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票證時期的糧票

作者: 老楊yjr

導讀共和國票證時期的糧票 無意之中,前天在收拾箱櫃時,發現箱底有一疊我國實行票證時期的糧票,有全國通用的,也有北京的,還有重慶的,有細糧,也有粗糧,還有面粉糧票。看著這些糧票,勾起了一些零星散亂的回憶,仿佛光陰退回去了二十年。那個時候,旅游是個很沉重的話題,沒有現在這樣輕松,因為那時的人們首先要解決的是吃飯問題。什麼時候開始實行票證的, ...

共和國票證時期的糧票

無意之中,前天在收拾箱櫃時,發現箱底有一疊我國實行票證時期的糧票,有全國通用的,也有北京的,還有重慶的,有細糧,也有粗糧,還有面粉糧票。看著這些糧票,勾起了一些零星散亂的回憶,仿佛光陰退回去了二十年。那個時候,旅游是個很沉重的話題,沒有現在這樣輕松,因為那時的人們首先要解決的是吃飯問題。什麼時候開始實行票證的,我已經記不清楚或准確了。那時候,沒有旅游之類的事兒。就是因公出差,自個兒也別忘記帶上糧票,不然,你是沒有地方吃飯的,准挨餓。就是有單位接待,你也要掏糧票。因為單位食堂也得掏糧票或糧本才能買到米和面粉。米是憑糧票購買,而且還要分為粗糧和細糧,粗糧是按百分比配發,印像中好像是百分之二十的粗糧。粗糧還要分雜糧和面粉。那時候,布也是憑布票購買,一個人一年的布票是不能做一身衣服的,家裡人口多的,集中起來做一兩個人的衣服。那新衣服不是每人每年都有。我依稀記得,那時候有句順口溜,“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三個三年也就是九年了。現如今,誰的衣服穿上了九年?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的票證真的很多,除了糧票和布票,還有肉票、油票、糖票、煙票、酒票……,那個歲月,好像沒有不憑票的東西。參加工作了,算單身漢,每月食堂就發四張肉票,也就是一個月可以在食堂吃四份肉,每份的肉也是定量的,大概也就是二兩肉。八十年代,我曾有篇散文發表在《重慶晚報》上,標題是《我的鄉下叔》,講的是“文革”結束前一年,鄉下叔來城裡吃了我一月的肉票,可還沒有解讒,躺在床上舔著干嘴兒,冒出一句經典:“我要是當了皇帝,一定要把回鍋肉吃個夠”。隨著改革開放,轉眼之間,各種票證消失了。記憶中,票證的消失也逐步的,糧票好像是消失的最晚的票證。改革開放三十年了,老百姓的物質生活的確豐富了。如今,誰家裡還定量供米供油供肉。誰出門旅游還帶一堆兒糧票啊!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鄉下叔要是還在,他今天想的也絕對不是回鍋肉了。今年是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六十年裡,我們經過了多少風雨,遇到了多少困難,受到了多少挫折,但我們畢竟走過來了,相信今後的日子會更加美好。但是,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

(此文參加國慶六十周年征文,請朋友們點擊此糧票處投我一票)

(更多圖片:老楊閑游天地間 http://***/yjryjr1123)

http://***/s/blog_4a14e5e00100em6k.html



(糧票)



(糧票)



(糧票)



(糧票)



(糧票)


精選遊記: 重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