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迷人的香巴拉——鄉城

作者: gududejiamian

導讀有一個美麗的地方,人們都把它向往。 那裡四季常青,那裡鳥語花香。 那裡沒有痛苦,那裡沒有憂傷。 他的名字叫香巴拉。 傳說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哦!香巴拉並不遙遠。 那就是我們的家鄉。 《香巴拉並不遙遠》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描繪了香巴拉王國的迷人景色和人們對香巴拉王國意韻的不懈追求。 自從佛教隨純樸矯健的藏民族移居康巴這片雪域高原,建設� ...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人們都把它向往。 那裡四季常青,那裡鳥語花香。

那裡沒有痛苦,那裡沒有憂傷。

他的名字叫香巴拉。

傳說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哦!香巴拉並不遙遠。

那就是我們的家鄉。

《香巴拉並不遙遠》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描繪了香巴拉王國的迷人景色和人們對香巴拉王國意韻的不懈追求。

自從佛教隨純樸矯健的藏民族移居康巴這片雪域高原,建設自己的香巴拉王國,就成為人們的一種向往地。這裡的人民沿著佛教中的香巴拉王國的意韻,濃墨重彩地建設著自己的家園。千百年來,凝聚著香巴拉這個理想天國精神精華的美、安然閑適、悠游、寧靜、和諧,積澱了豐富的藏傳文化底蘊,構築了雪域高原一處處美不勝收的景致。

鄉城這顆雪域高原的明珠,風光秀麗,民風祥和,這裡雪山、峽谷、森林、草甸、湖泊等自然景致彙萃,是明朗、安然、閑逸、悠遠、寧靜等一切人類美好理想的歸宿。鄉城縣是藏名“卡稱”的譯音,意為“一串佛珠”。相傳,這裡曾是第一世香巴拉國王修行之所,今天在鄉城尼丁風景區就留有眾多第一世香巴拉國王修行的蹤跡。據說,第一世香巴拉國王修成正果後,為了普度眾生,讓當地百姓都能享受安樂、閑逸、舒適的生活,便施展自己的法力,將隨身佩帶的佛珠化作成了清澈的河流,潔白的村莊和美池良田。從此,這裡的百姓過上了祥和安逸的生活。俯觀鄉城景致,定曲、碩曲、瑪依三條河流,縱貫全境,一路拾綴著沿岸村寨,把一處處古樸精巧的白色藏房銜接起來,猶如一串佛珠,這便是鄉城的得名。

鄉城是中國香格裡拉生態旅游區的腹心地帶,也是川西南旅游區進入滇西北旅游區的必經之地。由於境內氣候溫和,水草豐茂,資源豐富,這裡一直是“茶馬古道”上一顆耀眼的明珠。作為一個聚集了藏、漢、回、白、納西等民族風俗的地方,作為一處“茶馬古道”風韻仍然猶存的區域,英國作家筆下的《消逝的地平線》裡勾勒的使人如痴如醉的地方,其實在很大程度上留著鄉城的影子。經歷過唐朝“茶馬互市”,元朝蒙古人揮旗統領,清朝滿人馬蹄隆隆等風風雨雨的香巴拉——鄉城,濃縮了藏文化的形成,使鄉城民族文化積澱了深厚的藏傳佛教底蘊,成為康巴文化的發祥地。

鄉城縣古為白狼羌地,唐屬吐蕃,元屬吐蕃等路宣慰司,明屬朵甘都司地。明嘉清33年被雲南麗江木氏土司占領,清歸屬理塘土司,清光緒32年,邊務大臣趙爾豐討伐鄉城,進行“改土歸流”擬設縣治。清光緒34年正式置縣。1936年,蕭克、王震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由中甸進入鄉城,拉開了漢藏情緣新的篇章。

在歷史上,鄉城本地藏族曾與蒙古、納西等民族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風情。目前,透過鄉城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依然可見白狼羌地和唐時吐蕃文化的背影。這些文化主要表現在建築藝術、繪畫藝術、宗教文化、服飾、風俗等方面。

鄉城建築藝術是鄉城民族文化獨特性的重要體現,最有代表性的是鄉城的白色藏房,外形端莊簡樸,室內雕梁畫棟,古樸精巧,充分展示了房屋主人的個性特征。據說,鄉城的白色藏房起源於古吐蕃地域方形之說。古吐蕃人都是香巴拉王國的後裔,他們認為他們居住的整塊大陸是四方形的。他們就居住在由各國組成的四方形大陸的中央,吐蕃的文明是通過一個圓心的四方地帶逐步擴散,傳遞的。在8——9世紀吐蕃的傳說中的贊普時期,有一片奶湖平原,該湖像征著一個女魔的心髒,她便是吐蕃大地。為了使大地可以居住和變得文明,所以必須征服她。為了征服這個女魔,第一位贊普聶赤贊布便沿著方形的奶湖平原,以釘在女魔四肢上的各種釘子的形式,在四角建立起方形寺廟,使女魔得到 了降伏,從此奶湖平原便成為古吐蕃人賴以棲息的家園。後世吐蕃堅信方形建築可以鎮邪驅魔,便沿襲了方形建築外形。傳說不僅說明了白色藏房的起源,更說明了遠古的香巴拉的確可能有一個地質上的劇烈動蕩時期,因為大地“像女魔一樣扭動身體”,所以鄉城古樸精巧的白色藏房不僅有著美麗的傳說,更具有抗地震的功效。這些白色藏房散落在清澈河流的兩岸,點綴在青山綠水間,形成了香巴拉鄉城獨具一格的田園風光,成為藏區一絕。

服飾作為一種文化的載體,凝聚了時代變遷的精華,留著歲月蹉跎的痕跡。鄉城“瘋裝”更體現著香巴拉的傳奇風味。鄉城服飾有著鮮明的個性,男裝圓領寬袖長袍,長帶束腰,在領子、坎肩、大襟、袖口和底邊鑲上彩色金絲料或水獺皮、豹皮、虎皮等裝飾,再佩以銀藏刀、火鏈等飾物,儼然一副香巴拉王國武士像。鄉城女子連衣裙被其他藏區戲稱為“瘋裝”,一個“瘋”字足見鄉城女裝的獨特奇異。鄉城瘋裝最初形成於文成公主時期,其想像之豐富,配套之奇特,作品之精細,令人叫絕。每逢佳節,藏家漢子身著長袍、頭戴呢禮帽或金氈高帽或狐皮帽,手戴金、銀戒指,腳穿藏式長統皮靴,藏寨姑娘身著瘋裝,項戴瑪瑙項鏈,胸前佩戴黃金制成的“呷烏”,腰佩銀飾,手拉手,圍成圈,跳著歡快的吉祥舞,禮贊富足生活,盡顯香巴拉王國子民豐彩。鄉城獨特的服飾成為藏區又一絕。

鄉城是藏傳佛教發達的地區。寺廟建築,風土人情,音樂舞蹈等方面都受到濃郁的宗教文化的影響。七世達賴隆朵降措,九世達賴經師赤江活佛宋久曲麥等十幾位名揚海內外的高僧都誕生在鄉城。目前,縣內有藏傳佛教四大教派,有開放寺廟27座。寺廟建築規模宏大,氣勢莊嚴。境內的桑披寺是藏區最大的黃教寺廟之一,與白色藏房、瘋裝合稱鄉城“三絕”。縱觀鄉城文化,無不體現出傳統文化與宗教文化的交融,凝聚著香巴拉文化神韻。

鄉城有著香巴拉王國中所描繪的一切人文地理景觀,有雄美壯麗的峽谷,明亮如鏡的高原湖泊,碧如絨毯的草甸,金碧輝煌的寺廟……還有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和平相處,無不顯示出一個永恆、平和、寧靜的香巴拉魅力。在這裡,湖泊如一顆顆鑲於群山之間的藍色寶石,碧波不瀾,水天爭色,雲影波光之間,透出無限神韻。湖畔巨樹參天,滴翠如屏。山坡間,杜鵑花燦爛如茵。天地間,雲山相連,壁立千紉。峽谷中鳥語花香,芳草葳蕤,溪水清澈如帶,淙淙留響。莊嚴肅穆的宗教建長,與天籟爭韻。

大自然賦予鄉城獨特的地理景觀。千百年來,生活在鄉城的各族人民把這片美麗的土地稱作香巴拉。在這裡,人與自然和諧融洽的繾綣關系,親情和睦的社會風尚,風光如畫的自然景色,正是香巴拉意韻的展現。

鄉城壯美的地理景觀與各族人民和諧相生的景色是香巴拉的現實景色。在鄉城人民的信念中,生命的永恆,源於對生命的珍視,人們對富有靈性的大自然給予了無限的愛憐,因而藍天、麗日、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流湖泊,茂盛的草甸、金色的田野成了鄉城永恆的風景和人民賴以棲息的家園。

當你哼著《香巴拉並不遙遠》這優美的旋律,暢游雪域高原,探尋“四季常青,鳥語花香,沒有痛苦,沒有憂傷”的香巴拉王國時;當你在香格裡拉盡興暢游,體味英國作家筆下的《消逝的地平線》裡勾勒的使人如痴如醉的美景時,別忘了地處雪域高原、中國西部香格裡拉生態旅游區腹心地帶的香巴拉——鄉城。

漫步香巴拉鄉城,噴湧的然烏溫泉,靜靜肅立的絨繞神山,雄奇秀美充滿神秘色彩的尼丁峽谷,保持著原始生態的綠色草灘,金色田園,白色藏房,獨特的服飾和民風民俗,神秘的藏傳佛教,定會給你的香格裡拉之行,留下永恆的回憶。


精選遊記: 稻城-亞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