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的西安2日--玩轉游

作者: qiutian533

導讀有些記憶是永遠也抹不掉的,尤其是美好的回憶,不用刻意去記住,事隔多年,仍然歷歷在目,好像就是昨天發生的一樣。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反正我有。去年的國慶假期,我逃到了西安……之所以用“逃”來形容,是因為那段時間我真的很抑郁,每天人坐在辦公室裡,而心都是空的,大腦仿佛停止了轉動,我必須離開一段時間了,否則我會瘋掉…… 肯定有人會問, ...

有些記憶是永遠也抹不掉的,尤其是美好的回憶,不用刻意去記住,事隔多年,仍然歷歷在目,好像就是昨天發生的一樣。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反正我有。去年的國慶假期,我逃到了西安……之所以用“逃”來形容,是因為那段時間我真的很抑郁,每天人坐在辦公室裡,而心都是空的,大腦仿佛停止了轉動,我必須離開一段時間了,否則我會瘋掉……

肯定有人會問,為什麼會選西安?說來也巧,有一天下班走在路上,聽到兩個學生模樣的女孩說要去西安旅游,想去見見秦始皇,呵呵,孩子們比大人強的地方就在行她們天真,敢想敢說,活的自在。聽了她們的話,我突然有想去西安的衝動,並且付諸行動,約了一個“磁鐵”陪我同去,為我保駕護航。朋友,就是在你需要他的時候義不容辭的幫助你,這樣才是真正的朋友,但這是相互的,不是任何一方一味的付出。

每次出游之前必做的事,就是上網做功課!我比較關注的如交通、當地民俗、景點之間該如何串聯、當地美食小吃等,以免游玩過程中有麻煩,還浪費時間。查完之後不得不贊一個,網絡真是個好東西呀,什麼都能找到。這次西安之行這篇游記http://www.nalila.com/pages/192算是幫了我大忙,我基本按這位網友的寫的去做的。心裡大概有個計劃,再加上當地有朋友招待,可以放開心情玩了!

西安之行第1天:回民街——鐘鼓樓——大雁塔

26日坐火車出發,經過22小時的路程,我們在27日10點左右到達了西安火車站,看著下著雨的天空,除了因為穿著單薄感到一絲寒意,更多的是對這個城市的好奇而興奮。

出站後,我們坐出租去了位於西安西郊的朋友家,西安的出租司機很熱情,沿途一直給我們介紹著西安的建築、天氣、旅游景點等等,我們也發現西安不愧有“堵城”之名,這也給我們之後的西安之行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到了朋友家,主人不在家,安排了他的妹妹來接待我們,她剛好比我們大些,我們都叫她姐姐。放好行李,我們稍作休息,就在姐姐的陪同下,到了鐘樓附近的同盛祥吃了羊肉泡饃。先把饃掰碎,然後交給服務員,等服務員端上來就是熱氣騰騰的羊肉泡饃了,我們還可以撒一些香菜,大家都是第一次吃,覺得很新鮮,味道很好,不過湯還是很油膩的,聽說這個為了適應外地游客,已經不算原汁原味的了,這樣一碗泡饃20元 。

吃過泡饃,我們步行到附近的回民街逛逛,那裡的小吃很便宜,味道也很不錯。

匆匆一逛之後,我們去了旅行社,正好還有幾天空閑,准備再在附近去旅游,討論了半天,原定的喬家大院被推翻了,我們在敦煌和青海之間糾結,我們還是口頭答應了去敦煌(當時心裡有點興奮和擔憂)。

想著無論去青海還是敦煌我們的衣服都太單薄了,去鬧市區買了冬裝,我買了件羽絨服(稍顯誇張,不過比較核算的,樣子雖然不算太流行,在華山時終於起作用了)。還在一家小店三人買了三條加厚的九分褲。

買好衣服之後大家還是決定回回民街吃晚飯,這時已天黑了,鐘樓和鼓樓已亮燈,讓人不竟聯想到唐時的長安城是否也是這般景像?

我們在回民街隨便找了家店解決晚飯,有一點很有趣,那裡沒有什麼菜譜,也沒人來招呼你問你點什麼,他們的小二端著烤好的或做好的食物兜來兜去,如果你需要的話,就從他端的盤子裡拿。如你特地讓小二給你點什麼吃的,他基本不會理睬你。吃完後結帳,也是按你桌上的碟和棒子來算的(有點像吃壽司),4個人吃了37塊(真是便宜)。

吃完晚飯,大家還意猶未盡,在小金姐姐的帶領下,坐公交車目標大雁塔。我們正好看到了當天最後一次的音樂噴泉的表演。大雁塔周圍更像一個唐時的主題花園,可惜天色晚了,看得並不真切,想與玄奘像合影也沒能成功。之後的行程也沒有再到這裡游玩的時間,好在小何之後又來了一次,我在之後的游記中上傳圖片。

大雁塔是當天的最後一站,我們依舊坐公交車回去,看到了一起群毆事件,妹妹明顯受驚了,同時也決定取消敦煌之行(原定1個導游和我們3個女生,想來若遇意外也保護不了我們所有人),取消這個行程也出了些波折,這個就是我們行程第二日發生的事情了……

西安之行第2天:華清池——兵馬俑

早上8:00我們從西郊的住處出發去火車站,在火車站乘坐了游5,按照游5線路,我們第一個目的地是華清池。(6元/人)。很不幸,那天在華清池還下著比較大的雨,門票也是旺季的價格(70元/人),後來還被工作人員騙著坐了電瓶車(15元/人)(聽工作人員介紹,以為占地很大,想著下雨天走著不方便)。另外花了30元請了一位當地的導游。

白居易詩中所說:“高高驪山上有宮,朱樓紫殿三四重。”它的範圍南至驪山西鄉嶺第一峰,北到老縣城的北十字,東至石甕谷,西到鐵路療養院西側的牡丹溝。唐華清宮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構築成一個龐大的宮殿建築群,主要殿舍以溫泉為中心,構成華清宮的核心,然後向山上山下展開,布設了各類不同的樓閣亭謝,栽植青松翠柏,嬌燒萬分,似人間天堂。可惜的是唐華清宮隨安史之亂漸遭破壞,自宋至明清,原有建築已蕩然無存,只留下眼前一些遺址了。

以前“長恨歌”的故事只知道大概,參觀過後,聽導游解說之後,才知道“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的來由。

海棠池,也稱貴妃池



(海棠池(貴妃池))

唐玄宗送給楊貴妃的一件珍貴禮物。浴池被設計成一朵正在慢慢盛開的海棠,那6片綻放的花瓣輕輕地擁美人於一池,池中是柔滑馨香的溫泉水,這是何等高雅、何等藝術的愛情點子,且來自六十幾歲的唐玄宗!無論稱海棠池也好,或叫貴妃池也好,我們都可以想像出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由此可見,唐玄宗用心之誠、愛情之真,在當時來講可不容易啊!

這個應該是蓮花湯池



(蓮花池)

如果說蓮花池和海棠池有什麼區別的話,那就是後者比前者大兩倍以上。蓮花池東西長10.6米,南北寬6米。除此之外大家發現沒有,蓮花池有兩個進水孔,並安有雙蓮花座,比貴妃池多一個。還有一個不同的是池岸周圍有雙排石礎,這些雙孔、雙座、雙排應該是有並蒂蓮的寓意,正應了唐玄宗和楊貴妃“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誓言。

照片上的小亭,據導游說是晾發台,目的是給一代美人貴妃娘娘沐浴後晾發。



(晾發亭)

這個是“西安事變”槍戰的彈孔,(華清池內五間廳)



(五間廳)

這五間廳可謂來歷不淺。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慈禧西逃時就住過這裡;1934年修葺後,這裡又成國民黨高官游覽休想的場所;1936年10月、12月蔣介石兩次到陝西來,都以華清池為“行轅”,就住在五門廳。他在這裡策劃高級軍事會議,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因而引起張學良、楊虎城的強烈不滿,導致了門月12日凌晨6時的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華清池晚上的歌舞表演“長恨歌”的舞台造型,聽說很棒,票價也很高,沒看還是覺得可惜了點。

離開華清池,我們繼續乘坐游5(1元/人),目的地是我們最重要的景點之一秦始皇兵馬俑......

我們差不多是中午11點多到達兵馬俑的,雨漸漸停了,我們本沒有打算請導游,打算跟在其他旅行團後聽聽的,但人太多,也聽不到什麼,光是自己看也看不出什麼,後來還是決定找了個當地導游作講解。

可能記得不是很清楚了,我還是按著照片回憶著寫:

秦始皇陵位於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臨潼縣城以東的驪山腳下。據史書記載:秦始皇嬴政從13歲即位時就開始營建陵園,由亟相李斯主持規劃設計,大將章邯監工,修築時間長達38年,工程之浩大、氣魄之宏偉,創歷代封建統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當時,秦朝總人口約2000萬,而築陵勞役達72萬之多。修陵家用土,取自今陵園以南2000米的三劉村到縣采石場部之間,有高5~25米的多級黃土崖。修陵園所用大量石料取自渭河北的仲山、峻峨山,全靠人力運至臨撞,工程十分艱難。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仲山,峻峨山下死屍成片,側面顯示了整個工程的殘酷。

驪山北麓的秦始皇陵坐南朝北,東臨華陰,西面鹹陽,總面積56.25平方公裡,被視為陰陽彙聚的風水寶地。南面隔山的藍田縣自古產玉,北面渭河岸的潼關出產黃金,古人因而說:頭枕山,腳蹬川,祖祖輩輩做高官;一手抓金,一手抓玉,金玉良緣,始皇貪其美名而葬之。

秦始皇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於陵園東側l 500米處。昔日,這裡是一片墳地,當地農民在掘墓時曾發現有像人一樣的東西。1974年3月,在陵東的西楊村村民抗旱打井時,在陵墓以東三裡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間,發現規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馬桶坑,經考古工作者的發掘,才揭開了埋葬於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寶藏。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發現的是一號俑坑,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門道,左右兩側又各有一個兵馬俑坑,現稱二號坑和三號坑。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捅坑布局合理,結構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東西向的承重牆,兵馬俑排列在牆間空檔的過洞中。

這是1980年在案陵西邊18米處發現的兩乘青銅車馬。一號車馬為駟馬高車,二號車馬為騾馬安車。韌發現時,這兩乘車馬破損嚴重,尤其是供秦始皇靈魂乘坐的安車,已破碎成1500多片.經考古工作者修復後,現在,它們看上去完好如韌。兩乘車的車、馬、人都是仿照真車、真馬、真人,按比例縮小二分之一制成的,僅安車上金銀飾物就有1720件,重達7公斤。鋼車馬給人的不僅是藝術享受,更為重要的是.它們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銅車馬是我們了解、研究秦朝車制、冶金鑄造技術、工藝水平等不可多得的實物資科。(我跟著一個旅行團後面聽到的導游解說:這兩乘青銅車馬上的很多工藝水平,現在已做不到,如這車蓋,還有這銅馬上的鬃毛)

兵馬俑中你絕對找不到兩個相貌、形體相同的俑。他們一個個氣廢不凡,最重的有300多公斤,輕的也有100多公斤,身高從1.7米到1.9米不等。導游說,我們可以從兵馬俑中看到陝西人的臉型,也可以找到蒙古人的臉型,還有江南人的臉型。當時的男人以留須為美,故如果犯罪的話,有一刑法就是剃去其胡須。也說秦始皇好高騖遠,故而兵馬俑多是身高從1.7米到1.9米。另外,導游是當地農村人,她說她做了多年導游不曾和兵馬俑合過影,在當地認為不怎麼吉利。

我們的參觀的順序是按著4、3、2、1號坑這麼參觀的:

四號坑有坑無俑,只有回填的泥土。

三號坑在一號坑西端25米處,面積約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門前有一乘戰車,內有武士俑68個。從3號坑的布局看,似為總指揮部,統帥左、右、中三軍,只是沒有建成而已。

秦俑坑出土兵器的刻記年號看,兵馬俑從葬坑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後修建的。秦始皇憑借他“揮劍決浮雲”、“大略駕群才”的能力,滅六國,統天下。兵馬俑反映了秦王朝兵強馬壯、叱吒風雲的氣勢。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胡亥繼位,繼續大修阿房宮和弛道,賦稅徭役比以前更為繁重,從而引起農民大起義。在這種形式下,三號坑中途終斷,四號坑未及放兵馬俑,就匆匆填死了。發掘中發現有火焚痕跡,可能與楚霸王入關火燒阿房宮有關系。



(2號坑)

二號坑位於一號坑的東北側和三號坑的東側,呈曲尺形方陣,東西長96米,南北寬為84米,總面積約為6000平方米。坑內建築與一號坑相同,但布陣更為復雜,兵種更為齊全,是3個坑中最為壯觀的軍陣。二號坑建有1.7萬平方米的陳列大廳,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現代化遺址陳列廳。秦兵馬俑博物館官長袁仲一解釋說:“一來,為的是更好地保護文物,二來,因為把整個軍陣全部清出地面,起碼需要5 ̄7年的功夫。這樣做的好處是游客既可以參觀到二號坑局部的風采,有可以親眼看到二號坑的挖掘工作。”

據初步推算,二號坑有陶俑陶馬1300多件,戰車80余輛,青銅兵器數萬件,其中將軍俑、鞍馬俑、跪姿射俑為首次發現。二號坑東、西兩端各有4個斜坡門道,北邊有兩個斜坡門道,俑坑坐西面東,正門在東邊。坑內布局分為4個單元。

第一單元,位於俑坑東端,四周長廊有立式弩兵俑60個,陣心由八路面東的160個蹲跪式弩兵俑組成。弩兵采取陣中張陣的編列,立、跪起伏輪番射擊,以彌弩張緩慢之虞。

第二個單元,位於俑坑的右側,由64乘戰車組成方陣(車系木質,僅留遺跡)。每列8乘,共有8列。車前駕有真馬大小的陶馬4匹。每車後一字排列兵俑3個,中為御手拉馬轡,另兩個分別立於車左和車右,手持長柄兵器。

第三單元,位於中部,由19輛戰車,264個步兵俑和8個騎士俑組成長方形陣,共分3列。每匹馬前立騎士俑一個,一手牽馬韁,一手作拉弓狀。每乘車後除三名車士外,還配有8 ̄36個步兵俑。

第四單元,位於軍陣左側,108個騎士俑和180匹陶鞍馬俑排成11列橫隊,組成長方形騎兵陣。其中第1、3列為戰車6輛。每匹馬前,立胡服騎士俑一個,右手牽馬,左手拉弓。

這個是兵馬俑剛剛挖掘出來時的照片,可以看出兵馬俑實際是有顏色的,且栩栩如生,不過在78小時後,顏色全部都褪去了,現在還沒有技術可以讓顏色保存下來,所以很多被回埋暫停挖掘。



(1號坑)

在一號坑中已發掘出武士捅500余件,戰車6乘,駕車馬24匹,還有青銅劍、吳鉤、矛、箭、弩機、銅戟等實戰用的青銅兵器和鐵器。俑坑東端有210個與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態、服式、發型各不相同,個個栩栩如生,形態逼真,排成三列橫隊,每列70人,其中除3個領隊身著銷甲外,其余均穿短褐,腿扎裹腿,線履系帶,免盔束發,挽弓挎箭,手執弩機,似待命出發的前鋒部隊。其後,是6000個鎧甲俑組成的主體部隊,個個手執3米左右長矛、戈、戟等長兵器,同35乘駟馬戰車間隔在11條東西向的過洞裡,排成38路縱隊。南北兩側和兩端,各有一列武士俑,似為衛隊,以防側尾受襲。這支隊伍陣容齊整,裝備完備,威風凜凜,氣壯山河,是秦始皇當年浩蕩大軍的藝術再現,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出了兵馬俑,小何在商業街上買了2只藍田玉的手鐲,記得有一只叫做芙蓉玉,說是早晨洗臉時,放在水盆裡,可以使皮膚有保養功效(後來沒問過她功效怎麼樣,也不知道她試了沒試),還有一只好像是墨玉,說是有保健功效的。聽說商家假貨很多,我們也不會辨真偽,我最終還是沒有購買。

在回來等車時,我們在車站買了些火晶柿子和大石榴,這也都是他們的特產,柿子我沒敢嘗(腸胃不好),石榴很便宜,水分飽滿很甜,車上一路吃回來。

終於寫完了,真覺得自己江郎才盡了。不過,把自己發生過的難忘事記錄下來,永久的保存起來,還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如果某個人因為我的經歷而獲得幫助,我也會非常開心,幫助別人是一件有趣的事。相信每個人一生中都會有至少一件難忘的事,記住它,那是你的財富。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