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與敬亭山

作者: huankeyi2001

導讀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李白與敬亭山 公元753年(天寶十二年)的一個秋天,天高雲淡,天際清朗,53歲的李白來到宣州敬亭山。 從天寶三年到天寶十二年,李白離開長安已整整十年了。這十年中,他輾轉南北,游遍了大江南北,汴梁、齊魯、江浙、燕趙都留下他的游蹤。天寶四年,李白受道箓於齊州紫極宮,更熱衷於求仙訪道。 李白登黃山 ...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李白與敬亭山

公元753年(天寶十二年)的一個秋天,天高雲淡,天際清朗,53歲的李白來到宣州敬亭山。

從天寶三年到天寶十二年,李白離開長安已整整十年了。這十年中,他輾轉南北,游遍了大江南北,汴梁、齊魯、江浙、燕趙都留下他的游蹤。天寶四年,李白受道箓於齊州紫極宮,更熱衷於求仙訪道。

李白登黃山,攀泰山,追隨謝靈運的足跡,暢游浙江天台天姥山。在著名的《夢游天姥吟留別》裡,李白高傲地宣告:“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一吐長安三年的郁悶之氣。

在滔滔的黃河邊,李白高歌: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發出了“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短暫的感嘆。

對謝朓曾做過太守的宣城,李白更是向往,從九華山下山後,就馬不停蹄地趕往敬亭山。

謝朓,南齊著名詩人,曾任宣城太守,為官清廉,政績斐然,世稱“謝宣城”。 謝朓的詩作四分之一寫於宣城,對宣城的如畫風景及敬亭山的湖光山色作了精彩的描繪,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故謝朓的詩集名《謝宣城集》。

李白對謝朓的人品與才華非常敬仰,曾寫下了“一生低首謝宣城”的詩句。

李白在一首《秋登宣城謝朓北樓》的詩裡,抒發了游謝公樓的情懷。

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秋天的敬亭山以成熟的身姿,艷麗的色彩迎接詩人的來訪,火紅的楓樹,翠綠的竹林,漫山的野菊都在蜿蜒崎嶇的山路旁,歡迎詩人來臨。

山上游人不多,看著這不高,但很秀氣,很有靈氣,充滿著勃勃生機的敬亭山,李白覺得十分親切,有幾分似曾相識的感覺。

在山上,李白遇到一位道士,道士並不知道他是李白,望著脫俗清高、風流倜儻的李白,竟脫口而出:先生乃仙胎仙骨也。

李白與道士在山中的亭子裡喝酒,天色漸漸暗下來了,李白想起天寶元年,自已四十二歲時,因道士吳均的推薦,被唐玄宗征召入京,“置於金鑾殿,出入翰林中”的經歷。想起初到長安,受到皇帝的熱情接待的情景,想起宮廷的宴會和歌舞,想起楊貴妃的美貌和媚態,想起安祿山的粗野和蠻橫,想起李林甫、高力士的醜態。……由於李白桀驁不馴,傲視權貴,奸相李林甫等在皇帝面前造謠中傷,於是,讒言和誹謗飛滿宮廷,冷遇和白眼接踵而至。“讒惑英主心,恩疏佞臣計。彷徨庭闕下,嘆息光陰逝。”天寶三年,李白被皇帝賜金還山,李白“濟蒼生”、“安社稷”的抱負得不到施展,帶著懷才不遇的遺憾,孤獨寂寞地離開了長安。

離開長安,已經十年了,長期的流浪飄泊生活,李白飽嘗了人間的辛酸苦辣,看透了世態炎涼,感到更加孤獨寂寞。大自然就是他最親密的朋友,寄情山水,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去尋求安慰和快樂,是當時李白最向往的生活。

此時,道士有事離開了,李白一個人坐在亭子裡,面對著敬亭山。

鳥兒一只一只地高飛遠去,周圍已聽不到鳥鳴聲,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雲,卻也不願停留,悠悠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的萬物都在厭棄李白。

李白凝視著秀麗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動不動地深情地看著李白,這讓李白很動情,這世界上,願與我作伴的,不厭棄我的,只有你,敬亭山啊!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人看山,山亦看人;人愛山,山亦愛人,於是,一首獨特的寫景詩誕生了。

誰知道,李白的這首五言絕句《獨坐敬亭山》,竟造就了一座詩山,敬亭山從此成為歷代詩人吟詩聚會的佳處。

誰知道,這首詩,竟引出了一個令人感懷令人向往的愛情故事。

公元756年秋,安史之亂的第二年,敬亭山山腰處道教翠雲庵裡,一位中年道姑敲著木魚,在輕聲地念著經。

夜,月光如水,瀉在敬亭山秀麗端莊的山巒上,給遠近的山水披上了純潔而朦朧的輕紗,像一幅淡淡的寫意山水畫,像一支讓人進入夢境的輕音樂。

道姑走出翠雲庵,在當年李白獨坐的那個亭子裡,深情地望著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道姑輕輕地頌吟著李白的詩篇,依戀地凝視著秀麗的敬亭山。

望著敬亭山,她想念著大詩人李白。在這兵荒馬亂中,李白,你在哪裡?身體可健康?生活可安寧?你知道,我是多麼為你擔心?

現在,在這裡,安慰我這寂寞破碎的心,只有這可愛的敬亭山。

此道姑是誰?她與詩仙李白有何關系?請讓我慢慢道來。

諸位,你可知道,此道姑並非一般的平民百姓,是有來頭的啊!是貨真價實的皇親國戚。

不說不知道,說出來嚇你一跳。她就是當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胞妹,唐睿宗皇帝李旦的第十個女兒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的生母是竇氏,玉真公主降生不久,竇氏就被當時執掌皇權的祖母武則天害死。玉真公主自幼喪母,由太平公主撫養。

由於受父皇李旦和姑母太平公主信奉道教的影響,玉真公主豆蔻年華便入道,入道後雲游天下。在雲游中,公主結識了才華橫溢的平民道友大詩人李白,他們跋山涉水,攀登崇山峻嶺,穿越綠水青山,在旅游中,成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後來,李白被唐玄宗聘為翰林,為聖上起草詔誥,為聖上吟詩作歌,這與玉真公主在皇帝面前的推薦也是分不開的。

李白到長安後,李白與玉真公主的關系如何,沒有記載,我們不能妄加推斷。一位是高貴的皇家公主,一位是普通的平民詩人,雖然唐皇朝在中國封建社會中是比較開放的,但清規戒律肯定不少,他們不可能經常接觸。

李白在離開長安後,寫過一首《長相思》,寫詩中人“在長安”的相思之苦:“美人如花隔雲端”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幃望月空長嘆。”這些真真切切,纏纏綿綿的詩句,是不是傳達出兩人的真摯的情感呢?

長相思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幃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雲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天寶三年,李白因個性剛直,傲視權貴,遭讒言,被李隆基賜金還山時,玉真公主郁郁寡歡,憤然上書去公主號,罷邑司,表示對皇帝對李白不公正處置的不滿。在封建社會,敢於對皇權說“不”的女性,是罕見的。在這裡,我們可看出玉真公主的俠義和剛烈,也表明玉真公主與李白性格上的相似處:剛正不阿,蔑視權貴。還可以看出,他們之間非同尋常的友誼和感情。

李白離開長安後,玉真公主一直關注著李白的行蹤。她看到李白的《獨坐敬亭山》,知道李白到過安徽宣城的敬亭山,對敬亭山的景致倍加稱贊,敬亭山給公主留下了極深的印像。

公元755年,李白寫作《獨坐敬亭山》的第三年,安史之亂爆發,烽火燃遍了中原大地,安祿山的叛軍,大舉進逼長安。為了避難,也是為了追尋李白的行蹤,玉真公主在敬亭山翠雲庵出家,號稱持盈法師。

在玉真公主的眼裡,敬亭山似乎已成了李白的化身,春夏秋冬、白天黑夜、日出黃昏,敬亭山都以它不同的身姿,表現出李白剛正不阿的姿態,放浪形骸的氣質,風流倜儻的形像。看著敬亭山,吟誦著李白的《獨坐敬亭山》,玉真公主仿佛看到了李白,仿佛正在和李白親密交談。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戰爭、殺戮、流離失所、家破人亡……唐皇朝的國土遍體鱗傷,唐皇朝的子民妻離子散,作為皇帝的胞妹,玉真公主當然是很痛心的。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在這兵荒馬亂的年代裡,玉真公主最擔心的還是李白的安全。

此時此地,在玉真公主的心裡,敬亭山就是李白的化身,而《獨坐敬亭山》一詩就成了她的精神支柱,她的牽掛,她的思念,她的向往都融入了詩中。

戰火紛飛,哀鴻千裡。夕陽西下,一位憔悴瘦長的老者,疲憊地坐在枯藤老樹下。

他是誰?他就是詩人李白。此時的李白是一位無家可歸的流浪者,在艱苦的跋涉中,他的心在隱隱作痛,時時刻刻都在牽掛著那位豪爽俠義的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你在何處?在這兵荒馬亂的動亂中,你安然無恙嗎?

當李白得知玉真公主在敬亭山出家時,就日夜兼程,趕往敬亭山。

眼前就是敬亭山了,馬上就要見到日思夜想的玉真公主了,李白是那麼興奮,那麼激動,腳步加快了,而且越走越快。

然後,讓李白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美麗多情,俠義豪爽的玉真公主竟香消玉殞,魂寄敬亭山了。

在玉真公主被老百姓稱為皇姑墳的墓前,李白痛哭流涕,悲痛欲絕。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還是東坡學士說得對,就連當朝天子李隆基與楊貴妃的愛情,也成了令人遺憾的悲劇。

一陣風吹過,傳來了玉真公主吟頌《獨坐敬亭山》的聲音,李白抬起頭,見敬亭山山頂有一位女神亭亭玉立,正在向他招手示意,這不就是玉真公主嗎!李白想。不一會兒,女神就消失了。李白長嘆:美人如花隔雲端,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李白在玉真公主墓前,一坐就坐了三天,回憶著他們交往的歷史,回憶著他們共同走過的山山水水,回味著他們共同經歷的如水年華,如詩生活,玉真公主的音容笑貌時時在李白面前閃耀。李白長嘆:長相思,摧心肝。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過了幾天,李白又來到敬亭山,祭悼玉真公主。在皇姑墳前,李白發現了一泓清碧甘冽的泉水。夜裡,李白做了一個夢,夢見玉真公主對他說:我從黃山引了一泓清泉,供你上山煮酒烹茗之用。

清晨,李白飲著這清泉沏的綠茶,喝著飄著醇香的美酒,在玉真公主墓前,面對這秀麗的敬亭山,深情地吟唱起《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高亢略帶嘶啞的聲音在敬亭山的群峰上回蕩,在玉真公主墓前回蕩,朝霞中敬亭山,此時分外青翠,分外嫵媚,分外燦爛,在李白的眼裡,敬亭山已幻化成美麗善良俠義的玉真公主了。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高亢略帶嘶啞的聲音在敬亭山的群峰上回蕩,在玉真公主墓前回蕩,在長江黃河上回蕩,在峨眉山九華山上回蕩……

玉真公主從黃山引來的泉水,甘甜清冽,終年不竭,後人取名為皇姑泉,又名相思泉。

後來的日子裡,李白在附近長江一帶徘徊,常常上山悼念玉真公主。

公元762年,李白在敬亭山不遠的當塗逝世,他的墓就在當塗。從當塗到宣城敬亭山,約80公裡,不遠,我想,李白和玉真公主一定能“相看兩不厭”。

《獨坐敬亭山》是一首寫景詩,但登上敬亭山,知道了李白與玉真公主的故事後,我就覺得它變成了一首非常優秀的愛情詩,而且可以和歷史上膾炙人口的愛情詩相媲美。

比如說,比李白晚生71年的唐代詩人白居易,有感與唐玄宗、楊貴妃的故事,寫了《長恨歌》,最後兩句是這樣的: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作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再比如,比李白晚生112年的唐代詩人李商隱,有一首《無題》,前面兩句是這樣的: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與這些愛情的絕唱比較,李白的《獨坐敬亭山》毫不遜色。

在李白寫作《獨坐敬亭山》1256年後的2009年3月14日,我們7位杭州還可以旅行者,老許、老唐、建菁、曉明、惠莉、玉潔和我,興致勃勃地登上敬亭山,去領略大詩人李白竭力推崇的敬亭山的豐采,想不到在山上看到了翠雲庵、皇姑墳、相思泉,看到了美麗的玉真公主塑像,發現了鮮為人知的李白和玉真公主的動人的情愛故事。

下山後,李白和玉真公主的故事,總是縈繞在腦海,揮之不去,漸漸就萌生了把這故事記下來的想法。幾個月來,寫寫停停,停停寫寫,到今天,竟寫完了。

我知道,寫這樣的故事,特別是寫大詩人李白,自己沒有這樣的水平和能力,但不寫下來,心裡放不下。寫得好不好,就不管了,暫且記下來,就算攀登敬亭山三小時的一次作業,就算給敬亭山之行,留下一個腳印。

2009年6月18日記於杭州


精選遊記: 宣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