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姑娘山游記

作者: zsm007007

導讀四姑娘山游記四姑娘山位於四川省阿壩州小金縣境內,是邛崍山脈的最高區,群峰巍峨,風光旖旎,融雪山、森林、冰川、海子、以及民族風情於一體的高原聖地,主峰海拔6250米,秀出群山,景區內分為雙橋溝、長坪溝、海子溝和四座依次為5355、5454、5664、6250米的山峰,這四座山峰被藏民喻為四個姑娘,其中四峰最高、最美。四姑娘山AAAA級國家風景名勝區被譽為“東方的阿� ...

四姑娘山游記四姑娘山位於四川省阿壩州小金縣境內,是邛崍山脈的最高區,群峰巍峨,風光旖旎,融雪山、森林、冰川、海子、以及民族風情於一體的高原聖地,主峰海拔6250米,秀出群山,景區內分為雙橋溝、長坪溝、海子溝和四座依次為5355、5454、5664、6250米的山峰,這四座山峰被藏民喻為四個姑娘,其中四峰最高、最美。四姑娘山AAAA級國家風景名勝區被譽為“東方的阿爾卑斯”,吸引著國內外的游客絡繹不絕地來到她的身旁。當年紅軍長征時也曾在那裡留下了足印,我們一行三人(曹陽,潘揚鎮)正是慕名而去,期待了許久終於開始了這趟旅行。

隨著列車輕微的一顫,手表的時針指向下午四點,我們的四姑娘山之行拉開了序幕。今天是二零零二年七月七日,經過三十八小時的長途跋涉,我們於九日凌晨到達成都,出得成都站,直奔西門長途汽車站,坐上開往小金縣的班車,稍息片刻。六點半鐘發車,離開成都,路經郫縣、都江堰、映秀、耿達、周邊的群山合力擁托著岷江從雪域走來,此刻它就陪伴在我們身旁,時而洶湧,時而平靜地流淌著。十一點左右在臥龍吃飯,十二點半經過鄧生後便要開始翻越海拔5040米的巴郎山,汽車沿盤旋曲折的水泥國道爬升,隨著高度的變化窗外的植物種類也漸漸有了變化,由高大的樹木、矮小的灌木、高山草甸、直到寸草不生的峰頂區域的風化碎石坡,沿途不斷映入眼中的犛牛、瑪尼堆、石片屋等景物散發出的濃郁“藏味”告知我們已身處藏區了。路上不時可以看到一群群下車在那雲霧籠罩中的草甸上散步的游客,還有好些個在這海拔四千多米的山道上 馱著大包小包蹬著自行車“發燒級”的老外“驢友”。所見所聞無不催化滋長著我們心中的游興。下午一點十分我們的車在經過一個比一個高的急彎,愈往上也一段比一段冷的山道,終於到達了海拔4523米的巴郎山隘口,再往前就全是下山路了。我沒有任何高山反映,只是這裡僅有攝氏八九度的氣溫讓早晨剛剛從悶熱的成都平原上來的我們凍得瑟瑟發抖。說來也怪,一直陰雲密布的天空一過巴郎山隘口就突然現出陽光,遠處一些不知名的高山峰頂的積雪映入眼簾,心中不由激動起來;自去年七月游畢“蜀山之王”貢嘎山,歷經一年,此刻的我又踏上了青藏高原,並來到了“蜀山之後”四姑娘山的身邊。

從隘口沿盤旋的公路下降一千三百多米,我們在海拔三千二百米的日隆鎮下車,頭頂是湛藍的天空白雲飄蕩,腳踩著向望已久的高原土地,激動的心情伴著耳膜發漲;這恐怕是初上高原的共同體會。一個叫戴大軍(藏名叫格桑,當地人都是藏族嘉絨支,但都有漢名)的青年人殷勤地把我們帶到了一家“金昆賓館”的學生公寓。房價不算貴、還有熱水。於是就住下了。安頓好以後便去熟悉一下周圍的環境。剛來,心肺尚不能完全適應,鍋莊坪只上到一半就坐下休息,坐等秀美的四峰能從雲霧中探出頭來,只見那雲層一會兒高,一會兒低,飄浮不定,有一陣大峰、二峰、三峰都現出了真容,但最高的四峰卻始終不肯露出面孔。這樣過了有一個多小時,我們只得下山。後來在鎮上逛了逛,買了一些紀念品,又在一家叫“斯姑娜山莊”的飯店吃了飯;當地的一些野菜味道不錯。回到住處休息、整理、洗澡,由於所處經度位置離我們江蘇太遠,這兒日落的時間也要晚兩個小時。天黑了,我向窗外一看:“嘿,哪兒見過這樣的星空啊!”海拔高,空氣稀薄,灰塵、污染少,使星星看上去格外的大和亮,一顆顆地熠熠生輝,鑲嵌在深藍的天幕上,無處不在。銀河寬闊巨大,氣勢宏偉。我們都深深陶醉在這高原的星空下!

一早醒來,天氣晴朗,心情大振,漱洗完畢,拿上相機和水前往鍋莊坪,拐過一個彎;海拔6250米的四姑娘身披銀白紗衣,站立在高原蔚藍色晴空之下,沐浴著朝陽的洗禮,就像她也精心梳洗打扮了一番在迎接游客們的到來。我們都深深地被四峰的秀美所折服,同時也在慶幸自己的運氣,聽當地人說前一陣這兒一直下雨,昨天才好轉的呢!太陽在漸漸升高,雪峰也隨著光線強度角度的變化盡情地展現著種種迷人風姿,以刺目的潔白來表達她的超凡脫俗!我們拼命地向鍋莊坪上攀爬,唯恐錯過觀景的最佳時間和地點,心肺在全力工作以彌補因高度和劇烈運動引起的供氧不足,終於我率先爬上了這海拔3600米的鍋莊坪。此刻是二OO二年七月十日上午七點二十分。舉目四望,兩邊都是四千多米的高山,而順著山谷向西南方向眺望,那白雲堆積的極遠處,就是阿壩州的州府——小金縣的所在了。轉過身的東北方向;身材高挑的四姑娘和她的三個姐姐亙古如一地肅立在那兒,默默地祈福保佑著腳下日隆鎮的子民們。身邊那白色的佛塔、飄揚的經幡、小小的瑪尼堆、靜靜地對著幽藍的蒼穹,行走的白雲誦詠著六字真言。在無盡的悠悠歲月中守候著它們的聖潔神山,原始大氣,震撼心靈的壯美!傳達出藏胞們這樣一種淳樸的理念——回歸自然。高山草甸上生長著無數不知名的野花,從腳下一直漫延到遠方。在這如畫般的景致中,我們全然不顧稀薄的空氣,大聲狂呼,心潮澎湃,在這兩個多小時裡,除了我們之外只有一匹馬兒跑過身旁,目之所及幾百平方公裡之內就我們三人,仿佛這雄奇美妙的大環境是專為我們准備的一般。太陽此時已升到跟那大峰差不多齊平的位置了,陽光從大峰、二峰、三峰峰頂成一道水平直線齊齊的投射到對面的高山上,手中的相機忠實地記錄下眼前這一幕幕絕景。世上就是有這麼一些地方讓人想長久地停留下去。因為游程的安排裡今天上午必須進長坪溝,所以我們只能依依不舍地下山了。

下來以後便去溝口買了門票,找到一輛小車送我們到喇嘛廟,車子順山路行駛,雪峰也愈來愈接近,相對高差達三千米的四峰此刻就像一個巨人頂天立地般屹立在眼前,周身上下散發出耀眼的光芒,觸動著你每一根視覺神經。一大群日本游客也剛剛來到溝口,雖然語言不通,但從他們的眼神和手勢中不難看出對四姑娘山的贊美之情。這兒長年不斷的日本游客還應歸功於那個常駐這裡的日籍攝影師——大川健三,他的宣傳和推廣起了極大作用。以致於日本人把四姑娘山和富士山結成了姊妹山。喇嘛廟以前曾經香火不斷,可後來文革中被拆毀,現已是一片斷垣殘壁,在這雪山、森林、溪流的映襯下倒也是一番別樣的景致。沿著通道走進去,先是頭道坪、二道坪、唐柏古道(緣因古人曾經在這裡開辟了一條連接日隆和米亞羅的商道)、然後就到達枯樹灘,停留在此攝影、休息的人極多。我們因為十點鐘才進溝,且必須在下午一點左右到達木騾子(因有這一說法:不到木騾子就不算來過長坪溝),所以沒多逗留,一路走得也很快。兩邊的高山上植物成垂直狀排列,海拔愈高植株就愈矮小,直到寸草不生的高寒山頂。溝內處處飛瀑高懸,都是因頂峰積雪融化所致。空氣清朗,能見度極高,色彩越發鮮明,雪峰已亮得刺目,草木也碧得耀眼,森林郁郁蔥蔥,溪流清澈,一切都美不勝收,可紫外線也十分了得,我們不由趕緊頭頂毛巾,立起衣領。十二點鐘時,在上干海子休息片刻,吃了些餅干和水,以恢復體力。此時已基本看不到步行的游人,除了我們之外全都是騎馬進出的游客,很佩服我們的體力和毅力。此時可以看到右前方一座拔地而起,越往上越尖的奇峰,就像刀子的尖端部分,原來是海拔5413米的婆繆山,它可是傳說中四姑娘的外婆!下午一點到達擂鼓石,高原上行走要消耗極大的體力,休息的間隔也越來越短,有的地方已經無路可走,要翻越犛牛欄,跨過溪流,攀上岩石,走過獨木橋,還要小心不能陷在淤泥裡。當地人說如果下雨的話,這些路段是非騎馬不可了。走過了最後一段上坡,眼前豁然開朗:一大片平坦寬闊的草甸橫在面前,積雪融化而成的小溪從遠處蜿蜒地流淌到我們身邊,一群犛牛在小溪對岸悠然自得地覓食、散步著,毫不在意我們的到來。一棟藏區風味十足的片石屋和牛欄座落在山腳下,木騾子(海拔3700米)終於到了,現已是下午一點五十五分。太累了!我們一下癱坐在地上,慢慢打量起四周來,原來我們已來到四峰背後,面對的是直線距離僅半公裡而相對高差近三千米的四峰那巨大的背影,植物由高到低,由密到疏的向上分布著,再往上就是長年風化如刀削斧劈般陡峭的岩壁披著萬年積雪,雲霧繚繞,氣像萬千!左右都是峰巒起伏,而我們正前方遠處的雪山大概就是“羊滿台”,其實長坪溝到這兒才走了一半,真正的美景還在後面,只有那些意志堅強,裝備優良的“旅友”才能有幸目睹了。因為要在天黑前回到日隆鎮,所以才到兩點半就不得不往回走,返程用了四個小時,一天當中累計步行了約近三十公裡,並且是在這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體力消耗極大,不過回來的路上認識了一位叫潘亮的本地青年,商定好(兩天共計兩百元)讓他作我們明天登大峰的向導。回到日隆鎮後休息片刻,吃晚飯,准備了一些食物,葡萄糖,氧氣罐等等,洗過澡,早早地睡下了,

七月十一日早八點,我們把金昆賓館的房間退了,來到那家吃過飯的“斯姑娜山莊”跟老板商量好先寄存行李,明天從大峰下來晚上就住這兒。十點鐘時跟向導小潘在海子溝入口會合,買了門票進溝,天氣很好,不時遇見馬匹,有的馱游客,有的馱貨物從身邊經過。我們帶著的普通防曬霜在這兒根本不起任何作用,只有盡可能地用衣物,毛巾來遮陽。我們大約每一刻鐘休息一次,沿著一條山腰中起伏不太大的小路步行至十二點五十到達“大尖包”,休息吃飯。這裡已經能看到大峰了。頭頂的毛巾一會兒便被強烈的陽光烤干,所以只要一碰到山泉就趕緊再把毛巾打濕,走走停停,五點二十到達大海子,也是今天的宿營地。大海子是高山積雪融化成水流淌集聚所至,海拔3800米,在這麼高的地方湖泊面積算是很大了,大約長五六百米,寬兩百多米,水溫冰涼徹骨,水面的顏色隨著天空和雲彩的變化而變幻,遠處的雪山、森林、草甸倒映進湖中,一種悠遠恆長的寧靜油然而生,冰山上的涼爽之風迎面而來,心情也隨著湖面的漣漪蕩漾,一匹白馬正在那開滿了五彩繽紛野花的湖畔覓食,竟然有人在岸邊垂釣?原來湖中還生活著一種無鱗魚!向導小潘將我們帶領到一幢石屋跟前,裡面住著一家三口,戶主姓楊,我們三人吃兩頓睡一晚談妥共一百二十元。吃飯時閑聊中得知:楊姓戶主也是日隆鎮人,只不過在旅游高峰期中便住進山裡,做些接待游客的小生意。我們從他那兒買了些蟲草,然後就在石屋門前架起了一頂帳篷,早早地鑽進去休息了。可不知什麼原因,翻來覆去睡不著,熬到深夜好不容易迷迷糊糊過去卻又被凌晨時的寒氣凍醒,要知道此時這裡半夜的氣溫只有三攝氏度,毫無野外宿營經歷的我們如何適應得了?打開手電一看表,四點二十七分,裹起被子就去敲門,生起爐火取暖,這才使身上有了些溫度,吃了些東西,我又把十幾塊“德芙”巧克力用開水融化喝下,並一人准備了一瓶犛牛奶,都是為了登大峰而補充能量。

七月十二日早晨六點五十分和向導小潘會合,跟戶主楊國民告別,開始了大峰的登頂之旅。3800米以上是我以前從未達到過的高度,一直但心的高山反應沒有出現,大概是因為昨晚在大海子住了一宿身體已經完全適應的原因,今天並沒有因高度的增加而感覺更加疲勞,七點四十到達4000米,於是改為每十分鐘休息一次,高山反應雖沒有,可呼吸變得更急促,而且蹲下和站起也決非易事。想不到的是在這四千多米的高山上我們還看到了好幾個放牧的牛欄,以及分布在山坡上的犛牛和馬匹,那草甸上一座座片石屋和牛欄表現出生命對惡劣的自然環境驚人的適應能力。太陽剛剛升起,光照還不強烈,周圍的山體都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霧幛,這一截山體於九點半到頂,然後是一條坡度較緩卻很長的蜿蜒小路繞到前方,此地的海拔已達4500米,腳下的草忽然稀疏起來,取而代之的是那裸露的山岩。這時能明顯感覺到紫外線對皮膚的烘烤,但高山反應絲毫沒有,登頂的信心大增。從昨天進海子溝起到現在手機就一直沒有信號,無法向外界聯系。繼續前進了一會,十點鐘時遇到兩個成都來的大學生,於是結伴而行。十點半到達日本人的登山大本營(海拔4700米)。營地裡卻沒有什麼人,原來他們一早就去登頂了。我們的體力消耗很大,我不時猛灌犛牛奶以補充能量,對於登山來說,它確實是一種很好的飲料。休息之後開始了最後的衝刺,海拔5355米的大峰就在我們的右上方,可這最後的一段路卻頗為難走,前方是一面較為陡峭的布滿風化碎石的山坡,極其惡劣的自然氣候條件扼殺了地表的一切生命,又大把大把地撕扯山的肌體,使它的體表潰爛成大如房屋般的巨石,小至塵土似的沙礫。我們小心翼翼而又氣喘吁吁地攀爬,很多岩石並不穩固,就怕一腳踩虛鑄成千古恨。海拔升至五千多米!雄鷹在腳下翱翔,高山區是如此寂靜,自己的喘息和心跳聲仿佛被放大了好多倍在耳邊轟響,又似乎聽到了血脈的沸騰:“高山仰止,不如登而攀之”!臉龐好似在燃燒!無數道能殺死一切生命的紫外線從天宇中投射下來,從未曾像這樣接近藍天,大氣是如此清朗,湛藍的天穹好似要將你融化!上得一道山梁,手機恢復了信號,最後這段碎石坡展現在眼前,向導潘亮開始頭疼,留守原地等候,我們奮力衝頂!心肺工作狀態良好,從苛刻的環境中提取出足夠的氧氣供給身體,四周彌漫著岩石被強光炙烤而散發出的紫外線的味道,攀登!攀登!忽然一片積雪映入眼簾,再奮力向上一步;海拔6250米的四峰近在眼前,壯觀秀美,無與倫比!我登上了大峰頂!從這裡仰視四峰,一種憾人心魄的力量傳遞過來:人類應永遠對自然懷有一份敬畏之心。站在這世界屋脊的東緣極目遠眺:巍巍群峰,盡收眼底,遙指正南,那憑借一付海拔7556米傲視橫斷諸山屹立於天地之間的偉岸身軀理當是那巍巍貢嘎雪峰!西方天際有如地平線般的雲層之上聳立著的冰峰可是當年紅軍飛越過的夾金山?高峻的邛崍山啊,憑借這英雄留下的足跡而更增添了一份颯塽!。在這盛夏的七月裡,我們捧起峰頂的積雪讓它飄揚於空中,慶賀我們達到了生命中一個嶄新的高度!匆匆的人生旅途中能有幾次這樣刻骨銘心的體驗呢?這一天(二OO二年七月十二日)已永久地存留在大峰頂,銘刻於我們的記憶中。

傍晚六點回到日隆鎮,宿“斯姑娜山莊”十三號早晨六點半出發,用三百元租一輛小車送我們至映秀,再搭上紋川至成都的長途車,中午十一點半到達成都,馬不停蹄趕到火車站,可只能買到十五號的坐票,於是就在成都站旁的長城賓館住下,兩天裡逛逛街,嘗嘗小吃。十五日下午四點乘車離開成都,十七日凌晨一點五十回到家鄉——江蘇鎮江。

這次的四姑娘山之旅證明了我有個健康的身體,即使登上海拔5355米的大峰也沒有一點高原反應,喜愛高山而又沒有高原反應的後顧之憂,確實讓我深感慶幸而又自豪了。

此行所用相機為尼康FM10,35~70鏡頭,共攝人物,風景等計三百余張,覺得鏡頭色彩還原不錯,只是小了一些,要取些近景時可就勉為其難了,另一大憾事便是此行未能攜一攝像機,否則邊玩邊拍,自導自演,回來稍一整理,便是一部寫實紀錄片,那可就真把四姑娘山“搬”回家來了!

2002年7月30日起,2002年9月25日夜10點15分完稿。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