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敦煌、嘉峪關、張掖、青海湖、天水、蘭州10日游(一)

作者: qiqiqi

導讀第一站:嘉峪關 機票:提前一個月在上航官網購買機票:上海-嘉峪關530+160/人(驚喜:兒童也能買低價票)PS:事先網上獲悉此航班都會晚點70多分鐘,雖有了心理准備卻也不想晚點2小時之久。 到達嘉峪關機場,事先聯系的包車師傅(RMB140)接機後直奔懸臂長城(RMB21),之後去關城也只是在外面繞著看了下。第一敦(RMB21)的懸索橋稍微有點興趣,但總結下來如若不是途徑� ...

第一站:嘉峪關

機票:提前一個月在上航官網購買機票:上海-嘉峪關530+160/人(驚喜:兒童也能買低價票)PS:事先網上獲悉此航班都會晚點70多分鐘,雖有了心理准備卻也不想晚點2小時之久。

到達嘉峪關機場,事先聯系的包車師傅(RMB140)接機後直奔懸臂長城(RMB21),之後去關城也只是在外面繞著看了下。第一敦(RMB21)的懸索橋稍微有點興趣,但總結下來如若不是途徑嘉峪關真沒必要特地去游玩。

鏡鐵路的燒烤很不錯,1元1串10串起售。

特別推薦:烤羊頭肉

當晚去火車站購買第二日前往敦煌火車票時發現竟然都顯示無票。尤其是首選的7527(事後得知7527在嘉峪關只售站票,而實際上列車很空隨便坐,但未經證實僅供參考),沒辦法只能買了K591的硬臥。在嘉峪關呆的時間不滿12小時。

總體印像出租起步費便宜,道路很寬,路旁綠化建設的不錯;出租費便宜,不必擔心堵車;住宿到處可見;建議住鏡鐵路附近。

第二站:敦煌

因為已買了第二日去張掖的火車票,我們在敦煌的行程很是緊張。

莫高窟:

AM9:30到達敦煌站,雷師傅已舉著牌在出口等候,乘上她的出租車直接去莫高窟(160,兒童免票)。沿途仍清晰可見前幾日大水的痕跡,慶幸之余很是同情那段時間來此游玩的人們。雷師傅介紹我們買當地工作人員的贈票,便宜10/張,互惠互利我們欣然接受。

莫高窟,殘損的壁畫、洞窟中尋找佛教的起源、歷史、遺跡。之前看到網上很多人說,不要還聽解器多跟幾個團,事實上並非那麼容易。講解員盯得挺緊的,而且我試著調其他團的波段沒有成功。講解員在解說完10個洞窟後便應我們要求打開了295窟(應該是這個編號)的門,簡單解說、演示了神秘微笑的變換。

12點多我們便出來莫高窟大門,回賓館放行李後准備下午去雅丹。從莫高窟去市區的路寬車少,奇怪的是限速40,就這麼慢悠悠地進入市區。

敦煌市區不大,一路看到了很多網上介紹的賓館。我們入住的莫高賓館旁有個大超市,而且從旁邊的小弄堂就可以步行5分鐘至順張驢肉黃面館。“天上龍肉地上驢肉”絕不誇張,黃面我也很喜歡但是老公說堿味太厲害。

雅丹:

下午2點左右乘上馬師傅(雷師傅老公)的車前往雅丹,雷師傅給人感覺爽朗馬師傅卻相反有點低沉。馬師傅專門負責跑雅丹,所以車況不錯,如果是坐雷師傅的出租車路上就沒那麼舒適了。因為整個行程需要7H以上,准備了充分的水和點心,還特地買了李廣杏。

雅丹景區內私車不可入內,有觀光電瓶車,屬於強行搭售的。日曬太強烈了,防曬霜塗了厚厚一層,補水非常必要否則真擔心脫水。景區內荒無人煙(連個廁所都沒有,尤其是女性朋友最好在上景區電瓶車前在入口處去下洗手間),停了幾個點我們都沒下車,值到告訴我們最後一個點時我們不顧酷暑,下車走向深處。一路上碎石被太陽曬得滾燙,不經意碰觸下連忙縮回。找了個遮陰的地方,睜眼仔細環顧了四周----空曠,比起“艦隊出海”“獅身人面”的景點,我更喜歡這種空曠的感覺,突然想像羅布泊也會如此嗎?花400元由向導帶著自駕至南線,4點就起床又是火車、汽車的我們略感疲憊,尤其是這下午5點多的烈日,放棄了南線的探秘。乘著電瓶車回程,即使烈日當空耳旁風速漸漲,心情卻特別的平靜,這一刻猶似“心無雜念”。

也許因為沒怎麼耗力,除了礦泉水、黃瓜其他帶著的點心基本上沒動,最心痛的是特地准備的李廣杏放在背包裡被擠爛了,忍不住嘗了口----“甜”。

鳴沙山.月牙泉:

第二天早上5點半不到雷師傅發來短信已到賓館門口,帶上行李退房5點半准時出發前往鳴沙山。天還未亮,景區雖已開門但入口處未見檢票者,老公買票時我看著有人在出口處大大方方的進去,票(RMB120/人)已買了也就遵紀守法閘機口進入。

兒子大叫著騎駱駝,也就跟著人群買票。期間工作人員讓我們租鞋套,我們從雷師傅處獲悉並非強硬消費,更何況我們特地為此准備了洞洞鞋,堅決不租。之前看了很多游記說駱駝有早起費,可老公說不記得了。我帶著兒子共騎一匹(80/人+20兒童),兩個人搶著握扶手,可越是抓得緊顛得越厲害。上坡夠緊張的,沒想到下坡更恐怖,在習慣後發現其實沒必要抓著扶手,像騎馬一樣夾緊腳就能平穩地拿著相機拍照了。這個季節駱駝的毛都脫了,鞍具不易固定,如能正確固定鞍具坐在駱駝上就更穩當啦。

上了一個沙坡後有一塊游玩區域,沙地摩托、滑沙都吸引了很多游人,事後才發現這個地方沒必要浪費時間,滑沙連手動都下不去,廁所也是臨時搭建的能忍則忍。再隨駝隊前行至月牙泉慶幸有像樣的洗手間,那兒有更刺激的滑沙,真正的在沙坡上快速滑行,有時間的可以登上沙坡真正地置身於沙漠中。太陽升起,沙的溫度也略有上升,可想而知如若正午處於這沙海中真有可能中暑,這時候鞋套顯得有點悶熱了,而我們脫下洞洞鞋與沙漠進行了真正地親密接觸。

因為要趕9點多的火車,不停地看表值到8點50分不得不依依不舍地離開。

敦煌餐飲:

推薦:驢肉黃面,尤其是驢肉;7月的李廣杏

杏皮水:應該是用粉勾兌的,一般般

沙洲夜市:價格貴,性價比不高,可以去感受下氣氛

包車:大家都推薦雷師傅(三景點480),確實不錯,很熱情地說不加價代我們購買火車票。有時候接太多游客忙不過來,即使有衝突也會委托其他人接送不耽誤游客的行程。但得確認一點,去雅丹必須用他們家的那輛私車。敦煌的車大多是加氣的,價格比汽油低很多,從這點考慮其實包車價格可以更低點。

第三站 張掖

敦煌至張掖的火車時間都不理想,考慮到8歲的兒子,還是選擇了K592(9:20-16:40)歷時7小時,這天基本就泡在火車上了。

購票時要求下鋪卻被告知售罄,實際上一直到張掖還有很多下鋪空著,鐵老大就是牛。

在車廂裡遇到了同樣來自上海的一家三口,在聊天中驚奇地發現我們都包了雷師傅的車。而馬師傅同一天裡跑了2趟雅丹,他們家凌晨3點出發去看日出,中午回市區;我們下午出發,難怪那天覺著馬師傅沉默寡言估計也累得慌。

通過雷師傅聯系了張掖的張司機,因擔心車票緊張委托他購買張掖至西寧的大巴票,催了好幾次都沒答復,最後在雷師傅的催促下才得以解決。而後在到達張掖後接站的也不是他本人,只要不影響行程我們無所謂。

接站的王師傅人還不錯,我們最終確定只包車前往丹霞(160),他也沒表示任何不悅,一路上依然當著向導有問必答,關於青海湖自駕也提出了些許建議。

丹霞

到了景區門口才得知,今年5月開始景區進行了統一管理。門票統一40,景區觀光車(20/人)營運時間內不再允許私車駛入。

兒童票和敦煌一樣查得不是很嚴,兒子(1.36米)除了在懸臂長城吵著要買票,其他景點都大大方方地免票入內。

景區內正在大張旗鼓地開工,觀景台的美化及一些商業設施的雛形都顯現了出來。傍晚的丹霞真得很迷人,感嘆於大自然的奇景卻也嘆息這些工程對奇觀的破壞,這些破壞程度遠遠大於個別游客的“到此一游”。

建議:景區有了觀光車就沒必要包車前往,在張掖西站7:00-19:00(每隔半小時)有往返於丹霞的公交(往返價格應該在20元以內),如果不是為了看日落此項包車費完全可以省下。

張掖飲食:甘州夜市人氣並不旺,如果只住一晚的建議不要在此浪費時間

搓魚子:很喜歡;張掖人最常吃的是搓魚子和菜分開炒的;相比之下敦煌的炒搓魚就差勁多了。

張掖市內交通:出租車分4元和5元兩種,張掖不大怎麼打也就5、6元。

張掖住宿:網上張掖的賓館不多,實際上大大小小到處都是。以往大家推薦的電力賓館,自從《三槍》後裝修了一年現在價格大漲性價比不高。

我們提前預定了昭武大酒店(西大街),地理位置沒話說,刷卡客房沒有反鎖鏈條,無吹風機;價格:150/3人間。但是發生了件事後想想挺後怕的事。

兒子睡在中間的床,我離門最近,凌晨2點多我迷迷糊糊中感覺有人在走動,以為老公上洗手間。眯著眼看了下發現不是老公,跳起來問“干什麼”,對方站在我床尾沒任何反應,再次大聲發問驚醒了老公,當老公大吼後對方說以為是316走錯了房間。等他退出後我們再次確認門鎖並把拉杆箱頂在了門後繼續倒頭大睡。第二天退房我特地去周邊看了下,沒有316這個房號,並在退房時得到了確認根本沒有316。因為急著趕去西寧的大巴我們把凌晨的事件描述了下讓他們查查確保其他旅客的安全。事後回憶真有點後怕,凌晨2點是睡眠最好的時候如果不是因為我的驚醒,他輕而易舉地就可以順走我們的隨身物品,不但錢財證件丟失,弄不好會發生更不可想像的事件。在我喊第一聲時他沒任何回應,值到老公吼了才退出,可能是因為女性對他不構成威脅。回來和朋友說起,大家說估計那個小偷被我半夜跳起給嚇懵了。

我們對乘車途中的此類事件非常警覺,一直以來卻忽視了住宿的安全。這次事件給了我們一個警告,也希望其他出游的TX一定要引起重視。沒有反鎖鏈時可利用一切東西頂一下門:裝滿水的水壺、椅子、拉杆箱…

張掖至西寧交通:西站出發7點、8點全天好像共有4班車,60.5/人,歷時6小時。

做攻略時一直沒確認到大巴票購買情況,而且很多人說西站、南站、東站都有班車。最後證實非國定假日票不緊張,提前一天買應該沒問題。從西站出發的票都是對號入座,會繞至南站,但是我們乘的那天7點的人很多,南站上來的人都沒座位了,為此乘客和售票處發生了爭吵。建議大家前往西站乘車,也不要聽信當地人說的慣例說什麼7點的車8點才會開;客滿的情況下會准時發車。227國道就如同大家所說的,風景在路上。


精選遊記: 嘉峪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