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川)底下---京西古道

作者: 雨天與夜

導讀國慶節到處人山人海,極力尋找個清淨的地方,最後瞄准了門頭溝的爨底下村。 “爨”字,共有三十筆,發CUAN音,為了方便記憶可拆開說: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加火燒,大火燒林,越燒越興,豈不很熱,而爨底下人全姓韓,取諧音(寒)則為冷意,冷與熱在五行之中可以互補。 此字難寫難認,故現代基本用諧音“川”字代之,但仍發爨音。 爨底下村現屬齋堂鎮� ...

國慶節到處人山人海,極力尋找個清淨的地方,最後瞄准了門頭溝的爨底下村。



“爨”字,共有三十筆,發CUAN音,為了方便記憶可拆開說: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加火燒,大火燒林,越燒越興,豈不很熱,而爨底下人全姓韓,取諧音(寒)則為冷意,冷與熱在五行之中可以互補。

此字難寫難認,故現代基本用諧音“川”字代之,但仍發爨音。



爨底下村現屬齋堂鎮所轄。距京90公裡,海拔650米,村域屬清水河流域,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0.1℃,真是避暑勝地。

爨底下村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現保存著500間70余套明清時代的四合院民居,是我國北方發現保留比較完整的山村古建築群,布局合理,結構嚴謹,頗具特色,門樓等級嚴格,門墩雕刻精美,磚雕影壁獨具匠心,壁畫楹聯比比皆示。爨底下村屬清水河流域,綠樹成蔭,村後1.2公裡處,有古道“一線天”。這裡至今居住的依舊是清一色的韓氏家族。“爨”原意有灶的意思,當年在建這個山村時,主人為其取名“爨底下”,意為躲避嚴寒,或許有避難之意,觀景寓意,讓人大有世外桃源之感。









驅車至爨底下,可從門頭溝走109國道約一個多小時即可抵達。但要注意現在景區的標識是“爨柏景區”,這無非是借著爨底下的名聲捆綁銷售,這種行為在全國各地已經屢見不鮮了。

電影《投名狀》山寨和結義的外景地都是在爨底下村拍攝。下圖就是一線天。



爨底下是京西古道的必經之路,歷史上的京西古道分北、中、南三路進入西山腹地。三條古道在王平口聚合為一,因此王平口又號稱“過山總路”。然後繼續延伸西去。

古道從爨底下北側上山,過天津關,出山口進河北的懷來盆地然後竟自遠去。向西北,可經宣化、張家口去內蒙古;向西,可過蔚縣進山西。由此,京西古道東連帝京,西通塞外,成為過去京西的重要出塞道路。

說起古道,立刻讓人想到“古道西風瘦馬”。然而最讓人印像深刻的是那些“蹄窩”,看著那些深深的歷史痕跡,“滄桑”“艱辛”難以言狀………





說到避暑勝地,從爨底下順著109繼續前行20多公裡就到了靈山風景區,其頂峰海拔2302米,是北京的第一峰,更是避暑納涼的好去處。

如果有時間,齋堂鎮的靈水村也是可選之地。

靈水村是一座千年古村,遼代已具規模,自古就為京西名村。

靈水村自古以來就崇尚文化,讀書風氣濃厚。早在明永樂八年(1375年)這裡就辦起社學,私塾更是眾多。清光緒32年,在家守孝的靈水村舉人,山西吉州候補知府劉增廣倡導建立新式學堂。靈水村人不僅在村裡辦學,而且還到外村辦學,讀書上進蔚然成風。因為出過22名舉人,兩名進士和10余名全國最高學府國子監的監生,所以享有“舉人村”美譽。


精選遊記: 北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