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尋夢(上)

作者: yzwb2003

導讀邊城尋夢一片青黛的山,一條清澈透明的長河蜿蜒從山中流過,河邊的吊腳樓一半著陸,一半在水,空氣中飄著虎耳草的清香,偶爾一聲黃鳥“舟勾格達”的鳴叫,吊腳樓裡走來一個穿藍布裙的少女,是誰在遠處唱起了山歌,若有若無……在我的腦海中,浮現起這樣一副畫面,當讀完沈從文先生的《邊城》之後。先生用簡潔洗練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湘西的動人畫卷,仿若水� ...

邊城尋夢一片青黛的山,一條清澈透明的長河蜿蜒從山中流過,河邊的吊腳樓一半著陸,一半在水,空氣中飄著虎耳草的清香,偶爾一聲黃鳥“舟勾格達”的鳴叫,吊腳樓裡走來一個穿藍布裙的少女,是誰在遠處唱起了山歌,若有若無……在我的腦海中,浮現起這樣一副畫面,當讀完沈從文先生的《邊城》之後。先生用簡潔洗練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湘西的動人畫卷,仿若水墨山水,空靈而秀絕。對於當今很多生活於都市叢林中的人來說,邊城就是理想中的桃源。沒有壓力,只有至真至純的,讓身心放松的自然山水。邊城的生活究竟是怎樣一種境界?終於,我們背起行囊,走進了沈從文先生的故裡--湘西鳳凰,去追尋夢想的家園……

古城·沱江

到達鳳凰縣正值黃昏,我們迫不及待地趕往古城,找尋沱江吊腳樓的記憶。來到有著數百年歷史的虹橋,便到了古城,沱江也映入眼簾,雖然河水已不再是沈從文筆下的那般清澈,顯然已沾染了太多現代文明的印跡,而經歷了風雨的吊腳樓依然屹立河邊,在暮色中構成了一副美麗的圖案。進入古城,一條條老街有著太多值得回味的東西。一座座古舊的民居,大多已改為商鋪,穿行其間,一不留神便撞進了歷史。老街客棧很多,田興恕故居便是很有特色的一家。田是清末的貴州提督,其子田應詔是孫中山麾下的陸軍中將,據介紹,田家的後人如今都已在國外,目前這座將軍府不僅是個景點,田家的友人還將其改成了家庭旅館。高大的正廳裡,幾副大畫像講述著將軍府的歷史,而服務員正忙碌著排置桌椅,准備給客人開晚飯,兩側的正房也全都改成了客房。試想,住在這樣一所老房子裡,會是怎樣一種感覺?

暮色中的古城與沱江顯出幾許凝重,而清晨的鳳凰則多了一份靈秀。第二天一早,我們又來到了虹橋,古城剛剛從睡夢中醒來。古城中的孩子背著書包或提著塑料袋穿過虹橋出城讀書,而一些婦女或是更小一點的孩子背一竹簍的蔬菜走進古城,大約是給城中的飯鋪送菜吧。一城煙黛,半籠寒江,沱江水面一層薄薄的霧氣,使江水、吊腳樓、古城和背後層層疊疊的青山有些朦朧,仿佛是寫意山水的墨被暈開,淡淡的。遠遠可見一座磚塔,令我想起了《邊城》裡那座曾經圮坍又重新修好的白塔。

乘船游沱江是觀光客必不可少的游覽項目。傍晚,我們也乘上了窄窄扁扁的小船,與沱江親密接觸。船從北門碼頭出發,北門附近的江面是我所見的沱江最美的一面,水不深,極清澈,可見水底的砂石和飄搖的水草,水面倒映著吊腳樓的影子,風一吹,波光粼粼,揉碎了一江的碧色。身穿扎染小褂的土家小艄公竹篙一點,小船輕靈地蕩開去,欸乃一聲山水綠,我想起了這句古詩。

沈從文的書桌

到鳳凰,不能不去沈從文故居。正是因為沈從文寫下了那麼多湘西山水的名章,才讓世人了解了這座“邊城”。沈從文的故居,在古城的一隅,離繁華的商鋪區有一段距離,顯出了老宅的幽靜。這是一座始建於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的木結構四合院,1988年政府進行了修復並對外開放。

沈從文出生於1902年12月28日,在這座宅院裡,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期。20歲時,這位年輕人離開了山區,闖入了北京,也從此走向了世界。故居不大,有門廳、天井,左右廂房,後有正廳和兩間正房。門廳和一側廂房現變為陳列室,有沈從文各個版本的文集和他青年時的照片,另一側廂房是書房,掛滿了沈從文的手稿。書房有一桌一椅,桌子已殘破,看得出有不少年頭了,不知道幼時的沈從文是否曾在這張桌上臨過帖。過天井,至正廳,擺放著沈從文的雕像和畫像,並掛有先生與夫人張兆和所書的幾副作品。正廳右手是臥房,有木床、櫃子、一台老式留聲機和兩波段收音機等物件,一張1952年購得的舊藤椅曾是沈從文的愛物,1972年先生從五七干校返家後,一直坐著它來接待客人。如今椅子已很舊了,有多處還用塑料繩補過。另一間正房也是我最感興趣的。有一張架子床,是沈從文的出生之處。可惜床上的花紋雕刻是後來加上的,原有的已損毀。房中另一件引人注目的家俱是一張書桌,沈從文的《邊城》就是在此上寫作的。書桌很大,155釐米長,79釐米寬,在上面寫作鋪得開,配上一張梓木太師椅,一定可以文思如泉湧吧。

鳳凰之子

鳳凰縣城不大,又在山中,但卻是人傑地靈,出過不少名人。虹橋上的邊城書社裡,大大的招牌寫著出售“鳳凰之子系列叢書”。這“鳳凰之子”除了沈從文之外,便還有熊希齡和黃永玉。

熊希齡,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人稱“熊鳳凰”。熊希齡的故居在北門附近的文星街,與沈從文故居一樣是一處靜謐之所,不知是不是當地怕打擾兩位名人,所以故居周圍都較少商鋪。熊氏的故居建於1868年,熊希齡的父親時任守備兵,是個軍官,身為漢人的他娶了一位苗家女子,也許是因為異族通婚,生下的孩子特別聰明。熊希齡幼時便有神童之名,人們便將熊氏宅院所在的街巷命名為文星街,一直沿用至今。熊希齡在此居住至12歲,後隨父遷至懷化芷江縣,1898年因避袁世凱權勢,又回來住了4年。熊希齡的故居現在還保留當時的建築格局,正廳有他的銅像與照片,左手就是他當年的臥房,現在則掛上了熊希齡的全家福,66的熊希齡與第三位夫人33歲的毛彥文結婚後的合影等照片。穿過臥房是以前一家人休閑的場所,屋正中有一個五角形火炕,頂上的鬥式天窗透出亮光。冬日裡,幼小的熊希齡就是在此烤火,而母親則在一旁做針線。正廳右手是熊希齡母親吳太夫人的臥房,也是熊希齡的出生地,牆上有一封他寫給母親的家書,流露出拳拳赤子之心。

黃永玉是當代大畫家,也是沈從文的表侄,他的奪翠樓就在沱江虹橋邊上,有著漂亮的飛檐,老遠就能看得到。奪翠樓是私宅,我們無法進入一睹風采,只能隔著沱江猜想它的脫俗雅致。熊希齡相隔時間太遠,只能心中敬慕,但提起黃永玉,古城裡的人都很親切,總會給游客說上一兩段老人的故事。老人忘不了故裡,時不時回來小住,今年就回來了兩次,人們可以看見他叼著大煙鬥,樂呵呵地在虹橋上轉悠。黃永玉為人灑脫,城中他的題字不少。我們特地走訪了他題字的一家理發店,門楣上“滿面春風”四字很是形像貼切。曾為黃老理發推拿的王師傅正在為客人剪發,他熱心地招呼我進店。據王師傅介紹,黃老幾乎每次回鳳凰都會到店裡來,看來,老人在家鄉人心目中,人緣還真不錯。


精選遊記: 湘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