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原上的綠色

作者: 糖尿病119

導讀黃土高原上的綠色李偉(一)我喜歡歷史,也喜歡地理。對西北的黃土地有著一種莫名的興趣。 每當看累了那些古書,掩卷遐想的時候,常會想到滾滾黃塵之中,走出了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黃帝,帶領剛剛開化的先民,勇鬥四方開創了中華文明的新天地。 一片黃塵落下,另一片硝煙又起,黃土大地上上演著一幕幕英雄大戲。立國800年的周王朝,一統天下的秦帝國,揚名世界� ...

黃土高原上的綠色李偉(一)我喜歡歷史,也喜歡地理。對西北的黃土地有著一種莫名的興趣。

每當看累了那些古書,掩卷遐想的時候,常會想到滾滾黃塵之中,走出了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黃帝,帶領剛剛開化的先民,勇鬥四方開創了中華文明的新天地。

一片黃塵落下,另一片硝煙又起,黃土大地上上演著一幕幕英雄大戲。立國800年的周王朝,一統天下的秦帝國,揚名世界的漢唐盛世。都是黃土地上不朽的詩篇。

可是,黃土地上的輝煌,走到了宋朝就戛然而止。留在我的印像之中,除了黃土,就是貧窮。有時我不自覺地想到:那片黃土地真的是我們燦爛文明的發源地嗎?

一提到黃土地,我的地理知識告訴我:“什麼是貧窮”;“什麼叫水土流失”;“黃河為什麼是黃的”。

我經常聽到的是:黃土見風化塵,遇水為泥,旱澇失據。

好像一片生命的禁區。

直到一天,我讀《全球通史》(斯塔夫理阿諾斯 著)時,中間一段文字震撼了我:“養育黃河流域文明的是一片密集的粉沙細土,這種泥土被稱為黃土,它覆蓋了從華北高原向東

到大海的整個地面。一般認為,黃土是更新世時期的北風送來的,有些地方的黃土堆積得很厚,厚達二、三百英尺。由於其天然的肥力和吸水性,黃土不遜於世界上任何種植農作物的土壤。而且,由於華北的降雨量不足,黃河流域同美索不達米亞、埃及和印度河流域一樣,沒有茂密的森林來阻礙只有原始的石頭工具的早期農人”。

我第一次知道,貧窮的代名詞----黃土,竟然是一種肥沃的土地?!

我動心了,一直想到黃土高原的中心,看一看。

(二)

終於有了一個機會,到西安開會。一下飛機,西安就給我一種震撼,這真是一個華麗的都市!開車的司機告訴我,西安人口近千萬!

開始我真擔心這個西北重鎮的承載力。可是隨後看到的報紙介紹,關東的八百裡秦川,連續五年小麥大豐收。我從飛機上和汽車上也看到了一片片整齊的麥田。我理解了這塊黃土高原最大谷地的實力。也理解了當年秦帝國的興起。

但是我總覺得它不是我心中的黃土高原。於是在會議的間隙,我放棄了華山的旅游。自行安排了一個線路:西安---延安---黃陵---西安。獨自進行了一次深入黃土高原核心區的一日游。

獨行的路上看到了新延安的風姿;欣賞了老延安多姿多彩的窯洞;登上了巍峨的寶塔山;遠眺了延安古城的遺跡;參觀了楊家嶺、棗園的領袖故居;欣賞了黃土高原上高速公路的順暢和路邊的地質美景。一切如設想的一樣完美。

但是,由於到黃陵的大巴出了車禍,直到黃昏才趕到了黃帝陵,我在匆匆的游覽後,已經沒有班車了。在當地老鄉的指點下,歷史性的衝進高速公路,跳過N多的路障,搭上路過的大巴,回到西安。(高速公路上搭班車,也是陝北的一道風景)

這一路,值得回憶的故事無數,但是讓我印像最深的卻是陝北這片高原上的綠色。

(三)

從到延安的清晨開始,映入眼簾的除了黃色,就是綠色。而且這綠色無處不在。原上的果園;平川地裡的麥田和蔬菜;窯洞前的小樹;梁,峁及原邊的雜草和灌木;山間溝壑裡繁茂的樹林。無不透著一種迷人的綠。因為以前太多的小說,太多的電影,無不宣泄著黃土地的凄涼,與我面前的景色大相徑庭。在這裡,一般只有在過於陡峭的坡地,才露出黃土的本色,反到成為綠的陪襯。驚奇後我開始探討綠色的來源。經過詢問了解到:黃土地本來就是挺好的莊稼田。水土流失也是一件很正常的自然現像。原上和谷地的開發對自然的破壞並不大。主要是邊坡的過度開發和山地溝壑中樹木的破壞,加速了土地的損害,破壞了自然界中黃土的水分涵養和土質結構的自我保護。而如今延安地區石油和煤炭的大規模開發,政府富了,有能力封山育林了。道路通了,小溝小岔的山村消失了,農民進城打工方便了。電視通訊發達了,農民兄弟明白了,為了幾斤小米去種那些貧瘠山地,過舊時的苦日子不值得了。這樣曾經不堪重負的土地一經松綁,很快恢復了勃勃生機。這是我看到的、很少的、因為城市化改善環境的案例。(四)一路的綠色隨著高速公路,如溪流般流淌。流到了黃陵縣的橋山腳下。我又一次震撼了!這是一片綠色的海洋!來之前看過一些游記。提到黃帝陵的柏樹林是當今中國黃土高原上唯一幸存的原生態森林群。當時想的,那裡可能留著一個作秀的、人造的綠色孤島。但是我萬萬沒有想到,這個森林群竟然有好幾個大山頭,方圓幾十公裡,一眼望不到邊。它與陝北其他地方新生的雜木林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它的整個山都是綠色的,還有大量古柏樹。與它的色彩相比,一路上迷倒我的綠色不過是甬江邊上的一條小溪。懷著敬慕的心情,在黃昏的樹影中,我孤獨地而又堅定的走在千百年的柏樹林中,向上攀登。感受著來自遠古的,又流淌於我們血脈中的氣息__認祖歸宗的炎黃子孫。那一棵棵千奇百怪,古樸端莊而又生機勃勃的柏樹,好像歷盡滄桑,閱盡世事卻無怨無悔的長者,陪伴著人文初祖,等著後人的朝拜。黃帝陵前,我獻上了虔誠的三拜。漢武仙台上,望著無邊的深綠。我陷入了深思。黃土地真的是一片沃土。可以養育如此大面積的森林。可見他的過去一定是一片秀美的土地。是貪婪的人類破壞了自己的家園。黃帝陵柏樹群的幸存是一個奇跡。從自然上,讓我們了解黃土的實力。從人文上證明了炎黃文化的傳承和魅力。對一個森林群來說,自然的傷害是短暫的,容易恢復的。最怕人禍。“蜀山禿,阿房出”的帝王排場。黃腸題湊的奢侈,大煉鋼鐵的無知。無數次的政權更迭,馬上民族的入侵。每一個事件都可以叫這片黃土地上最後的原始森林蕩然無存。幸運的是,由於對人文初祖的敬畏和對炎黃文明的歸同感,中華大地上的不同民族,共同敬奉了一個的始祖。歷經浴火,建立了一個共同的民族體。一起保護了黃帝陵這片森林。因為歷朝歷代,凡是能夠成為:成功的、新的中原統治者,開始做的重要事情之一就是祭拜黃陵。承認自己是炎黃的後代,接受並保護炎黃文明。皇家的佑護和百姓的敬畏,也避免了小官小吏小惡霸對於黃陵柏樹林的傷害。黃帝陵是幸運的,它離權利的中樞較遠,避免了那些改朝換代血雨腥風的直接傷害。它又離文明的中樞不遠。當災難過去,人們又很方便的集聚起來,共敘炎黃文明的重塑。黃帝陵,是中華文明向心力的像征。他那深深的墨綠,是刻在黃土地上的文明徽章。【後記】西安歸來後不久,看到一則CCTV的新聞:據陝西台報道,歷年波濤洶湧,濁浪滔天的壺口瀑布,在今年的桃花汛期間,出現驚人景像。瀑布流水清澈透亮,白浪滔天,出現與以往不一樣的風景。隨後是清澈透明的壺口瀑布流水,奔騰翻滾的畫面。我感到了,這是陝北的綠,帶來的成效。真的希望黃河的水,多清幾天。


精選遊記: 延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