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紀行》之五花園之城墨爾本

作者: sunmg

導讀澳洲第二大城市墨爾本,是維多利亞州的首府,又是澳洲最大的工業城市和文化藝術中心。她位於世界上最壯觀的自然海港,犬牙交錯般的海岸延綿200多公裡,驚濤拍岸,海天一色的美景盡收眼底。由於它集多元文化於一身,既有頻繁的商業活動,亦有靜謐的郊外風光,花團錦簇的花園,綠樹婆娑的大道,古色古香的咖啡館,有維多利亞式、哥德式和現代風格的各式建築� ...

澳洲第二大城市墨爾本,是維多利亞州的首府,又是澳洲最大的工業城市和文化藝術中心。她位於世界上最壯觀的自然海港,犬牙交錯般的海岸延綿200多公裡,驚濤拍岸,海天一色的美景盡收眼底。由於它集多元文化於一身,既有頻繁的商業活動,亦有靜謐的郊外風光,花團錦簇的花園,綠樹婆娑的大道,古色古香的咖啡館,有維多利亞式、哥德式和現代風格的各式建築,被選為世界第十大最佳居住城市之一,有花園之都的美譽。 亞拉河畔

墨爾本被譽為花園之城,城中頗多花園、公園,在鬧市區就有亞力山大花園(ALEXANDRA GARDENS)、維多利亞皇後花園( QUEEN VICTORIA GARDENS)和皇家植物園(ROYAL BOTANIC GARDENS)毗連相鄰。皇家植物園位於南耶那(South Yarra)的鳥林大道(Birdwood),園內種植有種類繁多的澳大利亞當地植物。雖然地處鬧市,公園的環境卻十分幽靜。林木森森,花開遍地,黑天鵝在花木相輝的水泊中自由自在地生活。澳大利亞的鳥類喜歡與人親近,即使是最機警的海鷗也是如此,或許這是澳國長期實行野生動物保護政策的結果,人鳥相安無事,互相親近又可平添許多樂趣。結束在皇家植物園的參觀,我們又到了位於聖基爾達路(St.Kilda Road)的耶那河(Yarra River)河畔的維多利亞藝術中心。藝術中心內有115米高的尖頂劇場——維多利亞州劇場、墨爾本音樂廳、表演藝術博物館、Sydney Myer 圓形露天劇場、George Fairfax攝影室以及Westpac展覽廳。維多利亞州藝術中心( VICTORIA ARTS CENTRE )正在舉行畫展和土著文化展,那些畫的水平似乎也談不上什麼高明,但其風格卻反映了澳大利亞的多元文化:“什麼山長什麼草,什麼樹藏什麼鳥”,這句話放到這個建國只有幾百年的國家是再恰當不過的了。

出藝術中心,在橋頭欣賞亞拉河( YARRA RIVER)二岸風光。橋北東側是18世紀的聖包利( ST PAULS)大教堂,深黃色的建築引人注目,尖尖的古塔直指蔚蘭色的天空,顯得莊嚴氣派,教堂對面是古老的中心火車站( FLINDERS STREET STATION )。橋西側的河上橫臥著三座樣式不一、高低懸殊的大橋:國王橋(KINGS BRIDGE)、皇後橋( QUEENS BRIDGE )和鐵路橋(RAILWAY BRIDGE),而以皇後橋最為壯觀。墨爾本曾是澳大利亞的首都,下午,我又去當時作為國民議會大廈的省議會大樓(HOUSES OF PARLIAMENT )參觀,大廈座落在綠茵茵的草坪上,花園裡有銅制的盆形噴泉,有執戈騎馬的騎士銅像,大樓東面是著名的聖柏尼大教堂(ST PATRICKS CATHEDRAL ),教堂高113米,是世界最高的教堂之一。也許是中世紀宗教的余威,這一幢黑色的中世紀建築至今還令人望而生畏。議會大樓的路西是豪華的溫莎酒店( WINDSOR HOTEL)。沿泉街( SPRING STREET)南下,就到了財政花園(TREASURY GARDENS ),正中有一座百花盛開的百花園,五彩繽紛的奇花異草爭艷鬥妍,吸引了無數的游客一探桃花源。說桃花源並不言過其實,小橋流水,茂林修竹,蜂飛蝶舞,使人留連忘返。緊接財政花園之東是一個占地更大的飛士來花園(FITZROY GARDENS),最吸引游人的是柯克小屋(CAPTAIN COOKS COTTAGE )。柯克是第一個登上澳洲的英國船長,號稱探險家,為了紀念他的功績,1934年,墨爾本市政府把柯克的故居從柯克家鄉--英國GREAT AYTON搬到這兒的公園裡供人瞻仰。故居並不大,一間正屋二間斜披,典型的英國式建築,四周花木扶竦,但卻是1755年建造的原物,原汁原味,實在也是夠稀奇的了。

亞拉河是流經墨爾本的一條大河,她在城中蜿蜒地流過,又緩緩地向郊外延伸。亞拉河二岸是墨爾本的主要游覽區,林木蔥郁,花草繁茂,最引人注目的卻是位於河岸上的許多水池和爐灶。看著我們一臉困惑不解的樣子,導游細心地為我們講述了發生在這個福利國家的又一樁趣事:郊游是澳大利亞人休閑度假的一種常見方式,一到周末,一家人就駕著汽車外出旅行,後面往往拖著一個比汽車小不了多少的車廂——澳大利亞人稱之為房車,既載行李,又裝食品和蔬菜,晚間還是睡眠的地方——不管走到哪裡也無需住宿旅店。澳大利亞人有點像西晉時期的中國名士,興之所致,欣然成行。或深山老林,或大漠荒原,或山谷峰巔,或湖畔溪頭,特別是遠離城市的風景名勝,都留下了他們的車轍和足跡。每當春夏之際,亞拉河畔就熱鬧非凡,或垂釣,或游泳,或野炊,或聚飲,一副怡然自得、優哉游哉的樣子。為了方便市民在郊游時野炊,墨爾本市政府就在河邊鋪設了水管和煤氣管,修建了水池和爐灶,構成了亞拉河邊的獨特景觀。

企鵝島

菲利普島( PHILIP ISLAND )企鵝保護區位於墨爾本東南137公裡,菲利普島(Phillip Island)是一個農業島,同時又是一個以野生動物聞名遐遐邇的旅游度假勝地,以晚間企鵝成群的從海上歸巢的景像而聞名。每當夕陽西下、霞光萬道之際,歸巢的企鵝就成群結隊地從金色的沙灘上經過,宛若整齊劃一的閱兵分列式,“閱兵式”持續約45-60分鐘,情景蔚為奇觀。

下午,從墨爾本驅車去菲利普島,途中參觀附設於一家旅游商店的野生動物園。在一個放大了的蚯蚓腹腔模型通道裡,參觀長達1米的巨型蚯蚓的整個培育過程;在商店後園,觀賞鴕鳥、袋鼠和樹熊,看到這些野生動物悠然自得的樣子,由衷感嘆澳大利亞的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工作已經深入人心、家喻戶曉,對野生動物的保護也已漸成習俗。入夜,我們冒著寒風上島,晚霞也已消退,蔚蘭的海水在暮色中顯得更加深沉和濃郁,信天翁在天空中翱翔,不時發出“咕咕”的鳴聲。數以百計的人群彙集在海堤的石級上,企盼著企鵝歸巢。天越來越黑了,海天已不再分得出界線,海風夾著海浪向岸上撲來,竄起甩碎了的浪花和水沫,襲來一陣緊一陣的寒意。 7:45開始,海灘上出現了澳大利亞第二大奇觀--企鵝歸巢。澳洲的企鵝是世界上最小的企鵝,身高不足35釐米,與南極的帝企鵝相比無疑是小小的侏儒。企鵝歸巢,實行的是家庭集體行動:往往是一個企鵝先上灘探風,沒有發現異常情況,整個家族才會搖搖擺擺結隊上岸,像一群穿著晚禮服的紳士去參加晚宴。穿過草叢,它們才相互打著招呼,“咕咕”地哼著只有它們才聽得懂的歌曲回到各自的家--導游風趣地介紹說,澳洲的企鵝也實行“一夫一妻”制,一個巢只住一對企鵝。從海灘歸來的一路,走的是島上的高架通行道,這是專為保護企鵝及其棲息地而建造的。路的兩旁,有時就在高架路下,到處都可以找到企鵝雙棲雙宿的巢窠。從企鵝島歸來已是10:30,春夜的寒冷(據天氣預報,墨爾本的氣溫在12--21℃)使人瑟瑟發抖。透過車窗向外望,夜色中的墨爾本同其他澳洲城市一樣,燈火輝煌卻寂無路人,多麼清靜的澳洲之夜。

歸程旅思

結束在澳大利亞十天的旅行,下午去墨爾本機場登上歸國的航班,透過舷窗向機外望,長天萬裡無雲,地面景物清晰可辨:高速公路四通八達,一條條直線穿越在地平面上。由於實現了耕作機械化,田野就像拼木地板一樣整齊劃一,直是直,橫是橫,草場、作物變成呈現不同顏色的拼塊整整齊齊地排列起來。是呵,要在這麼廣袤的土地上實行精耕細作,除了實行高度的農業機械化別無他路可走,這或許是澳大利亞號稱發達的農業國的原因吧。聽介紹,澳大利亞是位居世界第四的一個高福利國家,人人享有公費醫療和養老保險,兒童讀書免費,城市環境清潔,碧水蘭天,花木蔥籠,公園、花園俯拾皆是,文化娛樂設施一應俱全。高福利來源於高稅收,澳大利亞的人均月工資收入為2500澳元,最低生活線為1500澳元,一般工人也需交納30%以上的所得稅,高收入者甚至要交納70%。社會的發展反映了經濟的實力,澳大利亞的經濟支撐除了豐富的礦產資源和發達的農業(包括食品加工)外,近年來迅速發展的旅游業和電子工業也是一個舉足輕重的重要組成。澳大利亞的計算機應用號稱世界第一,它不但廣泛應用於經濟、科技、文化、教育和金融,甚至也滲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出門旅行,無論定票、購物、通信、娛樂都離不開計算機,就連走路也享受到計算機的關照。這一點,不經親身體驗簡直難以置信。澳大利亞的城市交通堪稱發達,四通八達的公路上車輛往來不絕,計算機擔當了交通衛士的職責,而且“工作”還做到相當細致:紅燈亮時,同時響起了有節奏的“篤篤篤”的敲更聲,據說這是用來提醒行路的盲人;人們如有急事需要穿越路口,可以按燈柱上的按鍵,計算機會根據情況決定是否放行,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還會實現“特事特辦”,或許這就是“管理人性化”給人們帶來的恩惠吧。

告別澳大利亞,我們帶走的不但是對澳大利亞美麗風光的美好回憶,也帶走了澳大利亞多元文化的深刻啟示。別了,澳大利亞!


精選遊記: 墨爾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