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近距離―上博觀“千年遺珍”書畫展

作者: 阮小二

導讀國寶近距離―上博觀“千年遺珍”書畫展這展覽如果你沒去看,你甚至不知道自己的遺憾有多大...它就是上海博物館,遼寧博物館,故宮博物院聯合舉辦的“千年遺珍-晉唐宋元書畫國寶展”。 開展前,就由上博網站查得七十二件國寶目錄,心血來潮,決心對照<二十四史>(裨史,野史不用,況且家裡也沒有)把每位大師生平列傳抄錄,待到畫作前展讀,是謂“臨紙想其風 ...

國寶近距離―上博觀“千年遺珍”書畫展這展覽如果你沒去看,你甚至不知道自己的遺憾有多大...它就是上海博物館,遼寧博物館,故宮博物院聯合舉辦的“千年遺珍-晉唐宋元書畫國寶展”。

開展前,就由上博網站查得七十二件國寶目錄,心血來潮,決心對照<二十四史>(裨史,野史不用,況且家裡也沒有)把每位大師生平列傳抄錄,待到畫作前展讀,是謂“臨紙想其風采”。最後該活動無疾而終,原因有:1有佚名畫作。2有諸多名畫家正史無傳。3歐陽詢書獨步當時,正史之中書畫之藝地位不高,<舊唐書>歸入儒學列傳;<元史>趙文敏傳洋洋近四千言,僅百余字曰其書畫冠絕古今,又說其經濟,文章之才為書畫所掩;傳閻立本倒是盡寫丹青之事,外加一句“唯善於圖畫,非宰輔之才”,如此,大師風采就要大打折扣,也罷。

2002年的最後一星期六,夫妻倆起個大早,上了杭州到梅隴的火車,再轉地鐵,9點40分趕到人民廣場,綴在長長的人龍後面。直到12點整才進入上博大門,期間計吃點心兩回,喝了兩瓶水,上了回廁所,把廣場上買來的<文物天地>國寶展特刊從頭到尾翻了一遍,到隊伍最前頭看了四回。

又是排了二十多分鐘隊方才進入一樓展廳,先決定貼著玻璃幕隨人流緩慢蠕動,把每一件國寶都嵌入眼裡,腦裡,心裡。哇!赫赫巨跡<鴨頭丸貼>,華夏山水的最早贊詠詩<游春圖>,主角鮮妍明麗的<簪花仕女圖>,原先只見過黑白印本,現在覺得它秾艷逼人的<高逸圖>......美如此源源而來;加上參觀人牆前堵後擠,著實叫人喘不過氣來。倆人當下決定串出人流,看哪兒空先看哪兒,誰知就此留下一大遺憾。

相距20釐米品味原跡,與看印刷品確是大不相同,無話可說。

蘇軾居宋四家“蘇黃米蔡”之首。坡公名帖<黃州寒食帖>,<赤壁賦>今存台灣,<行書答謝民師帖卷>乃大陸所藏佳帖。該帖是坡公復友人的關於文學創作的書函,文中多有精妙見解,法書紙精墨妙,筆法“蘇”味濃郁,奇倔剛勁﹑酣暢淋漓。帖前少人駐足,本人在前留連一刻,通讀﹑欣賞,旁有保安對人言:二樓看<清明上河圖>請到四樓排隊,大概要排到吃晚飯了。本人有不平:蘇帖揮灑了北宋的精﹑氣﹑神;<清明上河圖>涵蓋了北宋的山﹑川﹑景,人氣卻相距霄壤。不過料想坡公有知,以他“一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襟胸,定覺平常。

中國古代書畫的卷軸形式本身也是一種文化,與畫芯形成整體藝術效果,不可分割。因其不可分割,又可以重加裝裱,故如網上跟帖,越來越多,越來越長。有附庸風雅,數行臭字,以求附名畫名帖而不朽者;有睹物感情而留言者;更有得畫後視為已物,在“畫眉”,“畫眼”,“畫胸”,“畫腰”,“畫腳”各矜“五福五代堂古希天子寶”,“壽”,“古希天子”,“乾隆御覽”,“太上皇帝”印者(人言:他總是雅得那麼俗。信然)。專注於鑒定的人員一定喜歡滿紙題詩及畫心上六十多方印文的<浮玉山居圖卷>,因為立馬證明它流傳有序。相比之下,本人更愛大幅中難得有幾方印的高克恭<春山欲雨圖>,還是原味的淡好。

歷經千年的卷軸畫,無論如何細心地卷舒,總會對畫產生多少哪怕看不見的損傷。因此,它們也就絕絕大大多多數時間靜靜躺在地宮裡(上博是難得的一例外!),別說尋常百姓,就是鑒定大家可能也難得一見。由於保存於深閨,對創作年代﹑畫師的判別多僅限於一些名鑒定師互憑古籍或跟帖打口水戰,少有建築﹑造紙﹑紡織﹑無損檢測,同位素等行業專家介入。

看經西畫浸淫的國畫大師傳,常有終日於盧浮宮臨摹名畫之舉,故當今油畫風靡四海,老外之博物館傳播居功至偉。反觀自己,是否由文物性的裝裱形式面自陷封閉,我不敢說。說國畫走向世界,是否是博物館先面向世界,可喜上博已邁出一大步。

想太多了,還是回杭州吧。

回杭列車上,對著<文物天地>國寶展目錄回想一下,記漏看<五牛圖>,<伯遠帖>,<仲尼夢奠帖>,又是人生一大憾事啦!


精選遊記: 上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