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宜居小城穆迪港

作者: 神州旅行者

導讀《北美游記》之四十六: 溫哥華宜居小城穆迪港 作者:楓之嶺(博客) 大溫哥華地區(Metro Vancouver)有一座漂亮的港灣小城Port Moody,市中心區的規劃和建築都極其精美,一次在街邊散步時,無意中發現城市標志旁邊有一個不顯眼的牌子,上面寫著:The International Awards for Liveable Communities,2004 Awards Winner,原來,這就是國內地產、建築業正在風靡的“聯合國宜居社區獎”了� ...

《北美游記》之四十六:
溫哥華宜居小城穆迪港

作者:楓之嶺(博客)



大溫哥華地區(Metro Vancouver)有一座漂亮的港灣小城Port Moody,市中心區的規劃和建築都極其精美,一次在街邊散步時,無意中發現城市標志旁邊有一個不顯眼的牌子,上面寫著:The International Awards for Liveable Communities,2004 Awards Winner,原來,這就是國內地產、建築業正在風靡的“聯合國宜居社區獎”了,難怪會是那麼漂亮。

近來,國內有媒體批評許多發展商在建築質量上偷工減料,卻熱衷於炒作各種評獎,地方上頒發的各種建築獎不算數,國家級的“魯班獎”也不值錢了,又開始鑽研上了聯合國的“宜居獎”,結果是不管項目多爛,“樓歪歪”也好、“樓脆脆”也罷,即便是倒了、塌了,但個個都有獎。說來也是奇怪,據記者調查,這些項目獲得的『國內獎』一般都是真的,系國內的建築權威機構制作、頒發,但聯合國“宜居獎”卻大部分是子虛烏有。

穆迪港這個新市鎮是一個完整的社區,由幾個開放式的住宅小區組成,建築形式既有20余層高層公寓,也有3-4層的多層住宅,顯得非常錯落有致。社區內部保留有一些公共綠地,為嬰幼兒活動提供了安全的場所,社區外面有供成年人使用的大型健身活動設施,城市的規劃者想得極其周到。街道的景觀比較注意細節,臨街的樓宇入口有許多造型獨特的花壇和鮮花盆景,馬路上的人行步道不僅平整,而且馬路牙子都留有輪椅上下的坡道。溫哥華的人行道,不論是馬路牙子還是路面,一般是采用現場澆鑄,不像國內用預制的構建鋪砌,很容易造成坑窪不平,溫哥華的建築工人把人行道修得與國內住宅樓的樓梯水平差不多。我去過不少地方,根據我的經驗,一個城市或國家是否有經濟實力,別的東西不用看,只要看一看那裡的馬路牙子就知道了。

在北京買房子時,每次看到售樓處的沙盤都覺得非常漂亮,什麼小區的樓房和花園,周圍的環境什麼玉泉山、百望山、西山啦、溫榆河啦等等,放在沙盤上真是漂亮啊,但交樓時一看蠻不是那麼一回事兒,雖不至於說是豆腐渣工程,水泥拿手都能捏碎,但粗糙醜陋是一定的,給人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穆迪港的新市鎮很像是我們發展商售樓處裡見到的精美沙盤,只不過你會發現這裡的一切都跟沙盤上見到的一樣,不論是樓宇,還是街道、花園、綠地和各種公共設施都是美輪美奐,幾乎找不到明顯的瑕疵。

國內大部分住宅小區都不注重公共設施,發展商不願意在這些東西上花錢,業主也只把眼光放在屋內。其實,一個社區檔次的高低正在於公共設施的水准,穆迪港新市鎮在社區垃圾處理上花了不少心思,保證了社區環境的清潔衛生,不像北京的社區垃圾站,簡直可以說是污濁不堪,蒼蠅遍地、污水橫流、惡臭無比。

比較溫哥華其它居民區,穆迪港新市鎮比較注重商業設施,住宅樓下面都設有商店,方便居民日常生活,也增加了不少就業的機會。北京的許多住宅小區都缺少商業設施,首先是小區內部封閉,外人無法進入,其次是發展商覺得搞商業設施招商麻煩費事,妨礙項目快速脫手賺錢。

溫哥華的傳統住宅區由於以花園式洋房(Single House)為主,也是較少商業設施,一片住宅區一般會另辟一處臨街的地段建一個小型的購物中心,但穆迪港新市鎮的規劃思路卻完全不同,公寓住宅下面直接開設商店,而不是把商業從住宅區裡趕出去。這裡最合適老人和單身居住,不想自己做飯吃,下樓就可以解決,買生活用品咫尺之遙,可以足不出社區。

除了住宅樓下的商店,社區裡還建有獨立商店,這個漂亮的亭子式建築集水果店、蔬菜店、面包店和咖啡館於一體,能夠把一個普通的商店設計成這樣,成了一個亮麗的街景,你說這個社區的建築項目不得獎,那還有什麼樣的項目該得『聯合國宜居社區獎』呢?

(本文附有大量照片,請見:http://***/s/blog_6393a0af0100lx0d.html)


精選遊記: 溫哥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