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山讀歷史

作者: yaobb

導讀在泰山讀歷史 秦皇漢武東臨泰山封禪的典故從小就聽過,作為五岳獨尊的東岳,泰山是歷史積澱最深的一座山。一個冬日的周末,我和朋友帶著敬仰的心情,去泰山踏雪。 孔子到底在看什麼? 在南天門那條著名的天街上。氣溫已經降到0℃以下,不過這條號稱國內十大特色市場之一的天上街市,依舊是買賣興隆。 集中了泰山多處人文景觀的岱頂風景優美,道觀廟宇和摩崖石 ...

在泰山讀歷史 秦皇漢武東臨泰山封禪的典故從小就聽過,作為五岳獨尊的東岳,泰山是歷史積澱最深的一座山。一個冬日的周末,我和朋友帶著敬仰的心情,去泰山踏雪。

孔子到底在看什麼?

在南天門那條著名的天街上。氣溫已經降到0℃以下,不過這條號稱國內十大特色市場之一的天上街市,依舊是買賣興隆。

集中了泰山多處人文景觀的岱頂風景優美,道觀廟宇和摩崖石刻數量之多讓人嘆為觀止。

在舍身崖上的一個台階上,操著魯式國語的導游小姐告訴我們,當年孔老夫子曾登臨此處“向南遠眺蘇杭”,老夫子原來還有千裡眼的功夫?!這不由引得來自上海的我們也翹首南望故鄉起來,結果當然可想而知。回到家裡,一天偶然上網,方知當年老夫子遠眺的只是魯都曲阜,那處台階故名瞻魯台,好一個杜撰!不過回頭一想,導游莫非是在拍我們馬屁?

秦石漢柏:靜靜的回憶

因為要給皇帝老兒登山封禪前作祭祀用,騎在古御道中軸線上的岱廟,看上去頗具帝王宮殿建築的風範。

穿過岱廟坊進得北邊的正門,靜謐的庭院伴著陣陣鳥語,霎時讓人感懷到一種莫名的滄桑。

經廟內遛鳥老漢的指點,我們找到了名聞遐邇的泰山秦刻石。說實話,雖然叫“刻石”,但因歷史久遠,上面的篆書大多已被抹平,這個現在只能認出9個半字的石頭要是豎在路邊,叫人怎麼也難以想像它居然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據說上面刻的是秦始皇的功德銘和其小兒子秦二世的詔書,篆書人則是當年發明小篆的丞相李斯。

轉身往南走,有一個不大的內院,這就是游岱廟不可不去的漢柏院了。環院牆內一圈種有5棵古柏,相傳都是漢代種下的。雖然有的看上去尚枝繁葉茂,但院子裡一位負責看護的大伯告訴我們,這些漢柏的老枝基本都已經炭化,樹干上冒出的那些個新枝,全靠還活著的樹干皮層在供奉養料。在對這些千年的樹王逐一行過注目禮後,我們選擇了一棵據傳是漢武帝手植的古柏留了一個影。

“一步登天”中天門

用不到一天的時間游泰山,重要的一條就是要設計好線路,在景點上有所取舍。

帶我們到泰山的司機建議我們先坐車由中天門徒步登岱頂,然後乘纜車回到中天門,若有時間的話,可以再徒步游玩中天門以下的景點,這樣不僅節省時間和體力,也基本抓住了泰山中天門以上人文和自然的精品景點,最重要的是,這樣的線路還能真正體會到登泰山的滋味。

於是,我們首先來到了坐車上中天門的始發站———天外村。在天外村那座氣勢宏大、由兩排圖騰立柱包羅而成的山門下面,我們坐上景區專營公車,半小時後,就“一步登天”,上了中天門。

從中天門起步的登山官道十分寬闊,這條被稱為中路的登山道,是登臨泰山的主要盤道,據說,這幾年剛剛又修整過。

漫步走過雲步橋,一眼就能望到泰山的迎客松———望人松,再往上幾步路,就是相傳曾為秦始皇登山避雨護駕有功的“五大夫松”。繼續攀高,冬游泰山路上最具時令特點的景點映入了我們的眼簾,這就是對松山,只見兩峰對峙,萬松挺立,層巒疊嶂,陰翳蔽日,站在對松山下眺望南天門,泰山的雄偉一覽無余。

十八盤的台階數到底有多少?

十八盤一共有三段,是登岱頂前蜿蜒於南天門前一段近似天梯的山路,也是泰山最具特色的一處景點。來泰山前曾看過泰山的風光片,游客那“之”字型登山的身影,其後的背景就是十八盤。

從下往上十八盤分為“慢十八盤”、“不緊不慢十八盤”和“緊十八盤”,這“緊”和“慢”指的是坡度的陡緩。

不過千萬不要被它們的名字所迷惑,其實整段路下來,讓人感覺最耗體力的,竟然是那開頭的“慢十八盤”。我們站在“慢十八盤”起始處的開山口,需要仰天遙望南天門,而等走完“慢十八盤”到了龍門坊時,南天門卻已近在眼前。轉眼再看看周圍的游客,多數已累得上氣不接下氣。

不管是宣傳冊還是路邊的指路牌上都說,十八盤有1633級台階。這讓我心中陡然有了個邊爬邊數、驗證一下的想法。然而讓我迷惑的是,坐在升仙坊的台階上,和一群一路上來同樣數著數字的年輕人對數時,突然發現自己的數字足足多了50多,一問方知,我們在是否計數那些看似過渡的小石板上有些出入。等跨上南天門前最後一級台階時,心中累計的數字早就超過了1800。

“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這句古人用來描寫岱頂高聳臨天的絕句,雖然在飽覽河山的現代人看來,多少有些過氣,但對我們這些親歷十八盤、脫盡外衣還直冒汗的“好漢”來說,卻足以自慰了。

(注:本人曾以“泰山俠”名義將此文投稿2003年1月14日上海的申江服務導報,特此聲明絕無意一稿多投。)


精選遊記: 泰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