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游

作者: derry

導讀“日照香爐生紫煙,邀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詩《望廬山瀑布》 廬山游 對於廬山,我懷有極濃的興趣,向往久已。因為廬山,留給世人的不僅僅是奇麗的風光,還有流傳千古的是詩句與佳話。古往今來,文人騷客,莫不向往之。紛紛登臨廬山,攬清風明月,飲冷露醇酒,豪情勃發,吟詩而詠志放歌而調情,洗滌靈魂,真正處江湖之� ...

“日照香爐生紫煙,邀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詩《望廬山瀑布》

廬山游

對於廬山,我懷有極濃的興趣,向往久已。因為廬山,留給世人的不僅僅是奇麗的風光,還有流傳千古的是詩句與佳話。古往今來,文人騷客,莫不向往之。紛紛登臨廬山,攬清風明月,飲冷露醇酒,豪情勃發,吟詩而詠志放歌而調情,洗滌靈魂,真正處江湖之遠。

在這個山花爛漫的季節,我吟著佳句,尋找他們的足跡而來。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廬山山南,是秀峰。顧名思義,秀峰,秀麗風光,景色怡人。

李白在仕途落魄時,流落江南,期間,居廬山十余載,留下不少千古名篇,為世人傳誦。其中,最為有名的是《望廬山瀑布》,其從遠處把廬山瀑布的恢弘氣勢刻畫得如一幅濃墨重彩的潑墨畫,快意,壯觀。其背景色為紫煙氤氳,有如仙境,令人產生無限遐想。

從秀峰山腳,拾級而上,山勢險峻,整座山巒青翠蔥郁,充滿盎然春意。山下一潭名曰龍潭。水源自山頂瀑布,像白龍飲澗,蜿蜒山澗,順著水流逆上,便可找到瀑布的源頭。水奔流而下,因山勢險峻,水由山變,急處奔流直瀉,緩處乖順細流。流水淙淙,急瀉而下,衝擊成潭,水清涼冰骨,清澈見底。瀑布下面積一潭,潭中山石突兀,水跌落山石,轟然作響,像摔碎的水晶,散落成無數晶瑩透剔的心事,陽光一照五彩紛呈。走近潭邊,遠遠地便感覺到瀑布跌落的氣勢撲面而來,風中夾雜著水絲,冰涼冰涼,沁入肌膚,初覺癢癢,傾而,便感覺到心曠神怡。我吮吸著它的氣息,任由它撫摩著我的雙頰。仰望著尋找它的出處,目光卻沒入藍天白雲中。雖耳邊不時傳來大家的歡笑聲,但我似乎只感覺到自己與大自然的存在。

李白詩中的瀑布今叫黃岩瀑布。我站在了李白當年的位置,也像他一樣,遙看飛流直下的瀑布。由於春季雨水稀少,瀑布流量不大,但仍不失壯觀,氣勢。早晨山頂的霧氣很濃,鎖住了源頭,所以瀑布猶如從天而降,不曲不折,“唰”地跌落人間,由於落差極大,流水不斷,便給人一種視覺上的暫留,像一匹仙女的裙裾,懸掛天上,何止九天,這一落落了幾千年。我邊欣賞著,思緒飛揚。不覺中,我似乎找到了李白當年的感覺,他詩中的仙境歷歷在目,置身其中。我邂逅了老仙人,同他把酒臨風,望月獨酌。寄情於山水,風月,仙風道骨,與廬山秀麗,清新的風骨融為一體,蔚然心曠。心靜而致遠,我忘掉了世間的煩惱。

香爐峰在瀑布的後面,天氣很好,陽光溫情地籠罩著整座秀峰。因時值上午,霧氣蒸發,整座山巒的山峰都籠罩著一層雲煙。香爐峰,因秀峰一山峰上有一香爐,故得名。我猜測,李白仙居在此時,早上一起床,正逢上好天氣,香爐的爐煙夾雜著雲霧,繚繞在整座山峰,縹緲及至,忽東忽西,霞光一照,與雲霧一交融便產生了紫色的雲煙,如夢似幻,綺麗無比。但我終未能觀其絕景,可能無緣吧。

聽友人說,再上去能看見瀑布源頭和香爐峰。我們沒有感到疲憊。興趣昂然地繼續前進。我們吟著小時侯學的關於廬山的古詩句,一邊體味其中意境。於是山勢不再陡險,征服在腳下。爬上山頂,我原以為是到了秀峰最高峰,殊不知,在山頂上還有一座更高的山峰,原先准備好的豪邁詞句,頃然間消失。真是一山還有一山高。到了山頂,向右走,便是源頭,但是被一道門擋住,這又是一個風景區。同一座山中,卻有無數個風景區,真是景中景,“圓中圓”。何不干脆一下收齊罷了,正當興致時卻又有種上當受騙的感覺。如此,沒有了原先的感覺,不再想進去了,不是因為門票,而是怎麼也不願看見自然的神奇秀麗與古人文化的遺跡被沾上銅臭的樣子。我還是情願讓意想的景況永存,畢竟多一份遐想,就多了一份美麗。

向左,是到文殊塔。其塔曾被毀,現存乃重新修建所至。塔內置文殊菩薩,許願求簽,香火不斷,淡淡的香火味夾雜著模糊的歷史文化氣息,其韻味別致,沒有了常日的俗氣。站在塔上,眺望遠山,俯瞰山巒,心中頓覺浩然。要不是怕驚了聖賢,真想大叫一聲。

廬山的風景,以自然為美的源泉,以文化為美的精華,以民族精神為美的像征。帶著豐富的文化蘊含和崇高的文化地位,有別於其它的風景名勝,使廬山煥發出一種別具一格的東方美的風采,但之於廬山,對厚重的歷史文化氣息的興趣較之於旖麗奇特風景要濃得多。每登臨廬山,自然又有一番感受。游白鹿洞書院、三疊泉,爬石門澗、秀峰,我用自己的足跡踏遍山間,用靈魂去游歷史長河,總在仔細地尋找,在久隔了千年後的今天體會歷史的厚重,去觸摸那博大、浩然的文化脈搏,因為自古山水詩話一脈傳。

我不想從中找到什麼,只想在其中醒著,醉著!


精選遊記: 廬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