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拾遺

作者: callmecoco

導讀沒有正言,何來拾遺?第一次的自助出行,選擇武夷,因時節,因其名,因方便。四年在這八閩大地,守著這方人傑地靈的水土,怎能不身臨其境一睹真容? 50分鐘的航程(機票:330元),我在中途終究扛不住睡意。在飛機重新降至雲層之下時,我竟奇跡般地醒來。透過飛機的舷窗,群山在低處,白雲繞其間,滿目的起伏跌宕。小小的機場,眼看著車將行李載來放上旋轉的傳送� ...

沒有正言,何來拾遺?第一次的自助出行,選擇武夷,因時節,因其名,因方便。四年在這八閩大地,守著這方人傑地靈的水土,怎能不身臨其境一睹真容?

50分鐘的航程(機票:330元),我在中途終究扛不住睡意。在飛機重新降至雲層之下時,我竟奇跡般地醒來。透過飛機的舷窗,群山在低處,白雲繞其間,滿目的起伏跌宕。小小的機場,眼看著車將行李載來放上旋轉的傳送帶,感覺分外有趣~車至預先在網上訂好的青旅,在度假區的蘭湯,大王峰腳下,相距武夷宮的步行時間僅20分鐘,門前的匾額上寫著店名——候鳥家。旅社的房間樸素但設施齊全,餐廳懸著各式吊燈滿是風情。老板和店員們十分親和,會給落腳的鳥兒們提供中肯的出行建議還有好吃的黃燜雞。每天出行歸來,和同是在旅行中的鳥兒們談笑著交流心得,很是一種享受。

第一天:

武夷山的導游詞,把碧水丹山的“精華”概括得是十分的簡煉——沒上天游虛此一游,不坐竹排等於白來。因此,第一天的行程可以說是精髓所在。

上午:天游景區

買了景區的兩日游的門票通票(一天140元;兩天150元),外加景區環保車(85元)的車票和下午九曲漂流的竹排票(100元)後,我們的首站就是為了不枉一游的天游景區。從前山起步,一路上都是文人騷客在石壁上的刻印。路過朱熹講學的武夷精舍,穿過通天橋,路旁蒼翠欲滴,枝葉綠得可愛,空氣中香甜的氣息讓人忍不住深深呼吸。到一景,路旁石碑上刻著著實可愛的名字——雲窩。每當冬春二季的早晚,從洞穴裡常常會冒出一縷縷淡淡的雲霧,在峰石之間輕飏游蕩,時而聚集一團,時而又飄散下來,舒卷自如,變幻莫測,故名雲窩。邁過寫著“叔圭精舍”的門檻,便到了天游峰和隱屏峰的腳下。天游峰高大險絕而又一石獨立,曾讓郭老留言:“一塊石頭玩半天。”在登頂的過程中,每每回望,武夷山脈的秀色一覽無遺,翠綠的九曲溪盤山流動,更有近在咫尺又奇峻險拔的隱屏峰與接筍峰兩兩呼應。

下天游,沿著一段臨溪幽暗的山路去探桃源洞。山重水復,柳暗花明,大石堆疊後,幾級台階通向一個窄小的山門,檐刻“透天關”。進門,豁然開朗,茅屋桃樹各有三四,老君石刻依山而坐。山下是一道觀,前有八卦台,上方香氣繚繞,雞犬在阡陌中悄然踱步,就如陶潛筆下的桃花源一般。

下午:九曲溪

貫穿武夷三十六峰的九曲溪盤旋山間,讓這番景致鮮活了起來。乘上竹排,從“將窮眼豁然,桑雨見平川”的九曲出發,曲曲山回轉,峰峰水抱流,一路在艄公粗俗可愛的談笑中順流而下。兩岸群山款款,摩崖石刻壁立,鳳尾竹低垂梢頭,天游峰、玉女峰目送我們遠去。幸運的是,此時初晴,燦爛陽光從雲縫中灑遍山水,直嘆此景可遇非可求。

第二天:

我求了一個晴天娃娃,但是似乎娃娃掛倒了。接下來的兩天都是在忽大忽小的降雨中出行。但武夷山的景致,亦可贊為“山色空蒙雨亦奇”。

上午:虎嘯八景—— 一線天

虎嘯岩上行很陡,稱為“好漢坡”,一路手腳並用,不走回頭路。虎嘯無虎。“虎嘯”之聲,來自岩上的一個巨洞,山風穿過洞口,便發出怒吼,聲傳空谷,震撼群山。跨過“半入雲”,路旁的枝葉掛滿露珠,整個人真實感覺置身於雲海中。岩頂是觀景台和定命橋。如在晴好天氣,在觀景台可以一覽武夷三十六峰,但此時的我就像是在一個牛奶瓶中,周圍白茫一片,微感遺憾。

從另一側下岩,“虎溪靈洞”4個大字高勒於岩上。岩下就是虎嘯八景——白蓮游、集雲關、坡仙帶、普門兜、法雨懸河、語兒泉、不浪舟和賓曦洞。整個虎嘯景區陡峭凌空,泉石兼具,雖然略感勞累,但是一路不得不贊嘆自然地鬼斧神工。

出虎嘯,一場雷雨傾瀉而下。時間緊迫,一線天提上行程。一線天路程總共一百余米,中間最狹窄處只容人側身而過。我趕得不巧,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雨水浸濕石壁而下在腳下石階彙成溪流,回想起來真是狼狽。不過身處其中,同行之人在漆黑中大呼小叫,整個過程十分有趣~

下午:大紅袍——水簾洞

早上出門前,候鳥家的老板囑咐我們一定要將這兩個景點連起來,從大紅袍穿到水簾洞去才好。於是,搭著景區游覽車,從大紅袍開始整個的征途~

福建是茶的鄉土,大紅袍又是聲名遠揚。大紅袍的幾株母樹植於崖壁,如今已不再出產茶葉,留下岩韻給人遐想無限。

從大紅袍到水簾洞的這一路上有我整個旅行中最難忘的的風景,整個山谷只有我們兩人同行,頗有古人游山玩水的感受,安靜而閑適。一路由溪澗相伴,岩壁處處掛白練。過一座小石橋,一個不起眼的小廟,是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合一。小廟叫做慧苑寺,一木屋三間房,正廳擺香案,供著觀音,邊上一個破長沙發不知是何教風格。正門右邊橫貼著一張A4大小的紙,打印著類似人生緘言的幾行字。最後兩句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學佛,人生最快樂的是念佛。”不禁莞爾。一路上野花遍地,色彩斑斕,和清泉相伴隨波而下,應該是那條陪我們一路的“流香澗”名稱的由來吧~近三公裡的路程,還有鷹嘴岩、天車架見證我們的到來。

終點是水簾洞。走到隨風飄灑的飛瀑旁,正當我疑惑洞在哪裡時,身旁的導游告訴我已經身在洞中了。洞的高處是三賢祠,供奉劉子翠、朱熹和劉甫。三賢祠頂無覆瓦,倚靠外突的崖頂作為屋頂,風雨不侵,蔚為奇觀。

第三天:

我最終還是放棄了生態保護區,選擇在第三天去外圍景區的閩越王城和下梅古村。由於公共交通不便,我們頭天晚上和候鳥家的老板商量好包車前去,路費總共160元。

上午:閩越王城 門票:40元

有幸通過一位歷史系的朋友介紹,才知道閩越王城的存在。王城系閩越先民在地老天荒中創造的遙遠的一章。盡管殿宇樓台王侯第宅,隨著鬥轉星移早已灰飛煙滅,但龍虎之威依稀猶存。整個景區包括仿漢古闕門樓、閩越王城博物館、閩越王宮殿基址和古粵城村。

早上從候鳥家出發前,意外地認識了兩位北京前來同宿旅社的姐姐,願意和我們在這一天內同行。在我的概念裡,4人出行最為適宜。於是路費總共變為180元,不過平攤下來是合算的。

近半個小時的車程後,經過博物館和古粵城基址,我們先在景區的最深處——城村駐足。城村始建於隋唐,興於宋元,榮於明清,衰於民國之際。時至今日,其自然景觀、村莊格局和文化遺存尚完整的保留了明清時期古村鎮的風貌。古村落布局嚴謹和諧,變化有序。村口是懸著“盛世人瑞”匾額的百歲坊。漫步村中,三條主街,三十六條小巷,卵石鋪道,呈“井”字形縱橫交錯,古風猶存。向兩旁的古宅內望去,進深悠遠。斑駁的土牆樸實厚拙,牆上磚雕石刻,屋內雕梁畫棟,宗祠、寺廟,無不在訴說著年月的滄桑。村中古井隨處可見,傳說有九十九口之多,最出名的當數清嘉慶古井,掬一捧井水啜飲,清涼甘洌,沁人心脾。

在古村中無目的地行走,時逢雨季,村民們紛紛圍坐一起,或打牌或談天,悠閑自得。

出城村,我們折返回到古粵城基址。這是漢高祖劉邦曾經正式冊封的閩越國王城。立於這片安靜的土地,我依稀可以感受到兩千余年前這裡曾有著一座輝煌的王城:內城重重宮牆、巍峨殿宇、迎風獵獵的旌幟;外郭赳赳雄兵、舟楫車馬、忙忙碌碌的市井營生。現在,這個興盛了近一個世紀的國都化作殘址,靜臥於一片低矮的山梁上。

但是依舊,山川秀美,風水極佳~

下午:下梅古村 門票:46元 含講解

在候鳥家門廳的牆上,貼著下梅的海報。炊煙裊裊,小橋流水,靜謐古宅的畫面抓足了人的眼球。

昔日喬致庸曾來到下梅,選定這裡是“晉商萬裡茶路的起點”。這個曾是武夷山茶葉的重要集散地,因為水路交運的衰落而漸漸銷聲匿跡。下梅鄒氏四兄弟、方姓、程姓、岳姓、陳姓等在下梅建宅,構成獨具物色的建築群落,形成規模。這些建築以當溪為中軸線,枕溪而建,有巨商的豪宅,有官宦的府第,有陷士的別業,有儒生的學堂書閣,如今古風猶存。每戶人家都開一天井,為了采光、集雨、通風。天井下擺設長條石花架和蓄水池,供戶主養花、賞花,蓄水池有聚財之意,又是良好的消防設施。

在鄒氏祠堂的茶室落座,鄒家第二十九代的媳婦為我們遞來沏好的茶,一種一種,一杯一杯,甘洌的味道在舌尖流轉,清香的氣息在空中氤氳。較於咖啡,我更喜歡茶帶來的身心通透,真正的茶客在一杯茶奉上後,聞其香、觀其色、品其味即可知其性格。我只能算是略窺門徑,閱歷尚淺。武夷的岩骨花香,清芬撲鼻舌有作甘,惟有緣人、有心人才有機會品出其中神韻。

歸來:

遭遇黑幕,在第一時間去買火車票,卻被告知已無硬臥,無奈只買了軟座(129+5=134元),想上車後補票。但不幸的是火車齊滿,最終只補到一張硬臥(加57元)。在此從心底感激同行的室友,銘記在心。

以上,部分攻略,部分游記,僅是拾遺。風霜雪月的細心雕琢和千百先賢的不吝辭藻已經讓這片土地熠熠生輝,在這自然和先人成就的鴻篇巨著面前,我的文字不過是些小打小鬧罷了。蔡尚思曾說:“東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國古文化,泰山與武夷”,怪不得有那麼多人願在這三十六洞天的升真元化洞天棄甲尋仙。生活在這裡的人須日日面對一份平凡的工作,再美的風景也會習以為常審美疲勞,對我而言,武夷山則是世外桃源,茂林修竹,夾岸繁花,我是一個恰巧途徑的過客,對其間人物的苦樂愛怨只需靜坐遠觀,不適意時可以拔腿就走。若身在其中,想要保持一份超然的心態談何容易。出逃至此,慢慢行走,因為在這裡,日子真正成為了一個可以慢慢品味的東西。


精選遊記: 武夷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