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9.19-10.6青海西藏游(上篇)——青海游記(四):湟中塔爾寺

作者: althins

導讀D4:9月22日,湟中塔爾寺——與藏傳佛教的第一次親密接觸行程:西寧->塔爾寺->西寧->K917次列車。塔爾寺在西寧的西南邊,有高速直接到,大概半小時多點的路程。原來和馬師傅約好今天去塔爾寺加互助北山國家森林公園,但是因為我簡單地將互助北山說成互助,使馬師傅誤以為我們要去互助風情園所以答應了下來。而實際上如果一天之內要去塔爾寺和互助北山,時間� ...

D4:9月22日,湟中塔爾寺——與藏傳佛教的第一次親密接觸行程:西寧->塔爾寺->西寧->K917次列車。塔爾寺在西寧的西南邊,有高速直接到,大概半小時多點的路程。原來和馬師傅約好今天去塔爾寺加互助北山國家森林公園,但是因為我簡單地將互助北山說成互助,使馬師傅誤以為我們要去互助風情園所以答應了下來。而實際上如果一天之內要去塔爾寺和互助北山,時間上是來不及的,因為一個在南面另一個在北面,而且互助北山地方很大,跟坎布拉差不多。最後我們放棄了去互助,只去了塔爾寺。

吃:早飯仍然是如家的自助。午飯是馬師傅帶我們在西寧市區吃的羊脖子,晚飯就在火車站用方便面對付過去。

住:火車上。

費用合計:如家自助早飯24元/2人,塔爾寺門票160元/2人(標准門票80元/人,學生證半價),塔爾寺導游講解80元,塔爾寺紀念郵戳5元,午飯125元,包車費300元,葡萄糖6元,明信片郵票和塔爾寺香火錢一共10.9元。合計710.9元。

總結:湟中塔爾寺,果然名不虛傳,而且請名導游進行講解還是十分必要的,對於我們這樣第一次接觸藏傳佛教的人來說,有太多太多我們不了解的文化和歷史背景。因為一路和馬師傅相處得十分愉快,加上是我們自己弄錯地方,所以結算的時候沒有和他還很多價。馬師傅人真的很好,隔手就買了一箱青海老酸奶送給我們帶去西藏。這一箱酸奶讓我們整整吃了西藏一路。包車自然費用貴些,2至3人包一輛桑塔納最舒服,4人就嫌擠了還不如多出些錢少些人一起。如果以省錢旅游為目的,許多行程都可以坐公共交通。為了防止進藏有嚴重的高原反應,我們買了50%葡萄糖注射液備著,打算在極度不舒服的情況下敲一瓶喝。本來還想帶氧氣罐的,但是火車上沒發帶,所以只能放棄留到拉薩再買。

游記

去西寧,有兩個地方不可不去,一是青海湖,因為它是中國最大的鹹水湖;另一就是塔爾寺。坎布拉也好,互助北山也好,再美,也有其他地方有類似的景色。但塔爾寺是獨一無二的,因為歷史上只有一位宗喀巴。

西寧出發到塔爾寺很近,半小時多的車程就到。高速上專門有個塔爾寺的出口,很遠就看見寺廟那成片的建築。藏傳佛教寺廟的風格不同於內地佛教寺廟,可能因為在青藏土地廣袤,寺廟的占地面積都很大。重要建築的頂大多鎦金,又名“金頂”。塔爾寺建造在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之上,從起名原因來說我覺得叫“塔而寺”更容易理解,即先建有塔,然後建有寺。最初因宗喀巴大師求學於西藏無法回家探望母親,其母為了卻思念之情而建了一座白塔,後經幾代藏傳佛教大師不斷修建,最終形成了現在的規模。塔爾寺既是一座寺廟,又是一座藏傳佛教的學堂,一旦成為僧人,將終其一生居住在寺廟內不得外出。寺門口聳立著兩根高高的經竿,表明這整個建築群都是一所學校。如果建築門前有一根經竿,則意思是這棟建築有重要的地位。塔爾寺的門票也很有意思,還帶磁性的,進每一個建築的時候都要在門口機器上照一下,表示游客已經來過這個景點,也就是說一個景點不能玩兩次。

塔爾寺的占地在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廟中大概是最小的了,但地位卻非常高。一進寺廟就看見小金頂殿的金頂,許多鴿子隨意棲息在上。在等導游的時候發現了輛郵政車,酷愛集郵的我自然不會錯過,挑了張紀念戳。馬師傅聯系的導游因為抽不出空,就推薦了相熟的同行,一名藏族姑娘,漢語說的還行。小姑娘說自己有漢族姓,姓謝,於是我們就叫她小謝。小謝對塔爾寺的文化歷史挺了解的,講解得也很流利,我們時不時問些問題大多數都能得到答案。她帶著我們從如來八塔開始一點一點游玩。

如來八塔是塔爾寺的標志性建築,八座白塔分別代表著佛祖釋迦摩尼從誕生到圓寂的八大功績,第一座和第八座分別是其誕生和圓寂。其他幾座的代表現在記不太清了,大體都是佛祖悟道、下凡、降魔、傳教等等。據說白塔內部存放有宗喀巴大師或其他一些大師的東西,比如經書、袈裟、念珠等等,因此信徒們認為八塔非常神聖,許多信徒每日轉塔膜拜。塔爾寺裡只有在室外可以拍照,一旦進入殿堂內就嚴禁攝影。所以從八塔之後我們一路游玩的景點幾乎都無法留影,頗為遺憾。穿行在寺內,小謝向我們介紹著藏傳佛教寺廟建築的一些特色。寺廟的窗一般都是木頭封死,外面漆成窗的樣子,但其實完全不透氣,稱為“盲窗”。屋子都用盲窗,在盲窗邊上留有很大的窗洞,填滿編麻草,用作透氣通風之效,據說冬暖夏涼。小金頂殿門口就豎立著一根經竿。我們在小金頂殿裡跟著小謝學會了藏族信徒的磕頭方法(就是一般性叩拜佛像的,不是磕長頭),也見到了塔爾寺三絕中的一絕——壁畫。壁畫是僧人用特制的顏料,精心塗畫在牆上,顏色經久不褪,許多許多年後仍然十分鮮艷。壁畫也成為信徒磕頭的對像之一,因此僧人為了方便信徒同時又保護壁畫,就在壁畫下方用黃色的絲布遮起來。殿旁種著一棵菩提樹,因為枝葉繁茂,都已經長到圍牆外面了。

出了小金頂殿繼續游覽的路上,沿途有許多屋子。小謝介紹說這些都是塔爾寺僧侶的宿舍,外牆全白的是普通的僧侶、喇嘛,如果白牆上沿有一段刷成紅色,則表明裡面住的是位活佛。塔爾寺一共有11位活佛,年紀最大的已經80多歲了,最小的只有6歲。活佛之間相互的地位與年紀無關,而是由佛位決定的,例如藏傳佛教中佛位最高的是班禪和達賴,即使現位的班禪年紀再小,一個80歲的其他活佛見到他仍然要參拜。我們就路過一位活佛的住所,可惜游客不能進去參拜,也不知道裡面住的是位怎樣的活佛。

接下去的景點是僧侶們講經的殿堂,殿的名字我記不住了,權且叫它講經殿吧。外牆裡面鋪了一排木地板,專供信徒們磕長頭用。我們參觀的時候就有幾個信徒正在磕長頭。由於每天都有信徒磕無數的長頭,經年累月下來,木地板已經被打磨得十分光滑,小謝說這些木地板平均每3-5年就要重新更換,否則就要被磨穿了。我和兔子完全為信仰的力量所折服。講經殿的殿門上掛著吉祥八寶,裡面很大,可以容納數千人在裡面研讀、講解經書。塔爾寺現在有600多名僧侶,最多的時候曾達到3,000多人,都能坐在殿內講經、辯經。殿內展示著塔爾寺三絕的另一絕——堆繡。堆繡是工匠根據設計好的圖案,將絲線按顏色、順序組織好,然後一點一點“堆”成最終的繡畫。至於這堆法,自然是技術訣竅。堆繡分為平面堆繡和立體堆繡,平面堆繡很好理解,因為成品原本就是平面畫一般。立體堆繡堆出來的繡畫是立體的,比如佛祖或者菩薩的身體、面部輪廓等等都是按照人正常的比例凸出,甚至能將五官都做得惟妙惟肖。真正的絕技當屬立體堆繡,可惜這門手藝已經徹底失傳了,只有平面堆繡仍然傳承了下來,現在塔爾寺還有一些僧人會做。更可惜的是數百年來前人留下的立體堆繡,因為各種原因要麼遺失要麼損毀,據小謝說目前僅存的立體堆繡就是殿內陳列的一整套十八羅漢圖,真可謂是無價之寶啊。現在人們無論怎麼開動腦筋,就是無法重新創造出這種立體堆繡的方法。在殿內參觀過立體堆繡後,我和兔子完全嘆服於前人精湛的技藝和靈巧的手腦,亦為這絕藝中的絕藝的失傳而扼腕。

隨後我們就到了塔爾寺最重要的地方——大金頂殿。大金頂殿即最早塔爾寺所謂的“寺”,其他建築都是後來逐漸增加的。大金頂殿內供奉著一座巨大的白塔,也就是塔爾寺的“塔”了。相傳青年宗喀巴大師為求佛學而毅然遠赴西藏,並且再也沒有回到家鄉。求學多年後,其母思念兒子,隨著年事漸高,寫信給兒子希望他能回家探望自己。宗喀巴大師為了不中斷自己的學業,強忍思念之情,回信給母親表達自己的心願,同時將自己的一撮頭發隨信寄給母親,以物代人了卻母親的思念。宗喀巴大師的母親收到信之後非常高興,也了卻了自己的一樁心願。後來在信徒們的支持下,其母在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建造了一座高大的白塔,寄托自己的思念。相傳,白塔建造好之後,邊上神奇地長出一棵菩提樹,而且枝葉繁茂,庇護著白塔。後人又在其上建造了大殿,以菩提樹主干為一根支柱,另建三根支柱共計四根為大殿的頂梁柱,直到今天成為了大金頂殿。那棵菩提樹直到今天仍然支撐著大殿的一角,供游客瞻仰。雖然菩提樹主干已死,但其分枝、支干仍然十分茂盛,生長分布在大金頂殿的周圍,每年秋天樹葉落下之後僧人從不打掃,以供信徒將這些菩提樹葉拾回家作為靈物保佑信徒。大殿內點著許許多多的酥油燈,之前做功課的時候看到有些人說聞不慣酥油的味道,現在發現我和兔子都挺喜歡這味道,有股濃濃的奶香味,卻並不太腥。每天繞著大金頂殿轉塔、轉殿的信徒絡繹不絕,小謝說轉塔藏語叫“打轱轆”,附近許多信徒天天來此轉塔。大金頂殿周圍還有其他一些殿堂,供奉著釋迦摩尼等佛祖像。

最後一個景點是塔爾寺三絕的最後一絕——酥油花。酥油花是僧人用酥油拌以各種顏色,然後或捏或雕,做出花、佛、殿等各種形狀,手藝之精湛、做工之細膩、造型之逼真,令人嘆為觀止。塔爾寺每年要組織兩隊僧侶各做一幅酥油花進行比賽,兩幅作品同時展出,勝者可以一直展出到下一年的比賽。酥油是固體,但熔點很低。由於人的手有較高的溫度,因此做酥油花的過程中必須降溫以確保酥油不會融化。為此,僧人必須每隔很短的時間就將手浸泡在冰水裡降溫,久而久之雙手生滿了凍瘡。這些僧人為絕藝而犧牲健康的精神亦令人敬佩。做成的酥油花需要放置在密封的大玻璃櫃中,用大功率空調維持玻璃櫃中的低溫,以維持酥油花長時間展出。我們參觀的時候兩幅酥油花作品都已經融化了一小部分。看著那栩栩如生的花朵、佛祖菩薩羅漢像,我覺得這酥油花應當作為三絕之首——除非立體堆繡的做法重新現世才能與之並列首位。

塔爾寺的唐卡也非常有名。唐卡是僧侶用各種全天然礦植物原料在布或紙上畫出藏傳佛教或苯教的主題,然後用綢緞縫制裝裱。唐卡畫工極為細膩,色澤艷麗,經久不褪。一幅制作精美的唐卡用時良久,價格高昂。馬師傅載過的一名游客以4萬多人民幣訂購了兩幅唐卡,據說要隔半年才能完工,屆時還要親自來趟西寧取貨。可惜我和兔子都是窮人,又看不上路邊攤那幾十元的印刷出來的東西,飽飽眼福就罷了。

由於不去互助了,我們游過塔爾寺之後就回西寧吃午飯,然後馬師傅帶著我們去買氧氣罐。但是賣家說氧氣罐現在不讓帶上火車,我們只好改到拉薩再買。馬師傅送我們回到如家之後我們相互道別,感謝他這三天載著我們周游西寧附近美麗的景點,並且相約下次再來西寧仍然租他的車。考慮到接下去要進入高海拔地區,我們下午基本上都在如家休息,恢復一下三天游玩消耗掉的體力,准備挑戰青藏高原。晚上我們順利登上了開往拉薩的K917次列車,開始向著聖地進發。



(如來八塔)



(小金頂殿外的白塔和經杆)



(活佛的住所)



(大金頂殿附近的建築)



(酥油花)


精選遊記: 西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