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常規路線常規游

作者: 天涯方草

導讀據報道,2010年10月3日陽朔有4萬余游客需要住宿,而陽朔的住宿接待能力是3萬余人,那天陽朔酒店客棧價格暴漲數倍而且全線爆滿,陽朔的學校、機關等臨時緊急騰出地方接納游客。我們就在那天到達陽朔。 在一個常規節假日,按照常規路線,做了一次常規旅游,行程包括桂林市、陽朔、龍脊梯田、大圩。還由此認定“桂林確是中國戶外活動的天堂”! 遇龍河畔騎車游(30� ...

據報道,2010年10月3日陽朔有4萬余游客需要住宿,而陽朔的住宿接待能力是3萬余人,那天陽朔酒店客棧價格暴漲數倍而且全線爆滿,陽朔的學校、機關等臨時緊急騰出地方接納游客。我們就在那天到達陽朔。

在一個常規節假日,按照常規路線,做了一次常規旅游,行程包括桂林市、陽朔、龍脊梯田、大圩。還由此認定“桂林確是中國戶外活動的天堂”!

遇龍河畔騎車游(30余公裡)

我們在陽朔“自游人旅店”附近租車點,花50元(國慶節日價)租了兩輛山地自行車,拿著陽朔牛皮紙手繪地圖,開始一天的遇龍河畔騎車游。

騎車路線:陽朔城---工農橋----陽朔勝地---朝陽門---在朝陽門碼頭擺渡到對岸---舊縣---白沙鎮---遇龍橋---白沙鎮---公路返回陽朔。

在舊縣午餐後,錯過了仙桂橋,經公路從白沙鎮到達遇龍橋,多騎了幾公裡路。之後原路返回白沙鎮,經公路回陽朔(大約11公裡),公路大多是下坡路。也有人在遇龍橋連人帶車上竹排漂回工農橋,再騎車返回陽朔。

很喜歡在舊縣毛家午餐,眼隨著毛家女主人,到菜地裡摘白菜,白菜到廚房,白菜出鍋到餐桌,那似乎是我平生吃到的最香甜的白菜!

毛家院子,緊鄰舊縣村黎家祠堂。祠堂門口有石碑,紀念抗日愛國將領黎行恕將軍。無知如我,自然會問“黎行恕將軍,他是誰?”(且看插播一)。

很喜歡坐在橋邊或碼頭邊,看著一個個竹排從車上被“拋”到河上,和當地人聊天,或發著呆,此行騎車經過不同的碼頭或橋。。。當地著名的遇龍村裡的遇龍橋,有很多故事(且看插播二)。

沿遇龍河畔騎車,一下子就把面對陽朔城內以及附近景點人滿為患、摩肩擦踵的無奈感,拋到八千裡外雲和月中。路上秀麗風景,變幻多姿,山、水、山水倒影,小橋、碼頭、竹排、 田野、村莊、村民、船工,甚是好看。特別是那種回歸大自然的“狂野”心情,那種觸摸當地人文歷史的時空交錯感覺,怎一個“妙”字了得!

俱往矣,誰說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久未騎車,突然這麼騎了一天車,挨著車座的那個部位啊,別提有多疼,真狗熊!一天下來,大自然美的震撼,當地人文歷史的震撼,加之那個疼,我們比以往更加謙卑!比以往更加享受謙卑!

插播一

黎行恕將軍(摘自:http://***/s/blog_4ce24fb3010009tm.html):

黎行恕(1893-1949),字海珊,陽朔縣白沙鎮舊縣村人,自幼父母雙亡,依靠堂叔生活。

清朝末年,入保定陸軍第一中學第九期學武備。

畢業後充任湖南軍隊排、連、營、團長等職。回桂後改屬林虎、馬濟部。李宗仁,白崇禧在廣西崛起,曾協助李、白統一廣西。

1926年,在北伐軍第七軍任團長,請為前鋒,參與了南潯等戰役,每戰皆捷,以功保送陸軍大學第十期深造,畢業後,任第四集團軍少將參謀處長,廣西軍校高級班少將大隊長兼教官、軍部少將參謀處長等職。在李宗仁、白崇禧主持下,與劉斐、李濟深、黃旭初、廖磊等四人共同策劃反對蔣介石獨裁專制。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在中外聞名的台兒莊大戰中,任第五戰區司令部副參謀長兼參謀處長,是李宗仁指揮該戰役取得大捷的主要助手之一,大捷後任170師中將師長,回防廣西,參與了桂南、昆倉關等戰役,後任廣西綏靖公署參謀長等職,1941年任46軍中將軍長,1944年在桂柳會戰中奉命撤至黔桂邊界與日軍對抗,是保衛我國西南各省的一支力量,隨後攻克柳州,不久日軍投降。抗戰勝利後,作為中國首席代表在海南島接受日軍投降。

1946年白崇禧任國防部長,黎行恕任部長辦公廳中將主任。白調華中,他告假回桂林休養。

黎行恕將軍一生廉潔,家居簡陋,酷愛讀書,即使在長期戎馬生涯中也收卷不離,對數學、哲學和文學甚有興趣,尤對《四書》頗有研究,當時有“四書軍長”之稱。抗日戰爭勝利後在桂林休養期間,曾任西南商業專科學校文學教授。1947年當選陽朔國大代表,出席南京政府召開的國民代表大會並參與李宗仁競選副總統活動,歸來不久,即臥病不起,於1949年3月3日病逝於桂林廣西省立醫院。

插播二

遇龍橋有關的故事(摘自網上內容):

遇龍橋始建於明永樂十年,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應屬廣西名橋之一。橋上有半截殘碑,名“抗戰勝利碑”。這殘碑背後,居然還有一段令人感傷的故事。

碑文的書寫者名陳寶書,是當地遇龍村人,早年畢業於北大法科,後留學日本,就讀於東京法政學院;回國後曾任廣西西隆縣縣長、陽朔縣參議長等職,後在陽朔中學任教。抗日戰爭期間,鄉民自發組織自衛隊,以遇龍橋邊的天作寨為據點,英勇抗擊日寇;這位陳先生負責管理寨務,不遺余力。抗戰勝利後,村中立碑為記,擅長書法的陳先生特為此碑題寫“遇龍村抗戰勝利碑”及“天作寨抗戰記”。陳先生的胞弟、堂弟都是中共的地下工作者,子女在他的支持下也積極參加了革命隊伍。誰能料到,1951年,他竟被“錯誅”( 竟被當作反革命被槍決)!直到36年後的1987年,才獲平反。

這段故事,如今被刻在白沙鎮人民政府1995年所制的“副碑”上,就立在那“抗戰勝利碑”一側,讀來難免唏噓!

興坪楊堤徒步游(約20公裡)

提起興坪,人們自然會聯想到人民幣20元鈔票的“興坪佳境”。我們在陽朔汽車站,乘坐往興坪的中巴車。然後,從興坪碼頭開始往楊堤方向徒步。

徒步路線:興坪碼頭---九馬畫山(擺渡到對岸)冷水村---老村頭---全家洲村(擺渡到對岸)浪石村---(擺渡到對岸)楊堤。之後,直接在楊堤,乘坐電動竹排,沿漓江水上行,返回興坪,在興坪乘中巴回陽朔。

如此,下午時間到達楊堤,竹排生意看淡,價錢好談些,我們的價格是170元(國慶節日價),因為是楊堤的竹排,不能停靠興坪碼頭,在朝板山小學附近的碼頭上岸。上岸後,正好是即將落日的時間。可惜沒有去日本人建的老寨,據說那裡看日落,棒極了!

此行徒步游一共要擺渡3次。很多人從楊堤徒步到興坪,會被要求買16元/張的門票,持有門票的人,從楊堤開始的前2個擺渡,只要出示門票即可免費擺渡,最後一個擺渡口冷水村,就需要付錢擺渡了。我們走的正好反方向,沒有買門票,3個擺渡口,支付每人4元的擺渡費即可。

興坪與楊堤之間,被認為是漓江最美風景帶。其間有著名的鯉魚掛壁、童子拜觀音、神筆峰、八仙過海、九馬畫山、興坪佳境等。徒步其間,與山水交融,自然有不一般的享受。對我們而言,最有意思的莫過於,和當地人,邊走邊聊,或坐在當地人擺的小攤邊吃邊侃,“地裡種的柚子很多啊”“蓋新房要花多少錢”“城裡人。。。”“農村人。。。”“柿子這麼硬水裡泡過不澀可以吃?”。。。路上還遇到一位法國女生,有過一段有意思的結伴步行與交談(且看插播三)。

不知不覺中,在山水間,走了約20公裡的路,吃了喝了玩了看了聊了曬了呼吸了四肢鍛煉了,收獲滿滿。大約,這就是徒步的魅力!旅游的其它方式無法替代,真無法替代!

插播三

徒步遇到法國女生

徒步途中,我們發現走錯路往回返時,迎面遇到她,她背著雙肩背包,雄赳赳氣昂昂地也往同樣的錯路上走,經我們提醒後,她與我們同路同行。她20歲的樣子,個子不高,身體健碩,體力頗佳,在全家洲碼頭附近休息後,就把我們甩遠了,也因此錯過了擺渡口,再次走錯路。後來我們隔江相望,連比劃帶喊叫,請一位船工把她擺渡到岸,回到“正確的路線”上來。

她是法國大學生,在香港中文大學交流學習一年。經常和人結伴外出徒步,但這是她平生第一次獨自徒步行。在她那裡,有一堆一堆的疑問,比如:

“為什麼中國人那麼喜歡拍照?到了風景地,中國人手一個相機不停地拍照然後走人,他們旅游就是拍照嗎?”

“為什麼很少看到中國人徒步游?”

“為什麼中國人和日本人不能和好,我們法國和德國就已經和好了呀!”

“為什麼日本人要供奉二戰戰犯在靖國神社?”

“為什麼中國人那麼喜歡買奢侈品,在香港在法國到處可以看到熱衷奢侈品的大群大群的中國人?”

“為什麼在法國的中國學生對法國食物沒有好奇心?他們都沒有意願品嘗一下!他們到法國學習不嘗一下法國食物那還去法國干什麼?”

。。。。。。

她和我們在山水間行走到達楊堤時,已經是下午四點鐘了,她要馬上返回桂林,第二天一早乘飛機飛廣州,然後在廣州乘火車到香港,必須在第二天下午一點之前出現在教室裡。說話間,一個女售票員在遠處喊,去陽朔去陽朔,我趕緊告訴她,上車3元錢買票,到路口下車,然後在公路上,等往桂林的車。匆忙間她和我握手告別,手心裡全是汗,雖然很獨立,可在我面前還是個孩子,她其實有些緊張。 希望她按要求第二天准時出現在香港的教室裡!

“懶”在陽朔

選擇一天時間哪裡都不去,就在陽朔懶著。早上起來,在自游人旅店要了二份套餐,沒想到套餐西式得很正宗,桔子汁非常純正肯定沒摻水。邊吃早餐,邊望著旅店門口街上陽光與陰影,望著游人來來與往往,忽然不知身在何處,有點兒做夢的感覺。

沿著西街往江邊走,在濱江路的明園咖啡屋點了飲品,坐在戶外的院子裡,聞著陽光的味道,看著書,好不愜意!與明園院子一牆之隔,便是徐悲鴻故居。為什麼總是徐悲鴻,不見林風眠?為什麼!

懶在陽朔的一天中,最喜歡在濱江路下的漓江邊,靜靜地坐著,看著江水緩緩地淺淺地流淌,看著江中的船,船上的人,人旁的魚鷹。。。看著江面上幾乎靜止不動的人影兒戴著潛水鏡臉埋在水裡撿螺螄那影像實在太靜止真假難辨直到那人直起腰來果然是真人哪。。。看著遠處的山和水,著名的漓江風光就在眼前。。。看著江岸邊的情侶們獨處的人結伴而過的人群。。。一位金發女郎手裡織著毛活兒光著腳丫子坐在岸邊雙腳不停地在水裡劃著身邊放著脫下來的鞋襪提包和水杯這是個已經安定下來的陽朔游客老外。。。兩個二十歲出頭身材瘦削的男生,身旁是脫下來的兩雙鞋子整整齊齊並排擺著襪子成雙放在鞋上,白衣男生抱膝而坐望著江水,紅衣男生白衣男生腳邊雙腳浸在水裡不停地劃著起伏的雙腳已略顯浸泡過的白。。。

陽朔是個很特別的地方,可以讓人在戶外玩兒得精疲力竭,騎車、徒步、攀岩;也可以懶懶地乘船游漓江、漓江岸邊發呆、酒吧咖啡屋餐館戶外泡著;懶在陽朔也可以很戶外,而且一點都不會覺得無聊。哪怕在陽朔不大的城裡走走,也會有不一樣的發現(且看插播四:陽朔孫中山紀念堂外牆刻著,1921年11月孫中山率軍北伐途經陽朔時作題為《實行三民主義及開發陽朔富源》的演講)。

插播四 實行三民主義及開發陽朔富源---孫中山

(摘自: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419076.shtml)

今日受諸君之歡迎,乘此機會得與諸君談民國之政治,不勝愉快!

改造真正之民國,乃全體國民之責任,尤為中華國民黨員應負之責任。責任為何?即實行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即近代所謂之“國為民有,國為民治,國為民享”之真精神也!蓋中國為中國人之中國,決不能為非中國人所宰制。人為萬物之靈,知識之高下,身體之強弱,雖有不同,原無階級之平等,何容受他人不平等之待遇?且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簡而言之,即民為國主,主安即國治。何能容強權家行亂國之政治,釀成亡省、亡國之痛苦?國家物產,國家富利,乃半為國家天然之美麗,半為國民工作之材料。衣、食、住,生活所賴,何能容他人無理之強奪?則無論何種國民,生於何國,皆當有其國,治其國,享其國,而成為獨立、自由之國民。此乃天經地義、責無旁貸者也。誠以民國與帝國相反,民國以民為主,帝國以民為奴;民國欲人人皆有新知識,帝國欲人人皆為愚蠢子;民國乃國民之新世界,帝國乃國民之舊地獄。此所以歐美愛自由之國民,於百年前如美、如德已革去帝國,造民國,所以有今日歐美之新世界也。中國在亞洲首創共和,本總統欲將中國造成新世界,不意事與心違,以致十年以來,徒去一滿清帝國之名,國民受官僚專制之實,亡清余孽窮據政權,國家將亡,民不聊生,與本總統所欲造之民國大相背謬。此種現像,既屬惡官僚武人之不法,亦由於多數國民、多數黨員對於民國無徹底之覺悟,無完全負責之深咎也。如果國民覺悟,而覺悟之黨員負責,則造成中國為世界第一莊嚴璀燦之真共和,原易於反掌。試觀粵軍回粵,除去違背民國之強盜,為時不過月余。再觀粵軍援桂,掃清盜窟,以廣西還以廣西人民之手,亦不過五十日。便可推想,此次大軍北伐,掃除盜據民國之亡清余孽,而恢復全國真共和,亦當無難事也。只須國民覺悟,黨員負責,順民意之所歸矣。是以本大總統希望諸君之對於廣西,以先覺悟,先負責,實行“三民主義”相勸勉。

實行之法有二:一、在使國民有世界之知識,普及教育,提倡科學,宣傳三民主義,使人人皆知國為民有,非一家一姓所得而私,亦非腐敗官僚、專橫武人、陰謀政客所得而治。民國權利,非少數人可得而享,更非少數強權家可得而斷送。於生活上日求進步,衣食住須求改善,道路必求改良。將民國造成一極樂世界,非國民有充足之知識不為功。二、在使國民有強大之財富。開發財富,莫如振興各種實業。即將陽朔一縣而論,萬山環繞,遍地膏腴,無知識者以為土瘠民貧,難與為治,不知奇峰聳峙之高山,皆石灰岩層之蓄積,可以燒石灰,可以燒水門汀。石灰為農業之肥料,亦為工業品,水門汀為化學發明之建築材料,可以修路,可以築河堤,可以建極高之洋樓,可以作這造之花石。每擔石灰石可以造水門汀一桶,每桶四百斤,值銀六元。諸君以為陽朔皆不毛之石山,悉屬廢物,自我觀之,陽朔遍地皆黃金也。不僅如此,石灰岩層之中,可發現極厚之煤層,可發現極富之鐵礦。且金礦、銀礦、鉛礦、水銀礦多藏於石灰岩之內,諸君若知之,知而開發之,則現陽朔皆富家翁也。農業亦如之,土山肥厚,可種樹木及一切果木,皆為人生必須之品。倘能廣為種植,加以制造,則致富之術,不待外求也。

然普及國民之知識與發展物質上之文明,全賴道路上之交通。中國最富之省,莫如廣東及浙江,次則四川及湖南。廣東有海洋之交通,江浙有江海之交通,四川有長江之交通,湖南有洞庭湖彙合湘江、沅江、資江三河流,交通亦極便利,所以物產能運出,財富能輸入也。廣西為中國最窮之省,而所藏之財富,較之他省為優。何以言窮?因無便利之交通,是以致此。本大總統此次北伐,道經陽朔,自梧州抵此,不過四百五十裡,已行十六日。若有寬大馬路之交通,則僅數日之程,並不費事。由此類推,全國皆然,則開發民智,發達財富,更非有道路之交通不為功。今廣西之窮,有如一人將各種財寶藏之鐵箱,失去鑰匙,所有財寶不能取用,以致不能生活,甚至流為乞丐。歐美之新國民見之,為之生憐。廣西如此,他省可知。本大總統希望諸君首先開道路之交通,道路即開發財富之鑰匙也。從此實行“三民主義”,完成此次北伐之功,開全國國民之知識,增長全國國民之財富,以建設一真正之民國。

願與君努力圖之!  

1921年11月29日演說於廣西陽朔縣高等小學堂操場

遇龍河全程漂流(近7小時)

趕乘陽朔最早(7:00)的班車往金龍橋,到達後,乘竹排先逆流上富裡橋,再順流原路返回,中午在夏棠停靠用午餐,午餐後繼續順流而下,經朝陽門碼頭到工農橋,結束漂流後,在工農橋上搭班車返回陽朔。和船工談好全程漂流價格240元(國慶節日價),實際上,漂流結束時,我們多給了20元,以感謝他的辛苦勞動(且看插播五)。

遇龍河很淺很安靜,一大早開始漂流,可以有一段獨享遇龍河的靜謐美,特別是從金龍橋往富裡橋逆流段,靜靜的水,靜靜的山,滄桑的橋,尤其是在陰天時,那種靜謐之美,不是不告訴你,實在是不能告訴你,你,還是選個煙雨蒙蒙的清晨,到遇龍河漂流吧。

夏棠碼頭靠岸後,岸邊興河農家飯,不僅餐食不錯,連廁所都非常干淨!我們在夏棠盡量午餐較早,在人們用午餐時間,從夏棠往朝陽門碼頭一段,河中只有我們一只竹排漂著,伴著靜靜的河水和山和山水中倒影,美極了!

到朝陽門碼頭後,漂流的人就多了,這裡是遇龍河半程漂流起點。一直往工農橋方向,灌溉用的堤壩多了,岸邊的房屋也多了。途經“陽朔勝地”,望見那天騎車經過時,喝啤酒坐過的桌子,那時坐在桌邊喝著啤酒望著河裡漂流的竹排和漂流的人們,人還是那個人,景還是那個景,只是角度變了。。。

一直很喜歡在水裡靜靜地慢慢地漂著,很希望再到遇龍河漂流,不同的季節應該有不同的感覺,最期待細雨綿綿時的漂流。。。

插播五 遇龍河上的船工

給我們劃竹排的船工看上去大約五十歲的樣子,瘦瘦高高的,眼睛有些混濁,他光著腳,即使在夏棠停靠去午餐時,也是光著腳走在碎石路上,他說習慣了。

我們邀他一起午餐,他爽快地接受了,我們點了魚、竹筍肉片、地瓜葉,他很熟門熟路地找店家要了一杯自釀米酒,推薦我們也來杯嘗嘗,這種酒和地瓜酒味道接近。他言談舉止大方得體,用餐時,筷子夾菜不亂戳,而且快快地吃好就離開了。此行一路走來,發現這一帶的人,無論是村民還是城市人,大多樸實有教養。

他有一兒一女,兒子在深圳工作,娶了個湖北籍的媳婦,湖北的岳母和他們一起過,幫帶孩子。女兒嫁到遇龍村,時常回來看看。他本人曾經是開酒作坊的,作坊最高產量是每天生產1000斤酒,曾經供應給桂林的一家藥酒廠,後來藥酒廠不要他的酒了,他就當船工,言談中露出些許落寞。

竹排是自己的,需要大約900元,遇龍河裡的堤壩對竹排磨損最厲害,到最後竹排底部破損,開始滲水,竹排就不能用了。等我們漂流到工農橋後,他要花錢30元(可能是國慶節日價)讓車連人帶筏一起幫拉到金龍橋,他每次帶客漂流還要交給政府90元,勞作一天,其實收益有限。

我們這位船工年紀偏大,也因此不像其他年輕的船工劃得那麼快,正合我們的心意,可以慢慢地在遇龍河上漂著,殺時間殺錢(雖然一口價談定了)殺鏡頭一路殺著很腐敗的感覺。。。

龍脊梯田徒步游

徒步路線:大寨(西山韶樂)---中祿寨---平安寨,包括中祿寨午餐、拍照時間,全程不到6小時。到達平安寨時,錯過了當天開往大寨的15:00班車,下一班車要等到17:00,平安寨售票口的美眉幫忙叫了一輛當地的面的,80元,直接開到大寨。然後,我們再從大寨大門口徒步上山,到美景樓晚餐,餐畢,回住處萬景樓休息。下次再去,應該會選擇住到美景樓(且看插播六)。

我們選擇的這條徒步路線,應該是龍脊梯田的經典徒步路線,只是徒步的人多為外佬(當地人對外國人的稱呼),那天在山裡一路走上走下,遇到的除了當地山民,就是外國徒步者,的確沒有遇到國人。另外,多數走這條線的人,會選擇背著行囊,在中祿留宿,我們是當天走完,再坐車返回大寨。

徒步的那天,正值水稻收割季節,天下著毛毛細雨,割下來的稻子,來不及脫穗,整整齊齊地躺在田埂上。雲霧間,近處的稻田,遠處的一片片金色梯田,還有山寨,山路,野花野草,森林,溪水。。。整個山野仿佛只有我們,那種感覺,只有親自走一次才會知道,不是我不告訴你,真是不能夠告訴你,怎麼樣,親自走一趟?

其實,在完成此次徒步後,才有些許後怕,我們沒有野外生存經驗,那樣的田野,萬一碰到蛇呢。。。不會吧,我們走的是人們耕作行走多年走出的路,蛇不會出現的?不能多想,但仍然期待,下次再走這條線路,不同的季節應該有不同的美景,尤其期待,春天裡稻田灌滿水的時候,那該是怎樣的飄渺如鏡的仙境啊!

插播六 龍脊山寨生活片段

片段一:徒步中午到達中祿寨時,路邊的一個小伙子知道我們要午餐,熱情地邀請去他家,沿著石板台階一路往下走了感覺很久,才到達。我們說明只吃素食,韭菜炒雞蛋,清炒白菜,他們就開始忙乎了,到地裡摘菜洗菜炒菜,最後端上來是韭菜炒雞蛋,清炒豇豆,白菜湯,沒完全按我們說的做,他們很靈活地發揮了。結賬時,女主人特別不好意思,讓我們看著給。LG給了30元,女主人說,再加5元吧,LG二話沒說就加了5元。後來我說最先以為他會給50元呢,他說,這裡現在還很純樸,不能給多了把山民銅臭熏壞了。他說得或許有道理啊,我們到處游走,還是第一次遇到結賬讓看著給的。

片段二:朋友從深圳到龍脊,比我們提前到,隨身帶了法國紅葡萄酒等我們一起喝,從大寨往西山韶樂走,一路登山,很吃力,朋友就把酒存在進寨不遠的金山閣超市韋老板那裡,韋老板是位五十多歲的女性。當我們按照朋友提供的信息去取葡萄酒時,她爽朗地笑臉相迎,二話沒說就把酒給我們了,我們說要不要電話與朋友核實一下,她連連說不用。幫著存放酒不打收條,給我們酒時也不核實,太相信人了!這就是那裡的人,韋老板,當地人,當地做生意的人!

片段三:無論是平安寨還是大寨,大門口有很多“背娘”(我給起的名字),他們理論上應該是排隊等待為游客背行李。實際上,難免會發生爭搶現像。我們到達大寨時,朋友短信告訴我們,背行李25元,結果湧上來的背娘開口都是30元,我們沒同意,走出去沒幾步,來了一位背娘,同意25元。我們把行李交給她時,之前和我們談價不成的背娘跑過來,大聲呵斥25元背娘,兩個人就大聲對罵起來。這裡是瑤寨,我們聽不懂她們爭吵的具體內容,但肯定是25元背娘破壞了大家的協議。結果還是25元背娘背了我們的行李。我們要她和我們去超市拿一下紅酒,她開始滿口答應,可走到一個亭子的時候,她說要抄近路走了,讓我們自己去取紅酒。等我們到達住處時,行李已經到了,但不見背娘,冒出一個背夫,找我們要錢,說是那個背娘的丈夫。

片段四:我們住在萬景樓,但後來一直在美景樓用餐,美景樓的老板娘是當地人,年輕而且看上去有文化。尤其喜歡美景樓門口仿照梯田形狀的階梯,晚上,站在台階上方,遙望夜的黑,靜靜地聽著田野裡的蟲鳴,梯田往下凹著,蟲鳴由下而上,由四周而聚中央,音樂會!天籟之音!很難描述那時那刻聆聽蟲鳴的美妙感覺,不是不告訴你,真是不能夠告訴你,怎麼樣?你親自去聽一下,在夜的黑裡,站在美景樓的台階上方,獨自一人,聽著。。。你就會知道我為什麼喜歡,又為什麼不能夠告訴你了。

到大圩,去趕圩!

大圩座落在漓江邊,曾是廣西四大圩場之一,曾經市場繁榮,約2公裡的街上有十多個碼頭。自從有了公路後,大圩的圩場冷落了,而且從大圩古鎮遷到公路旁。大圩古鎮連同當年鬧熱的碼頭,現在幾乎徹底冷清下來了。

大圩依然沿襲著每逢農歷二、五、八趕圩的傳統,我們從桂林長途汽車站,乘開往冠岩的中巴車,一路停靠拉客和顛簸,到達大圩圩場門口。圩場熱鬧非凡,買什麼的都有,吃穿用的,還有賣藥、算命、拔牙的。我們新奇地在賣各種農作物的種子攤頭前探頭探腦,又到賣小雞小鴨小狗那裡轉來轉去,還吃了當地特色小吃,鹽ju(火局)蛋和糯米雞。

在大圩古鎮約2公裡的街上,發現有很多中醫藥鋪,二十幾家?難以理解為什麼在這麼冷清的古鎮裡,有這麼多的中醫藥鋪!我也湊熱鬧請中醫把了一下脈(且看插播七)。

無論是趕圩還是在古鎮漫游,大圩似不存在慣常意義的“名勝古跡”,但不小心就發現,腳下踩的石板,是150年前的石碑;在整個過程中,仿佛看得見摸得到那些日子,生命中的那些日子,在過去,在現在,在將來,生命中的一個個日子,無論遠近,無論顯赫卑賤,每個日子就這樣就那樣平實、普通、天經地義地流淌過,心裡突然生出一種平淡、本分、好好活著唄的感覺。。。

插播七 大圩古鎮中醫問診

在大圩古鎮,看到一家醫藥鋪裡有人問診,而且裡面的女老中醫身板硬朗,面容權威很有些氣質,我也湊熱鬧,坐在一旁打算請她切脈問診。

排在我前面的年輕女性,看病之後,付了三十多元錢,帶著配好的中藥離開。輪到我時,本以為她要問我哪裡不舒服,可她嚴肅地讓我把手擱在布墊子上,為我二只手分別把脈,整個過程一直閉目不語。把脈結束後,她說:你的病在腎,腎有濕毒,肝也有毒素,肺也不好,睡眠不好,內分泌有問題,很容易感覺累,怕冷也怕熱,陰陽兩虛。你的病需要先治肺,再治肝,然後治腎。

我問,能不能食補,比如吃黃芪紅棗什麼的

她說,你的病不治好,吃什麼都沒有用,不吸收,你懂嗎?

我問,那有沒有什麼中成藥可以吃的?

她說,我們治病都是針對每個人的,即使給你開藥,也只能開一個星期的,然後,要當面看你再作診斷,對方子作調整,再開藥給你。

我問,那有沒有可能,您開了方子,我回到我們那裡去抓藥?然後,電話,和您講我的症狀變化,您調整了方子,我再到我們當地藥店抓藥。

她說,我們這都是祖傳的,關鍵的藥,都是自己制作的,你買不到。

然後她說,你記一下我的電話,回去以後,如果需要,可以打電話給我,我可以把藥寄給你。

最後補充道,你晚上九點到十一點,打這個電話,可以找到我。

我付了她說的十元問診費,離開。離開的時候,沉重地感覺,自己是個病人,真有病!

在桂林四處轉轉

在陽朔、龍脊、大圩往返途中,總經過桂林。去如今的廣西師範大學裡面轉轉,那可是當年的靖江王府,天黑的時候,在靖江王府的城牆根下,正陽門外的東巷、江南巷、蘭井巷裡走走,黑黑彎彎窄窄的巷子裡,有種特別的味道,經年、祖祖輩輩生活的味道,到李宗仁、白崇禧故居瞻仰一下,坐上旅游一線大巴轉一圈,桂林市區的景點,盡在這條線上。。。很喜歡沿著榕湖、杉湖(二江四湖景區的一部分)走來走去,看看白天的人和景,再看看晚上的景與人。

很巧的是,正在我們感慨著,桂林確是個戶外活動的天堂時,我們遇到了CCTV5在湖邊錄制一期《體育人間》節目,他們這期的采訪對像是活躍在桂林的戶外探險民間組織“橄欖旋風”(且看插播八)。

插播八 橄欖旋風

聽橄欖旋風的領頭人郭老師說,他們的戶外探險追求“無路穿越”,就是專門走那些沒人走過的路,什麼摩天嶺四盤水之類的,媽呀,在他們面前,我們的戶外徒步活動,充其量也就是戶外散步嘍。

橄欖旋風裡,有一位“山野村夫”,在采訪中提到,剛開始戶外徒步,不懂得不能吃得太飽,結果飽飽地吃完午餐爬山時,頭暈眼花,身體綿軟,只好脫離隊伍,打算返回。可休息過後,心有不甘,決定追趕大部隊,這才發現,因為決定返回,就把原先帶的食物處理掉了,所幸還剩點鹽巴,他就憑著這些鹽巴和水,一直趕路,最終與大部隊會合。(http://laj082082.blog.***/blog/static/48443825200911812440706/)

采訪中,有位叫做“白雲浮芳草”的女性,非常有激情,講述了她怎樣開始喜歡戶外探險,又怎樣遇到郭老師,並認定從此就跟定郭老師戶外探險,她對郭老師敬佩之情溢於言表,“有領導力”“特別有方向感”“戶外經驗豐富”“低調”“有文化”(郭老師當過兵,做過記者)。。。自從孩子去讀大學以後,她每個星期都參加戶外探險活動,每年只看電視一次,就是春晚。所有的時間和金錢,都用在戶外探險上。她認為,她從戶外探險活動中收獲了很多,最有說服力的是,便秘多年,在戶外3年後完全好了!當然,也有犧牲,戶外讓她本來白皙的皮膚變粗變黑了。說話間,望向她的臉,五官俊俏,看不出是有個上大學的孩子的媽媽,如果皮膚再白皙一些,肯定是個美人兒。

桂林不僅有陽朔,有龍脊,還有大圩、海洋、還有興安、靈渠、摩天嶺。。。從桂林出發,可以到達桂林與湖南交界的雲台山,桂林獨特的風景地貌,已經成為世界攀岩愛好者的聚集地之一。沒有想到桂林,不僅僅是風景如畫的旅游勝地,更是中國首屈一指的戶外活動天堂!(http://laj082082.blog.***/blog/static/48443825200810264158409/)

遇到采訪橄欖旋風時,正是我們結束此行即將返回上海的時候,也許這是老天爺的賜福,讓我們突然意識到,此行幾乎一直在戶外,居然很喜歡戶外!那就以後多戶外,到桂林去戶外,別人探險,咱散步! 2010年12月於上海

(相冊“2010桂林”:http://photo.***/hellowf2/list/#aid=214599885&m=0&page=1

朋友相冊“2010龍脊”:http://photo.***/wongbobo#p=0&m=0&page=1)


精選遊記: 桂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