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經事兒:對西藏和藏傳佛教一些錯誤概念的提醒或補充

作者: mandala

導讀有一些關於西藏的流行概念和說法,在漢地傳傳本來也沒什麼,可是我在西藏這些時間裡,看到一 些長期混在西藏或者經常來旅游的‘熟客’也會在對人侃侃而談的時候犯一些用語上的低級錯誤,以致背地裡被藏族朋友們小看,心裡就有點不那麼痛快。找了幾個西藏朋友聊了聊,並查詢了一些資料,總結出下面的幾條,特此做一提醒,說我多事也罷。 1.關於‘扎西德勒’ 很� ...

有一些關於西藏的流行概念和說法,在漢地傳傳本來也沒什麼,可是我在西藏這些時間裡,看到一 些長期混在西藏或者經常來旅游的‘熟客’也會在對人侃侃而談的時候犯一些用語上的低級錯誤,以致背地裡被藏族朋友們小看,心裡就有點不那麼痛快。找了幾個西藏朋友聊了聊,並查詢了一些資料,總結出下面的幾條,特此做一提醒,說我多事也罷。

1.關於‘扎西德勒’

很多漢人和外國人在西藏見人就說扎西德勒,其實這句話西藏人只在過年的時候說,平時打招呼的時候不用。不過近年來由於進藏的游客越來越多,西藏人自己也漸漸學會了這種用法,尤其在招呼外國和內地顧客的時候。游客把扎西德勒掛在嘴邊不是什麼錯誤,這句話本身也是好詞,所以我覺得一點不嚴重。況且在西藏,如果會說個把藏語詞彙,哪怕是問好,在關鍵時刻也能幫上大忙,這至少證明你和那些裹得嚴嚴實實到處拍照買東西然後直奔珠峰看山頂的討厭游客不一樣。

2.關於‘喇嘛’

幾乎所有的內地或外國游客,甚至包括一些常去西藏的,見了西藏僧人就說是喇嘛,這裡面有個概念上的錯誤。一般的僧人,藏語稱呼‘庫蘇拉KUSULA’,意即‘貴體’,後面的‘拉’表示尊敬。喇嘛的意思則是無上、上師,是對有一定級別並堪為人師的僧人的稱呼。我們在說喇嘛這個詞的時候,應該保有很尊敬的態度,它比漢人對僧侶統稱的‘師傅’的含義更高一層。現在在西藏,特別是拉薩日喀則這些游人眾多的地區,藏人們和游客交談的時候也會統稱僧人為喇嘛,這是為了免去進一步解釋的麻煩。

3.關於‘密宗’

很多人喜歡用‘密宗’稱謂藏傳佛教,實際上藏傳佛教是佛教各宗派的一部分,密教又是藏傳佛教的一部分。比如寧瑪派有九乘教義,其中顯三乘,密六乘,密六乘中又分為內密三乘和外密三乘。顯三乘集結成為小乘,內密三乘則是大乘,這兩個名詞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又比如薩迦派以密乘為主要修學,但由於薩迦先祖受嘎當派的影響,所以他們又相當重視顯乘的學習,並以先顯後密為宗旨。所以說,並不是所有的藏地僧人都是密教弟子,更不能說了解一點藏傳佛教就是認識了密宗。大致了解藏傳佛教的人應該都熟悉龍樹,他的中觀諸論即屬於顯乘的範疇。

至於對藏傳佛教另一種荒謬的稱謂‘喇嘛教’則更是無釐頭,因為藏人對漢地的上師也稱喇嘛。

4.關於‘活佛’

‘活佛’這個詞,根據典籍記載,原是清朝的皇帝對佛教上師的冊封和尊崇,後來居然變成流行用語。很多人從字面意思去簡單理解,從而產生了很深的誤會,達賴喇嘛和班禪大師為此曾多次公開糾正。因為佛就是佛,怎麼可能有所謂死活。況且遵循佛教的理論,無論覺與不覺,佛駐於每個人的身心,照此概念,每個人都應該是‘活佛’才對。

在西藏, ‘活佛’這一尊稱並不存在,被人俗稱的所謂活佛,在西藏是被稱為‘某某仁波切Rinpoche’的上師,比如寫了《西藏生死書》的索甲仁波切。‘仁波切’藏語的意思是‘寶’,比如寺院的主持稱為‘堪仁波切’,意思是方丈寶;這個詞還經常用來指稱物體,比如寺院供放的某件寶物。

仁波切這個詞中並不含有轉世的意思,雖然對轉世者也可統稱仁波切。比如前面提到的方丈寶堪仁波切就不一定都是轉世者,很多人是從小被家裡送進寺院,隨著學問和修持的不斷加深而逐漸成為寺院主持從而被尊稱為仁波切的。簡單來說,仁波切可以理解為極其高尚的大師,或者極其高尚的寶物。

5.關於‘轉世’

轉世者藏語稱為‘祖固Tulku’,意思是轉世者或者化身者,是給已被認證的某位大修行者的轉世化身的封號,有時則是對某個宗教領袖地位的合法繼承人的冊封。對轉世者,我們也可以通稱為仁波切,但他們依照傳統,自己並不用仁波切這一尊稱,只使用‘祖固’的稱呼。只是近年他們在跟漢人和洋人打交道的時候,為了讓別人聽懂,有時不得不稱自己為仁波切。

在具祖固封號即俗稱轉世者的人當中,有的確實是聖人的化現,有的是具有修持證量的得道者的轉世,但如果聖者或宗教領袖在往生後並不願化生再來,他們就不會有化現。所以有的祖固純粹是某個宗教領袖地位或曰工作崗位的繼承人,但這樣的繼承人也不是可以隨隨便便就找來,一切的因緣機會亦需反復求證。

由此,我們更不能說具有轉世封號的人自幼便是聖人,因為聖與不聖,全在於佛法修學。況且有些尚未加以認證的轉世者或聖者的化現散居在民間,他們並不具有這些人為的稱號。

6.關於燃香供佛

很多人在西藏的街面上購買印度香,回家以後供奉神佛。實際上印度香中含有很多化學成分,對身體無益,更談不上對神佛的敬畏,因此西藏很多寺院禁止供奉這些印度香枝。有些印度香中還含有罌粟等制幻成分,與佛教的精意相去甚遠,我個人覺得自己在家點點倒也罷了,千萬別想起什麼神佛來。

西藏人對待供佛用的香,其重視程度和制造過程的嚴謹不亞於他們制藥的傳統。藏香采用佛經中記載的古方,以沉香、檀香、丁香、木香、當歸、肉桂、沒藥、甘香、菖蒲及紅花等二十多種乃至百多種天然香料及藥材合以金、銀等珍貴礦物制香,而且各種成份的比例及制造方法都遵循嚴格的規定,絕對不含任何化學香料。供奉這種香枝,不但可以對神佛表示最高尚的敬意,對嗅者本人的身心也有極大的好處,可以鎮定心志,驅風治病。

西藏出產的藏香種類繁多,有些並不用來供佛,而是專門治病的。比如沉香三十一味(Agar 31),是一種以藥材制成的香枝,嗅用可以防止傳染病、定驚安神、消毒、調氣及有助禪定,磨粉混入酥油推拿外用還可以用來治療高山症。

現在在拉薩市場上經常見到的有‘八寶藏香’等,由一些大寺院監制,主要成分是柏木和其他香草,點燃後的味道與民間的桑煙相似,普遍評價不錯。這些香枝的價格明顯高於印度香,未點燃時的味道並不強烈但有明顯草藥味兒,比較容易辨別。

7.關於天葬

天葬並不是宗教儀式,而是一種文化習俗。雖然在天葬儀式中常有僧人訟經及做法事,但那並非儀式的一部分,而是針對死亡本身,因此在沒有天葬師的小村落,這個工作一般由死者家族友人或陌生人代辦。很多資料聲稱‘藏人相信把屍體獻與神鷹,靈魂便會被帶上天國,免受輪回之苦’,其實佛教根本不相信靈魂的存在(這一點在我以後的游記中也會提到 ,嘻嘻),而只承認‘心識’的存在,佛教徒和大部分老百姓也並不希求生於‘天國’。

在西藏,冰天雪地中要進行土葬並不容易,進行火葬所需用的大量木材亦非人人所能負擔。況且,西藏人由於對佛法的信仰,對生死之事比其他民族看得淡。在當地的地理及天氣條件的決定下,天葬是最適合普通老百姓的處理屍體方法,游牧民族甚至只是簡單將屍體覆蓋上新制衣物留在原地,只有高僧們圓寂時才會進行花費較高的火葬或塔葬。

至於觀看,我個人並不以為然。試想我們自己的家人辭世,我們是否也會歡迎無關之人探奇般地爭相觀看他們的屍體並攝像拍照留念?

這些是我看到或聽到的比較普遍的誤會,有些實在無關緊要,但還是希望朋友們了解;有些觸及藏傳佛教本身的,則沒那麼輕松。這些顯然不是全部,希望朋友們留言補充。


精選遊記: 拉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