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之一

作者: 自助游俠2001

導讀南下之一:2010年7月30日 4點10分,我們就出發了。不管老人還是孩子都早早醒了,大家心裡都是兩個字——激動。 4點31分,濟南西上京台高速(原來叫京福高速的,現在聯系上台灣了!),行駛10.2千米。 7點,薛城服務區早飯。行駛255千米。母親早就准備好了燒餅、火腿腸、黃瓜等,在服務區買了三碗玉米面粥,消費3元。我們要為拉動我省的GDP做貢獻。三三兩兩的大貨車司� ...

南下之一:2010年7月30日

4點10分,我們就出發了。不管老人還是孩子都早早醒了,大家心裡都是兩個字——激動。

4點31分,濟南西上京台高速(原來叫京福高速的,現在聯系上台灣了!),行駛10.2千米。

7點,薛城服務區早飯。行駛255千米。母親早就准備好了燒餅、火腿腸、黃瓜等,在服務區買了三碗玉米面粥,消費3元。我們要為拉動我省的GDP做貢獻。三三兩兩的大貨車司機在此吃自助早餐,每位10元。

好似服務區分管廁所清潔的工作人員剛上班,正忙著打掃衛生。

7點45分,繼續趕路。

8點03分,G3京台高速魯蘇收費站,行駛265千米,收費100元。進入江蘇後,兩旁的民居和山東的都有區別了。他們以二層樓房居多。

9點40分,寧宿徐高速公路重崗山服務區(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加油,休整。行駛436千米,加油190元,此地的E93汽油6.34元/升。

10點11分,繼續趕路。

11點20分,寧洛高速南京收費站,行駛604千米,收費165元。

11點44分,南京長江二橋收費站,行駛626千米,收費20元。領略了長江的寬,有機會要領略她的長。

進入南京後,GPS發揮了重要作用。路過玄武湖隧道,感到新奇。有過海隧道,有過江隧道,有過山隧道,今天走了過湖隧道!南京還是比較繁華的,市內高樓鱗次櫛比,各有特色。

12點8分,順利到達百時快捷南京山西路店。百時快捷是錦江之星旗下的連鎖商務酒店。免費泊車。我們預定的是高低鋪雙人間,每間每天119元。這種高低鋪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上下床,它的上鋪1米寬,下鋪1.35米寬,相當於一張雙人床,正好適合一家三口。房間面積不大,但是五髒俱全,空調、電視上牆,網線、電腦桌、電熱水壺、衛生間、浴室一個都不少。我們分別入住115和401房間。由於115房間沒打掃好,大家在401集中。然後午餐,內容是自備的方便面、燒餅、火腿腸等。

13點25分,餐後午休。

14點10分,開車出門。

14:點40分,在GPS的指引下,抵達雨花台風景區。這裡交20元錢可以把車開進去。由於天氣太熱加上景區面積太大,我們決定——交錢參觀!這裡面古樹參天,蒼翠欲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它的主要功能,我們也粗略地看了一下。這裡有“江南第二泉”,父親在此花10元錢給孩子們買了15小塊兒雨花石,算是紀念吧。

●雨花台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紀念聖地,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首批AAAA級旅游區和百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是一個集教育、旅游、休閑、娛樂為 一體的江蘇省級紀念性風景名勝區。它位於南京中華門外1公裡處,占地面積153.7公頃,有各類林木30余萬株,綠化覆蓋率達90%以上。

●雨花台因多產五彩石子,古稱“聚寶山”、“瑪瑙崗”。

雨花石名真正脫穎而出在明末清初。徐榮以《雨花石》為題寫了一首七律詩。張岱在《雨花石銘》一文中稱:“大父收藏雨花石,自余祖、余叔及余,積三代而得十三枚……”。

石名隨地名更迭。從“瑪瑙崗”到“雨花台”從“瑪瑙石”到“雨花台石”,再到“雨花石”,從一個美麗的佛教傳說到雨花石美名的約定俗成,使綺石、五色石、六合石、靈岩石、江石子、螺子石等雨花石別稱均定格為雨花石,並芳名盛播四方。

雨花台的綠化真是好!

15點25分,雨花台前合影留念,開車到中華門。由於停車、登城牆都要收費,我在車上,其他人下車照相。

●中華門,明代稱聚寶門,為南京古城牆13個城門中規模最大的城堡式城門,是當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復雜的古城堡,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京中華門位於南京城正南,明洪武二年至八年(1369~1375)於南唐都城和南宋建康府城南門舊址拓建而成,始稱聚寶門,1931年改稱中華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一張雨花台返回途中南京特色民居的片片。

按照網友的提示,我們去清涼山找便宜又純正的雨花石,從正門到後門,一無所獲。趕往總統府。路上,突然烏雲壓頂,暴雨如注,給溽熱的古都帶來一絲清涼。路上車開始多起來。

16點,抵達總統府附近。按照攻略要求,把車停在附近的家樂福超市南京大行宮店的地下停車場,我估計要憑超市的購物發票免停車費,其實不那麼簡單,待會兒說。領卡、停車。按照路標指示經過一段樓梯來到地面上,這裡過馬路就是總統府了。此時雨住了,蒸的人越發難受。總統府門票,成人40,不滿70歲老人半價,1.4米以下兒童免票。可以刷銀行卡,令人高興的是招行的攜程卡可以打八折,但一張卡只能買一張八折票。這也行!

●南京總統府位於南京長江路292號,現在已成為中國最大的近代史博物館。南京總統府已有600多年的歷史,1840年鴉片戰爭至1949年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的100多年裡,這裡多次成為中國政治軍事的中樞、重大事件的策源地,中國一系列重大事件或在這裡發生,或與這裡密切相關,一些重要人物都在此活動過。這一建築群,成為近代中國歷史的重要遺址。

總統府內不多贅述,總的感覺是我人民解放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總統府出來已經17點50分了。

要去開車,安排父母在超市的汽車出口等,我們三口先去超市購物換取免費停車的憑證,消費41.9元出來,走到停車場才看到立柱朝向超市的一面貼有告示“購物滿五十元,憑小票免費停車1.5小時”,超市沒有免費的停車場呀!安排老婆返回,湊夠五十!就這樣因為超過1.5小時,交費2元。

開車上來,高樓大廈和南京圖書館矗立在眼前。

●南京圖書館,簡稱南圖,其前身可追溯到創辦於1907年的江南圖書館;1927年改為國立中央大學國學圖書館;1933年國民政府創建國立中央圖書館;1952年國學圖書館和原來的中央圖書館合並為現在的南京圖書館。截至2004年,南京圖書館共收藏各種文獻800萬余冊,僅次於中國國家圖書館和上海圖書館,是中國第三大圖書館,亞洲第四大圖書館。

●南京圖書館辦公室的徐春生老師給記者展示了一份1949年1月的蔣復璁、錢鐘書、鄭振鐸等人的工資表。表上顯示,1949年初,錢鐘書、鄭振鐸都是國立中央圖書館英文館刊《書林季刊》編輯,當時已經是大學者的兩人工資僅在館長蔣復璁之下。蔣復璁的薪水是640元,而錢鐘書、鄭振鐸的薪水則都是530元。徐春生說:“按照今天的算法,這個薪水是要乘以15的,也就是說,錢鐘書和鄭振鐸當年在南圖都是高薪階層。一般的普通員工,只有30元~40元。”

另外,徐春生還說,大名鼎鼎的一代武俠小說大師金庸,也曾經是國立中央圖書館的職員,“不過,他的級別可比錢鐘書低多了。金庸1944年考入重慶國立政治大學外文系,因不滿國民黨,進行投訴後被勒令退學。退學後,他一度進入中央圖書館工作,後轉入東吳大學(今蘇州大學)學習國際法。”

下圖為超市附近的街景。夠雄偉吧?

再發兩張南京圖書館的片片,大家比較一下兩位作者的手法何等相似!

上圖為新華社照片,下圖是我拍的。角度,構圖都有點職業味道吧?

18點20分,開車去位於獅子橋的南京大牌檔晚餐。由於附近的立體停車場要等車位,而且價格太高,10元/小時。索性把車停在馬路對面的湖北路停車場,5元/小時。那地方是相當地大,能容納2、3百輛車吧!停好車後,18點45分。

大牌檔的人確實多,還好我們在領位老伯的帶領下,順利找到空位。點菜、上菜、吃菜、結賬。糯米藕很好吃,糯米扣肉過癮,香菇扒菜膽裡的油菜有點苦,估計和我們的制作工藝不一樣。還點了幾個小面點。結賬:123元。

唯一讓人感到不爽的是,我們沒點茶水,要點兒白開水不是一茶壺,而是一人一小杯(估計每杯能有2兩)。

回味悠長的桂花糯米藕。

19點25分,飯後要去夜游夫子廟和秦淮河。由於GPS的目的地要求精確到“什麼市什麼區”, 竟然沒找到夫子廟,我們一路打聽,走了很多冤枉路,終於找到疑似秦淮河的岸邊。冒著被罰款的危險,跟著前面的車停在路邊,穿過草地就是“王昌齡宴飲處”了,祖孫兩人在此舉杯,慶祝勝利抵達南京。面前靜靜流淌的就是秦淮河了,目送幾艘游船在我們眼前南來北往後,上車,回酒店,困了!(後來才知道,我們到達的是白鷺洲公園,不是熱鬧繁華的夫子廟。這個地方是小運河與秦淮河的交彙處。)

不過這地方也有名人走過,請看摘自網絡的內容,這是周傑倫在南京的場景:

游覽沿途,均有歌迷守候,有人蹲在秦淮河岸邊的草叢裡,拿望遠鏡仔細查看每一條船;有人守在河道最窄的地方,這樣就能離周傑倫最近。在王昌齡宴飲處,傑倫出船賞景,立即被岸邊一群女歌迷發現。她們頓時歡呼雀躍,幾個女歌迷還立即脫下外套,舉起衣服在頭頂狂甩,並大喊“周傑倫我愛你”,想引起周傑倫的注意。船一路向前,她們就一路追著跑,直到被牆壁擋住,再也無法前進。

介紹一下夫子廟和秦淮河吧!

●夫子廟即孔廟,原來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夫子廟始建於宋,夫子廟位於秦淮河北岸的貢院街旁。夫子廟以廟前的秦淮河為泮池,南岸的石磚牆為照壁,全長110米,高20米,是全國照壁之最。北岸廟前有聚星亭、思樂亭;中軸線上建有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明德堂、尊經閣等建築;另外廟東還有魁星閣。

●秦淮河是南京第一大河,秦淮河分內河和外河,內河在南京城中,是十裡秦淮最繁華之地。秦淮河的源頭有兩處,東部源頭出自句容市寶華山,南部源頭出自溧水縣東廬山(天生橋下胭脂河),兩個源頭在江寧區的方山埭交彙,從東水關流入南京城。秦淮河由東向西橫貫市區,南部從西水關流出,注入長江。

21點10分,進房間洗漱,覺覺!


精選遊記: 南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