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走大漠(四)

作者: 子曰118

導讀玉門關外漢長城與河倉城汽車繼續在燦爛的陽光下行進,只要太陽曬不到的地方都很涼爽。可那怕是在車裡,太陽曬在身上也是火辣辣的。到了戈壁上,我才知道了為什麼雖然溫度很高,喝了不少水,我們卻沒有什麼汗可流,更沒有隨處找廁所方便,原來我們的水分都隨著吹拂的清風和干燥的空氣蒸發掉了,這些都是常年在這裡跑車的王師傅告訴我們的。一路上憨厚的王師傅� ...

玉門關外漢長城與河倉城汽車繼續在燦爛的陽光下行進,只要太陽曬不到的地方都很涼爽。可那怕是在車裡,太陽曬在身上也是火辣辣的。到了戈壁上,我才知道了為什麼雖然溫度很高,喝了不少水,我們卻沒有什麼汗可流,更沒有隨處找廁所方便,原來我們的水分都隨著吹拂的清風和干燥的空氣蒸發掉了,這些都是常年在這裡跑車的王師傅告訴我們的。一路上憨厚的王師傅也打開了話匣子,告訴了我們很多前所未聞的事情。戈壁裡的動物、植物,沙漠戈壁裡的綠洲和海市蜃樓,引導著我們去那些荒蕪人煙的地方看歷史上有名的那些遺跡和戈壁荒原裡的那些奇異的自然景像。

汽車在廣袤的戈壁上奔馳,前面和側面遠遠出現了隱隱的湖面和綠洲,我們高興地問王師傅是不是又快到綠洲了,王師傅笑著告訴我們,那就是奇特的沙漠戈壁裡的海市蜃樓。我們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讓王師傅停了車,仔細地看著那些幻景,感嘆大自然的神奇。遠處的海市蜃樓不停地變幻著美麗的景像,一個個小島隱去了,一片片樹林出現了,湖面時大時小,波光粼粼,一會兒又似一陣清風吹過,小島又出現了,湖面變得越來越清晰可見,讓我們這些初次進入戈壁的人都浮想聯翩,欣喜若狂。我們不停地按動相機的快門,希望能夠留下這永恆的瞬間。

繼續前行,我們來到了唐代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裡所述的玉門關前。他的“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名句更使玉門關名傳千古。玉門關,俗稱小方盤城,坐落在距敦隍90公裡西北方向的戈壁灘上,是漢代以來通往西域的最西邊的一個邊關。因為從此輸入中原大量的西域美玉,故被稱做玉門關。西出玉門關有一段保存完整的絲路古道,至今還能看到古代車轍和足跡。

現存的玉門關為聳立在疏勒河畔的一座土城,土城采用黃膠泥夯築,中間夾雜著葦草,近似正方形。全城南北長26.4米,東西長24.5米,城牆高9.7米,寬3.7米,殘存面積600多平方米。西、北兩牆各有一個城門,經過2000年的風霜的侵蝕,牆土斑駁不堪,呈現出飽經滄桑的凄涼。據史書記載,在漢代,玉門關附近還是一塊水草豐美的地方,牛羊遍野,花果飄香。疏勒河從它的旁邊緩緩地流過,養育著那裡人們。由於戍邊的需要和雲集的商賈,這裡曾是一個繁華的邊關小城。曾幾何,逝世如煙,當年不度玉門的春風,而今連玉門關內也不能度了,遠遠地停留在了敦隍一帶。站在玉門關邊的殘垣上舉目四望,滿目蒼夷,昔日綿綿流淌的疏勒河,現已成了難以見水的季節河,只是在河床的底部殘留著一些柔弱的葦草,不勝凄惶。

出玉門關西行,沿古人的車轍奔漢長城和河倉城而去。汽車的速度慢了下來,這裡的戈壁灘開始出現了雅丹地貌的特征,我們看見許多奇形怪狀的風蝕地台,照舊是刺眼的黃色,沒有絲毫水或生命的跡像。車在這些高低不平的路上艱難的行進。在玉門關以西5公裡處,有一段全國最獨特的板土蘆葦築成的漢代長城,在峰燧旁還存有點火用的積薪垛多達15堆,大者長2米,寬1.5米,高1.3米以上,均凝結為化石般堅硬。據稱從這裡的烽燧中曾了出土漢簡1200多件,實屬罕見。遠遠望去,戈壁灘上綿延橫亙著斷斷續續的土牆,到近處才可以看見那些經過了百千年的風吹雨打,荒原的朔風肆無忌憚駁飭,昔日巍峨的城垣已變得矮小散亂,現出了當年夯築時用的黃膠泥和葦草的斑駁形態痕跡,像癱塌在地面的階梯,不堪天殤。這裡也像是一頁頁無字的天書,等待著我們這些後來者去研讀和探索。那些古烽燧,雖也已殘蝕不堪,但仍可以從中看出它當年的嵯峨雄姿,體會出中華民族那個時代的輝煌和成就,光榮和夢想。站在漢長城邊可以看出其重要的軍事價值:在這寥廓的大戈壁上,一望無際,無任何天然屏障足以抵御關外那些游牧民族的侵擾,漢長城的建造對保衛西漢王朝的安寧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

建於西漢的河倉城,位於玉門關東北12公裡處,因比被稱為小方盤城的玉門關大,故名大方盤城,為一倉儲遺址。城呈方形,經過千百年的風蝕四牆皆已坍塌,僅存東、北牆殘基及四角角墩。城北臨疏勒河,當年的疏勒河航運條件較好,古人以船為渡,運酒泉、敦煌郡綠洲生產的糧草至此存儲,供玉門關轄塞的守衛軍馬使用。據說當年漢武帝攻打擾邊之匈奴,都是這河倉城供給大軍糧草,確保了戰事的順利進行。

河倉城建在高出湖灘3米左右的土台地上,因臨疏勒河,故稱河倉城。它的南北有高出城堡數丈的大戈壁懷抱,使河倉城極為隱蔽。不到跟前,是很難發現這座倉城的,古人選擇這塊地方修軍需倉庫,的確煞費苦心。戈壁灘還建有好幾座守衛倉城的烽燧,好似城堡的眼目,在那裡警惕地守望著河倉城。當年把守玉門關、陽關、長城、烽燧以及西進東歸的戍邊官兵將士們所需的糧食、衣物、草料等供給,全部由這裡提供,規模之大可見一斑。河倉城是古代中國西北長城邊防至今存留下來古老的、規模較大的、罕見的軍需倉庫。

現在殘存的河倉城的牆垣比玉門關大,其悲蒼的景色甚至比玉門關更美,經歷了2000年的歲月的滄桑,河倉城依然挺立在幾近干涸的疏勒河畔。在碧藍的天空的映襯下,古老的河倉城呈現出耀眼金黃的色彩。高高的聳立斷壁殘垣桀驁崢嶸,默默訴說著它當年的豐功與偉績,榮耀和變遷。

在距河倉城東邊約1公裡左右的疏勒河河灘上,有一小塊美麗的草場,遠遠望去,綠草如茵,水草豐美,草場上牛羊和馬匹靜靜地吃著草,一個穿者厚厚衣服,戴著花頭巾的維族老大娘看護著它們。草場邊的樹木婆娑有致,就像一幅畫的畫框,正如我們日常看見的風景畫一般,靜謐安詳。簡直難以想像,除了那麼一小塊地方以外,就是一望無際的戈壁大沙漠,只有烈日和干旱,風沙和殘垣。上蒼就這樣任性地安排著人間這些無助的人們和土地,站在這塊干涸的土地上,我深切地感到了“人定勝天”的無奈與空洞,感到了歲月的滄桑和無情。


精選遊記: 敦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