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清一中“陶英簃”陶藝制作體驗游

作者: 泰山赤鱗魚

導讀早上八點,我們坐上舅舅的小車,准備去長清一中體驗陶藝制作。汽車在國道上飛馳,我們的心情也愈發激動了。妹妹由於之前已經做過一些陶瓷杯子,所以這次顯得信心滿滿,而我是第一次學習陶藝的制作,所以充滿了期待。 一小時之後,汽車已經停在“陶英簃”陶藝館前面了。由於陶藝館的馮叔叔跟舅舅是很要好的同學,他們一家很熱情地迎了出來。陶藝館門前就有很多 ...

早上八點,我們坐上舅舅的小車,准備去長清一中體驗陶藝制作。汽車在國道上飛馳,我們的心情也愈發激動了。妹妹由於之前已經做過一些陶瓷杯子,所以這次顯得信心滿滿,而我是第一次學習陶藝的制作,所以充滿了期待。

一小時之後,汽車已經停在“陶英簃”陶藝館前面了。由於陶藝館的馮叔叔跟舅舅是很要好的同學,他們一家很熱情地迎了出來。陶藝館門前就有很多還沒有燒制的罐子,向窗子裡看還有一位叔叔正在拉坯,看起來很輕松的樣子,這也勾起了我們的興趣,妹妹也一直嚷嚷著要學拉坯。

我們進去後,馮叔叔說有一批景德鎮的師傅來了,正在忙著拉坯,所以沒有閑置的拉坯機,然後給了我們一大兜陶泥,讓我們先練習“盤條法”。所謂“盤條法”,就是指將泥搓成一些長長的細條,然後由低到高盤起來,是最簡單的方法。我們馬上就開始干起來。舅媽捏了很多泥條,我跟妹妹盤起來。雖說盤起來是很簡單,可馮叔叔來驗收時說我們做的太松了,一拿就掉,於是我們就繼續加固,好不容易才做了個杯子。之後舅舅也加入了進來,我們就開始自由捏泥巴了,進行了簡單的構思後,每個人都開始了自己的創新。我本想用盤條法做個小碗,結果泥巴太軟,一拿起來就走形了,我索性將錯就錯,捏了四個角,再加工了一下,成了個吐舌頭的羊,羊舌頭上可以放煙頭,是個煙灰缸。舅舅做了個大腹便便的人像,舅媽把泥條隨便一擰,變成了兩件藝術品,一個高聳,稱作“峰”;另一個低低綿延,稱作“巒”。妹妹做了一個長鼻子小像,一個“海綿寶寶”,雖說作品不大,但可謂惟妙惟肖。

過了一會,一位大哥哥叫我們去馮叔叔的工作室,說是讓我們看看他的大作。我們立馬跑過去看,馮叔叔說自己的作品剛剛入選了一個國家級的比賽,由於件數不夠還要加班再做兩件成為一組。他的作品是用兩個大小不同的坯子相套,然後中間似乎是一拳砸下去的,將兩個坯子的上部連成一體,再進行加工塑形。他笑言,心情不好的時候對著泥巴砸一拳或者踢一腳,藝術品就出來了。看著馮叔叔專心於自己的創作,我們不忍打擾,就繼續做我們的陶藝去了。

下午,有一台拉坯機閑置,我們就搬到寬敞的地方,要學著自己拉坯。拉坯就是指把陶泥或瓷泥由泥巴塊做成規整的盤子、碗或瓶子的過程。這個過程看起來簡單,但據馮叔叔說,沒有個幾年的練習是不行的。拉坯機上部是個轉盤,下面是腳踏板,用來控制轉盤的轉速。一位正在學習陶藝專業的大學生為我們做示範,他費了好大得勁才做出個陶碗,結果一拿下來,由於陶土太軟,碗就軟的不像樣子了。我和妹妹開始輪番上陣,學著做個東西。沒想到陶土到我們手裡就不聽話了,不是偏離了中心就是邊上走了形,沒做好一個東西,還弄得滿手黏糊糊的泥巴。無奈,我們只能作罷。

舅媽帶著我和妹妹又去看景德鎮的師傅拉坯。只見拉坯師傅先把揉好的瓷泥用力墩到轉盤中心,然後用手扶著泥巴,一點一點往上拔,再在手上沾些水,將泥巴中心處向下摁,不一會中間就是空的了,接著邊修形邊拔高,用了幾分鐘,一個高高的瓷罐子就出來了。馮叔叔向我們介紹,這位師傅至少有十幾年的經驗了,我們看著師傅熟練地制成一個個罐子,驚訝得目瞪口呆。

在觀摩了正宗的拉坯後,我們的作品也有些干了,需要用專用工具進行細致地抹平、添補,讓作品看起來更精致。大約一個小時後,大家的“傑作”都做得差不多了,我和妹妹興奮地拿去給馮叔叔看,叔叔說都不錯,都可以上釉燒制,成為真正的工藝品。

第一次學習陶藝就獲得成功,這使我愈發喜歡這門藝術了。雖說拉坯還是不能成型,但對於初學者來說,我們已經是一個超越。其貌不揚的泥巴,在經過捏造、上釉和燒制後,就變成了獨一無二的工藝品,太神奇了。臨走前,馮叔叔還送給我們了兩大袋子專業的陶泥,讓我們回家捏著玩。

小車飛馳在國道上,我們一行四人望著天邊的落日,分享著制作陶藝的心得體會,那種快樂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


精選遊記: 濟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