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金秋西南紀行之二

作者: 北京公交在線

導讀2002年10月2-4日一直在德陽,除了工作我就是游覽這座城市,我是到了德陽才知道德陽是地級市,擁有東電、東汽、二重等大型企業,市區我游覽了旌湖和德陽博物館,德陽的城市建設不錯,街道比較整潔,人也不多,感覺比住在成都好,市區中心就是長江路一帶,這裡有2家飲食店都叫“稻香村上海小吃”,由於是國慶期間,人相當多,我一直沒有等上座位,只好大算了。在體� ...

2002年10月2-4日一直在德陽,除了工作我就是游覽這座城市,我是到了德陽才知道德陽是地級市,擁有東電、東汽、二重等大型企業,市區我游覽了旌湖和德陽博物館,德陽的城市建設不錯,街道比較整潔,人也不多,感覺比住在成都好,市區中心就是長江路一帶,這裡有2家飲食店都叫“稻香村上海小吃”,由於是國慶期間,人相當多,我一直沒有等上座位,只好大算了。在體育館周圍有很多網吧,我在德陽期間就是在這裡上網的,2元/小時,就是機子的配置差了一些,很多是15英寸的顯示器。

幾天中我多次到火車站看賣票,聽海子站長說K937次是德陽車務段在跑,果然在德陽站的售票廳張貼K937/8次的推廣介紹,並且德陽還有預留的軟座,在看賣票時我深切感受到綠皮車的受歡迎程度,汽車價格高,火車就便宜很多,一次我看到一個旅客買K165去成都,由於K165次原來是折扣二檔車,到成都9元,國慶期間是全價車,價格是13元,結果這個乘客就不買了。德陽站的K931/2次和K935/6次(都是成都到廣元)的預留硬座好像總也賣不完,估計就是因為是空調車的原因,價格比較貴,很多人寧可買1354次的站票也不買K292次(都是成都到上海)這樣的空調車的座位票,可見在某種程度上價格是很起作用的。

在德陽的幾天中我幾乎坐遍了市區的公共汽車,德陽的公共汽車除了4路、12路、19路等是無人售票1元外其余基本是5角,郊區車是5角、6角、8角、1元進制的,德陽的公共汽車還不錯,唯一的不好的就是1路空調車基本不開空調卻還是收1元。

3日我到中江縣去了一次,只是為了參觀一下黃繼光紀念館,今年是黃繼光犧牲50周年,從德陽到中江縣坐汽車,中江的縣城沒有火車,只有南部的倉山鎮有達成鐵路經過,從德陽去中江旅游的人很多,我在汽車站等了1小時才等上車,德陽的長途車車廂外面都噴塗有“超載1人罰款50,超載20%拘留15天”的字樣,回來才中江也是等了40分鐘才坐上車。

2002年10月5-18日 資陽

5日上午出發去資陽機車廠,由於同事堅持坐汽車我也只好跟隨,在汽車站等了半小時才等上去成都的高速車,票價16元,什麼時候鐵路也能這樣。去成都的高速車用小凱斯鮑爾跑,大約45分鐘開到成都昭覺寺汽車站,本來可以坐71路去五桂橋成渝汽車總站的,可是同事招呼我上了一輛夏利出租車,後來我才知道,成都的出租車的價格是一樣的,所以檔次低的夏利一般本地人很少打,還沒有到五桂橋,路過雙橋子汽車站,我們就下車了,趕上有一個車回資中,但是沒有人坐,我們就坐這個車去資陽,不過不進城,在服務區下車,我們正想應該怎麼走,這時一個人問我們要不要車,當然是黑車,討價還價到20元到431總廠,馬上開來一輛小面,其實路程很短(後來知道的),路上我們和司機聊天,得知這個和我們討價還價的是一個上海人,買了4輛小面專門做這種生意,看來上海人很精明。

資陽很小,我從南門的師範學校走到北面的火車站用10多分鐘就到了,這裡以前是資陽縣,就是現在很多人也這麼叫,但是住處不好找,我先後住了3個地方,市區裡面比較破舊,只有資陽431總廠附近還有些氣魄,不過我每天去的資陽機車廠傳動分廠(3廠)在山裡面,我每天坐30分鐘公共汽車(單程)然後再走15分鐘到廠裡上班,一天2個往返真是累。由於剛開始的幾天,3廠從德國進口的HOFLER磨齒機壞了,所以我有時間游玩,我坐遍了資陽主要的公共汽車線路(除了7路和9路),另外堅持每天到火車站看火車,我是偶爾發現資陽站西邊有一個小門沒有人看,那是我跟著一群學生發現的,幾乎看到了資陽所有白天的車,熟悉了基本情況,順便在車站邊上的網吧上網,這裡的配置好一些,另外還送水,服務可以。一天在資陽站呆了一會,碰上宜賓到成都的5606次進站,今天人很多,由於火車便宜,從資陽到成都硬座10元,而坐IVECO要26元,結果看到至少200多人進站上車,可是列車嚴重超員,本來此車有YW1,RZ2和YZ10,可是仍然上不去,10車乘務員不開門引來一陣爭端,有個人拿鐵路的工作證給RZ乘務員看,本來門是開的,可是RZ(加1)的女乘務員硬是把這個男的職工給退下車,有2個學生,可能是什麼鐵路學校的學生跑到車頭,想上機車,可是機車(SS3B-5087)的後面已經上了4個人,前面的I端也上去2個,加上司機和副司機就有6個人,本來副司機已經讓他們上了,可是司機卻讓他們下去,司機對這後上來的2個人說“你們不下,我下去。”結果那2個人只好下來,最後車晚點大約10分鐘開出資陽站,可是站台上仍然有很多人沒有上去,看來他們只好坐4點多的車了。

我在資陽一共住了13天,總算完事了,我到資陽站買成都站的票,買的是K284次車,到鄭州的下鋪居然353元,我先前以為是二檔的車,本來還想買23日的K180(我是想具體看看K180是不是虛糜),可是沒有買到,估計是遇到21日的原因。另外資陽站賣異地票沒有收5元手續費,這是我第一次遇到。那天在資陽站看到K192次居然下午2點多才到資陽,晚點近9小時。

18日從資陽返回德陽,從資陽北門坐到成都火車北站的高速車是20元,比到總站的IVECO便宜6元,而且還舒服,不錯。從成都到德陽仍然是坐的K206次,還是在上次那個代售點買的,本來想買再早一點的車,可惜沒有了,1012次(成都-烏西)又沒有趕上,看來寶成線的車還是少。下午到達德陽,這次又住了4天,由於是收集資料,比較輕松,我還抽空去了綿陽和三星堆旅游。

2002年10月20日

今天到綿陽旅游,從德陽坐K932次去的,很空,德陽站的工作人員素質有一些問題,進站後本來已經排好對,但是沒有站對位置,本來德陽的預留是5號車廂,可是實際上列車進站後和站隊的位置差了1節車廂,頓時隊伍大亂,這個車是達縣-成都到廣元的,很奇怪,和我以前坐過的雙層車的結構不一樣,原來的雙層車的兩邊都是兩個樓梯,這個車只有一個樓梯,另外一邊是座位,最大限度利用空間,我從綿陽回到德陽,坐的是K291次,直接買是12元,我換了一種方式,先在6號窗口買的8603次的車票是3。5元,然後在3號窗口辦理加快,起初3號的女售票員告訴我要加8。5元,我估計不是這樣,結果計算機打印出來的結果是加8元,起初她還很奇怪,很顯然她沒有賣過這樣的車票,這樣我從綿陽到德陽一共是11。5元,我一直沒有搞清楚這是什麼原因,但是似乎只有從硬座普客加快到新型空調特快時才發生這樣的事情。

綿陽是我到過的最干淨整潔的城市,不愧為國家衛生城市,本來我想參觀綿陽博物館的,可是到了位於仙人橋的博物館時發現還沒有竣工,再看工期牌居然寫著1999。6-2001。11,看來缺少資金,綿陽的地圖比較舊,很多景點沒有標出來,例如李杜祠就沒有,等我發現時已經關門了,我在綿陽期間其它時間坐汽車游覽,我對於科學城的印像很好,走在大街上恍惚有到了珠海等城市的感覺。綿陽的公共汽車很特殊,後輪是類似原來雙層車的,據了解,這種車雖然名牌上標有“東風EQ6120P”,但是有人說是由成都客車廠生產的老式鉸接車改的。只是把中間的鉸接處去掉,前後直接連接起來就成了。雖然是單車,還是有三個門,應該超過13米了。以下是一位朋友的看法:

綿陽所有的公交車(除了車況比較破舊的重慶牌鉸接車)都是改裝車,10路好像應該是兩節車廂連在一起的,我看見幾輛中間的部分有很明顯的焊接跡像。其實用改裝車做公交車並不安全,從這一點看得出,公交公司是以效益為中心的,所以綿陽的公交車是重視數量不重視質量,50路車是用的仿南京依維柯的農用車。44路還是用的中巴車,而且一個車門的中巴車也實行無人售票,真的很怪。就你所說的10路車,我看到車身上寫著JIANNAN BUS(劍南巴士)這幾個字母,而且就它市內的1路雖然掛著成都的銘牌,但是並非城市之舟,應該是改裝過的,要不然就是訂做的,不過前一種的可能性比較大,因為車身看上去不那麼協調。而且綿陽的38路用的是成都產CD-6105的車型,但是也改裝了的,車身加長了許多。這樣做完全沒有必要,客流量大的話可以多開班次,和使用鉸接車,或者用城市之舟。綿陽的城市之舟的車型以中巴為主。城市之舟的大巴比較少。所以綿陽並不是以城市之舟為主力車型,而是改裝車為主。 綜上所述,綿陽的公交的這種運行方式是不值得借鑒的,相反是一個教訓,其他城市應該引以為戒。比如成都的客流量就比綿陽大許多,但是成都從來不用改裝車,綿陽的這種做法是不值得學習的。相反在成都和綿陽之間的德陽就做的很好,車型基本上是以城市之舟的大巴為主力車型,有部分的城市之舟中巴,但決不是改裝車,決沒有。而且服務也很好,市內線路都是無人售票,車費是最便宜的0.5元。德陽的公交在四川範圍內來說應該是比較出色的,但是有一個缺點就是重視質量但不重視數量,這一點與綿陽恰恰相反,所以我估計綿陽建無軌電車也只是改裝的無軌電車把。--我的感覺是這種雙後輪車動力性能差,99KW(135馬力)的發動機實在功率太小,爬坡很費勁,速度稍微快一些就很顛簸,我坐3路每次路過臨園路的立交橋都速度很慢,感覺很吃力,另外這個車是2個售票員,還不如開通道車,裝的人還更多,目前雖然銘牌上寫著定員49人,可是實際上大大超過,這個車的座位布局缺少人性化,例如最後一排居然是6個座位,非常擁擠。總之不舒服。

白璧微瑕的是我感覺綿陽的公共汽車線路規劃有問題,例如6路南光總廠總站,這裡沒有場站,沒有調頭的地方,只好在馬路上來回倒車,好在人少,其實從這裡到10路南山總站那裡調頭完全可以,這一站是比較長,我走了20分鐘才到。在綿陽期間我還留心了一下這裡的公共廁所的數量,主要地區還可以,一般街道少了一些,例如我在1路火車貨站附近找廁所,沿著迎賓路一直到農機公司這裡才找到。

2002年10月21日

這天去廣漢,本來想坐K937到廣漢再換車的,可是我再體育場站等1路,一連4輛空調車,眼看時間不夠了,我只好坐5路車到汽車站,然後花了5.5元坐直接到三星堆的車,三星堆門票太貴,居然50元,比故宮還貴,不過既然來了就進去了,展覽還可以。回來在廣漢轉了一圈,廣漢也很小。不過居然還有一段城牆遺址。走在廣漢的大街上我在思考一個問題,很多小城市的主要店面都是服裝、皮鞋等,我很奇怪有沒有這麼大的消費能力,我是沒有。

2002年10月22-24日

22日終於踏上回家的路,我考慮再三,還是坐長途車去成都,16元還比較值,因為這種小凱斯鮑爾的座位間距比較大,腿伸得開,這次到了成都後利用等車的時候考察了幾個長途車站,為今後的出行做准備。從成都到鄭州我坐的是K284次(成都-上海),這是上海局的25G空調車,人不多,我這節車廂的上鋪都沒有人,我選擇這個車的目的是走一下陽安線和考察一下洛陽十字路口的情況,好在晚上月亮很好,別人都在睡覺,我在看風景,其實夜景也很好,群山中不斷出現的點點燈光和出現的大城市交相輝映,感覺很好,23日上午列車上開始查身份證,乘警把大家的身份證都收走,到每節車廂的乘務員室去用筆記本查,第一次遇到這樣查的。23日18:10到達鄭州,我本來想買K180次的,因為曾經聽一位東北的朋友講K180次常年虛靡,可是實際情況不是這樣,至少23日這天的K180次沒有虛靡,我出站馬上買票就只有站票了,我吃過飯再來連站票也沒有了,我權衡再三決定買K158次回北京,果然被我猜對了,K158次有大量的空鋪,大約一半的臥鋪沒有人,我慶幸沒有買K180,否則即使能補到臥鋪也要等半天。上車前我仔細參觀了鄭州站,發現這裡居然沒有買新版時刻表的,還是老的,估計是沒有出,不過比成都北站強,成都北站連老的大本的時刻表都沒有,只有1元的本站的時刻表,北京西也沒有賣新時刻表的。鄭州站有可以上網的休息處,這是我第一次見,4元/小時和我家周圍的網吧差不多。

2002年10月25日

早上5:20到達北京西站,終於到家了,不過由於我走的時候北京的氣溫將近30度,這個早上估計3度左右,所以我這個公共汽車的愛好者頭一回打車回家,還沒有到樓下,小區的保安說不到6點不讓出租車進,只好下車趕緊回家,北京實在太冷,我開始有些懷念這次去四川和雲南的幾個城市,希望下次有機會再去。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