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妃墓,有一種美麗叫遙遠

作者: 山水不系舟

導讀 香妃墓,有一種美麗叫遙遠 打開中國版圖,從經度上看,新疆的喀什,應該是中國最西部的城市了,這,也是我走向中國西方最遠的地方了。 從踏上這塊土地開始,無論是坐公交還是逛街,人們所說的話幾乎全是我聽不懂的維吾爾語——他鄉的感受如此強烈這還是我出行的第一次。 到喀什一定要去看香妃墓,這幾乎成了旅行者的功課。香妃,一個被迷霧籠罩著的美� ...











香妃墓,有一種美麗叫遙遠

打開中國版圖,從經度上看,新疆的喀什,應該是中國最西部的城市了,這,也是我走向中國西方最遠的地方了。

從踏上這塊土地開始,無論是坐公交還是逛街,人們所說的話幾乎全是我聽不懂的維吾爾語——他鄉的感受如此強烈這還是我出行的第一次。

到喀什一定要去看香妃墓,這幾乎成了旅行者的功課。香妃,一個被迷霧籠罩著的美女,若隱若現地在歷史上閃爍了三百多年之久,而且越閃越亮,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在紅極一時的電視連續劇《還珠格格》裡,那個一身白衣裝束,和小燕子爭強鬥勝的西域姑娘,有些任性,又有些豪爽,曾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像。難道,那就是歷史上的香妃?

不太大的城市,走起來根本不必乘車,一路走下去,滿眼都是風景。從高台古民居出來,是清澈的吐曼河,然後順著大巴扎北的那條路一直向東三公裡的樣子,就在公路北側有一條長著高高青楊的小路,路牌上就明確地標示著“香妃路”了。

香妃墓前是一個四方形的小廣場,廣場上的人卻都說著漢語,看來,這都是些像我一樣的外地人從遙遠的內地趕到這裡,去吊唁一個美麗的故事。

右側是高高的伊斯蘭風格的大門莊嚴肅穆,左邊是巴洛克風格的禮拜堂充滿異國情調。走進大門,向東拐向另一個大院,面前出現一個巨大的拱形建築,四角高高聳立著尖塔,其形狀好像是印度的泰姬陵。這,便是大名鼎鼎的香妃墓大殿了。

一位維吾爾族年輕女導游,帶著人們走進墓堂,隔著欄杆,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排排墳墓,每個墳墓上又都蓋著不同顏色的布。通過女導游的講解,我們才知道,這裡,原來是一個回族貴族家族的墓地,一共58個墓穴裡埋葬著這個家族的五代72個具遺骨。只是在這58個墓穴的最後一排最後一個墓穴裡,才埋葬著如雷貫耳的香妃。

關於香妃的來歷眾說紛紜,其中一則故事非常動人。傳說她“玉容未近,芳香襲人,既不是花香也不是粉香,別有一種奇芳異香沁人心脾”。這個遍體香氣的女人原是新疆回部酋長霍集占的王妃,回部叛亂,霍集占被清廷誅殺,將軍兆惠將香妃生擒過來送與乾隆。乾隆見其貌美而且香氣襲人,下旨收其為妃。可是,倔強的香妃心懷“國破家亡,情願一死”之志,始終不從乾隆,最後惹得皇帝震怒,將其賜死。死後,幸得乾隆恩准,將其屍體運回家鄉安葬,這才有了今天的香妃墓。

這個版本的迷人之處,是香妃那不畏皇權的獨特個性。試想,在中國古代,一介女流,能被天子看中,而且是非常有作為的乾隆大帝看中並選為妃子,那可是一步登天了!可這位邊疆小女子,硬是至死不從,最後為此香消玉殞,在中國的歷史上,不,恐怕是在世界歷史上,能有幾個這樣的女性呢?

不過,在女導游的嘴裡,我們聽到的是又一個版本:說是香妃本名買木熱•艾孜姆,自幼身體生香,被稱為“伊帕爾罕”(香姑娘)。也正是因為體香,才被清朝皇帝選為妃子,賜號“香妃”,大加寵愛。讓人遺憾的是,香姑娘進入皇宮後不長時間,就因為思念家鄉和不服京城水土病故。去世後,乾隆皇帝尊重回族人的風俗,由124人抬運棺木,歷時3年運回故鄉,安葬於阿帕克霍加墓中。那位女導游信誓旦旦地指著主墓室中的一乘駝轎說,那就是當年運屍時從北京帶來的。此傳說流傳甚廣,影響也最大,大有取代正史的氣勢。

這個版本應該說是最官方的版本了。它所表達的信息是皇恩浩蕩,中央政府和邊疆少數民族的和諧關系。不過,從清朝的大政方針上看,每一個帝王都非常重視少數民族問題,除了為少數民族僧侶修廟、冊封教職外,再就是皇家子弟與少數民族首領子女聯姻(歷史上稱為“和親”)。應該說,這個版本基本上反映了清朝歷史的真實。可是,它是不是真正的史實呢?

到底有沒有香妃這個人?乾隆皇帝真的娶過一個新疆回族女子嗎?好刨根問底的我不禁向著浩如煙海的史籍求證起來。好在有一部完整的清史,皇帝的大事小情都記載得清清楚楚。

經過求證到底有了點兒線索。在乾隆的眾多妃嬪中,雖然沒有“香妃”其人,但確實有一位信奉伊斯蘭教的西域妃子,那就是容妃。並且,容妃的入宮還與大清王朝平定新疆的大、小和卓木之亂有關。

遠在明朝後期,有一位伊斯蘭傳教士叫做阿基•買和買提•玉素甫霍加的人在喀什噶爾傳教漸漸為人所知。他死後,他的長子阿帕克霍加繼承其衣缽,繼續傳教,深得人心後並一度奪得了葉爾羌王朝的世襲政權,在其權力顛峰時期統治了喀什噶爾、葉爾羌(今莎車)、和田、阿克蘇、庫車、吐魯番六座城市,成為十七世紀的白山派伊斯蘭教的首領,南疆的最高統治者。香妃,就是阿帕克霍加的重孫女。

雍正十二年(1734年)九月十五日,香妃誕生在在阿帕克霍加家族,當時人們習稱西域貴族為和卓,所以香妃又叫和卓氏,本名買木熱•艾孜姆。其父為第二十九世回部台吉(貴族首領)圖爾都。乾隆二十年五月,清軍進軍伊犁,二次平定准噶爾叛亂,解救了被准噶爾拘禁的葉爾羌、喀什噶爾封建主瑪罕木特的兩個兒子:大和卓木、大和卓木。不料兩年以後,小和卓木殺死了欽派的副都統阿敏道,自稱巴圖爾汗,大和卓木也據守喀什噶爾,兩相呼應,稱雄南疆,開始了大規模的武裝反清。此後,同是一個家族的圖爾都台吉等不願歸附分裂的部落,配合清軍,於乾隆二十四年,徹底平息了大、小和卓木的叛亂。

乾隆二十五年,圖爾都等五戶助戰有功的和卓,及霍集斯等三戶在平亂中立功的南疆維吾爾上層人士應召陸續來到北京,拜見高宗皇帝。乾隆令他們在京居住,並派使者接他們的家眷來京,封圖爾都等為一等台吉。圖爾都27歲的妹妹也被選入宮,冊封為和貴人(即香妃)。顯然,這是乾隆皇帝統一新疆後,實行“因俗而制”的政治需要,即政治聯姻。

貴人在清朝後妃的八個等級中,屬於第六個等級,其前有皇後、皇貴妃、貴妃、妃、嬪,其後有常在和答應。由於和貴人入宮時帶來了祥瑞(從南方移栽到宮內的荔枝樹,竟結出了200多顆荔枝),很得皇上的青睞,也很受皇太後的喜愛。因此在和貴人入宮後的第三年,即乾隆二十七年五月十六日,皇太後降旨,冊封和貴人為容嬪。她的哥哥,原封為一等台吉的圖爾都,也因平定叛亂有功而同時晉爵,封為輔國公。乾隆三十年春天,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攜皇太後、皇後、慶妃、香妃、圖爾都以及大學士傅恆等王公貴戚1000余人同行。一路上,乾隆對容嬪格外恩賞,前後賜給她80多種口味適宜的飯菜,其中就有名貴的奶酥油野鴨子、酒燉羊肉、羊池士等。

這之後,香妃的俊俏和異域情調進一步贏得乾隆皇帝的垂愛和信任,乾隆二十三年六月,皇太後懿旨,將她由容嬪晉為容妃,並由賞給處為她准備滿洲朝服、吉服、項圈、耳墜、數珠等等。同年十月,受命為正、副使的大學士尹繼善、內閣學士邁拉遜,持節冊封容嬪為容妃,冊文曰:“爾容嬪霍卓氏,端謹持躬,柔嘉表則,秉小心而有恪,久勤服事於慈闈,供內職以無違,夙協箴規於女史,茲奉皇太後慈諭,冊封爾為容妃。”這一年,香妃35歲。

三年以後,乾隆又攜香妃等六位妃嬪東巡,游歷泰山,拜竭孔廟。由於乾隆三十一年烏喇那拉氏皇後亡故,乾隆聲稱不再立後;乾隆四十年,皇貴妃又被賜死,因此,到這個時候,容妃在乾隆的眾多後妃中已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乾隆四十六年正月十五日,皇帝在圓明園設宴會餐,容妃已入主了西邊頭桌的首位,到同年十二月乾清宮大宴,容妃又升格到了東邊坐桌的第二位。這時,容妃已48歲,到了她地位與殊榮的頂峰。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九日,容妃離世,享年55歲。

關於香妃(容妃)死後葬於何處早有定論,那就是被孫殿英所盜挖的清東陵,距乾隆皇帝墓很近的裕陵妃園內。與她一起倍伴乾隆的,還有其他34位女人。據稱,1979年10月,一名女工偶然在清東陵發現“香妃墓”坍塌,一具棺槨被盜墓賊橫置於棺床上,一個頭骨隱匿於灰漿中,從而逼迫國家不得不進行搶救性發掘,一批有關香妃的文物出土,一下子揭開了真實香妃的面紗。而在這之前,人們傳說的那些幾乎都被當成了信史了!

原來,真實的香妃死後還陪著皇上,而喀什的香妃墓裡,裝著的只是香妃生前的衣物,俗稱“衣冠塚”了。

在參觀完香妃墓准備離去時,在門口處,幾個古裝打扮的維族女孩子要和游客照相,這當然是要收費的。在她們的後面立著的,還有一張香妃的畫像。仔細一端詳,那幾個女孩子真的和畫像上的香妃有幾分相像呢!

本以為人們都是斯空見慣了的不會去花錢與美女照相,可還是有幾個人走過去和這幾個山寨版的香妃合了影。於是讓我覺出了,人,追求美的欲望始終存在大腦裡。也許,這種追求會伴隨著人的一生。有時,甚至當人們的美好願望一時達不到時,也會生出許多聯想讓它達到。香妃,不過是中國歷史長河中一個極普通的少數民族女子,因為在那個年代,被選進皇宮裡。歷史便賦予了她傳奇色彩。在一片朦朧的色彩中,社會底層的人們把她描繪成了一個敢於反抗皇權的烈性女子、統治者則把她看成是一種民族和諧的化身,這也許是順應了人們的心理要求。但是,我們看到,它,與歷史的真實卻相去甚遠。而且,這種時空和心理間的距離越遠,人們賦予它的理想就更強烈,這便是另一種美麗,一種遙遠的美麗。

走出香妃墓的大門,回首那圓拱型的建築,隱隱還有一股英氣縈繞在它的上空。從喀什到北京,那是一個多麼遙遠的距離啊。想當初,一個弱女子隨兄遠離家鄉,跋涉在黃沙大漠之中,歷時幾個月進入完全陌生的皇宮,能在眾多妃嬪中站住腳,得到帝王的賞識和信任,這實在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所以,不管是人們怎樣地虛構她的故事,都是可以理解的。也許,正是這種遙遠的虛構,才能表現出她的美麗。


精選遊記: 喀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