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日記

作者: skyzhou

導讀西 行 日 記(崔秋石崔巍) 乘車西進 2002年8月12日星期一晴風力7級氣溫36℃ 8月11日,我們登上了T197次西行的列車。隨著飛馳的列車向新疆進發,透過車窗我們看到了金張掖、銀武威的農田綠浪,目睹了天下雄關的宏偉雄姿,聞到了酒泉古道上的御酒飄香。當夜幕降臨的時候,我們已經越過了長城,靠近了敦煌。夕陽的余輝映照在祁連山頂的積雪上,反射出金色的光芒,連綿 ...

西 行 日 記(崔秋石崔巍)

乘車西進

2002年8月12日星期一晴風力7級氣溫36℃

8月11日,我們登上了T197次西行的列車。隨著飛馳的列車向新疆進發,透過車窗我們看到了金張掖、銀武威的農田綠浪,目睹了天下雄關的宏偉雄姿,聞到了酒泉古道上的御酒飄香。當夜幕降臨的時候,我們已經越過了長城,靠近了敦煌。夕陽的余輝映照在祁連山頂的積雪上,反射出金色的光芒,連綿的祁連山脈漸漸藏進了夜幕之中,只有山頂的積雪在反光,就好像一座座金山浮在了空中。

早上一覺醒來,我們的列車已經過了鄯善,進入了吐魯番盆地的邊沿,望著沿途數不清的石油鑽井塔和那吐著火焰的天然氣井架,讓人感到西部大開發的滾滾熱流在火焰山下湧動,仿佛隨著西氣東輸的大動脈奔向了長江三角洲,使上海這個東方明珠更加光輝燦爛。

上午11:00時,我們順利地到達了烏魯木齊市。在列車上因為有空調,還不覺得天氣太熱。到站後,剛剛邁出車門,就感到一股熱浪撲面而來,好像掉進了大蒸籠。灼熱的太陽烤得人只想往陰涼的地方鑽,雖然天空中還稍許有點風,但由於天熱,吹來的風也是熱呼呼的,這讓人開始懷念起蘭州的天氣來。

昨天出發時,蘭州已是秋雨綿綿,微風習習,漫步在灑滿雨滴的大街上感到十分愜意。為了享受這種大自然的恩賜,我特意在車站廣場上多走了一會兒,要不是臨近開車,我還會繼續逗留下去的。

天 上 瑤 池 還 人 間

2002年8月14日星期三晴氣溫34℃風力四級

新疆的天池距烏魯木齊市不遠,在天山第二主峰——博格達峰的山間,它就像高山上盛開著一朵碩大的雪蓮花。傳說天上的王母看到天山潔白的積雪融化,彙集成的天池之水純淨清涼,便率眾仙女在天池沐浴居住。《西游記》中的孫悟空亦曾在此大鬧瑤池蟠桃宴會。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多吟詩賦文,贊譽倍加。傳說3000余年前穆天子曾在天池之畔與西王母歡筵對歌,留下千古佳話,贏得“瑤池”美稱。七十年代初,郭沫若陪同西哈努克親王旅游,臨湖吟出“一池濃墨沉硯底,萬木長毫挺筆端”的佳句。這些神話傳說和名人佳句,給天池增添了不少迷人的色彩。從小我就受神話傳說的吸引,幻想著有一天能親自到天池一游,親眼看一看這神奇的地方。

清晨,我們乘坐汽車,沿著高速公路直奔天山腳下的阜康市,進天山峽谷沿盤山公路一直走到了天池岸邊。

天池,地處天山博格達峰北側,位於阜康市南偏東40余公裡,距烏魯木齊市110公裡。“天池”一名來自乾隆48年(公元1783年)烏魯木齊都統明亮的題《靈山天池統鑿水渠碑記》。天池是世界著名的高山湖泊。1982年,被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天池湖面海拔1900余米,南北長3000余米,東西最寬處1500余米,水旺時節池水面積達4.9平方公裡,最深處105米,總蓄水量1.6億立方米。騎馬從天池出發,當日便可抵天山東部最高峰──海拔5445米的博格達山峰下,博格達山峰是天山東段的主要山體。“博格達”在蒙古語意為“神靈”。一年四季冰峰雪嶺如銀甲披掛,古代蒙古人敬畏以為“神”,因而得名。距主峰不到3公裡,有5287米的博格達2峰和5213米的博格達3峰,形成了“三峰並起插雲寒”的壯麗景色,加之周圍還有7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冰峰。這巨大的博格達群峰體為天山東部所僅見。

天池一年四季,景色俱佳。

夏季,這裡山清水秀,清爽宜人,是絕佳的避暑勝地,游人可登高山、穿密林、俯瞰天池全景。也可在碧波浩渺的湖水裡泛舟,盡情觀賞湖光山色。四周群山上參天的塔松,郁郁蔥蔥,生機勃勃,就像眾多的羅漢忠實地守衛在天池的旁邊。遠處的博格達雪山的倒影映在天池的水面上,就像是對著天池梳妝的仙女,漂亮極了。

冬天,天池銀裝素裹,別有一番景色,湖上堅冰如玉,是全國少有的高山滑冰場。

傳說當年天池的水經常溢出池邊,給周圍的老百姓造成水災。王母知道後,拔下頭上的玉釵插在了天池的邊上,變成了一棵高大的榆樹,從此水再也沒有漲過這棵樹,後來老百姓把這棵樹看成是“定海神針”。其實,像天池這樣的自然高山湖泊,有水源入口必然會有出口。為了尋找水的出口,我們在天池的周圍仔細地觀察,終於在天山瀑布中找到了答案。原來為了解決天池溢水的問題,清朝總督明亮在天池的邊上開鑿了一道暗渠,作為溢水口,從暗渠中溢出的天池之水飛流直下,形成了幾百米高的階梯式的瀑布,瀑布激起來的水霧在太陽的照射下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十分壯觀。據說王母當年帶領眾仙女就是踏著這座彩虹來到天池的。

美麗的景色,神奇的傳說,令我們這些口內來客留戀忘返。若不是因為集體行動,我真想在這裡多住幾天,看看王母和仙女們是如何降臨人間的。

兵敗南山

2002年8月15日星期四晴風力4級氣溫36℃

今天我們隨大家一起到烏魯木齊市附近的另一個風景區白楊溝,崔巍在這裡騎了馬,我們幾個年齡大一點的坐了馬車,看了自然風光,體察了風土民情,大家玩得還算開心。但到南山倉庫吃午飯的時候卻讓我兵潰滑鐵盧。

倉庫的閆政委對我們十分熱情,將我們迎接到庫區的哈薩克族氈房裡,用哈薩克民族的禮節來招待我們。開始主人給每個客人敬酒一大碗,接著作陪的主人又輪流向客人敬酒,不喝不行。平時我就不能喝酒,也不善於在酒場上應酬,但主人如此地好客,自己不喝又怕失禮,只好硬著頭皮喝了兩碗,於是當場就醉倒在了氈房裡。這還不算,倉庫的吳醫生上來不由分說把我從地上拉起來又硬給灌了一碗。本來已經爛醉如泥的我更是雪上加霜,五髒六腑直往上湧,為了避免現場直播給主人留下打掃戰場的麻煩,硬是憑著自己的意志克制著沒有吐出來。事後我是如何上車的、怎麼回來的,我都記不清了。聽別人說,是崔巍把我給架到車上扶回來的。當天我在床上昏睡了五、六個小時,連晚飯也沒有吃。

經過這次兵敗南山的教訓,讓我進一步體會到了南山倉庫領導接待“真”熱情,南山倉庫的吳醫生“真”歷害!

火 洲 的“烤 驗”

2002年8月16日星期五晴風力7級氣溫41℃

今天,我們大家一起到著名的火洲吐魯番游覽。汽車剛剛進入吐魯番盆地,便感到了火洲的溫暖。雖然車內空調已開到了最大的制冷檔,但車窗的玻璃就像火牆一樣烤得人渾身冒汗。當走到“高昌古城”時,天上沒有太陽,我想車下涼快一下。一開車門,就有一股熱浪撲面而來,熱得人喘不過氣。本想在古城拍照留念,可奇熱難耐,使我們不得不放棄參觀拍照的想法,趕快上車避熱。

火焰山自東面西,橫亙在吐魯番盆地中部,山體長約98公裡,寬約9公裡,為天山支脈之一。主峰位於吐魯番市區以東約40公裡處,海拔高度為831.7米。億萬年間,地殼橫向運動和大自然的風蝕雨剝,形成了火焰山起伏的山勢和縱橫的溝壑。在烈日照耀下,赤褐的砂岩的反熱,熾熱氣流滾滾上升,雲騰繚繞,猶如大火烈焰熊熊燃燒。此即“火焰山”名稱之由來。火焰山上高溫干旱,“飛鳥千裡不敢來”。

火焰山處在“絲綢之路”北道上。至今仍留存許多文化古跡和歷史佳話。火焰山神奇的地貌、獨特的物產,眾多的文化遺址,以及《西游記》中孫悟空三借芭蕉扇扇滅火焰山等優美的傳說,膾胎炙人口。近年來,游人如織,形成了火焰山旅游熱。我們來到火焰山下正值中午,天上的太陽是火紅的,山上的石頭是火紅的,在烈日的照射下,腳下紅色的砂礫,就像是被燒紅了的火炭。地表溫度達到80多度,據說能燙熟雞蛋。

為了參觀久負盛名的柏孜克裡克千佛洞,我們冒著酷熱進到洞內。千佛洞開鑿在東漢末年,共有236窟,大部分已被毀壞。只有75窟尚存一些壁畫,但塑像被毀得一尊不留,壁畫被挖得千瘡百孔,慘不忍睹。大量的珍貴文物被人為地破壞,看了讓人心痛。早知文物被破壞得如此慘重,還不如不看,不看不知道現狀,至少不會讓人如此痛心。為了參觀我們也付出了代價,崔巍的涼鞋被滾燙的地表砂燙得開了膠。

下午,我們來到了葡萄溝。在小學課本裡我就知道新疆有個葡萄溝,今天親臨實地,才體會到了課本裡的種種描寫是那麼的逼真感人。從吐魯番市遙望火焰山,赤砂灼灼,草木不生。但火焰山峽谷中距市區約15公裡的葡萄溝,卻另是一重天。葡萄溝南北長約8公裡,寬半公裡,居住著維吾爾、回、漢三個民族共約6000多人。現有耕地400余公頃,葡萄種植面積即達220余公頃。溝內的秀麗景色,與溝外形成鮮明的對照。一進溝口,茂密的葡萄架鋪綠疊翠,漫山遍谷。溪流、渠水、甘泉給溝谷增添了無限詩情畫意。桑、桃、杏、梨、蘋果、石榴、核桃、無花果和各種西瓜、甜瓜使葡萄溝成為名符其實的“百果園”。榆、楊、柳、槐等多種樹木遍布溝中,使葡萄溝又成了“百林園”。溝中藤蔓交織,曲徑通幽,串串葡萄,舉手可及。無核白葡萄、馬奶子、玫瑰紅、比夾干、喀什哈爾、黑葡萄和梭梭葡萄等許多品種,有乳黃、有絳紫、有淡綠,其形如珍珠、似瑪瑙、若翡翠,香氣襲人,看一眼就讓人口內生津。葡萄架下游人如織,可沒有一個人動手去摘一顆葡萄,需要品嘗的游客們都自覺地掏錢去買。這種情景讓我想起了解放戰爭時期廣為流傳的“一個蘋果的故事”。這裡還有精彩的民族歌舞表演,有民族特色的食品,有琳琅滿目的民族旅游紀念品,還有民俗展覽等等。彭真同志的題詞“葡萄溝”刻在巨大的石碑上,許多游客在石碑前照相留影。此時,我仿佛感到這“葡萄溝”這幾個大字不僅刻在了石碑上,同時也刻在了人們的心間。

南疆之行

2002年8月17日星期六陰風力6級氣溫32℃

今天,我們坐火車往喀什進發。當火車飛馳在塔裡木盆地時,窗外是一望無垠的戈壁沙漠,巨大的列車進入這個廣闊的天地裡,就像一條小小的蟲子在爬行。“遼闊”一詞在書本裡並不起眼,可當你來到塔裡木盆地時才能真正地理解它的確切含意。這裡曾經是我國兩彈爆響的地方。也就在這個地方,兵團的戰士們和當地少數民族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奮戰,改變了這裡的生態環境,建成了數片綠洲,並且正在創造著巨大的社會、經濟價值。當列車經過庫爾勒、庫車、阿克蘇等地,窗外的林木草地、掛滿碩果的果樹和正在開花的彩色棉花、碧波蕩漾的水稻和生長茂盛的玉米、高粱,仿佛在向人們展示著美好的未來。我記得有這麼一首歌——“新疆是個好地方”。過去對這首歌的含意並不了解,現在才知道這歌唱得確是事實。

初見喀什

2002年8月18日星期日晴風力3級氣溫32℃

下午,我們來到了喀什,住在“色滿賓館”。這家賓館原來是沙俄駐喀什領事館,後來改建為接待貴賓的涉外賓館。賓館的建築很有民族特點,就連服務員也全都是維吾爾族姑娘。賓館的經營者很有經營思想,每到一批顧客都用維吾爾族歌舞表演來表示主人的歡迎與好客之情。我們初來乍到,受到了民族歌舞的歡迎,心情自然歡快愉悅,很快忘卻了旅途的疲勞。下午我們參觀了大巴扎, 喀什大巴扎是新疆最大的農貿市場。早在2000多年前,這裡就是絲綢之路上的商品集散地。如今,這裡更是熱鬧非凡。每逢星期日趕“巴扎”這天,郊區的各條道路上,車水馬龍,人流滾滾。各種土特產品,手工藝品,日用百貨,瓜果蔬菜以及生產資料,大小牲畜等等,“巴扎”上應有盡有。郊區的農民一大早就騎著毛驢,趕著馬車進城趕“巴扎”。使喀什城裡到處是歡歌笑語,一派繁榮的景像。

在喀什大巴扎,我們初步領略了少數民族的風俗民情。從當地民居的建築風格、人們的衣著打扮、百姓的生活習慣、市場陳列的商品等等表像上看,讓人感覺好像走進了只有在電影或電視裡才能看到的少數民族的畫面裡,又仿佛走進了阿拉伯的異國他鄉。

班超從戎地香妃故裡土民族清真寺

2002年8月19日星期一晴風力2級氣溫33℃

今天,我們在南疆軍區小晁的引導陪同下,參觀了喀什著名的“盤橐城”、“香妃墓”、 “艾提尕爾清真寺”。

“盤橐城”位於喀什市東南郊多來提巴格路以南,是公元74至91年間 東漢名將班超在此駐守長達17年之久的古城堡遺址。班超以盤橐城為根據地,抗擊西奴,安撫西域,恢復了中央政權對西域的統治,並重新開通了絲綢之路。今天,當地政府在原古城遺址上修建了盤橐城,占地14.5畝,以班超雕像為中心,36勇士雕像沿神道左右對稱站立,後襯36米長,9米高大型半圓浮雕屏石牆,城內建有大門、古亭、石牌坊、城牆、烽火台。據說當地政府要在這裡修建“班超紀念公園”,明年再來這裡,可能就會成為一座十分美麗的公園了。

“香妃墓”原名——阿帕霍加墓,後因乾隆皇帝的香妃安葬於此,便又名為“香妃墓”。位於喀什市郊,座落在喀什市東北郊5公裡處的浩罕村,占地面積30畝,始建於公元1640年前後,距今已350年,是一座典型的伊斯蘭式古老的陵墓建築.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陵墓由門樓、小禮拜寺、大禮拜寺、教經堂和主墓室5部分組成.主墓室在陵園東部,是這處建築群的主體建築,造型宏偉壯觀,風格莊嚴華麗,為整個建築群之冠,也是新疆最為宏大精美的陵墓。主墓構造為立方體圓拱頂,橫長36米,縱深29米,通高27米.墓室四周的牆上,由綠色琉璃磚貼面,間以黃藍二色瓷磚鑲嵌,瓷磚表面繪有彩色圖案,還有阿拉伯文警句。墓室內的墓台上,排列著大小不等的58個墳丘,埋葬著阿帕霍加家族五代共72人。香妃墓是一座獨具一格的維吾爾式古建築,綠樹參天,鮮花似錦,遠遠望去,五彩斑斕,耀眼奪目,宛若一座宏偉高大的宮殿,十分豪華壯觀。尤其奇特的是,這樣宏大的建築竟然沒有一根木頭,全是靠土坯巧妙地利用力學原理建築而成的,實在是巧奪天工。“香妃墓”是我國古代維吾爾族建築藝術的典範。

“艾提尕爾清真寺” 位於喀什市中心,是一座規模宏大的伊斯蘭教建築物,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歷史。公元1442年,喀什噶爾的統治者沙克斯米爾扎首先在這裡建立一所清真寺,用來祈禱他的親友們的亡靈.後來又經過歷代多次建和修繕,成為現在的形式和規模。該寺由禮拜堂、教經堂、門樓、水池和其它一些建築物組成。清真寺的教經堂正長160多米,進深16米.廊檐十分寬敞,有100多根雕花木柱支撐,頂棚上面是精美的木雕和彩繪的花卉圖案。正殿正中牆上開了一個深龕,龕內放置一個有台階的寶座。禮拜時,大毛拉就站在龕內領經。禮拜五或“古爾邦節”,大毛拉站在台階上宣教。教徒們進殿後依次排列,先殿內,後殿外,面向西做禮拜。每當伊斯蘭的盛大節日——“肉孜節”和“古爾邦節”到來時,清真寺前的廣場便成了維吾爾群眾盡情歡樂的地方。身著節日盛裝的維吾爾族男青年,隨著歡快的鼓樂聲,跳起熱情奔放的“薩瑪”舞,場景十分壯觀。

下午我們又到“中西亞國際市場”——大巴扎購物,晚上12:30乘飛機飛往烏魯木齊市,到達休息地時已經凌晨3:00。當天晚上我們又乘5801次列車前往祖國的西部口岸阿拉山口,目的是看看國門,增加對邊境的感性認識,增強愛國意識。

山口風雲

2002年8月20日星期二晴風力8級氣溫32°

當我們乘坐的列車到達阿拉山口時已經是上午10點多了,為了能按時趕回烏魯木齊,我們下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購買返程車票。第二件事就是到口岸看國門。第三件事就是到邊防哨所看國界。很幸運,三件事辦得十分順利。 

阿拉山口口岸是經國務院批准的鐵路公路通道兼有的國家一類口岸,口岸管理區面積155平方公裡,城市規劃用地15平方公裡。1990年9月12日,新亞歐大橋全線貫通阿拉山口口岸作為西北地區最大的陸路口岸,自設立以來,便以“亞歐大陸橋中國段西橋頭堡”的特殊地位而被世人所矚目。幾年來,經過口岸建設者的艱苦創業,已累計完成投資5億多元,昔日茫茫戈壁。人煙罕至的阿拉山口,如今一座以發展進出口貿易、加工業和中轉貨物為主的現代化口岸新城拔地而起,成為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據有關專家測算,經過阿拉山口的新大陸橋,全長11000公裡,與通過西伯利亞的大陸橋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它避開了高寒地區,東部港口無封凍期,使運輸條件明顯改善,且運距要縮短2000公裡,節約運費30%,比海運節省60%的時間和80%左右的運費。它吸引了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貨物運輸向這條經濟實惠的運輸線靠攏。新大陸橋有40%的裡程在我國境內,它的貫通必將對鐵路沿線各省區發展經濟、開發資源、促進對外開放和東西部經濟融合生長發揮重要作用。 目前,阿拉山口鐵路、公路口岸設備完善,鐵路年過貨能力達200--300萬噸。城區內銀行、郵電、供水、供電,醫院、廣播電視等設施齊全,新建城市道路11條,建成各類房屋總面積43萬平方米,城市基礎設施日臻完善。聯檢單位有阿拉山口海關、邊檢站、動植物檢疫局、衛生檢疫局、商檢局,還有火車站、公路外運等企業,有來自全國16個省、市、自治區的辦事機構、企業及個體工商戶。

由於受“9.11”事件的影響,為了配合國際反恐怖主義活動,去年我國就已經關閉了阿拉山口口岸,邊貿活動已經停頓,口岸顯得十分冷清。我們國家由此所承受的經濟損失是難以計算的。

離開口岸,我們來到了邊防哨所——“風口第一哨”,登上了哨所了望塔,用高倍望遠鏡觀察了哈薩克斯坦的邊境小鎮——得日哈,和哨兵一起照相留念。想不到值勤的一位哨兵是來自江蘇,他從江南的魚米之鄉來到祖國的最西部,守護著祖國的西大門。這種無私奉獻的愛國行為讓人肅然起敬。在國界界碑不遠的地方矗立著一塊大石頭,挺拔有力,上面刻著三個大字——“頂風石”。撫摸著頂風石,我覺得它就像我們的邊防戰士,無論暴風雨來得多麼猛烈,他都堅定不移地守衛著祖國的邊防線,寸土不讓。

中午,我們來到了博爾塔拉蒙古族族自治州的首府博樂市,作了短暫的休息。博爾塔拉在戰國時期至西漢,先後為塞種、月氏和烏孫的游牧地,後又相繼為悅般和西突厥占據。唐朝在此地設雙河都督府,隸北庭大都護府,唐未至元初屬西遼。元時隸屬阿裡麻裡行省,名“博落脫兒”。明為瓦刺游牧地,名“帕刺”,清初為准噶爾部游牧地,後隸伊犁將軍府管轄;1888年設精河廳,隸鎮迪道,辛亥革命後,於1913年置精河縣,1920年置博樂縣,1942年又置溫泉縣。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4年7月13日,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成立,並相繼建立了民族區域自治機構。1984年始設州、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1985年撤銷博樂縣,成立博樂市。改革開放以來,博樂市作為國家對外貿易的窗口,經濟建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我們在大街上漫步,就好像身置沿海城市,絲毫沒有一點西域的感覺。

山口早上的天氣風和日麗。晚上當我們到博樂火車站時,刮起了八級大風,大風吹在電線上發出剌耳的鳴叫,大風刮起的砂石把車站柵欄上迎風一面的油漆打磨得精光。大風刮得人在站台上難以立足,為了保持平衡,我們不得不頂風傾斜而立。據說這樣的風在山口地區是家常便飯,十一、二級的大風在這裡也是司空見慣。這一刻,我才真正了解了山口的風有多大,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頂風石”的品格。

遲 到 的 列 車

2002年8月22日星期日晴風力3級氣溫34℃

經過一天的休整,我們准備乘坐198次列車返回蘭州。在烏魯木齊正點發車應該是19:40,可一直等到凌晨2:50才發車。害得新疆試驗站的張主任和駕駛員為我們兩次送站,並陪我們在火車站等候了六七個小時。後來才聽說是西行的火車為了躲避大風,在十三間房車站停了七個小時。據列車員講,吐魯番地區的風力達到了十一、二級,大風吹得列車直晃悠,如不及時進站停車,列車有可能被大風所刮翻。聽了這些情況,我們心裡暗自祈禱,我們乘坐的列車行千萬別遇上大風。

幸好,我們乘坐的列車一路順風,經過24小時的奔波,終於在23日凌晨2:50平安到達蘭州站。 一路懸著的心總算是回到了心房。


精選遊記: 烏魯木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