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之行--凱裡-雷山-榕江-從江-三江-龍勝-陽朔

作者: cgt_cgt

導讀黔東南之行2003年2月4日(初四),一行五人:政委陳,隊長黃,付隊長張,攝影師梁,年青人朱,坐K111(上海—貴陽)上午九點十分從上海准時出發,到達黔東南凱裡是第二天的(初五)中午1:10分。火車站門口有中巴1元/人直達汽車站。到西江的班車下午有1:00、2:00、3:00的,我們正好趕上下午2點的中巴,到西江的車票不在窗口買,上車直接買就行,這車不很准時,一般� ...

黔東南之行2003年2月4日(初四),一行五人:政委陳,隊長黃,付隊長張,攝影師梁,年青人朱,坐K111(上海—貴陽)上午九點十分從上海准時出發,到達黔東南凱裡是第二天的(初五)中午1:10分。火車站門口有中巴1元/人直達汽車站。到西江的班車下午有1:00、2:00、3:00的,我們正好趕上下午2點的中巴,到西江的車票不在窗口買,上車直接買就行,這車不很准時,一般坐滿了會提前一點開,如坐不滿那可能要延時,說不准。到西江一路是盤山路,路不太好,是一條新開的石泥路,路程較近,大約60公裡,原先到西江是要到雷山繞道走的。(在車上我們的副隊長張,與一姑娘聊得挺熱乎的,我們還在嘀咕怎一出門就想找女孩了!)

我們到達西江2個多小時,4:00多一點。正好,太陽西下的時候,千戶苗寨是在山的西面,從山頂看下去,在西陽西下的日暉照耀下,顯得特別突出、壯觀。在一片樹木稀疏發黃的山坡上,就像平臥著的兩只牛角組成的吊角樓,顯得格外的醒目。美哉!烏呼!“汗不啦”!(借用侗族語,歡呼的意思)

汽車延著山坡往下一直向寨子滑去,我們沒到寨子,在山坡的中間就讓提前停車下了車。付隊長張抓緊留下了小宋的電話(我們後來知道在車上那姑娘姓宋)。開始拍照,看夠了,拍足了,延著路進了寨子----西江。(苗寨在山的西面,因此拍片的同志最好算好時間在下午3點以後,還可以看到日落呢)。其實現在的西江已很發達了,不用說通電、通水,還有中國移動、網通、聯通、交通等等,統統已通。小旅館也很多,除過節還有一些民族的服飾外,在平時已很難看見民族的服飾了,要不是吊角樓的存在,還真以為是一個漢族的村莊呢。

(當然,我們這次的旅行最大的感受是,不管後幾天的侗寨、芭沙民族(苗族的一派),那怕就是陽朔,從第一站開始就感受到了村民的淳樸、熱情和友好。)

經濟意識在他們那邊還剛剛起步,還沒有到爾虞我詐的地步,消費也非常的公道、合理,仍至還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的便宜。在西江我們住在鎮街中的一家叫苗族旅館,每人6元,房間還算可以,主人是一年青人,挺和氣、熱情,吃住一條龍服務,以腊肉、腊腸為主要肉制品,圍爐是他們那邊的就餐形式,不管客人或自家,把腊肉、腊腸一切、一個火鍋圍爐上一擱,再弄一大盤青菜之類的就開始用餐了,還挺有味道的。我們到寨子,付隊長張急著與小宋聯系,想到她家看看(主要是張有點想她了),果真小宋來了,很熱情,邀請我們到她家做客。她家在苗寨的最高處,繞過各苗戶人家崎嶇的山路,路邊樓內家家戶戶養著豬,環境有點髒(中國的農村大多一樣)。

苗寨幾乎千篇一律地建在斜坡上,在建造時它要將低處先用石塊或用木柱起平,有個平面後再在平面上搭房,為了防潮或許是為了附屬用房的需要,往往將房子離空造,上面住人,下面堆柴或養家蓄等。這就是苗寨的吊角樓了。

不多時小宋的家就到了,此時太陽已西下,晚霞映紅了天際,小宋家有7個弟妹,她是第三,上有兩個哥哥,下有4個弟妹,家境不富有。雖然小宋打扮得挺清爽的,牛仔、手機,聽她講在深圳打過工,為了不麻煩她家,但又推不了她的熱情挽留,決定將副隊長張留下,又為了擔心他喝過度,不能下山,讓攝像師梁留作陪。我們三人下來到街上找旅館。

我們五人結果在西江唯一的一餐飯也是分開吃的。三人在小店買了一只土雞,做火鍋底,喝了一瓶當地釀的米酒,不過這米酒不怎地,沒有我們浙江溫州地區的“老白干”好喝。後來知道他們倆在小宋家吃的與我們一樣,味道也一樣,只是他們更多了一份色彩。

第二天一早6點起床。昨晚我們已與中巴駕駛員聯系好,他的車是早晨6:30分從西江出發到雷山的(西江到雷山最早的班車是6:30、9:00)。等我們洗漱完畢,中巴車也來了,我們上了車,司機開著大燈,拼命按喇叭,告知車要出發了,一直弄到7點車上才稀疏有了一些人,差不多快到天亮了(因是山區,天亮得晚),車終於出發了。延著雷公山脈,盤旋前進,中巴一會兒像老牛拖破車吃力地往上爬,一會又像脫了繩子的野馬驚險無經,問了司機,最高處有近海拔2000米高。

40KM的路,10點多到達雷山。

每人在路邊小店吃了一碗2元錢的米粉,就在路邊等榕江的車了,很快車來了,很破,還好有坐位,一路顛簸,下午2點到達了榕江,雷山到榕江120KM。

按計劃到章魯看鼓樓和榕樹,一人坐了一輛突突車,2元/人,其實我們這次旅行的最糟糕的地方就是這裡了,門票5元/人,一個去年剛建完的所為侗寨鼓樓,河邊有幾棵不算大的榕樹靜靜地躺著,榕江的污染,不值一看。坐車返回縣城。當時因為沒有仔細看地圖,其實我們要去的宰蕩就是一個方向的,本來可以路邊搭車去黎平的車就可途經豐登(宰蕩在豐登的山上)。等車時間很長,這時已近下午3:00了,就包了一輛三排的農用車50元錢,50分鐘到達豐登。如果不包車只要4元/人就夠,但一路要接客,浪費時間,當然包車談的好的話40元也走。

到了豐登下車,有個新開發的建設基地,聽說是國家級的,要將豐登村遷出來。

宰蕩不錯,在一個不算太高的山上,穿過豐登村,延著山間小路一路往上,走了近2個小時,當晚我們宿支書弟弟的家裡,老楊。村裡唯一他家開了家小日用店,店裡沒有賣吃的,只供應村民一些最基本的日用品。村民們都很友好,小孩子圍著一圈,都挺可愛、淳樸,生活條件比較艱苦。在很簡陋的房間內我們5人安頓下來,住宿費5元,吃飯也在他家,向他買了一只土雞,12元1斤。在吃飯的時候唱大歌的十幾個小姑娘已換上民族盛裝准備好在門口等了。(這是我們讓他們安排的,唱大歌起碼十人以上,每人10元)。

村長的女兒進來一個一個敬酒(當天村長外出了),唱完一個歌,就讓你把杯中的酒喝完,表示尊重。吃完了晚飯便到侗寨鼓樓聽大歌,村民們也像過節一樣紛紛趕來湊熱鬧,在鼓樓中央點燃了煹火,冉冉生起的火苗,映得大家臉彤紅,侗族姑娘在和聲的伴唱下,輕輕地唱起了歌,顯得特別的漂亮,好聽。這是我生平第一次聽侗族大歌。大歌是侗族人在歡慶時節的一種傳統的表達形式,流傳甚遠。現在隨著現代文明的侵入,侗族人也已慢慢漢化,有很多年青人已不再學唱大歌了,侗族除大歌外,那就是稱小歌了,小歌主要是青年人談情說愛,為表達自己的心意即唱的對歌,現在幾乎已聽不見了。這一晚是我們出門最開心的一晚,手牽手與侗妹妹們又是跳,又是唱,直到晚上10點多才告結束,還意猶未盡。

宰蕩全稱:榕江縣載麻鄉宰蕩村。

宰蕩村還基本保持著較完好的侗族習俗,由於交通不便,與外界接觸不多,村子不大,只有百來戶人家,加上來的人並不多,過著安閑寧靜的生活。在宰蕩不到的一個地方,另有一個村叫宰侗,因時間原因,沒有再去,估計與宰蕩也差不多。

第二天一早(初七),天有點山雨,像雨又像霧,地濕濕的,很滑,天朦朦亮,下山了。差不多花了與上山同樣的時間到了路口,這是一條榕江至黎平的公路,到榕江的車很多。我們仍坐了一輛農用車5元/人,十點回到榕江。買了車票,下午2點來到了從江。

在車上我們遇上了小黃的三個侗族姑娘和一個領隊。

他們是在貴陽某個場所唱歌表演的,春節剛回家,已有一年多沒有回家了。一路上我們聊侗族的事,用在宰蕩學的指關節算生肖(侗族人是用手指來算生肖的),三個女孩挺活潑的,還與我們對歌,安靜的車上一下子熱鬧起來,笑語一片,她們熱情邀請我們到他們家鄉玩----小黃。本來我們是有打算到小黃侗族去的計劃的,加他們的介紹,熱情邀請還真猶豫起來。到了從江,最後決定還是放棄了。原因很簡單,時間緊,我們要留出時間放在陽朔,如果到小黃的話必須要住一宿,那麼時間上就不夠了,再加上宰蕩侗族大歌已聽過了,雖然小黃的寨子更大,唱歌的人也會更多,名氣也大,還是放棄了。

在從江叫了一輛小面的,50元到芭沙來回。現在去芭沙的路都是油路,挺好,汽車一直開到芭沙村口,滾支書接待了我們。芭沙在50年代時中央民族大統一時期,將芭沙民族劃歸苗族,但他與苗族實在是天囊地別,不管是服飾也好,信仰也好,生活習俗都不一樣。在村裡有一大石碑上還寫著“芭沙民族”四個字。看來從他們的內心是不願劃入苗族的,但芭沙實在太小了,人口也不過2000人。男人們頭頂留著像牛角一樣的發辮,腰間插著刀,以前還有槍,現在已全部收繳了。有幾個人有槍的,也必須要登記在冊了。所有的男女村民倒都還穿著民族服飾,以自染的黑色布為主,信奉太陽,在節日裡他們會在一起對著太陽吹蘆笙,以祈禱風調雨順。年青人談情說愛會在山坡上打一火堆,邊烤火,邊戲玩。滾支書一直陪我們晃玩整個村子,回到村頭,每人給了他6元錢算是門票錢了。

回到從江。

因為從江到龍勝的車已沒有了。只有3:00最後一班到三江的車,我們只好坐上到了三江。

本來在三江我們可以去程陽風雨橋的,結果為了趕路,也沒有想起來,吃了晚飯,包了輛小面包150元就趕到了龍勝,這時已晚上10點多了。

初八(8日)一早6點,在龍勝包輛面包車,100元,直奔龍脊,1小時後到了龍脊停車場,收門票的還沒起床,5人省了150元,上山來,天空大霧朦朦,可惜!在攬月閣吃了早飯後,霧還是沒有想退的樣子。這時我們隊長黃已體力不支,不想爬了,說是回到停車場等我們。那知道這一等,我們的後面旅程就只剩四人了。龍脊是不需要走回頭路的,隊長黃自作主張去了龍勝溫泉(離龍脊60KM),後因公司有事,他提前回家了。

在龍脊山上,我們還認識了廣州暨南大學的兩女生,正好是一路同行,雖少了隊長,但也不寂寞,一路歡聲小語。就是照片沒有拍成,霧實在太大了,但可以看出,龍脊梯田確實很壯觀,是攝影的好地方,有機會一定再會去一次。當天下午我們趕到了桂林,買了四張11日的機票,就直奔陽朔了。桂林去陽朔的車在火車站停車場坐,每10分鐘一班,10元/人,在陽朔宿了三天,整正玩了2個白天,很過隱。我們的內容是這樣的:

住在西街,世界聯鎖青年旅社,30元/人天。(陽朔最有名的菜是啤酒魚,是用離江裡的鯉魚做的。陽朔有三寶:辣醬、乳腐、三花酒。)

初九(9日)在旅社叫了導游30元/天,借了自行車,20KM到白沙鎮,遇龍河漂流,6小時,過隱!落差雖不太大,但山水間,透著一股世外桃園的景像,美極了!幾乎沒有什麼游人,偶有幾個“驢子”從沿河走過,午飯也是在河邊農家在河邊搭的棚裡用餐,魚菜都是最新鮮的,好吃的豆腐魚,鮮美極了。

漂到大榕樹工農橋導游已將我們自行車運過來了,這裡是陽朔有名的大榕樹公園,也是劉三姐的老家。我們一行延著鄉間小道(陽朔專門有供自行車愛好者的行進線路的,陽朔有出售手繪地圖,上面均有標示)20KM,回到旅社,晚上在西街吃啤酒魚。在陽朔西街最好吃的啤酒魚還是在街口左側的一家大排檔,價廉物美。酒吧裡的也有,但有可能你點了以後,服務員就是從大排檔裡去拿的,要注意了。當然你要是求個環境,就無所為了。

初十(十日)7點,坐車到楊堤30KM,延離江步行25KM到興坪鎮,就是20元人民幣的圖案,黃布倒影的地方,坐中巴回西街。

到此我們的旅程已基本結束,當然陽朔還有一些可玩的地方,如菩薩岩、寇岩、世外桃園等這些有的是岩洞,有的是人造的,我均不感興趣,都沒去。

離江與遇龍河,離江更像一條運河,水的污染也大,有旅游船行駛,但山勢較大、壯觀;而遇龍河更像一個含情脈脈的鄉村女孩,淺、清、靜,山腳下有大片的油菜田,黃花在陽光的襯托下,顯得格外的艷麗,村落在起伏不停的山峰下顯得那麼的遙遠和古老。總之陽朔的美,很自然,很純樸,很甜美。使你輕松,使你向往。一次一次的呼喊:“汗不啦”。

全程公路裡程500多公裡,上海坐K111火車到凱裡,桂林坐飛機回上海。共11天。

這次旅程的線路圖示:(圖示上有下劃線的,表示去過)


精選遊記: 凱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