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四海風光(值得回味的台灣游之四)

作者: lyr37

導讀台灣是海島,東臨太平洋,南邊巴士海峽,西是台灣海峽,北接東海。海是滄桑的,海是遼闊的,海是凶險多變的,海是秀麗的。 7-9號我們順反時針方向從高雄經墾丁、台東再到基隆,環游台灣的四海風光。 位於西海岸的高雄西子灣面對台灣海峽,蒼翠的山林畫出海岸線,古老的打狗英國領事館、初創不久的國立中山大學等,一色的紅磚建築高低錯落地鑲嵌在山林中,南北兩 ...

台灣是海島,東臨太平洋,南邊巴士海峽,西是台灣海峽,北接東海。海是滄桑的,海是遼闊的,海是凶險多變的,海是秀麗的。 7-9號我們順反時針方向從高雄經墾丁、台東再到基隆,環游台灣的四海風光。
位於西海岸的高雄西子灣面對台灣海峽,蒼翠的山林畫出海岸線,古老的打狗英國領事館、初創不久的國立中山大學等,一色的紅磚建築高低錯落地鑲嵌在山林中,南北兩條保護港口的白色防波堤伸向幾裡外的海中,像張開雙臂歡迎遠方的客人。在早晨陽光照射下海天一片蔚藍。海風輕輕的,海面靜靜的,海浪細細的,仿佛低吟歷史上反侵略的滄桑往事,也好像述說著經濟騰飛使這裡成為世界第七大港的故事。高雄的海給我留下滄桑感也給我朝氣蓬勃的印像。
墾丁國家公園在台灣南海岸,面對巴士海峽,我們在這裡與台灣的海又一次親密接觸,在東端的鵝鑾鼻高地上有寬闊的草坪,草坪上方是著名的鵝鑾鼻燈塔,潔白的燈塔與藍色海天交相輝映,使燈塔現出教堂般的聖潔,使海空特別空曠遼遠。雲卷雲舒,不斷在海空描繪出大自然的神思妙想;海浪輕輕拍擊,使人感受到一種恬淡的美。
西端的貓鼻頭深入海上,大自然的造化給一塊普通的珊瑚礁以活潑可愛的貓的造型,平添了人們觀海的樂趣。不過看得出比靜臥海上的礁石更吸引人的還是海空中不斷變幻的雲圖。一群雲片飛去了,又一群雲朵過來了,當大片白雲掠過海空時,藍色海面頓時現出銀色。人們在海邊迎來送往,這些過去從未謀面如今一去不返的朋友。
台灣的東海岸無需專門尋訪,8號我們從台東到花蓮就是貼著東海岸北行,左邊是山,右邊是浩瀚的太平洋。雖然天陰,太平洋的洋面還是呈現出淡蘭色,放眼四望,洋面很不平靜,到處泛起白色的浪花,是浪浪相撞,還是水下動物在活動,不得而知。沒有陽光的日子走這條路,海空長雲低垂,海上怒濤洶湧。容易使人產生許多惆悵,人類生存環境的艱難,人生旅途的不平坦,別有一番滋味。
石梯坪是我們仔細觀察太平洋的好地方。石梯坪是一礁石群,像石梯倒在海中,石中有水,水中有石。在一些礁石邊上設置了紅色警示牌:“潛在危險地區,請小心”,大概一是怕人不小心滑下去,二是怕大浪突然湧上來,把人吞沒。岸邊的木柱上掛著救生圈,是作萬一的准備。這種氣氛使游人有點緊張恐怖。排浪轟地一聲撞上礁石,浪頭竄上半空,突然開花,嘩啦啦散落下來,整個石梯坪內外就像燒開了鍋的水一樣,白色的泡沫翻滾四濺。沒待平靜下來,又是轟地一聲,新的浪頭到了,浪礁相搏的鏡頭就這樣不斷重復,制造出驚心動魄的美。
9號上午,陽光燦爛出東海,我們來到風光秀麗的台灣北海岸,基隆野柳地質公園。這是一座不能搬動的露天的天然石藝館。
在伸向海中長1700米,寬250米的礁石灘上,散布著許多在億萬年間,由東海海蝕風化與地殼變化造成的石蘑菇、石鳥、石像、石蜂窩、仙女鞋和石燭台等等。最有代表性的是女王頭,細長的脖頸,俊俏的臉龐,高翹的發結,散發出年輕高貴的氣質。等著照相的人們在女王頭前排起長隊。面對這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無不嘖嘖稱奇。礁石灘在海中間形成一座陡峻的單面山,披著綠裝,像漂在海上的盆景。
東海還在這裡留下了海蝕壺、海蝕溝、豆腐岩等地質景觀。走在礁石灘上看到白色浪花不時從礁石下邊爬上來,調皮的一閃而過,如果被好奇心驅使想過去看個究竟,危險可能就在腳下。礁石灘上畫有明顯的紅線,並有警示牌:“危險,請勿越界”,沿線還有安全人員來回巡視,關照游客安全。礁石灘上有一座林添楨銅像和紀念碑, 1964年3月18日一位台大學生來此游玩,不慎落水,林添楨為救人而不幸犧牲。碑立險地,既是紀念救人的英雄,也是血的警示。
東海在野柳的作品很可愛,東海在野柳也是深不可測的。
是海塑造了台灣,台灣也塑造了海。
台灣的四海風光都很美。由於景觀本身不斷變化,游覽者的心情也不盡相同,不同人感受到的四海風光自然會有不同。每個人在游覽時都要努力沉澱自己的感受,不必簡單與他人求同。













精選遊記: 墾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