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旅游隨筆---瑞士篇(附相片8張)

作者: 白頭旅行者

導讀西歐旅游隨筆---瑞士篇 從法國進入瑞士,車行兩個多小時,到達瑞士最大的城市蘇黎世。這個擁有42萬人口的城市雖然是瑞士最大的城市,與中國的城市一比,只能算是中小城市。他確實具有小城的魅力。在綿長的湖畔與利馬河兩岸林木蔥蘢、綠草如茵,是人們休閑的靈秀之地。 圖片左邊的雙塔是蘇黎世地標—雙塔大教堂的上層建築 蘇黎世湖中翩翩起舞的天鵝 蘇黎世是 ...

西歐旅游隨筆---瑞士篇

從法國進入瑞士,車行兩個多小時,到達瑞士最大的城市蘇黎世。這個擁有42萬人口的城市雖然是瑞士最大的城市,與中國的城市一比,只能算是中小城市。他確實具有小城的魅力。在綿長的湖畔與利馬河兩岸林木蔥蘢、綠草如茵,是人們休閑的靈秀之地。

圖片左邊的雙塔是蘇黎世地標—雙塔大教堂的上層建築 蘇黎世湖中翩翩起舞的天鵝

蘇黎世是蘇黎世州首府,瑞士最大的城市,也是全歐洲最富裕的城市。它位於阿爾卑斯山北部,蘇黎世湖西北端,利馬特河同蘇黎世湖的河口。蘇黎世人口約40萬。蘇黎世不僅是瑞士最大的金融中心,而且是世界注目的金融中心。享有“歐洲百萬富翁都市”的稱號。蘇黎世長1.4公裡的班霍夫街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街。每年從這裡調動的資金,都達到了令人難以估計的天文數字。蘇黎世也是聞名的黃金市場,為僅次於倫敦的世界第二大黃金市場。人們所說的在瑞士銀行開戶頭,就是指在蘇黎世。這裡確實是富人集中的城市。馬路上行駛和路邊停放的汽車,大部分是奔馳、寶馬、保時捷、勞斯萊斯……

這個城市也很美麗,蘇黎世湖在市中心旁邊,我們來到蘇黎世湖北端的港灣。汽車過一個橋的時候,左邊看到一座聳立著兩個高高的建築,這就是蘇黎世的地標雙塔大教堂。右邊的一個尖尖的塔,這是建於1534年的聖彼得大教堂,他是蘇黎世最古老的教堂,教堂鐘樓上有歐洲最大的教堂鐘指針盤,鐘的盤面直徑有8.7米,時針長3米,分針長4米。這個教堂塔最初用於監視火災,一旦發生火警,就把一面旗伸向發生火災的方向,以此告訴人們火災的位置。

我們來到蘇黎世湖北岸,湖邊桅竿林立,停泊著許多漂亮的游艇,遠處湖面上飄著片片白帆,近處水裡游弋的天鵝時而伸長脖子,時而振翅擊水。蘇黎世將湖光山色、溫馨悠閑、奢華時尚、金融文化全部融彙到一起,它曾連續7年被評為“世界上生活質量最好的城市”。蘇黎世人對外國游客非常友好,見到游客拍照,往往駐足謙讓。有軌電車依然行駛在鬧市中,與各種名牌汽車各行其道。

路邊有一個跳蚤市場,可惜在湖邊照相花的時間太多,沒有時間去逛逛。

跳蚤市場 有軌電車與名牌汽車各行其道

隨後一個小時的車程便到了美麗古城盧塞恩。早在羅馬時期,它還只是一個沒有幾戶人家的漁村,後來,為了給過往的船只導航而修建了一個燈塔,因此得名盧塞恩,拉丁文便是“燈”的意思。它位於盧塞恩湖西北部,是個依山傍水的古城,只有18萬人口,是盧塞恩州的首府,被認為是瑞士最美麗的旅游城市,也是歐美游客夏季向往的避暑勝地,是最為世界游客青睞的6座城市之一。

盧塞恩湖 盧塞恩湖畔的游客

到達湖邊,離游船開啟的時間只有幾分鐘。今天運氣不錯,這班船的游客不多,幾乎和包船差不多。一泓清澈的湖水映著如詩如畫的景色,觀賞他鄉的山水,體味恬靜與柔媚,實在是一種難得的享受。一個小時的游程很快就結束了。清澈的湖泊、湖面上游蕩的白天鵝、湖畔休閑的游客、風光明媚的阿爾卑斯山峰、寧靜的山坡上的紅色尖頂小房,讓我們享受了舒適和快樂,讓我們深深體會到什麼是風景如畫,什麼是安靜與和諧。我們只是來去匆匆的過客,但是短短的游程將永遠刻在我們的記憶之中。

穿過商業區步行約5分鐘就來到獅子紀念碑。它是為法國大革命時期,786名瑞士雇佣兵為效忠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和王後瑪麗,在巴黎杜伊勒裡宮戰死的瑞士壯士而建。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將它贊譽為“世界上最悲壯和最感人的石雕”。一頭形態逼真、受傷垂死的雄獅。雄獅被長矛刺中背部,倒在地土;獅子前爪緊緊地按住刻有瑞士和法國國徽的盾牌和長矛。石雕下面用拉丁文寫著:“獻給忠誠、勇敢的瑞士年輕人”。我們前幾天在巴黎游覽的時候,就聽到過800個瑞士衛士,為保衛國王路易十六和王後瑪麗的悲壯歷史,今天看到為他們建造的紀念碑。由於對瑞士士兵信任,現在保衛梵蒂岡的士兵還是由瑞士雇佣軍擔當。“垂死的獅子”成為盧塞恩的城市徽章。

在盧塞恩,游客可以買到著名的瑞士手表、巧克力。順便說一下,承接旅游團團餐的中餐館的烹調水平也不錯。

曾經聽說過:沒有去過盧塞恩,就不算到過瑞士;沒看過卡貝爾橋等於沒到盧塞恩。一座小木橋能成為盧塞恩的地標,令我驚奇。晚餐後到停車場乘車,車還沒來的時候,遠遠遙望卡貝爾橋——盧塞恩的地標。盧塞恩湖與羅伊斯河從兩側擁抱著這座約有2百多米長的有頂的卡貝爾木橋,橋中央聳立著一個紅頂的八角形水塔。它最初作為了望塔,可以盡早發現從水面過來的敵人,後來被作為監獄。之後羅伊斯河兩岸,新舊城區的橋有七八座,但當地人最喜歡的還是卡貝爾橋。1993年一場大火燒毀了這座木橋,政府請來最高水平的工匠和畫師,在兩年之內重建此橋。因時間原因未能走近參觀。

下面左邊照片的雙塔建築是盧塞恩豪夫大教堂,值得一提的是教堂的管風琴,1640年制造,共有4950根風琴管,至今仍在盧塞恩的夏季音樂節上使用。

第二天我們來到鐵力士雪山下的英格堡小鎮。雖然鐵力士雪山海拔3000米,但是上山卻很方便,乘坐三段纜車45分鐘就能到達山頂。第一段纜車很普通,是容納6個人的纜車,從英格堡(海拔1000米)到特裡布湖(海拔1800米)。第二段纜車,是可以容納70多人的長方形高空纜車,到達海拔2450米的史坦德,第三段高空纜車的設計十分獨特,是可以容納70多人的圓柱形纜車,上升過程能夠360°旋轉,使纜車裡的乘客,不用轉身就可以全方位欣賞雪山終年不融的冰川,皚皚的白雪以及壯觀的冰川裂縫。

乘第三段高空纜車時,纜車裡有一個印度旅游團,過去在國外經常是國人的嗓門比較大,這次我們就沒有印度人威風了,他們說話的聲音比我們大得多。我旁邊的一個40歲左右的很魁梧的男人,不知道是緊張還是有恐高症,用手緊緊地抓住纜車壁的欄杆不放。纜車的地板旋轉,他的手擠到我的胳膊,他都沒有感覺,我用手指了指,他才松開手。在雪山上,我看到一個印度人將喝空的礦泉水瓶扔下山。

從鐵力士雪山遙望周圍的山峰

鐵力士山山頂終年被積雪覆蓋,山上有萬年冰川,一年四季鐵力士雪山都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到達山頂纜車站後,我們跟隨導游先乘電梯到第五層,直接到外面終日不化的積雪平台。外面雲層很低,風很大,我們團友中的幾個老廣,第一次見到如此厚的積雪,而且天上還飄著小雪,非常興奮。在雲霧繚繞下,雪山更顯寧靜。我們抓緊時機拍照。在南方久住,很多年沒有在雪地上行走,踏在咯吱咯吱的雪地上,有種很懷舊的感覺。盡管有陽光,由於風很大,實在是太涼了,一會兒手就凍僵了。我們回到第一層,去看冰洞,觸摸原始冰層。冰洞是天然形成的一條天然洞穴,內壁覆蓋著厚厚的冰層,洞內蜿蜒蛇行,寒意逼人。(比起外面刮大風的平台,就沒覺得那麼冷。)盡管簡陋,但配上各色的彩燈,多了些夢幻的色彩。第一層還設有紀念品商店,轉了一會,我們又回到第五層室外平台。大風已將雲吹開了,露出了藍天,太陽照到身上,很愜意。蔚藍的天空、變幻莫測的白雲、巍峨的雪山以及長著青草和苔蘚的峽谷,雄偉而壯觀。

從鐵力士雪山下來,用過午餐,繼續行程。

歐洲是離我們很遙遠的大洲,一直就希望近距離看看歐洲的鄉村,城鎮。一提起“瑞士鄉村”---已然成為贊美之詞。瑞士是位於歐洲中南部的內陸國,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山國。其中阿爾卑斯山最為雄偉,許多高峰終年積雪。晶瑩的雪峰、濃密的樹林和清澈的山間流水共同組成了阿爾卑斯山脈迷人的風光。瑞士全國的綠地所覆蓋率超過一半,上千個大小不等的湖泊分布在全國各地,因此瑞士被稱為“歐洲的花園”。 阿爾卑斯山脈的風光早已通過電影‘年歷上的畫片印在我的腦海中。

汽車在瑞士行駛,沿途的景色一點也不覺得單調,因為你會發覺瑞士人把這裡大大小小的山丘都修剪得像自己家的花園一樣秀麗,路邊的風景是我們這次歐洲旅途中最美麗的。開始變黃的麥田、綠油油的草地;山坡上大片的草坪延伸而上,各種樹木點綴聳立其間,草地上散布著牛羊。田間小道兩旁長滿了白色的、紫色的野花,給人以和諧的自然美之感。村鎮中保留著古堡和各種式樣的紅色尖頂、淺色牆、白色門窗的歐式村野小樓,各具特色,別致俊秀。一幢幢或單座或幾座成堆分布在山坡上下,那尖尖頂的中世紀教堂不時響起鐘聲,詩般的田園。小鎮街道整潔,行人稀少,各個城鎮各具特色而絕不雷同。還有那綠油油的溪谷,秀麗的湖水,和白雪蓋頂的阿爾卑斯山峰,都吸引著我這個異鄉游客。

回來後,一個同事,看到我拍的瑞士風景照片,問我:“是你拍的嗎?很專業呀!跟日歷上的差不多了。”

其實不是我的水平專業,而是瑞士的美,美在它的信手拈來,美在它的渾然一體。無論走到哪個角落,無論從哪個角度,隨便舉起鏡頭,得到的都是一幅絕妙的風景照。

我們平常在動物園裡才能看到的天鵝,在琉森湖、蘇黎世湖中隨處可見,還自由自在地和人類友好地相處著。這就是和諧相處。

瑞士的面積是41,293平方公裡,人口是706萬,人口密度是我國經濟比較發達的省份的2.5~3.5分之一。設想一下,如果我國人口能保持在6~7億,那麼我國的經濟實力會是什麼樣子?當然這樣的設想完全不可能。

大巴行駛了約3個小時,導游告訴我們:“前面要進入意大利了,在瑞士買了手表,辦了退稅手續的,請將實物和退稅單准備好,和我去瑞士海關蓋章。以前只需要我拿著退稅單去蓋章就行了,前一次,海關要求每一個需要辦退稅的人都去,實際上他根本不看實物。為了不耽誤時間,大家都過去吧。”結果大家很順利就辦好手續。

進入意大利,我們的瑞士的行程就結束了。

















精選遊記: 蘇黎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