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拾“那拉提”草原

作者: rgmao

導讀題記一朝花夕拾”與“朝夢夕圓”,乃異曲同工之人生呼應。 題記二 旅游,其實是玩反差,地球上的風景若是千篇一律,旅游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游憩,形式求新求變,“走路+看景”若是唯一模式,旅游的活力也就消減了; 欲看更多此次新疆之旅的圖文,請去http://***/rgmao181898踩踩,不會失望哦。 ---------- -- 你叫 ……? -- 我叫古麗丹。 -- 這匹馬的脾氣好不好?不會有 ...

題記一朝花夕拾”與“朝夢夕圓”,乃異曲同工之人生呼應。

題記二

旅游,其實是玩反差,地球上的風景若是千篇一律,旅游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游憩,形式求新求變,“走路+看景”若是唯一模式,旅游的活力也就消減了;

欲看更多此次新疆之旅的圖文,請去http://***/rgmao181898踩踩,不會失望哦。

----------

-- 你叫 ……?

-- 我叫古麗丹。

-- 這匹馬的脾氣好不好?不會有問題吧?(騎上棗紅馬之前,我問小馭手)

-- “小倔倔”的脾氣好著哩。

-- 馬也有名字?

-- 是啊。

-- 脾氣好,咋叫它“小倔倔”呢?(聽“小倔倔”,我心裡一抖)

-- 兩三歲的時候,它脾氣可大。小時候,馬越倔強,長大了,就越溫順!很多馬就是這樣哩。

-- 還有這個道理?那現在為啥還要叫它“倔倔”呢?

-- “愛稱”呀!我17歲,小倔倔10歲,我們一塊兒長大。

-- 蠻有意思。

-- 上馬吧。你前,我後。絕對安全。

於是,我大膽“上馬”,左腳套入馬蹬,用力一踩,右腿往上一甩,如騎自行車一樣,穩穩當當地,我騎在馬背 – 人生的第一次喲。

-- 把左腳從馬蹬退出來。(古麗丹吩咐我)

-- 為啥?

-- 哈-哈-哈!(身邊的一位團友,人稱“詩人”,忽然大笑)你說為啥呀?你的腳不退出,讓小姑娘飛上馬背嗎?

-- 哈-哈-哈!(聞之,我亦大笑)

-- 要駝我們兩個人,還要上山坡,這匹馬吃得消嗎?

-- 你看,我們這位老先生心善吧?(“詩人”又在一旁搭訕,古麗丹只顧在我身後“嗤嗤”地笑。)

-- 放心吧,我們這兒的伊犁馬可是世界的名馬!

【插圖之一 馭手古麗丹】



2009年9月18日下午,來新疆旅游的第六日,從奎屯來到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那拉提草原。草原位於新疆西部天山北麓的新源縣,是伊犁河谷的一部分。

20多位游客,先後上馬,馬隊出發,走上山坡,浩浩蕩蕩。

“那拉提草原” - 此次新疆旅游的一個既定項目。事先,對我並無多大吸引力。幾年前,一位友人曾跟我說起:

-- 草原之夢已經不那麼美了。曾滿懷憧憬,去內蒙“昭和草原”,結果敗興而歸,所謂的“草原”,充其量不過是無法覆蓋全部地表的稀疏小草而已。牧民說,因為放牧過度,草原已經退化。“風吹草低見牛羊”只是詩中意境,只是美好想像了!

經過兩日“硬臥”旅行,從綠色江南出發,看過了黃土高坡,見識了無垠荒漠。9月12日到烏魯木齊之後,馬不停蹄,先後游覽了五彩灘、喀納斯、禾木,白哈巴,魔鬼城,賽裡木湖。

“卸磨”三載,經常外出,被家人戲稱“老霞客”,可是,稱得上是震撼我心的旅游,不在別處,而在新疆!

進入9月,喀納斯、禾木和白哈巴,便進入了“純金時節”。北國風光之雄渾,與江南山水之嬌秀,在此結合的如此完美。

碧空如洗,層林盡染,滿目流金,秋色燦然。

近處,白樺、紅松、冷杉等樹木以其金黃、橙紅、黛綠、鮮紅、粉紅、黑紅等色彩,一並演繹成了上帝手中的“調色板”;遠方,白雪皚皚的山峰在藍天的映襯下,聖潔而又崇高,讓久居鬧市者遐思高遠。

白哈巴。在白樺林裡獨步,樹杆上長著一只只“大眼睛”,正好奇地望著你,抬頭看天,碧空映襯著大樹書寫著秋天的絢爛,低頭看地,一片金黃,輕輕地踩,“嚓嚓嚓”地響,好似有人在林中跟你說悄悄話,從地上撿起一片樹葉,你抬頭之間,忽見十來只駱駝,在主人的帶領下,不慌不忙地穿越白樺林……;

禾木鄉。在山嶺的空曠地上騎馬,看湛藍藍的天空,觀白悠悠的雲朵。你驚嘆,天空原來可以這麼藍啊,白雲原來可以這麼白啊!圖瓦族的一座座木屋,錯落有致,排列在山嶺下,鑲嵌於金色的白樺林間,你驚嘆,這是美麗的村落,還是童話故事裡的世界?你遺憾,此行匆匆,走馬看花,不能入村轉悠,不能入村小住!

喀納斯。輕舟駛過浩渺的湖面,見重巒疊嶂,看碧水弄波,觀山林如屏,賞秋色如染。你會忘卻湖中還生活著驚世駭俗的“湖怪”,你不會因為“湖怪”沒有浮出湖面而心生憾意。因為,此刻的你,已經陶醉了,陶醉於“此景只應天上有”的慨嘆,陶醉於“到過喀納斯,從此天下無秋;游過喀納斯湖,從此天下無湖”的狂想!

疾駛的大巴。山嶺上的一個拐彎,全車團友發出一陣驚呼,山坡上一片金黃色的樹林裡閃現一株巨樹,火紅火紅的,宛如一把正在熊熊燃燒的火炬,司機心領神會,臨時停車,讓我們觀賞拍照;駛過山谷的一座橋梁,全車團友同時發出一片“嘖嘖嘖”,河裡流淌著的,是水?還是翡翠?還是碧玉?司機也為之心動,車速減慢,讓我們飽飽眼福!

萍水相逢的團友,相處幾日,我始明白,此次來新疆旅游,成行前,“享受”種種阻力的,並非獨我一人!各人有各人的故事。不過,有一點是相同的 -- 家人與親友幾乎發出了一致的“勸言”:75剛過,接著又發生了“針刺”事件。--“緩行”吧,新疆之旅!

然而,堅信不會有事,“衝破”了重重阻力,我們還是來到了新疆。

交談之下,方知眾團友,此時來新疆,皆衝著“看秋”而來。

9月10日出發之前,我在博客上專發一文,標題就是:此行何去?- 金色喀納斯!

果然,不虛此行。

沒有想到的是,那拉提,一個地名陌生的草原,等候著我們的是另一個驚喜。-- 這裡沒有“金秋”,而是“綠秋”!

一次次,我們驚異於邊陲新疆的地域之大;一次次,我們慨嘆於祖國母親的地大物博!

上了高速,一日之間大巴疾行五六百公裡乃“家常便飯”!第一日,從烏魯木齊到布爾津,再到五彩灘,車行八百公裡左右!八百公裡,那就等於上海到濟南的距離喲!

數字是枯燥的,而色彩則是如此生動!

身披北陲的金秋的燦爛,來到那拉提!你卻看不到一張黃葉,一絲“秋色”。

草原,滿目蔥綠,草叢中依舊點綴著野花,黃的、白的、藍的,星星點點;

雲杉,郁郁蒼蒼,生機盎然,挺拔而又秀美,散落在廣袤起伏的高山草甸;

空氣,濕潤潤,清幽幽,散發著清香,那是牧草的香味,還是野花的芬芳?

自幼,印像中的草原是平原,一望無垠,“草”天相接。可是,那拉提的草原卻是一個“另類”。

江南的山,綠意盎然,漫山遍野長滿了綠樹、綠竹、綠草,而那拉提的山,除了散落的雲杉林之外,就是綠色的草地。那拉提的山,沒有陡坡,更沒有峻嶺,山勢極為和緩,坡度大約只有20 —30度,遠遠望去,整個大草原像一塊巨大無比的綠色地毯,被風吹得有起有伏,而雲杉林則是則是這幅綠色大毯上的的綠色鑲邊。

-- 雲杉真美!

-- 我們叫它‘雪嶺雲杉’,這種樹喜陰不喜陽,所以全生長在北邊背風的山坡上。

我仔細觀察四周,發現果然大多數的雲杉林靠北坡生長。

-- 別小看它,最高它能長到五六十米,它深入地下的根系也達十多米。一棵雪嶺雲杉,能蓄水2.5噸,等於一個小型蓄水池了。雪嶺雲杉還有一個‘三千年’說法,活時一千年不死,死後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

-- 這不是成了胡楊樹了嗎?

-- 是啊,別以為新疆只有胡楊才有三個“一千年”的精神。

-- 哦 ……。

【插圖之二 高原草甸】



20多匹馬,載著團友,走上山坡,漸漸拉開了距離。

山坡漸高,視野漸廣,近處,綠色山坡,起起伏伏,綠茵茵的,柔麗而又潤澤;雲杉林,高高低低,綠蔥蔥的,挺拔而嬌美。牧民的屋舍和氈房點綴其間,三三兩兩的馬匹和牛羊,時隱時現。

一望無際、“平鋪直敘”的草原,和眼前的那拉提草原相比,似乎顯得單調,顯得乏味。

上世紀80年代,社會流行掛歷,尤其流行歐洲自然風光的掛歷。有“荷蘭郁金香”的,也有“瑞士牧場森林”的,掛歷上的風光讓當時的國人眼睛一亮!大樹底下的郁金香,成片連毗,紅的,黃的,白的“花毯”……,鮮嫩欲滴,如夢如幻;30年過去,郁金香在我國已不再稀罕,仲春時節,北京植物園,上海鮮花港,杭州太子灣……,成群的游客徜徉在郁金香的花海!

牧場森林 - 雲杉、馬群、草地、野花、碧空、白雲 – 如詩如畫!掛歷上的“瑞士草原風光”,在我來新疆之前,仍屬“夢境”!

猛然間,騎在馬背上的我意識到:此時此刻,眼前的一切,不是讓昔日的“夢境”化為現實了嗎?

-- 我們那拉提美嗎?

-- 美,真美!(想贊美,可是,頓感詞窮)

-- 見了這麼美的草原,有的上海客人會在馬背上哼歌哩!你咋就不哼歌?

-- 我,我在心裡哼著呢!(思緒悠悠,古麗丹的一句話把我拉回了現實)

-- 你真幽默。

-- 不,這是真的。

-- 小倔倔可能要喝水了,你可別拉韁繩哦。

說話之間,馬兒來到一條溪流邊,流水潺潺,溪水清清。果然,馬兒停步低頭,開始飲水。

-- 我們要下馬嗎?

-- 別,馬兒沒那麼嬌嫩。-- 哈哈哈!

兩分鐘後,馬飲水畢,又開始上山坡的路程,沿著流水潺潺的溪流。

馬兒的步伐似乎更輕捷了,馬背上的我,也放松了許多,居然可以單手抓韁繩,我的身體隨著馬背的起伏而起伏,晃晃悠悠地,沒有了開始的懼怕感,甚至還能騰出一只手拍照。

-- 你是第一次騎馬吧?

-- 是啊。

-- 有什麼感覺?

-- 說出來你別笑話。

-- 說吧。我不會笑你的。

-- 第一次上馬背,有三個感覺。第一,馬的力氣真大;第二,馬真辛苦;第三,人跟馬一樣辛苦。馬兒有壓力,壓力比較單一,做人也有壓力,壓力的內容就更豐富多彩了。

-- 老人家說的真好!我也有壓力呀,明年就要考大學了,壓力比現在的小倔倔還大哩!

-- 哈-哈-哈!

-- 輪到你笑我了!

-- 第一次騎在馬背上,我還體會到造物主的偉大!

-- 你一定是基督教教徒吧?

-- 相信有造物主,不一定就是基督教的教徒呀!

-- 哈-哈-哈!有道理。我們哈薩克族人大部分信奉伊斯蘭教,而伊斯蘭教篤信造物主!

-- 你聽,溪流裡的水聲,真好聽!

-- 昨天這裡還下了一場大雨,今天是個大晴天!

-- 新疆不是很少下雨嗎?沒有想到,那拉提還下大雨。

-- 我們那拉提的年降水量有1000毫米。

-- 據我所知,新疆的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00毫米左右。

-- 我們那拉提被稱為“塞外江南”!你看,這裡像不像你們江南呀?

-- 這裡既然是“春秋牧場”,怎麼見不到馬群,羊群呀?

-- 為了保護草場,這裡已經禁牧好幾年了。

-- 我原來以為草原就是一馬平川,一望無邊!(話一出口,便覺不妥,是否太文縐縐了?)

-- 草原有兩種,一種是平原草原,一種是河谷階地草原,我們那拉提草原就是後者。你知道嗎?我們那拉提還是世界四大高山河谷草原之一哩!

始料未及的是,古麗丹的說話比我還要文縐縐,居然用了“後者”!

就這樣,無邊無際地,我和古麗丹在馬背上閑聊著,偶爾,和從身邊走過的團友打打招呼!原來,古麗丹是新源縣中一名高三學生,這兩日學校臨時放假,她就和哥哥一起,牽著家裡的馬來打工,掙點學費。

-- 那拉提,這個地名有點兒怪怪的,哈薩克語是什麼意思?

-- 那拉提不是哈薩克語,原來是蒙古語。傳說成吉思汗西征時,有一支蒙古軍隊由天山深處向伊犁進發,當時已是春天,可是,山裡面卻下著鵝毛大雪,這支軍隊忍受著飢餓和寒冷,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越過一座山嶺,雲開日出,陽光燦爛,眼前卻是另一個世界。大片大片的草原,百花盛開,還有奔流的山泉,還有成群的牛羊。太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成吉思汗的軍隊齊聲大喊“那拉提,那拉提!”

-- “那拉提”就是“太陽”的意思?

-- 對啊!從此,我們這個地方就叫“那拉提”了。

-- 你漢語講得好,還是個出色的導游呢。

-- 初中的時候,我們學過“鄉土地理”,這些知識都是從那門那兒學來了。

-- 咦,那邊的山坡上怎麼有那麼漂亮的紋路呀?不是外星人留下的吧?(我突然發現左側不遠處的山坡上有整齊的紋路,一行一行,由上而下,整整齊齊。)

-- 不是,不是。你真幽默!我不信有外星人。我們剛割過冬草。那是割草後留下的紋路。

-- 堆在那兒的,就是冬草吧?(我發現了三四堆草垛)

【插圖之三 古麗丹家】



-- 對啊,那幾間平房就是我的家,那冬草,就是牲畜過冬的糧食啦。

-- 哦,你家就在這裡?

-- 是啊。

-- 到你家去看看吧?

-- 不,現在不去!

-- 你的意思是……。(我覺得古麗丹話中有話)

-- 現在不告訴你!(古麗丹有點神秘兮兮)

-- 我們從北疆的布爾津那邊來,沒想到這裡野花還盛開!

-- 唷喲喲,這點花算得了啥?你要是五月到這裡來,各種野花開遍山崗,那才叫百花齊放哩!你要是早一個月來,草還沒有割,細莖鳶尾、糙蘇、假龍膽、苔草、冰草、羊茅高達60--70釐米,你見了一定會大聲朗誦“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 你咋會肯定我會誦詩呢?

-- 咦,剛才你自言自語,好像在做詩吶。

-- 哦,我在馬背上,一時興起,哼了一首打油詩。

-- 那就朗誦給我們聽聽!(這時,正巧“詩人”又與我們“狹路相逢”。)

-- 你就朗誦一邊吧,我想聽!(古麗丹慫恿)

-- 一首歪詩,聽了可別笑!

上下牧場兩小時,穩坐馬背景如詩,

今日過足馬背癮,此生難忘那拉提!

-- 好詩!好詩啊!(“詩人”和古麗丹同時鼓掌)

-- 我最喜歡“穩坐馬背景如詩”!“景如詩”比“景如畫”更妙!

-- 沒辦法呀。

-- 怎麼沒辦法?(古麗丹問)

-- 你想想,用“景如畫”,全詩就不押韻了呀。(“詩人”替我解釋)

-- 哦,對!

-- 所以,詩歌押韻不僅好聽,而且還逼你選用新詞。(我解釋)

-- 團友都叫我詩人,其實,應該叫你詩人才是啊!(詩人衝我說)

-- 哪裡,哪裡!我的打油詩只講押韻,不講平仄。

-- 你們都是我的老師,跟你們在一起,學到真不少哩。

說話間,我們來到了山頂的一塊平坦開闊地 – 目的地到了。

二十幾匹馬,“聚會”於此,正在低頭吃草。游客大多站在開闊地的邊緣,觀賞山上山下的風景。

-- 以前唱新疆歌曲,只是用嘴唱,現在見過了新疆的美景,要唱的話……。(一位高個女團友說)

-- 現在唱的話,就是用心唱了吧?(詩人打斷了她的話)

-- 那現在你就唱一首吧!(眾游客異口同聲)

-- 我先唱,唱完了,你們接著唱哦!

就這樣,身後是二十幾匹馬,面對的是起起伏伏的山坡、直指藍天的雲杉林、湛藍湛藍的天空、如絮如煙的白雲。歌聲響起。

-- …… 我們新疆好地方,我們新疆好地方啊,

-- 天山南北好牧場,戈壁沙灘變良田,

-- 來、來、來、來、來、來……,

-- 我們美麗的田園,我們可愛的家鄉,

-- 麥穗金黃稻花香啊,

-- 風吹草低見牛羊,葡萄瓜果甜又甜,

一曲終了,掌聲響起。

-- 唱得真好!再來一個!(我扭頭一看,發現二十幾個哈薩克馭手也圍攏了過來。站立在古麗丹身旁的一位帥哥大聲說,男孩和古麗丹十分相像!)

-- 再來一個!(掌聲再次響起)

-- 他是你的哥哥吧?(我輕聲問古麗丹)

-- 是我的哥哥,也不是我的哥哥!(古麗丹向我做了個鬼臉)

-- 此話怎講?

-- 我們倆是雙胞胎,是龍鳳胎!(古麗丹輕聲地告訴我)再來一個!

-- (歌手正清嗓子,忽然想起了什麼,對一位頭發有點花白的老先生說)唉,我不能獨唱到底呀。昨天車子經過克拉瑪依的時候,你不是在車裡唱了“克拉瑪依之歌”嗎?現在何不唱一首呢?

-- (話音剛落眾游客齊吼):是啊,你來一個。

沒想到,老先生落落大方,在這山頭的曠野,引吭高歌起來。

-- 啊……,當年我趕著馬群尋找草地,

-- 到這裡來駐馬我嘹望過你,

-- 茫茫的戈壁像無邊的火海,

-- 我趕緊轉過臉 向別處走去,

-- 啊克拉瑪依 我不願意走進你,

-- 你沒有草沒有水連鳥兒也不飛,

-- 啊克拉瑪依 我不願意走進你……;

唱畢,又是一陣掌聲,更響了。

-- 這批游客真有唱歌的天才,唱得真好!(古麗丹跟哥哥說)

古麗丹的哥哥沒搭理妹妹,卻站立到眾游客面前。

-- 有誰再唱一首,我就給大家表演馬技!(古麗丹的哥哥豪爽地許諾)

掌聲響起。眾團友還沒有來得及“物色”新歌手,詩人夫人站了出來。

-- 好,大家聽好,這位小弟弟說話算數,我就來一首,唱完,你表演馬技!(掌聲大作,夾著叫好聲)

-- 明天我們不是要到吐魯番去旅游了嗎?現在我就給大家唱一首“吐魯番的葡萄熟了”,好不好?

-- 好……!(更響的掌聲響起)

只聽得她清了清嗓子,深情地唱道:

-- …… 克裡木參軍去到邊哨,臨行時種下了一棵葡萄,

啊……,姑娘啊遙望著雪兒哨卡,

捎去了一串串甜美的葡萄,

吐魯番的葡萄熟了,

阿娜爾罕的心兒醉了,

……。

在她歌唱的時候,不約而同的,幾乎所有的哈薩克馭手,老的,小的,男的,女的,全都隨著歌聲,手舞足蹈起來,動作是那麼合拍,那麼自然,那麼優美,不少游客也參與其中,不少游客在一旁鼓掌。

唱畢,女游客微笑問了大家一句:唱得好不好?

-- 好,好極啦!

-- 你們知道為什麼唱得好嗎?

-- ……。(眾游客一愣)

-- 到了新疆,知道了新疆的美,我是用心在歌唱呀!

-- 哈-哈-哈;對-對-對!

-- 現在我唱完,應該輪到誰的節目啦?

-- 他,表演馬技!(古麗丹的哥哥成了眾團友的目標)

一時間,歌聲、笑聲、掌聲、在這高山草甸的山頂飄蕩開去……。

-- 好,現在,我給大家表演馬技。

古麗丹的哥哥言既出口,便飛身上馬,朝開闊地的山坡奔去,在五六十米外馬停,轉身。

剛才還是談笑聲一片的游客,霎時凝神屏氣,目光投向已在開闊地高處的哈薩克小伙子。只見他在馬身上拍了兩記,那匹棗紅馬,飛起四蹄,箭一般地從遠處快奔而來。快到我們眼前時,小伙子用力收緊韁繩,棗紅馬立刻舉起兩只前蹄,整個馬的身體全靠後蹄支撐,身體呈垂直狀,與此同時,馬匹昂首朝天,發出一陣悠長的嘶叫,高亢而又激奮,馬嘶聲,久久回蕩在高原草甸。

【插圖之四 馬技表演】



掌聲響起。-- 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了。

-- 我哥哥兩次獲得鄉裡的馬技比賽的金獎哩。

-- 不是我要故意表演,我們哈薩克族人講究禮尚往來,你們的歌唱得那麼好,我們也不能白聽呀!(古麗丹的哥哥翻身下馬,跟眾團友說)

聞此,又是一陣鼓掌。

正在眾游客紛紛上馬,准備打道回府。忽聞:

-- 啊,我想變成一匹駿馬,在這裡馳騁;

-- 我想變成一朵小花,在這裡綻放;

-- 我想變成一棵小草,在這裡生長;

-- 我想變成……

原來,詩人獨自面對山下的美景,在即興作詩哩。

-- 別驚動他,讓他……。(一游客一邊擺手,一邊悄聲說)

-- (不料,此言讓詩人聽見,他轉身,又說道)我想變成一只小小鳥,在這裡展翅飛翔……!

掌聲響起!

-- 那你就留在這裡,別回上海,回啥子家喲!(詩人夫人是四川人,故意面作嗔色)

-- (高個子女歌手趁機又哼唱起來)

--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像一只小小鳥,

-- 想要飛卻怎樣也飛不高,

-- 也許有一天我棲上了枝頭卻成為獵人的目標,

-- 我飛上了青天才發現自己從此無依無靠……!

-- 這就唱對頭了嘛!你就留在這裡展翅飛翔吧(詩人夫人故作嗔怪)

-- 哈-哈-哈!

-- (等我們20多位位游客上了馬,准備走下山坡的時候,古麗丹的哥哥又對大家說)上海的游客,你們好!下山要經過我的家,我和我妹妹請大家到我們家去喝酸奶,喝奶茶!

此刻,我才恍悟古麗丹剛才的話中話!

-- 好啊,我們付款!(詩人說)

-- 你們要付款,我和妹妹就不清你們啦!

-- 我們哈薩克族人,有一個說法,你們也許不知道。(古麗丹說)

-- 啥說法?

-- 哈薩克人是好客的,按我們待客的傳統,自家財產的三分之一應屬於客人!(古麗丹哥哥說)

騎在馬背上的游客再次掌聲響起!

浩浩蕩蕩,下山去了。

遠遠的,古麗丹的家已經在望。

馬背上的我,思緒難平。

年少的我,在復旦求學。校園西側,有一塊大草坪。夏夜,常獨自躺在草坪上,遙看深藍色夜空的繁星。一日,正巧讀了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列文遭吉提拒婚後,感到羞愧,感到郁悶。列文回到鄉下,回到草原,和農民一起揮鐮打冬草,勞動間隙,他躺在草地上,聞著草香,望著起伏的高原草甸,望著一道道草甸的紋路,心情頓趨釋然,這裡,他的家鄉,高原草甸,有他的事業……。此刻,他決定到西歐去進行一番考察,以便撰寫他的農業改革的論文。

這一段描寫,我讀之又讀,頓感復旦大草坪的美中不足,畢竟非自然生態,畢竟遠離大自然。那晚,躺在大草坪上,遐思不斷。是夜,在復旦7號樓135室的床鋪上,18歲的我居然做起美夢,居然見自己騎著馬兒,登上了高原草甸 ……。

【插圖之五 我在馬背】



魯迅先生“朝花夕拾”的書名,似乎成了漢語之“准成語”;

此時的我,想到復旦,回味今日,我想,那不是“朝夢夕拾”嗎?

古麗丹的父母,雙雙站立在屋舍前,遠遠地在向我們招手。門前放著兩張長桌,桌上擺滿了一只只小紙杯,迎面拂來奶香陣陣 ……。

【2009年10月25日初稿】


精選遊記: 伊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