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古都西安

作者: 落霞與孤鶩齊飛

導讀游古都西安西安中國的歷史名城,也是中國諸古都中,經歷最多王朝建都的古城,它舊稱鎬京,後又改為長安、常安、大興、京兆....,最後才改名為西安,曾前後作為中國的國都達十七個世紀之久,亦是諸古都中歷時最久的一個。它不但是當時中國的政治中心,能夠被人們認定為絲綢之路的起點,把中國的文化、工藝傳播到西域甚至更遠的歐洲,更讓人們 ...

游古都西安西安中國的歷史名城,也是中國諸古都中,經歷最多王朝建都的古城,它舊稱鎬京,後又改為長安、常安、大興、京兆....,最後才改名為西安,曾前後作為中國的國都達十七個世紀之久,亦是諸古都中歷時最久的一個。它不但是當時中國的政治中心,能夠被人們認定為絲綢之路的起點,把中國的文化、工藝傳播到西域甚至更遠的歐洲,更讓人們認同它作為文化中心和經濟中心的地位。

從近代西安與其周邊地區出土的文物與古跡,我們可以回想當年其經濟繁榮和文化高度發達時期的景像。而且從秦陵附近出土銅車馬,和從各個博物館中展示的物品,更叫人不得不佩服當時這個中國的國都,其冶煉科技已經達到鼎盛的水平,若不是中國人的那種“師傅授徒留一招的”觀念在作祟,我想經過數千年的發展,中國的科技肯定會超過世界任何一個國家,並且有可能成為當今的世界霸主,近代就不必受美國、日本等西方國家的侵略了。

西安有其輝煌的過去,但亦因為曾經歷過無數的王朝在這裡建都,改朝換代的血腥也成為不可磨滅的烙印。就在史書上稱為五胡亂華的時代,由於晉王朝無法控制猝然崛起的匈奴、鮮卑、羌、羯、氐等少數民族,在那種兵荒馬亂的年代,西安多次成為不同帝國的國都,每當江山易主之時,都成為人民的災難、貴族王公的浩劫,大規模的人命損失。這樣的西安雖然同樣地被載入史冊,但是談到西安,有誰記得那數場內戰中一幕幕血的教訓?

擱下那一幕幕已經逐漸讓現代人遺忘的教訓,我們來到1991年建成於西安的陝西歷史博物館,這裡向前來西安的游客展示著這座古城和陝西的歷史樣貌,從歷朝歷代的宏功偉業到科學技術,從中國的雕刻陶瓷到經絲綢之路流入神州大地的琉璃玻璃器皿。這一切,展現在人們眼前的,除了中國千百年遺留下來的文化藝術結晶,還有在與西方交流的過程中傳入的友誼和文明。再從東西方文物遺產的豐富,也向我們證明了當時“逆旅”的發達,雖然現在我們已經無法親眼目睹當時長安城的繁茂景像,但是從博物館的展覽品中,卻足以讓我們遐想古城長安歷史上的一面。這些都是人們最熟悉的過去,也是西安人最值得驕傲的陳年往事。但是否該不斷地向昨天借點空間,來期待我們的明天?

要向昨天再多借一些空間,著落在西安城城東的半坡博物館,更能夠把西安的面貌推向更遠更早的歷史長河。陝西博物館帶我們進入的,主要是信史時代前後的中國文明,而在西安,能與之相匹配的則是半坡遺址博物館了。半坡博物館中所展示的,是石器時代人類生活的重現,就是那個瓷器還沒有出現,陶器是最先進的烹飪工具;鐵器、青銅器也還沒有出現,石頭、骨器是人們漁獵、縫紉的主要工具。也許,我們應該稱之為三皇五帝時代,這是中華民族開始有巢可居、有火可烤、有衣可穿的時代。從半坡遺址出土的當然還包括一些可能是先人吃剩的動物骨頭和小麥、高粱之類的谷物,可見當時已經開始懂得狩獵和食用我們現代人還在食用的糧食。(是神農氏教的吧?)

其實,西安吸引人的地方不單只是他在豐富的歷史文物上,街邊的小吃同樣地讓我等留下深刻的印像。連續在西安吃了兩餐的閩菜,不曉得是否為“桔患為枳”故事的現代版,還是其它原因,盡管老板的鄉音無改,但總覺得不是滋味.換換口味,到西安鬧市吃大牌檔去,嘗嘗西安的爆炒羊肉、炒牛肉絲、椒鹽炒蠶蛹。牛肉、羊肉的味道都不錯,沒有腥味,火候也適當。只是吃椒鹽蠶(蟬?)蛹,至今到底是蠶蛹還是蟬蛹我也沒有搞清楚,但味道還蠻不錯的。

晚餐吃大牌檔,早餐到底要吃啥?路邊地攤上的炸油條(大馬人稱為油炸鬼),堪為最佳選擇,叫幾根油條,再來一碗豆漿(大馬稱為豆水)或豆花(大馬稱為豆腐花),這裡的豆花別具一格,除了甜食,還有鹹食,鹹食的還可以加辣!不妨一試。記得,某次在泉州吃豆花時,要了一碗鹹豆花,結果只吃了幾口就再也咽不下了,由於領教了上次的教訓,還是乖乖地要了一碗豆漿,送油條羅!

筆於:華大華豐樓110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