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享受歷史、享受自然——歐洲八國游之四

作者: lyr37

導讀太陽又不見面。5月14日早晨八點半出發去德國。車進德國,公路兩邊都是森林,既看不遠也看不透,德國被藏在森林的後頭。到加油站的時候發生一個小插曲,在這裡用洗手間和在其他國家一樣,每人要交5角歐元(合人民幣4塊5角),不同的是如果在小賣部裡買東西,可以用上洗手間的錢抵扣買東西的錢。譬如從洗手間出來,去買6角一根的香蕉,只需要給一角。實際上只要購� ...

太陽又不見面。5月14日早晨八點半出發去德國。車進德國,公路兩邊都是森林,既看不遠也看不透,德國被藏在森林的後頭。到加油站的時候發生一個小插曲,在這裡用洗手間和在其他國家一樣,每人要交5角歐元(合人民幣4塊5角),不同的是如果在小賣部裡買東西,可以用上洗手間的錢抵扣買東西的錢。譬如從洗手間出來,去買6角一根的香蕉,只需要給一角。實際上只要購物滿5角,進洗手間就是免費的。同伴們戲稱,德國人有經濟頭腦,發明了用洗手間拉動經濟的洗手間經濟。

從5月14日到17日,中間除去一天去瑞士,我們用三天時間在德國西部和南部走了一條L形路線,主要游了五個一:一個教堂、科隆大教堂,一條河、萊茵河,一個廣場、法蘭克福的羅馬廣場,一個湖、弗賴堡附近的滴滴湖,一個堡、巴伐利亞的新天鵝堡。

中午到了萊茵河畔的科隆,參觀科隆大教堂。科隆大教堂是世界三大教堂之一。據說德國皇帝、科隆大主教萊納德1164年征戰米蘭,奪得東方三聖王的遺骸,各地教徒紛紛來此朝聖,使科隆成為天主教的聖地。1238年法國國王從拜占庭皇帝手中購得耶酥受難時戴的荊冠,供奉於巴黎聖母院,把大批教徒吸引到巴黎朝聖。為了與巴黎爭奪教徒,1248年科隆主教團決定,要建造世界最大的教堂來供奉三聖王遺骸。由於戰亂等因素,前後一共用了632年,直到1880年才竣工。教堂用16萬噸石頭壘成,高157米。這一工程創造兩項世界紀錄:高度世界第一,工期世界第一。二戰時為了摧毀德國法西斯,盟軍對科隆猛烈轟炸,但是特地避開大教堂,以保護人類文化遺產。所以在全城一片焦土的情況下,惟有大教堂幸免。

當我們從一條小街鑽出來,突然看到教堂兀立眼前時,那種震撼感是前所未有的。好像不是我們朝它走去,而是巨人朝我們走來。大教堂的面孔灰黑,十分威嚴;大教堂像兩根長長的連體竹筍,相互扶持;走近一點,只見拱門拱窗上的角形護檐像無數向上的箭頭,增加高聳尖塔騰空而起的動感。走進教堂,眼前一亮。內部空間有40米高,用許多長條圓拱窗自然采光;石柱被做成一簇一簇的三角形石柱叢,支撐著帶尖的拱門和帶尖的拱頂;石柱和石壁,光滑潔白,看起來好像比大門外亮堂多了。我不知道這樣設計是不是要操縱人們的心理,多少制造一些天堂的幻像。我也有點心理被操縱的感覺,體驗到這座建築的厲害。科隆大教堂還有一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金牌:世界文化遺產。

大教堂前的場地很小,道路也窄。所以熱心收藏記憶的人很難找到一個能拍下教堂全貌的位置。教堂前面停著彩色水滴形的輕巧的人力三輪車,教堂側行駛著一列無軌小火車,這些不是兒童玩具,是交通工具,給人一種身在童話世界的感覺。

接著乘車去萊茵河邊,從波帕特到科布倫茨,乘班船做一次短途的萊茵河觀光。萊茵河比塞納河寬,河水也清得多,順流而下,兩岸風光次第展開,忽而是青山古堡,忽而是田園鄉鎮,忽而是河港教堂,嵌有彩色木條並且部分仿城堡或部分仿教堂形成沿河建築的特色。因為岸低而且沒有堤壩或防水牆阻隔,所以視野很開闊。為什麼不設堤壩?是萊茵河特別馴服還是德國人另有治水高招,那就不得而知了。河上不時有插著不同國旗的貨輪駛過,人們友好地互相招手致意。

到科布倫茨上岸,科布倫茨在莫澤爾河與萊茵河交彙處,形成一個三角洲,被稱為德國角。洲的尖端,德國的國旗在飄揚。三角洲的後部有座高台,高台上是威廉一世躍馬銅像,以紀念這位普魯士國王在19世紀70年代先後戰勝奧地利和法國,實現德國的統一。台下西側由三塊從柏林牆上拆下的水泥板連成一個紀念兩德統一的紀念碑。據說這樣的紀念碑在德國有兩座,東部在柏林,西部就在這裡。小城科布倫茨在德國人心目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見。

我們想到兩個與科布倫茨有關的歷史人物,一個是馬克思,馬克思的故鄉特裡爾在莫澤爾河上游,1842年他到科隆編輯萊茵報宣傳革命思想,就是途經科布倫茨走出來的。另一個是梅特涅,梅特涅是科布倫茨人, 18世紀後期跑到奧地利,當了奧地利首相,是國際神聖同盟的組織者,因為鎮壓法國革命,逆歷史潮流而動,雖然有名,也只是挨罵的名。萊茵河水嘩啦猾啦流去,流過歷史的一頁又一頁。大浪淘沙,萊茵河的魅力既在青山綠水之間,也在歷史沉浮之間。

在巴登符騰堡的卡爾斯魯厄市的伊甸園旅館住了一晚,5月15日早晨去緬因河畔的法蘭克福。

我們的車直奔羅馬廣場(又叫市政廳廣場),據說曾經有羅馬皇帝在現在的市政廳裡宣誓就職,所以市政廳被命名為羅馬廳。廣場也連帶叫羅馬廣場。羅馬廳由三座連體的山形建築構成,既不高大也不雄偉,羅馬廣場也不大。和阿姆斯特丹的水壩廣場、布魯塞爾的大廣場一樣是用小方石塊鋪就,有點古色古香。羅馬廣場中央有座噴泉,噴泉上立著一位正義女神的銅像,她左手高擎天平,右手低執長劍。含義不難理解,天平像征法律,劍像征權力;法律的目標是公平,實現法律的公平要有權力作保障。權力不能濫用,必須以公平的法律為依歸。這是一座包含法治理念的雕像,是法蘭克福城市精神的代表。當年青年黑格爾走上社會時就曾來法蘭克福當家庭教師,他一定來過這個廣場,我努力想像他的感覺,想像法蘭克福給這位思想家以怎樣的影響。

法蘭克福人好像偏愛紅色,羅馬廣場的基調是紅色,羅馬廳是紅色,周邊建築立面嵌的木條是紅色的,砌噴泉圍欄的大石塊和鋪地的小石塊都是紅色的。廣場邊上有三座教堂,13世紀建的聖尼古拉教堂,14世紀建的多姆大教堂以及18世紀建的保羅教堂都是紅色的。愛紅是法蘭克福的歷史傳統。愛紅的人往往富於熱情、積極進取,成就今天德國乃至歐洲的金融中心,成就今天德國乃至歐洲的航空樞紐,莫不與法蘭克福人的積極進取有關。

在羅馬廣場東南邊的街裡邊,有一個華人開的舜天商店,一位來自東北的姑娘把我們引進去,主要經營旅游者感興趣的各種禮品,品種較多,服務熱情,價錢公道,生意靈活。我們都樂意在這裡購物。經營者是位南京來的女孩,自稱中學是在南京一中畢業,算起來我們還是間隔幾十年的校友。年紀輕輕能在法蘭克福立足立業是很不容易的。在羅馬廣場東北角,見一個東方人,穿著京戲裡的官服,戴官帽,擺個地攤,好像是賣狗皮膏之類的,沒有人駐足,怪冷落的。這種生存方式讓人覺著有些無奈。

下午去德國西南角弗賴堡附近的黑森林滴滴湖。峰回路轉,山道盤旋,大巴在群山中往上爬。看出去是黑黑的森林和深深的澗溝,不時有雲霧從林間升起,也不斷有牧場在林間展開。滴滴湖是山上的湖,也是山中的湖,幽靜、神秘、遼遠,流下去就成了有名的藍色多瑙河。斜風細雨,游船都回了碼頭。所以叫滴滴湖,據說晨霧凝聚成水滴落入湖中滴滴作響,那應該是在寂靜無人的時候,凝神諦聽的時候,這種味道我們只能在想像中體會了。

在這空氣好得不能再好的地方用晚餐是一種難得的享受,湖邊的翠苑飯店老板自我介紹,從香港來此39年,從給人打工到有自己的餐館,從只身來此到全家入籍,艱苦歷程說得樂哈哈。餐館牆壁掛著郭沫若寫的毛澤東詩詞《詠梅》,展示了主人的中國心。

當晚我們住到法國的邊城米盧斯,明天要從那裡去瑞士。

再進德國繼續德國游是5月17日,陽光燦爛,目標是巴伐利亞州富森的新天鵝堡。這是一座立於險峻山崖上的白色城堡。據說這是德國一萬四千座城堡中最美的一座。迪斯尼樂園的睡美人城堡就是以此為原型。

老人來此,感興趣的是景致的美麗。背景是蒼翠的山林,皚皚的阿爾卑斯雪峰,前景是一些高低錯落的白塔簇擁著挺拔的城堡,給人一種夢幻般的童話世界的感覺。從城堡往山下看,綠色的田野藍色的湖,遠去的白帆浮來的雲,叫人心曠神怡。

年輕人更容易為這裡凄美的愛情故事所吸引。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愛戀表妹茜茜公主,公主遠嫁奧地利,為了懷念茜茜公主,國王終身不娶;為了懷念茜茜公主,他從瓦格納《天鵝騎士》獲得靈感,請畫家幫助設計世間最美的新天鵝堡,1869年動工,傾全國財力歷17年建成。這可能是世界上唯一沒有軍事目標,只有情感寄托的城堡。據說他沒能見到城堡建成就神秘地落水身亡,至今死因撲朔迷離。城堡成了對他的痴情的永遠憑吊。

在後人眼中,路德維希二世不問政事,不算一個好的君王,但人們要感謝他給後人留下美麗的新天鵝堡。它給後來的藝術家以靈感,創作出芭蕾舞天鵝湖;它還啟示年輕人對愛情要忠貞。

我們來游,正逢城堡大修,城堡裹上施工的棚布,難見全貌真容。不過這並不影響我們感受作為城堡靈魂的凄美愛情故事。在這裡還看到另一番情景:一些當地的老人,手扶雙拐奮力上山,和許多青年男女一樣,像赴一場歷史的約會;今人和古人在這裡相見,今人和古人在這裡對話;讓生命融入藍天堡影,盡情地享受自然,享受歷史。享受生命。


(見-照片)



(見照片)



(見照片)



(見照片)



(見照片)


精選遊記: 法蘭克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