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行西域(之二)

作者: 牧馬天河

導讀黃土高坡(2002/8/21) 進入大西北了。 清晨醒來,窗外望去,映入眼簾的滿是黃土。黃的山,黃的溝,黃的地,黃的村莊,黃的院落。綠色也有的,一塊塊綠油油的玉米地聳立在路邊的黃土地中,村中院落裡甚至還可以見到白色的衛星接收鍋。 我興奮起來,立起身,扶看窗外。 列車在飛馳,伴著列車有節奏的鐵軌聲,窗外的黃土高坡一個個撲面而來,轉瞬而去。一道道的山 ...

黃土高坡(2002/8/21)

進入大西北了。

清晨醒來,窗外望去,映入眼簾的滿是黃土。黃的山,黃的溝,黃的地,黃的村莊,黃的院落。綠色也有的,一塊塊綠油油的玉米地聳立在路邊的黃土地中,村中院落裡甚至還可以見到白色的衛星接收鍋。

我興奮起來,立起身,扶看窗外。

列車在飛馳,伴著列車有節奏的鐵軌聲,窗外的黃土高坡一個個撲面而來,轉瞬而去。一道道的山溝,山梁,山坡,在面前飛速掠過。望著這道道黃土溝,黃土坎,一種親切感撲面而來。許多年前,我的生命曾和這黃土坡緊緊結合,往事曾與這黃土地緊相連。在漫天的黃土中,我感受到了過去生命的氣息和一種遙遠的呼喚。

這種呼喚遙遠而親切。

瞅著眼簾中掠過的高高黃土坡、黃土梁,一個問題焉然跳入腦中。

在這高高的黃土梁上, 老百姓們平時怎麼聯系,怎麼招呼呢?……不就只有隔著山梁,扯著嗓子大聲叫喊麼?

哦,我明白了,為什麼西北的民歌總是扯著嗓子喊? 為什麼西北民歌總是登不上大雅之堂? 那是因為,它本來就不屬於舞台,她本來就屬於這裡的黃土高坡,屬於這裡的黃土地, 屬於這裡土生土長的老百姓們。

不知什麼時候,列車的播音響起了那首有名的陝北民歌:“山丹丹那個開花喲紅艷艷,咱們紅軍……” 聽著這熟悉的歌聲,我依然立著,望著窗外,凝視著不斷掠去的黃土高坡……

蘭州(2002/8/21)

火車沿著黃河河谷緩緩向西行進,鐵軌的聲音明顯變慢了。黃河在車的右側蜿蜒擺動,一座座黃河橋在窗外掠過。

車到蘭州。

都說黃河是蘭州的母親,蘭州是黃河的一顆明珠。一點不錯,蘭州的北面是山,南面也是山,黃河沿著城市的北面緩緩向東流去。蘭州的軀體就靜靜的臥在兩山之中,輕輕擁抱著黃河。

蘭州的街面很大,商店很多,很漂亮。建築物很大氣,骨子裡透出一股硬朗,顯現出西北人的豪爽和大氣。商業繁華,一副現代都市的氣派。公共汽車很多,也很新。城市的干淨卻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以前看過一則消息,說是外國的間諜衛星在天上突然找不到蘭州了,懷疑中國發明了什麼新式武器,遮蔽了蘭州。後來一調查,才知道因為蘭州的空氣污染太厲害,空氣質量太差,以致在天上都看不到蘭州了。這或許是個笑話,但也映射了過去蘭州空氣污染的嚴重程度。可是現在,我所見到的蘭州,卻截然不同,街道干淨,商店干淨,公共汽車干淨,空氣也很干淨。我留意到街上的許多姑娘,留著披肩發,或是梳著精細的摩絲頭發,上面竟然沒有一絲灰塵。

來到有名的中山橋,橋頭赫然立著“黃河第一橋”的石碑。這是座老式的鐵橋,建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是中國第一座黃河上游的鐵橋。橋身不長,只二百來米。橋上有拱形的鋼鐵梁架,橋面上不時有行人和車輛通過。這座橋到現在,已有九十多年的歷史,橋的質量很好,看起來依然很堅固。據說是德國人修造的,所用的鋼鐵全從歐洲飄洋過海過來,再從沿海運到蘭州。(那時的清朝還沒有煉鋼廠)

橋的對面,是有名的白塔山。白塔山很寬大,山上有公園,有伊斯蘭式的建築群。站在山上,可以鳥瞰整個蘭州城。

橋的兩旁是江邊大道,大道上許多游人在散步,聊天,倚著河旁的欄杆,望著寬闊的河面裡黃色清亮的河水,感受著河面吹來的陣陣微風,倒是十分的慡意。許多人坐在大道旁林蔭下的椅子上休息,一派悠閑。

蘭州是回民聚住的城市,穆斯林的回民很多,滿街可以看到戴白帽的回族人在轉悠。開飯館是回族人的拿手好戲,到處可以看見月亮星星圖案的回民餐廳,回民的小吃自然也是遍地開花。不過,我竊以為,回族人最偉大的發明就是發明了蘭州拉面,這裡人叫“清湯牛肉面”。你一旦吃過正宗的“清湯牛肉面”,絕不會認為其它地方的“蘭州拉面”還算是蘭州拉面了。

回民們多不苟言笑,尤其是老人,留著山羊胡須,特別的古板,嚴肅、中規中舉。我也買了頂白色的哈志帽,戴在頭上,心裡有些犯嘀咕,但看滿街的白帽子沒人注意,也就坦然了。說也奇怪,戴上白帽子,立馬就像被約束住似的,壞的念頭不會起,壞的事也不會去干。看看四周的回人,一個個嚴肅認真、正兒八經。他們怕也都是給白帽子管住了吧。

這裡的核桃真好吃,有小蘋果大,皮兒又脆又薄,一敲一個碎,厚厚的桃仁吃起來還會流出白汁。不過,價錢不便宜,八塊錢一斤,一個穿著時髦的女孩掏出錢來毫不猶豫。

蘭州拉面(2002/8/21)

說到蘭州,就不能不說“蘭州拉面”,世上沒有什麼比“蘭州”與“拉面”更親密的了。

一旦吃過正宗的蘭州“清湯牛肉面”,你絕不會再認為其他地方的“蘭州拉面”還算是蘭州拉面了。

這蘭州的“清湯牛肉面”是十分考究的。

首先是面。它的面很不一般,是一種專用面粉與灰水調和出來的面。(灰水是戈壁灘上的一種灰草榨出來的汁)這種面,韌性極好,咬頭極佳,筋道得很。其次,面的粗細寬窄有多種,粗細有“毛細”、“頭細”、“二細”乃至“三細”;寬窄有“韭葉”、“寬的”、“大寬”之分,顧客可隨意挑選。當然,它用的牛肉都是精選過的上好牛肉。

這些還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它的湯料。

它的湯料頗為講究,俗稱“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一清是湯水清亮,二白是蘿蔔片雪白,三紅是辣椒油紅,四綠是香菜翠綠,五黃是面條筍黃。其中最緊要的是湯清。可別小看了這道清湯,道道全在裡面。這清湯是用幾十種調料和著牛肉原汁大湯精心調制而成,配方火候極講究。出鍋後,湯雖是清亮如水,味卻是鮮美無比。蘭州拉面的秘訣即在於此。所以,歷來清湯的配方由掌門人掌握,制作亦由掌門人親歷親為,絕不外傳。

最有名的是大眾巷的馬子祿面館和金鼎的各家連鎖店。我尋了好久,才在大眾巷裡的丁字路口尋得馬子祿面館。店面不起眼,內部卻是裝修有致,算得高雅干淨了。樓上套餐面,樓下散面。一個戴白帽子的大胖師傅站在一口沸騰的大鍋前,雙手拽住面團的兩端,左右一拽,上下一彈,一抻一扯,扭了幾下,一堆細密均勻的面條便出現在手上。然後,把面條在案板的面粉上輕輕一撲,面粉撲騰騰散開,轉身把面條“唰”的拋到鍋裡,面條螺旋般的在沸水裡打滾……出鍋後,舀上一勺透清的湯汁,依次撒上種種色彩美麗的的調料,再一碗一碗的分給顧客。

我要了兩大碗。

坐到桌邊,把面端在手中。先聞,香味撲鼻,再看,紅黃清白綠,湯色極美,繼嘗,面滑而長,如筍絲,咬頭極佳,滑爽脆韌,恰到好處;啜口湯,香辣爽麻,簡直十味俱全,直吃得滿嘴流油,滿腦滿頭香味亂竄。兩碗下肚,撐得足足的,爽的不行,搖搖晃晃走出門,兩旁的服務員們笑彎了腰。

從此記住了:“蘭州拉面,蘭州拉面,除卻蘭州不算拉面。”


精選遊記: 蘭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