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觀止

作者: 木葉道人

導讀題西林壁外一首(行者) 話說這日來到廬山,確實感受風光不同。何以見得,且看“混搭”的打油詩一首,有雲: 人頭攢動車哄哄,各立山頭價不同; 不識“砍哥”真面目,只怨身在廬山中。 對廬山的記憶,是來自純情張瑜的《廬山戀》,其中的秀美山色和純潔之情,成為許多人的回憶。如果僅是回憶,倒也是一抹美好,帶著回憶來到 現實,可能就是撕開了一塊 ...

題西林壁外一首(行者)

話說這日來到廬山,確實感受風光不同。何以見得,且看“混搭”的打油詩一首,有雲:

人頭攢動車哄哄,各立山頭價不同;

不識“砍哥”真面目,只怨身在廬山中。

對廬山的記憶,是來自純情張瑜的《廬山戀》,其中的秀美山色和純潔之情,成為許多人的回憶。如果僅是回憶,倒也是一抹美好,帶著回憶來到











現實,可能就是撕開了一塊無以復織的遮蓋布。

年度工作會議,最後一站,來到廬山。上山時,已是傍晚,穿過那片茂密的森林,汽車穿越在山間曲徑,讓每一位來客,都充滿著廬山之之行的期待。

當,我們御下長遠行囊,走上廬山的街道,才發現“一切美好,都已是昨日沉醉,淡淡苦澀,才是今日滋味。”

狹窄的街上,是來自全國各地穿流不息的汽車,與行人狠狠地爭搶著本不就不寬的路面(路兩邊也是停滿了各式車輛)。喇叭和著嘈雜的商販之聲成為街上的主旋律;柴油尾汽毫無顧忌的裹夾行人,真透心脾;走上幽靜的別墅小徑,一陣陣的下水惡臭在林間飄浮;到外是星星的燈光,這是次日才看清的廬山景像,並不是美好的街市而是滿山的“墅”把山擠得無處可立。窮奢極欲的人們總是把目光盯向這些有著獨特資源的領地,並全力占有,如此下去,估計以後不應該稱作廬山而是“墅山”了。

只有當夜的大幕張開,鋪天蓋地的傾蓋下來,外界的喧囂才被隔離開去,恢復了廬山的靜寂與深幽。這才是屬於廬山的夜,有輕輕的風,有淡淡的濕,有些許的野花香,從窗外鑽進來,調皮的繞著屋子的人,給予柔柔的撫摸。

凌晨的時光,沒任何兆頭,突然樹葉的狂噪伴隨著雨滴,敲醒了本就是假眯中人,無眠的廬山一夜啊。

無論醒與未醒,這樣的夜,還是很廬山的。

廬山的早晨也是靜美的,即是有那多麼車輛和來人的蹂躪,卻仍然無法掩沒廬山質樸的天然之美。為了探尋是否能找到一片未被踐踏的純淨之地,我信步走到一位居民的家外,在一位早起的鄉婦的指點下,獨自一人,鑽進後山的小路,撥開荒野小徑的草芥,最後來到了廬山山頂的水庫邊。

這裡,估計是最後一片未被廬山人所開發過的樂土了。

水庫的壩上,開滿了自生的野花,黃的,紅的,恣意的舒展。深藍的水,映著藍天的雲,是如此的深遠。遠處那連綿不斷的山巒,在朝陽的陽映下,往天邊連接過去。風是輕的,空氣是曖的,山林與水雲間,是鳥的私鳴與密語。閑坐壩上,發現,任何的文字來描述此時,都顯得蒼白和驕情。

而當我再次流落於廬山的滾滾車塵之中,才知曉,擁有這樣的廬山,已經是難得的奢求。且不是每一位來廬山的人所能有的。

其後一路行來,美好的夜與晨全部抹殺得蕩然無存。

廬山的車之難行,再次領略,先是排隊上營運的巴士,人員密集,空氣混濁(在諸如含鄱口、三疊泉等都反復著這樣的煎熬);每一個景點前都是人頭攢動。各景點除了昂貴的門票收費,完全談不上有任何管理和服務引導。

從進山門開始,我們就一路在享受著廬山“砍哥”的水平與魅力。大路是我開,沒錢莫進來,180元的進山費,80元的登車費,80元的纜車費,再30到60不等的進門費,如此等等。一路行來一路砍,沒有現金且莫談。廬山之行,五、六百元門票費竟然還看不完全部景點。山寨大王,哈哈,你懂的。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三疊泉山腳下的抬夫,按斤收費,人人平等。一位老友,身重二百,開價1600,8元一斤,比之現在狂飆而上的肉價,還是實惠得多!與廬山的處處銀鈔飛相比而言,這種人抬人的活,掙的還是辛苦鈔票。從三疊泉的山腳上來,常人已是腳抽筋,腿打疊,何況是抬著人在幾千個台階拾階而上!

中午時分,在牯嶺一餐廳吃飯,走過門口,店家攬客,“給你們本地價。”待之點菜,才發現,菜單是故意翻過來裝的,專供外來游客所用,本地價卻是另有一本,如此玄機,只是砍哥小試一刀,點好菜,算好價,一桌被分解成二桌,呵呵,菜金多收一倍,一份雞肉,分成二碗,雙份價錢,足見國人經營之精明風範。

山澗處處,飛舞的是溫柔的小彎刀,刀刀都見店家笑;

牯嶺街頭,彌漫的是鹹鮮的紙鈔光,光影飄零嘆觀止。

這座貼著世界文化遺產金標簽的山寨,已經看不到絲毫的文化之風,而是當地政客巧取豪奪,拚命攫取的一座金礦。僅是開發還不夠,恨不得掘地三尺,再細細篩過。估計,在這場貪食蛇的游戲中,是沒有祖輩居住此地人的份的,據說,有關部門已在山外開發房子,要遷走當地的居民,美其名曰是保護廬山。其實,如果真是保護,只要每天少收些門票,也就蔭及後人了。

碧山還被暮雲遮,廬山那堪再相戀?

下山的時候,同行的友人說,古人真有遠見,那個時候就知道,“不識廬山真面目,”,而今又何人能識。


精選遊記: 廬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