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冬游記之伯爾尼/埃蒙塔爾

作者: 長腳小豬

導讀---只有在這樣的鄉村,才會出產這樣的奶酪。 沒有統計過有多少人不知道伯爾尼才是瑞士的首都,但這座15萬人口的瑞士第四大城市的確沒什麼京畿氣像。被聯合國列入人類遺產名錄的古城始建於12世紀末,建城和賦名者是當時統治瑞士中東部的扎靈根公爵。這位公爵眼光相當了得,按中國人的說法就應該算中世紀的風水大師了,因為他所建的城堡和碉樓都位於如今瑞士最美� ...

---只有在這樣的鄉村,才會出產這樣的奶酪。

沒有統計過有多少人不知道伯爾尼才是瑞士的首都,但這座15萬人口的瑞士第四大城市的確沒什麼京畿氣像。被聯合國列入人類遺產名錄的古城始建於12世紀末,建城和賦名者是當時統治瑞士中東部的扎靈根公爵。這位公爵眼光相當了得,按中國人的說法就應該算中世紀的風水大師了,因為他所建的城堡和碉樓都位於如今瑞士最美的那些地方。

出得火車站—不要厭煩怎麼每篇開頭都是火車站,你接下來還會聽我絮叨火車站火車站火車站,因為在瑞士沒有人能夠脫離火車站而生活,我後面還會有專篇介紹—就是公共汽車集散地,坐Tram 10直達著名景點玫瑰園的後門。玫瑰園在上世紀初由墓地改建為公園,但我看著還是歐洲典型的墓地範兒。園子建在一處小坡頂的台地上,無論從哪裡走進園子都能一眼看遍全貌。冬天參訪的我們自然不能奢望看到玫瑰了,但是玫瑰園盡頭的那道坡牆卻還是讓我們不虛此行。從這裡可以俯看河對岸的整個伯爾尼古城。城市的建築條線頗為工整,不是從某個中央廣場放射開去,而是依河行便,以大教堂和大鐘樓為標志一路排開,而屋頂的高低錯落又極大地豐富了城市的天際線。

從玫瑰園出來是一條下坡小徑,我一路佩服著自己以玫瑰園為游程起點的先見之明(因為如果先看熊苑再游園的話就得爬山了),在內德格橋(Nydeggbrucke)橋首處便是伯爾尼的像征熊苑(Parco degli Orsi)。中國人到此一定會有親切感,因為它就跟我們從小游動物園看到的蓄養猛獸的石池子一模一樣。整個挖地而成的熊苑呈圓形,中間被熊舍一分為二,較大的半圓是熊的露天活動場所,有些石頭壘成個小山,幾條坡道伸入不規則的水灣裡,另一邊的小半圓裡是紀念品店和一台嵌在牆上介紹熊苑和黑熊生活的電視。我真的很想考證一下究竟是中國人還是伯爾尼人最先開始使用這樣形制的動物籠舍。冬天伯爾尼人的寶貝們都在冬眠,所以只好看看圍著熊苑的一排熊科知識普及板充數。

過橋就是伯爾尼的“中央大街”,這個名字是我給起的,不光因為所有聞名的噴泉和鐘樓都在這條街上,還由於伯爾尼人奇怪的起名習慣令我莫名—他們把一條完整的大街分成四段起名,每過一個路口就是一個新的名字,這太不“界面友好”了。沿街而上,走不多遠就是一座精巧的小噴泉。網上有大俠整理過每座噴泉的名字,因為我們的這趟瑞士行算是自然風光為主,人文景致為輔,我也就沒深記這順序了。走在這裡我發現古伯爾尼人出門完全不必帶雨具,因為老城每條街的兩側都是連續不斷的拱廊,總長有七八公裡之多。底樓廊內是各類的店鋪,時裝珠寶古董家居應有盡有,且家家都有別具一格的櫥窗布置和讓人眼亮的店堂陳設。走到半路必定會看到鐘樓(Zytglogge),因為它幾乎就是橫著霸在路上。整個鐘樓的中心自然就是那個搶眼的大鐘,上面零碎兒甚多,但我顯然沒看懂各部件的功用,說實話當我以普通方法讀取時間的時候發現它標示的時間錯得離譜。但我想是我這俗人不會看時間,因為在瑞士我倒還真沒見過什麼是不准點的。

以鐘樓為分界,再向火車站方向走,沿街店鋪的世俗味兒就漸濃了,各類大牌的表店鞋店鱗次櫛比,中間夾雜著超市和巧克力店鋪,路人也明顯多起來,居然也在這十幾萬人的小城營造出些摩肩接踵的氣勢。大街盡頭就是火車站,同時也以一個百貨公司為這條大街做了個商業性的總結。

下午的行程是LP讀到一本游瑞士的指南後臨時加的,事實也的確證明LP永遠是英明正確的。我們要去的地方名叫Affolten i.E.(別以為這跟微軟有啥關系啊,i.E.是im Emmental的縮寫,即埃蒙塔爾地區的阿弗特恩村),以出產瑞士四大奶酪之一的埃蒙塔爾奶酪(Emmentaler)名揚全國。由於行前除了能在地圖上找出這個地名外我們對此地一無所知,作為負責游程後勤保障工作的我直到坐在火車上心中還在打鼓。

在一個挺漂亮的小車站換了郵政巴士,半小時後我們來到了阿弗特恩村。這一帶是瑞士的中北部平原地區了,雪山早已不見,眼中所見就是起伏的矮丘上成片的草場和樹林。看來慕名前來朝聖的奶酪控們為數不少,我們一頭撞進村子循著指示牌居然就找對了地方。一間煙熏火燎的木屋裡,一位長著標准德國面孔的老漢正在一口碩大的銅鍋裡攪和,裡面是上百公斤的牛奶,一部分已成塊狀。原來他是在演示如何以古法制作奶酪。我們饒有興致地要來老漢手中的攪叉一通搗鼓後,還征得老漢的同意給他留了張相。回頭再翻那本旅游指南時才發現裡面居然有一張一模一樣的照片,難道這貌不驚人的老漢攪拌牛奶已有數十年了?我不知為何突然想起了少林寺藏經樓裡的那位掃地僧。

阿弗特恩村真正的中心是一個餐廳,上下兩層,地下室裡是一個流程全透明的現代化奶酪加工廠,一樓是奶酪餐廳,二樓是奶酪知識普及館。坐在餐廳的玻璃房裡吃著來瑞士的第二頓正餐,還依侍者的推薦要了杯白葡萄酒配奶酪菜。餐廳的生意好得驚人,且有許多一眼便知是本地的熟客。我由衷感嘆自己來對了地方,窗外是陽光下一片清朗的草地,遠處是典型瑞士小山村的棟棟木屋,用幾叢樹木勾出邊界,中間還簇擁著一座簡樸的小教堂。手邊的奶酪知識冊裡解說了如何從周圍的180余家奶牛場裡收集高品質的牛奶,如何不經巴氏滅菌處理以保留奶酪的特有原味,如何以11升牛奶產出1公斤奶酪,又如何經過120天以上的窖藏加工方能稱為埃蒙塔爾。但在我看來這些都有些玄虛了。其實只要你來到這個村子,看著周圍的風景,你自會相信這裡的奶酪肯定有一種你久違的味道,自然的味道。


精選遊記: 伯爾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