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東江邊上的小鎮

作者: 水色山光

導讀惠州: 江邊的小鎮 - 水口、橫瀝和蘆洲惠州自古就有“嶺南名郡、東江明珠”的美譽,千百年來雄踞粵東,一直是本地區的政治和商業中心。你也許不知道,深圳、東莞、河源以及汕尾當年都曾經是惠州(以前叫惠陽專區)治下的屬地。然而勢易時移,現在的深圳和東莞,已非昔日惠州屬下的客家小縣城,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領頭羊,數十年高速發展而積攢的經濟實力煥發出了 ...

惠州: 江邊的小鎮 - 水口、橫瀝和蘆洲惠州自古就有“嶺南名郡、東江明珠”的美譽,千百年來雄踞粵東,一直是本地區的政治和商業中心。你也許不知道,深圳、東莞、河源以及汕尾當年都曾經是惠州(以前叫惠陽專區)治下的屬地。然而勢易時移,現在的深圳和東莞,已非昔日惠州屬下的客家小縣城,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領頭羊,數十年高速發展而積攢的經濟實力煥發出了耀眼的光芒,相形之下作為母親的惠州未免有點黯然失色。惠州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其境內東江水道所帶來的交通便利。東江是惠州的母親河,從北到南貫穿惠州全境,彙流到珠江的入海口。浩浩的東江河水,孕育了沿岸的萬頃良田,也是深圳和香港這兩座國際都會芸芸眾生的飲水之源。東江之水來自上游河源市的新豐江水庫(萬綠湖),而其源頭則位於江西安遠縣的三百山地區。沿著百裡東江水道,分布著眾多的小城鎮,歷史悠遠,景色優美。



(蘆洲渡口的對岸-冬日陽光映照下的東江)今年春節剛過,我朔源而上,驅車尋訪了惠州城區東部位於東江邊上的三個鄉鎮—水口、橫瀝和蘆洲。從名字上,你就可以看出它們都是與河水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從城區出發,走廣汕公路(324國道),在大湖溪路口向左駛入湖溪大道。多年以前,大湖溪只不過是屬於惠陽縣(惠陽區)的一個村落,因為靠近惠州城區,和市中心區不過迄尺之遙,現在已經發展成相當繁華的一條街道。大街上車水馬龍,行人如織,公交車來往穿梭,呈現一派繁華的商業氛圍。大湖不知所指何處?溪大概就是集鎮南面的繞城而過的那條小河吧?這樣的溪流,在惠州通常被稱為瀝。沿著湖溪大道往前走,就是龍津。經過這幾年的建設,龍津已經成為水口的商業中心,規模頗大的華昌購物中心和龍湖集貿市場當仁不讓地占據了市區的核心地段,輻射周邊,造就了一個頗有影響力的商圈,成為水口新區的人流樞紐。由龍湖市場前面的丁字路口向右拐入人民路。跨過一座小橋,來到水口街道的中心區。水口原先是惠陽縣的一個鄉鎮,幾年前劃歸惠城區管轄,遂改為街道,名正言順地成為城市的一個部分。水口的行政中心也順理成章地搬遷到現在的地址,以向惠州城區靠攏。新區的建設已經頗具規模,寬敞氣派的辦公大樓,門前的人工湖畔,綠柳成蔭,樹影婆娑。水口文化廣場位於街道的右側,這是一個開放式的市政公園,綠草如茵的廣場上,聚攏了三三兩兩的年輕人,或在嬉戲玩耍,或在放風箏,他們很多是附近工廠的工人。草坪的南面,建有籃球場和網球場,這是年輕人的天下,不少人從市區遠道而來,加入到運動的行列。周邊還充分利用空地建設了露天的健身設施,很適合中老年人前來鍛煉身體。靠近文化廣場,一個豪華五星級酒店正在興建,隸屬於著名的國際聯鎖皇冠假日集團,再過一年酒店開業之後,都市繁華指日可待。文化廣場的周邊,幾個大型的樓盤已經封頂。合生集團興建的合生國際新城格外醒目,別墅樓房的紅藍相間的瓦頂在明媚陽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輝。可以預見隨著皇冠假日酒店開業之後,周邊高端物業的逐漸入住,水口新城區距離成為惠城東部商業中心的目標越來越近了。

(新水口的居民小區)穿過水口新區,沿著環鎮路駛向水口老城區。兩地相距有五、六裡,之間零星的分布著一些工廠。因為發展的重心已經轉移到新區,舊城區就顯得有些冷落。集市擺到了路邊,過往的車輛都要萬分小心。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座小鎮也許會漸漸消失,成為一個失落的地方。不過,失去“政治地位”的水口老城依然失為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清澈的東江水流從小鎮的西面緩緩流過,造就了一段絕美的景致。出了略顯雜亂、攤販擁擠的街道,爬上一個低矮的山坡,寬闊的東江河道躍然呈現在我們眼前,我們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地打動了。多麼清澈的水流啊,冬日陽光映照下,泛起粼粼的波光,岸邊的蘆葦在寒風中搖曳,是那樣的婀娜多姿。這裡的江面很開闊,有用石塊壘起的簡易碼頭,從岸邊深入江心,看起來像是供河中的挖砂船停泊用的。這裡或者是從前的一個渡口,在沒有汽車和公路的時代,對於長途旅行和大宗貨物的運輸,無不依賴於江河湖泊。那時,東江水道無疑是溝通粵贛兩省的黃金通道,沿江的座座繁華市鎮也就應運而生。

(老水口的東江河段)前往橫瀝的公路緊依江邊而前行,道路兩旁的樹木濃蔭蔽日,斑駁的陽光透過茂密的枝葉映照到黑黝黝的柏油路面上,任由車輪碾過。春節剛過,寒流尚未退去,田野裡,山坡上,依然是一片枯黃,只有江岸邊一叢叢的竹林已現翠綠,吐露出一絲春意。不一會就進入了橫瀝鎮的地界。和水口一樣,橫瀝的行政中心也已經搬遷,從東江之濱搬到靠近120省道邊上。新區的建設還沒有形成規模,只是有一些鎮政府的辦公樓,還沒有形成一定的商業氛圍。從120省道去往橫瀝老城區的是一條彎彎曲曲的公路。路過一片大水塘,岸邊長滿了各種花草樹木,生機盎然的點綴著寒光閃爍的水面。公路繞水塘而過,透過車窗可以領略這無盡的美景。穿過水塘,就到了大名鼎鼎的橫瀝鎮老街。只有一條主要街道,是相對偏遠的一個鄉鎮,街道兩邊的建築已經顯得很陳舊,一些攤販在擺賣雜物,衣服水果,零食,應有盡有。鎮政府已經搬遷到交通更為便利的地方,可以預見這裡的商業中心也會漸漸地從這裡移出,轉移到靠近公路干道的地方。在集鎮的街道上可以看到遠處幽幽的東江流水,景色優美,但逃脫不了被歷史拋棄的命運。這座小鎮的歷史使命或許即將完成,在水路交通越來越失去作用的今天,橫瀝的老城終究只能作為一個旅游景點保存下來了。到了橫瀝,自然不能放過品嘗橫瀝湯粉的美味了。不知從何時起,惠州的大街小巷湧現出了無數名為“正宗橫瀝湯粉店”的小食店。店面一般不大,裝修簡樸但很統一,進門靠側邊是一個玻璃隔間,師傅就在裡面操作,幾口大鍋盛著熱氣騰騰的肉湯,湯裡面漂著豬肉丸、肉糕等各式配料。灶台上則擺了幾個大盆,裝的是和河粉或米粉(惠州習慣稱為米絲)搭配的各式鹵味:香噴噴的剁成小塊的豬腳,滿是醬香的紅燒牛腩和粉腸,晶瑩剔透的鹵蛋,每一樣都是那樣令人垂涎欲滴。顯然是一個家庭經營的粉店,店裡的廚師和服務員都是清一色的家庭婦女。店的名字是橫瀝金華湯粉店,旁邊也開了好多家同樣的店鋪,但是這一家生意是最好的,顧客盈門。這樣的地方風味小食店很講求貨真價實,顧客的口碑很重要,店裡的肉制品都是采用新鮮的上好豬肉精心烹制,每天都要宰殺好幾頭生豬,生意興隆由此可見一斑。這裡所用的生豬和豬腳據說都是由專人從臨近的河源紫金縣鄉下采購而來的。要了一碗湯河粉,師傅用手撮起一把河粉放入大碗中,動作極其嫻熟,分量不多不少,剛好一碗,隨即澆入湯料,加上蔥花,香油,牛腩,豬腳。轉眼之間,一碗芳香四溢的牛腩豬腳粉就烹制好了。味道真是不錯,尤其是那個湯,淳厚芬芳,油而不膩,忍不住一口就喝個碗底朝天。橫瀝的湯粉果然名不虛傳,味道獨特,難怪占據惠州小吃的半壁江山。品嘗橫瀝湯粉之後,馬不停蹄,繼續我們下一站的行程,前往蘆洲。依然是景色怡人的江邊風景,公路縈繞江水向前延伸,江中水流清澈,水草豐美,江邊的樹木在寒風中略顯蕭瑟。沿途不斷遇到村落田野,莊稼尚未栽種,干涸的稻田裡,只剩下水稻收割後留下的成片的禾薦子。村民的屋舍大多是兩層高的樓房,掩映在竹林樹叢之中,不時看到有村民的摩托車從鄉間小道駛出。

(藍天、田野、村莊和牛)從車窗外不時能看到東江的靚麗景色,碧水黃沙,掩映岸邊的綠樹翠竹,每每恨不得要停車駐足觀賞一番,久久不願離去。真想成為一個攝影師,以將眼前的無邊美景完整地記錄下來,真實地再現在諸位的面前。相信你一定和此時的我一樣,情不自禁地陶醉於這動人的青山綠水之中。車輛飛馳在風景如畫的江邊公路上,不禁深深的地為東江的景色所折服。冬季尚有這樣的好風光,不可想像到了春天,春水蕩漾,花紅柳綠,鳥語花香的時節,這裡又該是多麼美麗的一幅山水畫卷啊。不多時,就到了蘆洲,一個規模很小的鄉間小鎮。直直的一條狹窄街道,兩排店鋪依公路兩邊分布,因為不是圩日,街上行人稀少。蘆洲,顧名思義應該是取蘆葦之洲的含義。多少年以前,這裡也許就是一片江中的蘆葦蕩。小鎮緊挨著東江岸邊而建,東江的河床在這一帶格外的開闊。河床上是大片的草地,偶爾有不知名的野花點綴於綠茵之中。成群的水牛在悠閑地啃食地上的野草,全然不理會我們這些不速之客的到來。蘆洲有個過江的渡口,現在還有渡船開行,方便兩岸民眾的往來。江的對面是博羅縣泰美鎮,據說政府的相關部門正在蘆洲附近規劃建設一座過江大橋,以滿足兩岸的交通需求。大橋建成之後,蘆洲到惠州或廣州就再也無須繞道橫瀝和水口,時間一定可以大大縮短。

(樹影婆娑的東江岸邊)順著渡口的小路,我們穿過河床走到江邊。江水清澈,水面上停泊著一艘渡船和幾只挖砂船,碼頭就是用石塊砌成的伸入江心的一道石牆。渡船的發動機在突突的響,准備要開行了,一個婦女提著蔬菜和食品正匆匆的上船,相信是最後一個乘客了。在江邊溜達了一陣,拍了些江景照片,我們驅車踏上了歸程。從惠州到蘆洲,經過水口、橫瀝兩座江邊老鎮,沿途數十裡的東江景色宛如一個美麗的畫廊。但願不久的將來,這養在深閨的水色山光會隨著惠州的旅游業的蓬勃發展而更廣為世人所知。


精選遊記: 惠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