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感官

作者: 夢裡瀟湘

導讀從日本玩兒了6天回來,連來帶去,滿打滿算。參加的是最最普通的浮光掠影觀光團。所以也談不上對日本有什麼深刻的認識。除去以前從漫畫和日劇上獲悉的,大多數信息都是聽導游說的,不知道真假。 就說說自己的感受吧。 第一站是東京。早就聽說東京擁擠得一塌糊塗。可身處其中,還是出乎了我的想像。東京像一個身體裡安放了無數支架的巨人,一切的新陳代謝循環回 ...

從日本玩兒了6天回來,連來帶去,滿打滿算。參加的是最最普通的浮光掠影觀光團。所以也談不上對日本有什麼深刻的認識。除去以前從漫畫和日劇上獲悉的,大多數信息都是聽導游說的,不知道真假。

就說說自己的感受吧。

第一站是東京。早就聽說東京擁擠得一塌糊塗。可身處其中,還是出乎了我的想像。東京像一個身體裡安放了無數支架的巨人,一切的新陳代謝循環回路都需要依靠支架完成。所有能見到的都是立體多層的,地面下有地鐵,公路依靠在樓間穿梭的高架橋銜接,高架橋上再架輕軌,輕軌上還交錯新干線。據說東京人很少開車上班,都在統一的換乘站轉而搭乘地鐵。所以市區旁的集中停車場建得異常宏偉,8棟白色的停車場全部有6、7層。真不知道每天開車換乘的上班族,是怎麼排著大隊哄著油門把車開上去的。

東京什麼都是窄窄小小,阡陌縱橫的。很多人家的大門都要和路面擠成一個夾角,只為騰出門口一點點可以側身落腳的地方,真是算計到家了。逛街是很辛苦的事,著名的新宿歌舞伎町放眼望去都是香艷的招牌,吃喝玩樂一鍋兒燴。可惜實在是門臉店面有限,所以大多數只能蝸居在地下室,2樓、3樓、4樓。一條不長的街,要是想光臨全部店鋪,光是扶著又陡又窄的樓梯上上下下,也堅持不了幾個回合。日本人信奉神道教,但鑒真東渡也帶來了佛教。東京淺草觀音寺裡供奉的觀音像恐怕也是世界最小了吧,只有3釐米高,根本看不見真身。想來是觀音姐姐體諒這裡的信徒,才很袖珍的化身降臨於此。

旅館的房間更是小的沒話說!晚上把箱子打開鋪在地上,2個人就要相擁而過了。導游講笑話說,以前帶團來東京,客人說這兒的旅館真方便,躺在床上用腳就能開關電視機了。我終於也明白了為什麼和式的房屋都是榻榻米了。只有榻榻米才能將空間發揮最大的用途——擺上桌子吃飯,撤了桌子睡覺。哦,順便說一句,日本人買房子都是以平方釐米為單位的。

或許正因為逼仄不堪,才導致科技的異常發達。現在我們目之所及的建築橋梁都是三四十年前的作品。想像一下吧,30年前的東京就和如今的CBD一樣高樓林立了。而且所有建築現在看來不僅嶄新干淨,樣式也毫不落伍!從高達45層的東京都廳展望台四下看去,全是水泥森林,唯一形成規模的蔥郁就是天皇的居所了。如今的天皇一家還住在裡面,所以我們也只能在外圍想像一下這個被囚禁在金絲籠裡的高端家庭了。要是說到建築,個人認為最偉大的要算東京灣的跨海大橋了。總長20公裡,其中1/3為跨海橋梁,2/3為潛入海底56米的海底隧道,二者結合堪稱完美。讓人驚嘆的是,這座跨海大橋是40年前的產物,從竣工到現在從未發生過任何問題。每次往來,我都驚嘆這個民族在科技上的領先。其實日本基本上是個有些隱忍壓抑的民族,但矗立在東京灣的自由女神像卻頗具喜劇色彩。這是50年代日本經濟最好時期自我膨脹的產物。當時的日本看上了美國的自由女神像,讓美國隨便開價非要買過來。談判了幾個回合,美國仍舊不從,同意賣個一摸一樣的給日本,只是尺寸大幅縮水。於是,東京灣立起了袖珍美國女神。算是日本在精神上戰勝了一次美國。

除去摩天大樓,日本的高科技還體現在民居的建築上。日本的民居都和機器貓還有小丸子的家一樣,矮矮的2層。倒不是人家住不起高層公寓,只是因為作為地震頻發國家,每周有感地震就能有2次之多。所以低矮民居實屬為了安全考慮。日本和式建築在地基上全部增加了一種類似於小石頭子兒的物質,也就是說房子是建在活動的“石子”上的,完全不同於中式夯實基礎的作風。這樣的懸浮搭建是為了地震來臨時,房屋能隨著“石子”一起晃動,減少扭曲和坍塌的危險。而且屋頂也是采取輕薄材料制成的,不僅能抵抗台風地震,還避免了萬一掉落後砸傷他人。

第二站是箱根。從東京到箱根路過最大的港口——橫濱。稍微停留了一下,眺望了一下21世紀未來港。據說這裡的碼頭經常停靠名人的私家游艇,卓別林,、伊麗莎白女王、戴安娜王妃的游艇都曾到達過這裡。

箱根的憧憬在於暖暖的硫磺溫泉和美美的富士山。我們去的時候正趕上日本的某個連休假期,好像全日本人都湧向了那裡。山路上車堵得一塌糊塗。對我們這樣分秒必爭的卡點兒觀光團來說,就像點了我們的死穴。導游讓大家下車,聞著臭臭的硫磺味徒步走一段山路。到了著名的大湧谷我們已經被硫化氫熏得七葷八素,看著滿山冒泡的溫泉毫無親近之意。導游因勢利導讓我們遠眺了富士山,又推薦了服務站裡的特色黑雞蛋和芥末冰激凌。繼續上車走人。呃,我只吃了雞蛋味的。

到了富士山覺得有點被騙了。印像中的富士山都是頂著一圈兒白雪的,而且旁邊必定配幾枝盛開的櫻花,新干線也橫穿其中。事實上,富士山根本不是終年積雪的,也沒呈現出傳說中的粉紅色。就那麼一座光禿禿的黑色山峰,突兀矗立。唉,真不知道為什麼日本人要給它的性別定義為女性,還稱富士女神。不過導游說我們的運氣不錯,至少能看見富士山的全貌。我們開車上到五合目,據說這個名字是當時想丈量富士山的古人,抱著偌大的蠟燭進行計算的時候取的名字。一根環抱的蠟燭燃盡為一合目,富士山高十合目。按照這樣的說法,合目該算是計量單位了。最有趣的是走過一陣山路的時候,從腳下傳來低沉的轟鳴,乍一聽像雷聲,可細聽又有幾分韻律。導游說,這段路在施工時確實是設計了音樂感應。也就是說車壓過路面,乘客就能聽見大地在歌唱。

晚上駐扎的是此次行程的重點推薦——日式溫泉旅館。一路上看過了“露天風呂”的招牌,滿心歡喜的想著晚上能對著富士山泡個湯。可事實總能把夢想碾得粉碎。日式旅館不僅小上加小,還是4人一間,只能按照性別搭配。溫泉很像50年代的澡堂子,不,還沒咱的澡堂子有規模。淋浴旁邊就是個熱水池子,大家赤誠相見,一點兒都不浪漫美好。

早上5點多醒來,抓起相機跑到旅店旁的富士山堰塞湖旁照了幾張相,多少彌補了一些遺憾。湖邊空氣清冷新鮮,湖面氤氳未散,鴨子游船安靜的停在港灣,上下緩緩浮動。朝霞透過薄薄厚厚的雲層,映在“鴨子”身上,像塗了一層胭脂,閃著生命的光。

第三站是京都。應該是凝聚日本文化氣息的地方。可事實上,除了沒有東京繁華外,一切也被同化了。至少在路上沒看見穿著漂亮和服的女人婷婷裊裊的走過。

客觀的說,京都還是個神社雲集的地區,天皇家族御用參拜的平安神宮也修建在此,規格相當於北京的雍和宮。可與後者相比,規模真是小太多了,建築也顯得勢單力薄,只能從顏色上占個先手——一水兒雪白的石子兒鋪路,再配以飽和度極高的橙色作為主體顏色,屋頂加蓋綠色琉璃瓦。看著挺刺眼的。走在刺啦刺啦的石子路上,我想,如果天皇在參拜的時候,不小心腳下打滑……呃,至少我應該能在國際新聞中看見。

第四站是大阪。只有2個項目——參觀大阪城公園和購物。當年的豐臣秀吉早已灰飛煙滅,天守閣也只是重新復原。遠遠看上去,天守閣嶄新得讓人不忍目睹。倒是石頭堆砌的老城牆還有幾分當初的威嚴。

大阪是此次日本之行的最後一站。購物算最後的瘋狂了。終於在路邊攤吃了心心念念的雜菜煎餅,終於知道“道樂”在日本有總店,終於買到了和“美之留”一樣的杯子,終於吃了在醬油盅裡打了生鵪鶉蛋的蕎面。

結尾的結尾很完滿。我們的飛機是下午4點半。所以當天上午就沒有行程了。導游不錯,安排我們去了臨近大阪機場的outlets購物了幾個小時。大阪機場是填海修建的一個小島,椰林樹影,水清沙幼。想逛街的逛街,想戲水的戲水。我,也終於坐上了摩天輪。

Happy ending~~~


精選遊記: 大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