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姑蘇

作者: acthsu

導讀魂牽夢縈中有些蘇州的想法一直在纏繞著我,總是想著要把它寫下來,但是終究發現自己還是太懶,或許也是因為自己覺得精彩的東西太多而覺得無從下手,從最初有這個想法到現在為止,屈指算來或許已有三年了,就這麼一日一日地拖了下來。自古有言,“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總覺得這句話是否太誇張了一點。從小學的春游開始,到開始在蘇州讀大學,七七八八的在蘇� ...

魂牽夢縈中有些蘇州的想法一直在纏繞著我,總是想著要把它寫下來,但是終究發現自己還是太懶,或許也是因為自己覺得精彩的東西太多而覺得無從下手,從最初有這個想法到現在為止,屈指算來或許已有三年了,就這麼一日一日地拖了下來。自古有言,“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總覺得這句話是否太誇張了一點。從小學的春游開始,到開始在蘇州讀大學,七七八八的在蘇州也有很多次了,最初覺得自己對這個所謂的天堂般的城市而言,只是一個過客而已,竟從來就沒有留下過什麼深刻的感覺。而真正開始有感覺,應該是從大學二年級開始的,其時與班中那幫當地的同學漸漸熟絡了起來,一起玩耍中對蘇州也了解得更為詳細了。

古詩有雲“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一直覺得很美的便是蘇州的那些山山水水,天平和靈岩是早已出名的了,但對上方山的感覺卻是在一次次的路過中逐漸好了起來。當初有幾個同學是在上方山腳下讀書,於是閑來無事中便經常騎著一個破單車“踉哩個踉”的一路小曲哼將過去。多半是在春秋兩季,權當郊游。在城市喧囂中拐入一條鄉間道,路不怎麼好走,但是路邊滿是大片大片的農田,春綠秋黃,而身為水鄉的姑蘇當然會安排幾條彎彎的小河穿插其中,河不寬,河水卻是清清的,一路行來便讓你心中覺得舒舒暢暢。快要到上方山時,便有一景,遠遠望去可見一石頭牌坊,上書大字“吳中勝景”,待得到了眼前,便覺眼裡和心中都豁然開朗起來。所謂的“吳中勝景”在我想來大抵是由石湖和上方山所組成的,石湖是太湖的內湖,雖說只是一個內湖,卻也面積不小,讓你頗有一番看頭。站在湖邊,舉目四望,波光粼粼的湖中多的是白帆點點,一片一片的就像是在水面上滑過。有的時候遠遠的看到一條機帆船過來了,初時只能見到船頭一漾一漾地激起波浪,等“突突突”的到了眼前,便能看到船老大,露著曬得黑紅的胳膊,神定氣閑的或坐或立在船頭,而正當你覺得機器聲太吵的時候,它又已經從你眼前慢慢地過去了,只留下一波一波的浪“呼拉呼拉”地拍打著兩岸。

上方山靠著石湖,山上有個茶室,爬山爬的出汗之時盡可進去小憩片刻,是杭州的龍井還是東山西山的碧螺春但憑各人喜歡而已。清茶一杯,坐定下來,眼前所見的便是嫩嫩綠綠的茶葉在杯中上上下下,鼻中所聞的則是縷縷不絕的茶香在空中縹縹緲緲。抬頭稍遠是上方山上的滿目蒼翠,偶爾會有陣陣山風入耳。再遠處就是石湖和太湖了,站在窗口雖沒有“極目楚天舒”的意境,但碧波萬頃卻也會讓你覺得心中一片澄朗,彼時最適合的就是什麼也不想,只在那裡醺醺地享受這山水之樂……

進入上方山時是一條木頭搭成的便橋,過了便橋有一條石子路順著上方山蜿蜒其中,江南多竹林,竹枝婆娑搖擺之間農舍半隱半現,間或有若干蘆花雞踱著方步在路邊啄食小蟲。再往裡,山坡上種滿桃樹,待得春花爛漫時,碧綠之中便夾了一團一團的桃紅,讓你覺得目不暇接,而一場春雨過後便是一地落紅。

說起了蘇州的山水,便不能忘了另一條極其有名的河――大運河,在我的概念中大運河好像是圍著蘇州城的,一直覺得在蘇州看大運河的最佳之處一是在楓橋,而另一則是在盤門,站在盤門上除了看到大運河之外,正好也可以見到吳門橋橫亙眼前,不遠處則是瑞光塔。盤門、吳門橋、瑞光塔合稱“盤門三景”。三景之中給我印像最深的是吳門橋,吳門橋原名新橋。為3孔石拱橋,後改建為單孔石拱橋。始建於北宋元豐七年(1084年),南宋紹定年間(1228-1233年)重建。橋高11米,為蘇州最高的橋。橋身高聳壯觀,千百年來大運河就這麼濤濤不絕的從橋下流過,灌溉著這一方水土,養育著這一片子民。

而說起了蘇州的橋,又有另外兩條是當仁不讓的要跳將出來的,一條是寶帶橋,另一條是楓橋。寶帶橋位於蘇州東南7.5公裡處,橫臥於大運河和澹台湖之間的玳玳河上,有“蘇州第一橋”之美稱。橫條花崗石鋪砌的橋面寬4米多,蜿蜒317米,共有53孔,中段隆起一處高約七八米的大拱,拱頂上鋪著巨大的蓮花石雕。一對石獅相守在橋南端,而北頭只剩一座石獅抱球凝視運河,橋北和橋中段水中各立有一座石幢,據說都是宋代原物。中秋月圓時,會有成群游人雇了船,一個個橋孔去看“長橋串月”,想必那時也會有幾分“波心蕩,冷月無聲”的味道。

楓橋,我想多半是因為張繼的那首“楓橋夜泊”而出名的,楓橋位於寒山寺旁,寒山寺就不多說了,蘇州多的是園林,寺內比較出名的也無非就是那口鐘。出了寺門,往右一拐便是鐵鈴關,到得此時,精彩之處才一一登場,寒山寺內人頭躦動,倒顯得鐵鈴關下冷冷清清,而我卻覺得如此才配得上“楓橋夜泊”的意境,入得鐵鈴關,跨上楓橋,便有幾分味道出來,憑欄北望,是古運河,河上船不多,河水就這麼靜靜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如若正值黃昏,太陽下山,更是精彩,此情此景,非逼著你心中流出幾分蒼涼之感。但是,這還不算是最夠精彩的時候,最精彩之時是有一條船從你眼前開過,一湧一湧的浪拍著兩岸,岸無聲,而心中卻有聲,感慨萬千,感覺那浪就像拍在你的心上,唯得此時,便想起了“念天地之悠悠,獨傖然而涕下”。

蘇州古跡雖多,而人文卻也不錯,最愛的是在秋天的晚上逛公園路,秋涼似水,路邊大公園內桂子飄香,一陣陣的沁人心脾,空氣變得透明而且香甜。所謂秋高氣爽,空中的秋月自然是亮得無忌,而月光透過大樹,便在地上投出一塊塊斑駁,如此的意境不需人陪,一個人獨自慢慢走過也是一種享受。

蘇州除了玩之外,吃也是著實有名的,因松鶴樓、得月樓不曾涉足過,大席到底味道如何就不得而知了,而各類小吃卻是經常去光顧的,雖說是小吃,也是做的有滋有味,一點也不應是小吃就馬馬虎虎。記得校邊有一家面店,店裡的燜肉面那時只要八毛錢一碗,最好吃的就是蓋在面上的那一塊燜肉,雖肥而不膩,入口一抿即化,滿口留香。面湯也是鮮美無比,或許也因為那時候零錢不多,沒啥可吃,總覺得這燜肉面是百吃不厭。

說起了面,“朱紅興”的面也是一絕,“朱紅興”是一家百年老店,據說精於此道的食客經常凌晨三、四點鐘就去那裡,目的只是為了吃那一碗頭湯面。

“綠楊”的餛飩在蘇州城內也是大大有名的,一碗餛飩抬上來,冒著熱氣,清清爽爽的高湯裡臥著一些餛飩,量不多,但個個皮薄如紙,看得見裡面的紅紅的餡,紫菜,蛋皮更是自然逃不掉的。如此一碗,色香味俱全地放在你面前,再點上一客蟹肉餡的小籠,絕對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其余精美之作更有“黃天源”的米糕、“陸稿薦”的熟食、“稻香村”的蝦子鯗魚,青團,讓人數不勝數,大吞口水。玄妙觀的小吃一條街上鴨血湯,豆腐花,糯米湯圓也是傳統名吃,閑來有空,吃上一碗,價格不貴,但物有所值,讓你心滿意足。

到了快要畢業時,覺得已經是越來越溶入這個城市,感覺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已經深深地刻進了我的體內,而光陰苦短,待得一抬頭卻發現是已經快要畢業了,即將離這個充斥著“吳儂軟語,小家碧玉”的城市而去,即將離我那幫朋友而去,到得此時,方覺有一絲傷感慢慢爬上心頭,宿舍窗口外已記不得是一棵梧桐還是一棵銀杏,每年葉綠葉黃,秋雨打過便是一地落葉,抬頭仰望那方藍天時,偶爾會看見一群鴿子帶著鴿哨在空中盤旋,忽高忽低,一顆心便一同起起伏伏,待得那群鴿子呼啦一聲遠去時,便只留下一片鴿哨的尾音在純淨如水的半空裊裊娜娜,而一顆心也就魂飛天外,只覺得時光就此停留該有多好。


精選遊記: 蘇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