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

作者: GiGi

導讀泉州是我那次閩西閩南旅行當中路過的一站,本沒有打算做什麼停留,後來只為感謝未謀面的網友為我此行解答的種種問題和做的一些安排,特意從閩南的一個小城去廈門的途中在泉州下了車與之見面。後來,我很感謝自己當時在車上臨時做的這個決定。 泉州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中國文化傳到國外的出口和海外文化傳進中國的入口。從這個角度來說,泉州曾 ...

泉州是我那次閩西閩南旅行當中路過的一站,本沒有打算做什麼停留,後來只為感謝未謀面的網友為我此行解答的種種問題和做的一些安排,特意從閩南的一個小城去廈門的途中在泉州下了車與之見面。後來,我很感謝自己當時在車上臨時做的這個決定。

泉州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中國文化傳到國外的出口和海外文化傳進中國的入口。從這個角度來說,泉州曾是文化的集散地,在這裡,你可以找到各種文化和宗教在中國的源起。

剛一展開地圖,這種文化集散地的感覺就撲面而來。我從來沒有在哪座城市的地圖上看到這麼多寺廟的標記,也從來沒有看到哪座城市有這麼多種類繁多的宗教場所,更沒有看到過這麼多種類不同的寺廟能這樣沒有任何界限地安居在一起。

開元寺是泉州最著名的地方之一。門票少有的便宜。開元寺內的雙塔更如泉州的標志建築一樣出現在所有關於泉州的介紹上。中國的塔源自印度佛教建築,後來慢慢吸收了中國建築的風格,成為中國古代建築中重要的一種。塔,如宮殿一樣,顯示了一座城市在當時的地位。開元寺的鎮國塔,作為中國現存的最有代表性的塔建築之一,無疑見證了泉州曾經的榮耀。尤其晴朗的天空格外的藍,鎮國塔塔身已有些發黑,卻沒有掩蓋它的俊朗。遠遠近近是歷經了歷史榮辱的老樹。

開元寺座落在略顯偏僻的街角,周圍並沒有如其他城市裡略能算上景點的地方那樣四處張揚地貼滿標志。事實上,不熟識道路的我,在離寺廟50米之內的地方也絲毫沒有察覺原來這裡就是這樣一座幾百年歷史的建築。周圍也並沒有任何攤販或兜售的小孩。

然後,我便沿著西街,東街,走到了南後南街,百源街。泉州並沒有很高的樓,除了兩條主干道稍顯寬敞一些,其他的街道大多能隔著馬路對話。這裡獨自旅游的外鄉人可能並不多,尤其像我這樣單獨一個女孩,所以,每次當我展開地圖辨認方向時,身旁便有當地人,猶豫著是否要上前,當我抬頭向他們微笑時,他們便立刻熱情地告訴我道路,然後按捺不住好奇地問我從哪裡來等等。

短短半個小時的步行裡,我就經過了元妙觀,承天寺,銅佛寺和關帝廟。這裡所有的寺廟都沒有任何的做作,親近平和並不失莊重。寺廟的大門毫不張揚地開向大街,在街頭的喧鬧和世俗中,不顯絲毫的突兀和不和諧,如生活中極平常的一部分。寺廟若承天寺,與其說是寺廟,倒不如說是個文化的場所,庭院的廊下石板上坐著些看書的人,聽說承天寺內有很多的藏書,主持也是位學識淵博的學者。承天寺後門緊挨著的就是一個不起眼的媽祖廟。信仰原來可以這樣的和平共處,平易地容納芸芸眾生。

泉州的許多寺廟都有著之最的稱號。中國最大的伊斯蘭教寺廟也在這裡,走進清淨寺,我靜靜地看著寺內懸掛的圖片和文字講解伊斯蘭教如何進入我國,如何在當地落地生根並成為當地文化的一部分。站在寺內禮拜的舊址時已是殘陽如血,落日的余暉灑下來揮散著某些復雜的情緒。

當我無意間撞進幾家賣東南亞特產的店鋪,我才想起這裡是著名的僑鄉。當年,人們以泉州為起點,沿著海上絲綢之路漂流到南洋尋找財富,現在,盡管比起當年的盛況,泉州已有些繁華已矣的落漠,但我想,這裡在漂流他鄉的華人家族的歷史上仍是個無比重要的地方,是一段歷史的起點,也許也是歸宿。葉落歸根,從哪裡來總是要回哪裡去,萬物如此,人亦如此。晚上住在華僑大學,了解到原來有非常多的東南亞的學生在泉州求學,大部分是華人的後裔,卻說著不同的語言,有著完全不一樣的思想。也許,泉州的意義並沒有改變。對於那些特定的人群來說,這裡不仍然是文化與文化碰撞,信仰與信仰融合的地方嗎?也許,它甚至多了一層意義,就是文化和血脈的延續。


精選遊記: 泉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