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祭--記柏林

作者: 西辭

導讀有一個少年,天性有些頑戾,18歲成人時,終於犯下大錯,被送去勞教。吃了苦頭以後,他的脾性有些收斂,加上天賦異秉,工作生活開始節節向好,甚至在圈子裡小有成就。不料,他那唯我獨尊的氣性,在阿諛奉承中卻再次發作,終於在和他人爭鬥中動用了勢力。 這次他是真的闖了大禍,人身自由一限就是幾十年,而且出來後街坊側目、四鄰防備。好在他咬緊牙關,一心一� ...

有一個少年,天性有些頑戾,18歲成人時,終於犯下大錯,被送去勞教。吃了苦頭以後,他的脾性有些收斂,加上天賦異秉,工作生活開始節節向好,甚至在圈子裡小有成就。不料,他那唯我獨尊的氣性,在阿諛奉承中卻再次發作,終於在和他人爭鬥中動用了勢力。

這次他是真的闖了大禍,人身自由一限就是幾十年,而且出來後街坊側目、四鄰防備。好在他咬緊牙關,一心一意,改邪歸正。四鄰漸漸發現,他的悔過倒不像是假的,於是施以援手。現在,他的事業穩步上升,生活小康富足,笑容又洋溢在了他的臉上。人們紛紛說,看啊,這就是“回頭是岸”的典型。而他,卻淡淡一笑,默不作聲。

這,就是柏林。

德國政府編輯的《德國概況》(中文版)說,自從東西部統一以來,柏林重新煥發了青春活力,城市建設和發展“充滿無限可能”。可在我眼裡,柏林的城市形像卻有些含混不清。西德城市的純粹和優雅,在這裡不見了蹤影。商場、工地、河流、道路似乎沒有規則地四處攤開,城市上空也看不見優美的天際線,火柴盒一樣的灰色建築隨處可見。雜,是這個首都給我的印像。

從這個角度看,柏林很有些像北京。龐大的外表下,是一種深深的落差。這裡有古典優雅的博物館島,也有面目生硬的城市高架;有充滿現代氣息的索尼中心,也有遍布塗鴉的灰色居民樓;有禮貌溫和、向你推薦德國汽車的純種日耳曼人,也有面色黝黑、在地鐵站匆匆行走的土耳其人。當然,還有充滿寒意的冬日樹林、五彩斑斕的腓特列大街,以及工作日游蕩在街頭的東德少年。

這種雜,估計只能歸因於柏林跌宕浮沉的歷史。

國會大廈是一座古老而大氣的建築,最上方的穹頂被戰爭摧毀。設計師沒有依照原樣修復,而代之以玻璃和鋼結構的透明穹頂。依托過去,再生未來,大概是設計師的意圖吧,可卻加重了這座城市的含混不清。就好像兩只腳踩在門內、門外,是進是退,猶豫不決。古典和現代似乎並沒有相得益彰,反而隱隱有種分裂的疼痛。

猶太人死難紀念碑是值得稱道的紀念性建築。那些高低錯落的石塊,就像一座座棺槨,在夜色之中讓我沉肅。可是,如果它在人煙稀少的郊外,或者置身寒林漠漠的綠地,也許更符合它的哀悼之意;但柏林人卻讓它身邊就是城市的燈火和車流。它是要刻意提醒那些天天擦肩而過的柏林人嗎?

要說柏林歷史的標志,就不得不說柏林牆。在某條不起眼的河邊,我們看到了這座破敗的長牆,上面繪滿了東德人越牆逃往西德的漫畫。28年間,曾經有約5000人試圖翻越這座骨肉分離的長牆,3200多人被當場抓獲。如今,那曾經的衝突和撞擊已經消散了嗎?據說,如今1/4的西德人和12%的東德人仍然希望柏林牆的存在。

站在柏林牆拆除時人們歡呼雀躍的勃蘭登堡門下,再來看柏林牆的兩側:東部的亞歷山大廣場上,馬恩雕像依然肅立中央,角落裡還有一座工人勞動雕像;而西部的大街上,一座青年雕像正站在滾滾車流中,面朝勃蘭登堡門做放聲呼喊狀。

那麼,柏林人每天面對這些錯亂的、分裂的、含混的歷史,腦海裡又會有什麼反應呢?在菩提樹下大街的法拉利專賣店,在腓特列大街的高級商廈,在寂靜安祥的世界遺產博物館島,在我住宿的U8地鐵線盡頭,我這個異鄉人一無所知。

城市的歷史本是一口深潭,如今人們紛紛把它開發出來,向外地游客展示自己的魅力。但柏林的歷史是一道傷疤,有誰願意自己去揭呢?所以,在例行的懺悔背面,我看不透柏林人的內心。


精選遊記: 柏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