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京行記3:雍和宮

作者: 小指左

導讀地鐵2、5號線有雍和宮站點,北二環上的雍和宮橋東站也有多路公交車經過,不過這兩處站點都是在雍和宮的北側,而雍和宮的入口在南側,除了可以在過天橋時看看雍和宮的遠景這個優勢,剩下就是大段的步行路線。吸取上次的教訓,這次先是626路到大紅羅廠西口,然後再換乘13路到國子監,車站就設在雍和宮大街和國子監街交會的路口附近,無論到孔廟國子監還是雍和宮都� ...

地鐵2、5號線有雍和宮站點,北二環上的雍和宮橋東站也有多路公交車經過,不過這兩處站點都是在雍和宮的北側,而雍和宮的入口在南側,除了可以在過天橋時看看雍和宮的遠景這個優勢,剩下就是大段的步行路線。吸取上次的教訓,這次先是626路到大紅羅廠西口,然後再換乘13路到國子監,車站就設在雍和宮大街和國子監街交會的路口附近,無論到孔廟國子監還是雍和宮都很便利。


雍和宮是清雍正皇帝即位前的府邸,乾隆皇帝誕生於此,雍正即位後改為行宮,乾隆九年(1744年)改為藏傳佛教寺院,是北京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雍和宮座北朝南,經過南側入口處的大牌坊,過輦道,來到雍和宮的山門——昭泰門。

進到雍和宮,第一印像就是到處是琉璃,屋頂、牆身不說,欄杆、矮牆,甚至是垃圾桶也不放過。

昭泰門往北是雍和門,即相當於漢地佛教寺廟中的天王殿。出雍和門,院中往北依次是銅鼎和四體碑文亭。很多人都在往銅鼎的洞裡投硬幣,這種中國民間自發的祈福方式還吸引了國外友人的參與。當然我們也沒有假正經,而是積極投身到大眾的行列中,最後唯獨抓拍到Ni老師投硬幣的“罪證”。



繼續往北是雍和宮大殿,相當於漢地佛教寺廟中的大雄寶殿。雍和宮大殿前漢白玉石座上的石池中,有座約1.5m高的青銅“須彌山”,是雍和宮最著名的文物之一。當時看到“須彌山”上全是油垢,誰也沒曾想竟是個寶貝。

雍和宮大殿往北是是永佑殿,原是雍親王的書房和寢殿,雍正去世後停放過他的靈柩,後成為清朝供先帝的影堂。



從永佑殿往北是法輪殿,左右兩側為班禪樓和戒台樓。法輪殿內供奉銅制宗喀巴大師,背後是被譽為雍和宮木雕三絕之一的五百羅漢山,全部由紫檀木精細雕鏤而成。

法輪殿與班禪樓、戒台樓間的距離非常近,出挑的屋頂間簡直就是“一線天”。加上鬥拱彩畫繁復濃烈,直看得人眼花繚亂。

法輪殿平面呈十字形,建築形式是漢藏文化交融的結晶,殿頂上建有5座天窗式的暗樓,上有5座藏族傳統樣式的銅質鎏金寶塔。



繼續往北是萬福閣,左右兩側是永康閣和延綏閣。萬福閣高達25m,三重飛檐,與左右兩座樓閣間有斜飛廊連接,是古代建築中很不常見的風格。萬福閣內供奉的彌勒佛高達18m,地下埋入8m,佛身寬8m,由整棵名貴的白檀香木雕成,也是雍和宮木雕三絕之一。

雍和宮整個建築布局院落從南向北漸次縮小,而殿宇則依次升高,形成正殿高大而重院深藏的格局。



另外還有雍和宮珍品展更是人頭攢動,而且看場的喇嘛凶神惡煞的,隨便放張銅質喇嘛塔的圖片吧。

別看我似乎能把建築名稱說得清楚,貌似娓娓道來,實則只是記得個模糊的樣子,對著游覽地圖才能復述出來。雍和宮內容豐富,匆匆忙忙地游覽是不行的,需要時間充裕時細細觀看。

受攜程5張圖片所限,完整版請看我的博http://***/shenyuxiaozhizuo


精選遊記: 北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