一路上,先後只見到兩個胖胖的的老人在散步,一男一女,約有五六十歲,迎面走過時,向我 ...

五、威尼斯和克拉根福清晨,我起得很早,趁老婆孩子還在熟睡,一個人到外面走走。出了賓館,沿著昨天進來的路信步走去。路邊的小院中,鮮花綠草簇擁著精致漂亮的兩層小樓,每個院中都有1到2間車庫,一看就是個富裕的別墅小區。空氣清新,行人很少,小區顯得格外清雅安靜。一路上,先後只見到兩個胖胖的的老人在散步,一男一女,約有五六十歲,迎面走過時,向我輕聲道著早安。走了幾分鐘後,看到了昨晚見過的古城。斑駁的牆體,顯示著這座古城很有些來歷。古城外面,環繞著一條寬寬的護城河,清請的水面上,浮動著一兩只紅冠的白鵝。順著護城河邊的公路走了沒多遠,過了一座古老的石橋,就到了古城的入口處。這個入口是一個寬闊的門洞,門洞上面居然還有一個城樓。這個所謂的城樓,只是一座比較高大的房屋,和我們早已拆掉的北京那些歇山重檐三滴水形制、樓閣式建築的城樓相比,抑或是和現存的小小平遙古城的城樓相比,那簡直是不可同日而語。走進古城,讓人很有些驚訝。和外面古樸蒼郁的城牆相比,裡面竟是一個明亮整潔的小鎮。平整的石板路兩側,是一個個裝飾美觀大方的小店。走了不過三四百米,就到了一個小廣場。從這裡向前方及左右看去,可以看到三面城牆的門樓和門洞,原來古城就這麼大,真稱得上是個袖珍古城。廣場的正面,是一座可以和城牆匹配的,年代久遠的教堂。教堂前的廣場上擺了好幾排長桌,有不少人在旁邊忙活著。定睛細看,這些人正往桌上擺放各式各樣的舊貨。看來,這是一個意大利的跳蚤市場,現在正在做開市的准備。時間尚早,我沿著廣場左邊的石板路走了一段。這裡有不少貨攤已經擺好。仔細看了看,這些舊貨,從日用百貨,家用電器到郵票古董,包羅萬像,無所不有,和我們北京的潘家園舊貨市場頗為相似。不同的是,大多數舊貨上面都貼有價簽,居然明碼標價。但是所標的價格可觀,也許是保留著侃價的空間。瀏覽著這些舊貨,正准備轉身回去,陡然間卻吃了一驚。在一個貨攤上 ,我看見了一台老式的縫紉機,這台縫紉機的樣子和商標,我是太熟悉了。還是在20世紀50年代,我上小學時,老爸從單位抱回這樣一台縫紉機。據說費盡心力才分配到手(當然要花錢買),是當時民主德國(東德)的產品。因為買來的只是一個機頭,所以自己找木匠制了一個台面和一個長方的木盒作罩。要知道,幾十年來,我們家七個孩子的幾乎所有衣服,都是我那勤勞的老媽,用這台機器縫制而出。這台機器陪伴了我們幾十年,直到20世紀90年代老媽去世,家中大姐才把這台機器抱走留作紀念,也許,它現在還能用。可以說,這是一種刻骨銘心的記憶。沒想到,在這千萬裡外的異國他鄉,看到這樣一件熟悉的東西,真有點讓人情難自己。在這個攤前,駐足良久,默默憑吊了一番。時間已不早,帶著觸發回憶的一點激動,和獨享一個小秘密的一點興奮,調頭回返,路上沒看到一個旅游團的人。吃罷和昨天類似的自助早餐,當地時間早上9點鐘,上車出發。按照旅行社的約定,我們昨晚是住在威尼斯,但在完全不堵車的路上,大巴又行駛了將近一個多小時,上午10點半鐘,我們才來到上船的碼頭。從這裡要乘船渡海,方能到達那個旅游的威尼斯。到碼頭前,經過一座跨海的鐵路長橋,張導又顯示了他對墨索裡尼的偏好,特意向大家介紹,這座橋是墨索裡尼當政時所修。在碼頭上等了二十多分鐘,迎來了一位威尼斯當地的地陪。這位自稱小王的地陪,瘦瘦高高,自我介紹是北京人,畢業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在此地打拼多年,事業小有所成。一番簡短介紹後,大家登上一艘稍顯破敗的汽艇。今天又是一個大晴天,碧藍的天空下,湛清的海水舒緩地律動著,讓人心情格外舒暢。海灣中,不時見到一艘艘雪白的豪華游艇,讓我們這艘破舊的小艇真是相形見絀。海灣兩邊,幾乎與海水齊平的兩岸,各式各樣的宮殿,教堂鱗次櫛比,初步展示出威尼斯的風貌,這讓大家暫時忘掉了我們這艘坐騎的寒酸,興奮起來。當地時間上午11點鐘,我們才踏上威尼斯本島。地陪小王先把大家帶到一個空曠的小廣場,做了十幾分鐘的介紹。他用一把中國式的折扇檔著陽光,從威尼斯的歷史,建築特點直到他本人的奮鬥經歷,講得聲情並茂,唾沫橫飛,很是投入。原來這美麗的水上都市於公元452年興建,由118個小島組成,並以 180條水道、378座橋梁聯成一體,以船作為主要的交通工具。這裡建築的方法,是先在水底下的泥上打下大木樁,木樁一個挨一個,這就是地基,打牢了,鋪上木板,然後就蓋房子。所以有人說,威尼斯城上面是石頭,下面是森林。整個城市只靠一條長堤與意大利大陸半島連接。大家聽得非常認真,很是動容,我甚至都為這個遠在異國的老鄉感到驕傲。講完後,小王帶領大家沿著海邊的大道向島內走去,路上一再告誡大家,千萬不要走散,如果不能和大隊同回,就只能打“船的”歸隊,那可是價格不菲。一路走來,只見這條路上人流如織,熙熙攘攘。面海而立的一幢幢宮殿大廈 瑰麗多姿,建築之間,不時閃出一條小河,順著幽深的河巷望去,可以看到樣式古樸的小橋,那座鼎鼎有名的嘆息橋也在其中。路的中段,有一個稍許寬敞一點的小廣場,廣場中央,高高的基座上,有一尊騎馬揚刀的青銅勇士雕像,基座旁,是兩尊坐在飛獅背上的勇士銅雕,這組雕像,在這個小小的廣場上,頗為引人注目。地陪小王的告誡有效,大家對打“船的”追隊的昂貴費用思而生畏,雖然對眼前的景色戀戀不舍,卻不敢稍作停留,一瞥之後,跟著導游匆匆前行。遺憾的是,我們回來走的是另一條路,這匆匆而過的草草印像,就成了永久的回憶。轉過一個彎,我們跟著導游進入了一個廣場,這就是威尼斯最有名的聖馬可廣場。小王做了一個簡短的介紹後,宣布有20分鐘自由活動時間。這個廣場是個長方形廣場,廣場的一端,矗立著以耶穌的另一個使者聖馬可命名的大教堂。從外觀上看,這座大教堂繁復華麗,美麗絕倫。最顯眼的是幾個拜占庭時代的洋蔥頭式大穹頂,周圍環有幾座哥特式小尖塔,尖塔中立有大理石的雕像。大門頂上正中部分,雕有四匹金色的奔馬,拱門和拱窗的上部,是彩色馬賽克鑲嵌的精美圖畫。正面屋頂最高處,是聖馬可的立像,兩邊則是背上生有翅膀的大理石小天使。這裡是免費參觀,教堂大門的入口處人頭攢動。但是20分鐘的時間,讓我們望門興嘆,好在剛才導游說過,坐過游船後,還要從原路回來。教堂前面是一座鐘樓,這是一座方形的鐘樓,從下到上,略略有些收縮,樓身通體紅色,一側開有一溜白色大理石裝飾的小窗。在四棱錐的塔頂和塔身之間,是一個白色大理石的平台,平台的每一面,都有大理石柱,撐起4扇寬大的羅馬式拱窗。整個鐘樓簡潔明快,挺拔秀麗,亭亭玉立在這個有名的聖馬可廣場上。廣場的另外三面,建有2至3層的大理石宮殿。宮殿的2,3層,都是寬大的拱窗,一層則由高高的拱廊連接。廣場兩側的拱廊前,都是規模不小的咖啡座。左邊咖啡座還有一個4人的室內樂隊,奏著優雅動人的音樂。雖然此時是中午的十一點半,太陽當頂,熱浪襲人,咖啡座上的游客數量依然不少。我走過去,看了看酒水單,一杯咖啡要價10個歐元,真是不啻天價。據說,聖馬可廣場最美麗的時候是漲潮的時候,那時海水漫入廣場,如同在廣場鋪上一面巨大的鏡子,使所有的建築,像鑲嵌在水晶或玻璃中間,顯得更加玲瓏剔透,光彩照人。如果在這個時候,能坐在這個咖啡座上,喝上一杯醇香的咖啡,那真是天堂般的享受了。20分鐘後,我們隨著導游,從廣場角上的通道穿過,走過兩三條窄窄的小巷,就來到了乘坐貢都拉小船的碼頭。這是一個國旅官方界定的自費項目,每人費用為25歐元,團中似乎有幾個人沒參加此項目。我們一家三口和周教授一家三口共6人,有幸乘上了第一只船。這叫做貢都拉的小船,通體黑色,尖尖的兩頭,向上高高翹起,頗具神韻。纖細的船身,輕盈地滑行在窄窄水巷的碧波之上,成了威尼斯獨特的水上風景。小船離開碼頭,就鑽進了狹窄的水巷。這些水巷真是狹窄,兩邊的房屋似乎觸手可及,而這些3,4層的樓房,就好像是直接建在水中。走的功夫不大,我們的貢都拉已接連穿過了幾座模樣各異的小橋,也經過了好幾處水巷交彙形成的十字路口。這裡的水道密如蛛網,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直如一座水上迷宮。而只有乘坐著這號稱貢都拉的小艇,穿行在錯綜復雜的水巷之中,才能深切地體會到這威尼斯獨特的水上風韻,真正領略到威尼斯的水城魅力。威尼斯被稱作水城,真正是名下無虛。我們國內的蘇州、紹興大概要遠遜於此,即便是周莊、同裡恐怕也有所不及。只是這名滿天下的威尼斯,不收一分錢的門票。而我們那裡,世代鄉民居住的周莊,現在索要的高額門票,讓旅行社都叫苦不迭了。走過了幾條水巷,我們的貢都拉來到了一個寬闊的所在。這像是一條大河,兩邊密密麻麻,停滿了貢都拉和各式各樣的小艇。河中間不時有較大的船駛過,碧水滔滔,很有一點洶湧之意。向右望去,寬闊的河面上,是一座不同尋常的廊橋。拱廊從廊橋的兩側緩緩向上,中間最高處則是個覆以尖頂開有拱窗的平台,平台上,擠滿了觀光的游客。這是一座單拱的大橋,半圓形的橋拱,在碧波粼粼的水面上,猶如一道美麗的彩虹。我忽然意識到,這裡是威尼斯最主要的水上通道——大運河,而這座廊橋,就是久負盛名的裡亞托橋。這座橋的周邊,是威尼斯最繁華的商業區。莎士比亞的名劇,《威尼斯商人》的故事背景,也正是這個地方。可是,我們的小船卻背道而馳,向左邊劃去。我很想向劃船的船夫提出,去右邊看看這座裡亞托橋。看了看船夫,遲疑著,終於沒有開口。我們這條船的船夫,穿一件藍條紋的體恤衫,生得高大威猛,光光的圓頭上架著一副很大的墨鏡。看著他,不知怎麼讓我想起了意大利的黑手黨。據說,貢都拉的船夫一劃上船,都會唱起威尼斯的船歌,使水巷中充滿威尼斯的風情。可是我們船上的這個船夫,從上船伊始,卻是面無表情,一言不發。不知是中午的陽光太熱,使他疲倦,還是長年累月間,威尼斯的游客太多,讓他早已喪失了職業的熱情。在大運河中稍作盤桓,我們進了另一條水巷,這應該是回程了。回去的路上,看見一個滿頭白發,大腹便便的歌唱家,站在一條貢都拉上引吭高歌,旁邊是抑揚頓挫的手風琴聲在伴奏。歌聲琴韻,借著窄巷中的水波,更顯高亢嘹亮,入耳動聽。一曲歌畢,周圍的小船以及附近橋上的游客都發出熱烈的掌聲。不過,要請這樣兩位藝術家上船,花費的可不是個小數目。說起來,這威尼斯和我還有一點小小的淵源。20多年前,北京燕山出版社出有一本書,名為《世界文物》,裡面有我的一篇小小譯作,題目就是《威尼斯亟待拯救》。文中曾提到,威尼斯正在受到水流,空氣等各種污染,拯救的措施之一,就是讓人盡快住進古老的宮殿。當然,我絕沒有想到,發表這篇小文的20多年後,能夠親身來到威尼斯一游。現在,坐在這傳統的貢都拉上,回想前塵影事,真有點恍若隔世之感了。依然在剛才上船的地方下船,時間才過了二十多分鐘,1歐元1分鐘,這個貢都拉著實不便宜。因為是第一只船,我們有點富裕時間。四面看看,發現旁邊是一家賓館,隨便走進去逛逛,順便解決了上廁所的問題,每個人節省0.5歐元。進去後才發現這是一家5星級酒店,大堂中極盡豪華,只是客人寥寥,不知是人已出門觀光,還是房價太貴,使游人望而卻步。游船全部返回後,集合了隊伍,小王帶領大家,原路回到聖馬可廣場,直對著大教堂走去,大家都以為要進教堂參觀,不由一陣高興。誰知小王看都沒看教堂的大門,帶隊走進教堂旁邊的一條小巷。又走了幾分鐘,隊伍停在一個不起眼的門邊。小王宣布,這是威尼斯最好的玻璃制品廠。進門後,是一間小小的作坊,一個技師從爐中夾出一團燒熔的玻璃,用一把鑷子,三纏兩繞,立即出現了一匹活生生的小馬,手法極其利落。這一手絕活,立即引起了觀眾的贊嘆和興趣。小王不失時機地帶領大家,穿過這個作坊,爬過一段陡峭的樓梯,來到兩間玻璃制品的展室,這才是此行的最終目的。屋中早有兩位銷售小姐,站在一張長桌後,桌上擺滿酒杯、玻璃工藝品,玻璃和水晶的項鏈飾品等等。地陪小王馬上站到她們身邊,向大家推銷這些產品。他說得口沫橫飛,比剛才的導游解說還要加倍賣力。這時,我才忽然明白,這位導游剛才的種種努力,都是在為這一刻做的鋪墊。看看團裡其他的人,好像也若有所悟,年歲大些的人紛紛起身離開,桌前只剩下幾個年輕的女孩。我在展室中隨便走走看看,覺得這些展品確實晶光閃爍,大氣美觀,難怪威尼斯的玻璃制品在世界上久享盛名。只是這裡不讓照相,有點小家子氣。這一場推銷持續了30多分鐘,看來成績不佳,走的時候,小王的精氣神已大不如前。從另一條路走回碼頭,經過嘆息橋另一側的時候也沒有多事停留。幸好,我認出了這個橋,搶時間和老婆孩子照了幾張相。回到碼頭,船還沒有到,抓緊時間在附近的小攤上買了一個貢都拉的小雕塑,要價3個歐元。這位小王,陪同我們上船,回到出發的碼頭,路上一言沒發,甚至,下船後連再見都沒說,就揚長而去,看樣子情緒不佳。上了大巴,已是當地時間下午2點,張導帶領大家來到不遠處一個小鎮上,准備吃午飯。看到這地方行人稀少,我們一家和周教授一家,沒敢提出單獨吃飯的要求,老老實實跟著張導,吃了一頓中式的旅游團餐。下午3點鐘多一點,全團人吃完飯上了大巴,意大利的游程到此結束。汽車駛向我們今晚的住宿地,奧地利的克拉根福。大巴沿著意大利的E66號高速公路行駛,一個小時後,開始進入阿爾卑斯山區,這歐洲最著名的山脈,引起了大家好一陣興奮。隨著地勢的增高,景色愈發秀美。蓊郁的森林,如茵的綠草,清碧的山溪,紅頂的木屋,讓人應接不暇。一條鐵路始終在公路兩側伴行,這應該是意、奧兩國間的國際鐵路了。走了一個多小時,汽車駛過意大利和奧地利的邊境。張導指著車窗外幾間空空蕩蕩的房屋,幾根孤孤零零的立柱介紹說,這就是原來兩國間的邊防和海關。汽車連速度也不減,國境線一閃而過。車上歲數稍大一些的人,都不由發出一點感慨。一百多年前,德國的馬克思建立了希望世界大同的共產主義學說,前蘇聯的列寧、斯大林自謂以此理論,武裝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此後,毛澤東又把這個理論成功移植到中國,並和前蘇聯組成了全世界的社會主義陣營。可是,曾幾何時,前蘇聯早已改弦易幟,社會主義陣營分崩離析,只有北韓,古巴和中國,都還在宣稱堅持本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各自為戰。只是,現在已很少見到,號稱自己擁有共產主義信念的共產黨員了。倒是現在的歐洲,社會和諧,生活富裕,禮貌文明,貨幣逐步統一,國境漸漸消失,似乎真有了一點社會大同的雛形。一想到此,真讓人不能不佩服,幾十年前力排眾議,成立了歐洲共同體的那個法國大鼻子戴高樂。過了邊境不遠,車外樹叢後,時有閃爍的波光。張導告訴大家,這叫沃爾特湖,是個有名的旅游勝地,今天時間尚早,待會兒,可到湖邊一游。這是個日程表上沒有安排的項目,張導的提議讓大家十分高興。說話間,汽車駛入一個小鎮。這個小鎮真是驚人的美麗,街道兩邊的房屋變化有致,白色、淡黃色的外牆,上覆著紅色的尖頂,在蔥蘢綠樹的掩映中,完全是個童話中的世界。酒吧,餐廳,咖啡館隨處可見,來來往往的人群服飾鮮艷,一望可知是觀光的游客。大家都以為會在這美麗的小鎮上停留,沒想到,汽車徑直從小鎮的中間穿過,張導也沒有對這個小鎮多做介紹。帶著失望的情緒,大巴又走了十幾分鐘,拐了一個大彎,停在了沃爾特湖邊。原來,已經到了湖的盡頭。這沃爾特湖地勢狹長,從上游過來,總有十幾公裡長。湖邊有個小小的游船碼頭,下車的時候,正好有一艘游輪停靠,幾個客人在上上下下。大家走到湖邊,不由對這清澈可鑒的湖水,發出由衷的贊嘆。近岸湖底的卵石沙子,似都粒粒可見,難怪說這湖水是阿爾卑斯山的雪水彙聚而成。但奧地利人對環境的保護有加,恐也不能小覷。兩三百米外,有個小小的咖啡屋,兩三個游客面對著一湖碧水,正在喝著咖啡。湖面不寬,對岸青山逶迤,猶如一道插入水中的翠屏。湖的近處,幾只野鴨在游弋,遠處則是白帆點點。說實話,這裡山清水碧,稱得上是個風景優美的所在。只是,我們還是有些懷戀剛才經過的,那個不知名的小鎮。回到北京之後,我才在網上查明,這個小鎮的名字叫費爾登,距克拉根福市20公裡,大作曲家勃拉姆斯曾在這裡得到靈感,創作了他的風俗舞蹈性抒情音樂大作《第二交響曲》。這個費爾登小鎮,一直以童話般的世界,蜚聲奧地利的旅游界。再次上車,已是當地時間晚上7點多鐘,但是太陽還沒有落山。汽車走了一會兒,停在路邊一個孤零零的餐館旁。這是個台灣餐館,飯菜的味道尚可,只是不知道,這麼偏僻的地方,國旅的工作人員是如何找到的。飯後,大巴又走了一段山路,薄暮冥冥的時候,到了當晚的住處,座落在山坡上的一個小鎮。我們的賓館叫ST·VEIT,外牆裝飾得花花綠綠,頗有點卡通的味道。今天到賓館的時間較早,全部安頓好後,正好是夜色降臨,華燈初放之際,幾乎全團的人都到外面散步。正對著賓館就是一條步行街,街上行人不多。街的中部立有一尊雕像,口中不斷地噴出一股清水。離此不遠,一個方方的基座上,立著一座不算太高的方尖碑,碑身和基座上,有著5,6尊人物雕塑,看不出講的是什麼故事。近旁街邊,是個小小的咖啡館,2,3個人在搖曳的燭光下喝著咖啡。再走不遠,轉過彎,穿過一個亮著燈的小甬道,到了另一條步行街。這是條商業街,街兩邊都是賣服飾,鐘表,禮品的小商店,只是所有的商店都已關門下班,幸好櫥窗還亮著燈,櫥窗中的商品都有標價,使我們小小領略了一下當地的市場行情。這條街不長,幾分鐘後,我們到了大路。大路上街燈明亮,時有汽車駛過。左邊是一堵很有點歲月滄桑感的石牆,石牆後有一座教堂,高聳的鐘樓尖塔,在湛藍的夜空映襯下,頗足引人遐思。街對面的燈火輝煌處,是一家麥當勞。我們到麥當勞裡轉了一圈,小家伙趁機買了個甜桶。和國內略有不同的是,店內吃客不多,汽車售貨窗口卻有3,4輛車排著隊。前面好像已無處可去,我們慢慢往回走。按照國旅的日程表所書,今晚住宿克拉根福,欣賞小鎮的迷人風光。這個小鎮是足夠小,但要說起風光迷人,似還差了點兒。再說,克拉根福是奧地利南部的旅游重鎮,已有800多年歷史,旅游的景點古跡甚多,其標志則是一座怪龍的雕像。這些說法和這個小鎮的情況相距甚遠。我想,這個不知名的小鎮一定是屬克拉根福管轄。這就像在國內,旅行社告訴你住在北京,然後給你安排在密雲。當然,密雲是屬於北京。但這種情況,再弱智的人都會知道,是被旅行社忽悠了。



(照片 11 在渡船上看威尼斯)



(照片12 威尼斯幽深的水巷,貢都拉和嘆息橋)



(照片 13 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



(照片 14 威尼斯大運河上的裡亞托橋)



(照片 15 奧地利克拉根福小鎮的教堂)


精選遊記: 威尼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