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心靈去旅行(桂西南越南柬埔寨22日獨行)--第十九日柬埔寨暹粒

作者: _gf528931135001****

導讀11.12柬埔寨暹粒-吳哥小圈 早上4點多起床,雖然略有疲憊,但仍然興奮。和丁丁、夾子道別,依然帶上酒店為我們准備的早餐,由tutu車司機帶上我們前去小吳哥看日出。 五點的吳哥一切靜悄悄,早上還略有寒意,特別是風吹在身上的感覺,有些冷。坐tutu車必須穿長袖衣服。而且要有帽子的,擋風。清晨的時候,街上唯有這些趕去看日出的車輛行駛在路上,在入口處剪過當天� ...

11.12柬埔寨暹粒-吳哥小圈

早上4點多起床,雖然略有疲憊,但仍然興奮。和丁丁、夾子道別,依然帶上酒店為我們准備的早餐,由tutu車司機帶上我們前去小吳哥看日出。

五點的吳哥一切靜悄悄,早上還略有寒意,特別是風吹在身上的感覺,有些冷。坐tutu車必須穿長袖衣服。而且要有帽子的,擋風。清晨的時候,街上唯有這些趕去看日出的車輛行駛在路上,在入口處剪過當天的門票,我們直奔小吳哥。景區內的路面上就熱鬧一些,有騎車的游客,有坐tutu車的游客,也有坐car的游客,當然坐大巴的旅行團游客也少不了。到了小吳哥門口,有工作人員查票,根據丁丁她們傳授的經驗,我們入門後直奔左側的水塘。小吳哥是吳哥的標志性建築,特別是小吳哥日出,和巴肯山的日落一樣,都是經典中的經典。看日出,其實需要運氣。之前的essa在吳哥苦守五日,才在最後一日看到了日出。我們的運氣又會怎樣呢?

我們到了水池邊後,才發現早有游客占據有利位置。還有不少長槍短炮架在那裡。我和兩位大哥各自挑自己覺得喜歡的地方,靜靜的等待。我找了一個臨近河邊的位置站著。我身邊是一群蘇州人,姐妹幾對夫妻帶著老娘,姐妹們年紀也都不小,我感動與他們這份心思。這個時候耳邊的聲音大多是中文,只是不同的口音,讓我不由懷疑自己到底身處何方?不過吳哥一向是國內境外游中的熱門地。有此感覺不足奇怪。

天一點點亮了起來,但日出卻遲遲不見動靜。厚厚的雲層遮擋了太陽,只能看到光線。5:45後,來看日出的人群帶著失望漸漸散去。我還駐守在那等待,希望會有所收獲。終於還是迎來了奇跡,6點來說,完整的太陽露出了它的面目,並迅速抬高,日出就在不經意中發生並完成了。我那時就在想,有時等待確實會有不錯的收獲吧。







大多數的人在日出後會回酒店吃早餐,休息之後再返回吳哥游覽。我們聽從了丁丁的建議,直接開始小吳哥的游覽。在游覽之前,先消滅早飯。酒店給准備的三明治很實在,裡面夾滿了奶酪和火腿。每次吃過之後對於我來講,午飯基本就可以省了。在吃飯的時候,一只在哺乳期的狗狗一直看著我們,最終還是給它吃了一些。雖然這些狗狗散落在小吳哥中,不過從來不糾纏和傷害游客。我也羨慕他們能每天徜徉在這美麗的地方。
吳哥寺又稱小吳哥,又叫吳哥窟,是吳哥古跡中最大而且保存得最好的建築,因此“吳哥窟”也被作為整個古跡群的總稱。位於"暹粒"以北約6公裡處,長1.5公裡,寬1.3公裡,因占地面積比吳哥通王城城小得多,俗稱小吳哥。這是吳哥時代藝術鼎盛時期的代表建築,它創立於12世紀中期,為供奉印度教毗濕奴神所建,13世紀後期,變成佛教寺廟。 吳哥寺[1]由東南西北四廊(每廊又分兩翼),西參道、正門、三重回廊及以主殿中央尖塔為中心的五座尖塔所構成。筆直聳立的尖塔頂部殿堂據說代表“天堂”,台階陡而滑,只能手腳並用地爬上去,讓信徒在攀爬過程中體會通向天堂之路的艱辛。以前的台階是沒有扶手的,1973年一名法國女游客失足跌落致死,她的丈夫悲痛之余捐資在台階一側修了扶手,以避免悲劇重演。從此這一側階梯也被稱作“愛情階梯”。吳哥寺裝飾浮雕豐富多彩,刻於回廊的牆壁及廊柱、窗楣、基石、欄杆之上的,令人目不暇接。最常見到的是整牆的仙女浮雕,面帶微笑,頭戴花飾,端莊秀麗。浮雕題材主要取自印度的兩大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東牆是“乳海翻騰”的傳說,敘述毗濕奴的故事,北牆是毗濕奴同天魔作戰的故事,西牆是“神猴助戰”,南牆則是高棉人與入侵者的戰鬥情景。吳哥窟在建築結構和雕塑藝術上的完美使它成為了吳哥古跡乃至整個國家的像征,並且出現在柬埔寨王國的國旗上。柬埔寨古代勞動人民在建造吳哥寺時熟練地運用建築學的一些基本原理,采用透視和對稱的法則,使人們一眼就看到該建築物的全貌。此外,吳哥寺全部用每塊重達8噸的石塊砌起,沒有使用灰漿或者其他黏合劑,工匠們僅僅靠石塊的重量和形狀的吻合就將它們疊合起來。





我繞著回廊欣賞著小吳哥,從外到內。早晨的吳哥的確安靜,雖然也有游人,但絕對可以給自己留下一處清靜之地。回廊上整面牆的雕刻令人驚嘆。不過對於牆上雕刻的內容其實我還是覺得很陌生。遇到有個人請的導游講解的時候,我就聽一段,然後再仔細欣賞。看到攪動乳海這一面的時候,我開始的理解是雙方在拔河。看了英文介紹,仍然感覺迷糊。搞清楚這個故事卻是幾日後參觀吳哥博物館的時候了。









通往塔尖的幾面台階只留下愛情階梯開放著,當站在這樣的台階之下,敬畏之情的確油然而生,如果需要從這樣的台階走上去,手腳並用免不了,並且人多的時候確實危險。想當年建造小吳哥之時,真不知道那些工匠如何踩著這樣的台階將巨大的石塊堆砌起來?因為時間還早,所以上到愛情階梯不需要排隊,甚至還有一段空擋可以站在階梯上拍照。我站在最高處,看四面的建築,贊嘆之情由心底而生。感謝當時的熱帶森林將這片地帶包圍起來。它才得以保存到今日。不然,也許這個地方我們能看到的,也只不過是myson那樣的遺址了。











參觀完小吳哥是9點半的樣子,事實上,小吳哥可以看的地方太多太多。光那些雕刻,就值得看上一天,仙女浮雕,每一個人的神態和動作都不盡相同,臉上的迷人微笑美輪美奐。如果再要探究那些故事和傳說,再多的時間都不算多。而我們,只能作為一名過客,領略它的風采。

按照本來的計劃,第二站是豆蔻寺,但其實tutu車司機卻把我們拉到了聖劍寺(Khan),而這個錯誤因為我的疏忽直到第二日才被發現。導致和司機之間出現了摩擦。這件事先不說,先介紹下聖劍寺。聖劍寺,是柬埔寨吳哥一座建於12世紀阇耶跋摩七世時期的主要廟宇。它緊鄰吳哥城東北方。相傳該寺是阇耶跋摩七世為紀念他父親而修建的。聖劍寺在1927年至1932年曾被修繕過。它是在12世紀時,闊耶跋摩七世為供奉自己的父親而修建的。據說當時大吳哥城正在修建,這裡就成了國王臨時的住所,也就是他舉行朝拜和讀書的地方。在寺中有一塊碑文,是闊耶跋摩七世的兒子所寫。聖劍寺規模宏大,其長方形的圍牆長800米、寬700米。通往寺廟有四條路,在寺廟的門口立著數尊手拿長蛇攪動乳海的修羅與阿修羅,在東西兩邊,有一列長的砂岩石蓮花牆,而蓮花上曾經有佛像,但在濕婆派主持時,他們被毀壞。在聖劍寺東邊入口有一座兩層建築物,相傳這座房子是用來存放聖劍的,它的圓形支柱很像地中海建築風格。從中央聖塔開始,四條狹長的走廊向各個方向延伸,並帶拱頂。在聖塔寺的西面和背面則分別供奉著毗濕奴和濕婆的神龕。看點:聖劍的傳說、珠寶鑲嵌的塔、男性的像征物石器,層層石門、仙女雕塑。傳說中,耶跋摩二世給了他的繼承人一把聖劍,故名。據傳,聖劍寺曾是國王的行宮。

聖劍寺的林迦保存完好,而珠寶鑲嵌的石室雖然現在只能看到牆上遺留下的一個個洞眼,但閉目想起如果全室鑲滿珠寶,將會是何等的耀眼。傳說中的聖劍當然也不復存在,不過聖劍台還依然而在。從一個一個門走入必須彎身通過,因為這些門是給人走的。於是必須顯出人對神的崇敬。除此之外,聖劍寺內的雕刻也十分精美。這個一個半小時的游程,就是目不暇接。











游覽完聖劍寺,原路返回。坐tutu車去了幾個相距不遠的小寺,茶膠寺(TaKeo),托瑪儂寺(Thommaon)和周薩寺(ChauSayTevoda)。茶膠寺是柬埔寨吳哥古跡中一座金剛寶座塔式廟宇,位於吳哥城東、塔布蘢寺西北。1000年闍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V)興建,但半途而廢。茶膠寺遺跡可見祭壇上的五座密檐式方塔,是高棉的第一座全砂岩石建築,堅硬的長條青石,整齊的堆積在三層平台上,為扇山金字塔結構,五座蓮花塔底層平台長120米、寬100米,中央塔高50米。
托瑪儂神廟,柬埔寨吳哥窟著名景點之一。與周薩神廟的建築形式完全一樣,位置也相對稱。雖然很小,但基本結構與吳哥寺一樣,可算得上一座縮微模型。  遺址平面圖托瑪儂神廟在大吳哥城的東門口與塔高寺(茶膠寺)的中間,與周薩神廟隔著一條勝利之路相望,不過勝利之路是後來才興建的,因此不是特地將兩座廟蓋在路的兩旁。寺廟四周的城牆已經消失,但是看到寺廟的本體雕刻細致,有班蒂絲蕾宮(女王宮)的影子,而這裡的麗華塔女神非常迷人。雕工精細的托瑪儂神廟,小而美,供奉著濕婆和毗濕奴。和女王宮一樣,托瑪儂神廟也有體態豐滿的麗華塔女神,不過主塔的麗華塔女神站比較比直,沒有舞蹈的動作,感覺比較莊重,身上的裝飾品很多,頭上還有帶著棕糖樹花,是吳哥地區的重要農作物,露出豐滿的胸部,細腰長裙,手上還拿著蓮花,長耳下還垂掛著耳飾,可以說非常的莊嚴華麗。

周薩神廟建於公元12世紀初期索亞娃曼二世統治時期。與其北邊相距170米的托瑪儂神廟為同一時期建造,其建築布局、結構形式完全一樣。但這兩組建築為何而建,目前尚不清楚。只是在19世紀後期,駐柬法國軍官迪科在發現這組建築時,從當地人口中得知該廟是供奉周薩神(ChauSay)的,故法國人將其命名為周薩神廟(ChauSayTevoda)。



周薩神廟

“Say”是一個高棉人的名,而“Chau”一詞是印度語“王”、“Tevoda”一詞是印度語“神仙”,則整個名稱的意思應是“Say王的神”。而“Say王”具體是誰,或是一種誤傳,尚不得而知。也有可能是為紀念索亞娃曼一世而建,或是與舉行索亞娃曼一世遺留下的某種傳統儀式有關。在20世紀上半葉,法國人也對周薩神廟進行了清理和搶險加固工進入20世紀70年代,吳哥古跡與這個國家一起歷經了近20年戰亂的浩劫。直至1993年柬埔寨政府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了拯救吳哥古跡的國際行動。周薩神廟為印度教寺廟,屬小吳哥建築風格。是吳哥古跡中一座較小的寺廟,然而其建築布局所反映出來的宗教內涵又獨具特色:其一,周薩神廟主體建築中的西塔門、中央聖殿、東塔門與高架甬路、十字平台、神路貫穿於一條東西向的中軸線上,其他建築物對稱分布在中軸線兩側。同時在圍牆以內的主體建築又以像征須彌山的中央聖殿主塔為中心,

周薩神廟(20張)

統帥全局。其軸線對稱的建築布局顯示出主次分明的成熟組合。其二,周薩神廟遵循印度教山廟的傳統,將一座高約19米的中央聖殿主塔建於台座之上,像征著神在地上的山宅——須彌山。其他建築圍繞在其周圍。其傳統印度教風格烘托出建築的莊嚴神聖。由於建築體的組合極為緊湊、距離很近,使整個院落的空間較為狹小,人在其中,有一種森嚴而又神秘的感覺,同時又更顯中央主塔的峻偉氣勢。另外,由於受有限的結構跨度的制約,建築體內部的空間也極為狹小,通常情況下不適合居住。其三,用於建造神廟的主要材料,砂岩石的質地較為密實,便於雕鑿,主要用於建築外側結構的砌築,並被雕刻出各種花飾;紅色角礫岩石質地堅硬、孔隙較大,主要用於基礎內部結構和內襯牆的砌築。這種以石材為主體的建築構造體現出獨特的建築形式。其四,蓮花、天鵝尾等體現宗教色彩的裝飾性雕刻,則使人感覺到無處不在的宗教的神秘,其精美的石刻藝術展現出久遠神秘的高棉文化。遺憾的是,結構存在的缺陷也反應出建築設計中的不足。吳哥建築以其宏偉的氣勢、細膩的雕刻著稱於世,代表了9世紀至15世紀東南亞建築的最高水平。然而,這些建築在結構方面也存在諸多的缺陷;首先,建築構造的整體性較差。吳哥建築的結構多以石構件為主,構件之間沒有任何粘接材料,只有局部用鐵件連接。一旦建築體出現傾斜,上部構件很容易坍塌。其次,基礎結構薄弱。建築體的台座建在由砂、生混合的夯土層上,外側為石構件砌築的結構,內側為回填土。而台座上面的牆體部分是直接座在回填土上,並不是與台座的石結構部分為一體。由於回填土多為砂、土混合物,十分松散,經雨水衝刷、蟲蟻搬運和樹木生長,造成回填土的流失,承載力下降。從而導致上部結構的傾斜、坍塌。第三,部分構件的截面較小。吳哥建築的建造,通常是先將大塊石料進行堆砌,然後再根據建築的形狀雕鑿石料。這樣,經常會出現為了使石料鑿成特定形狀而造成構件受力截面變小,從而導致這一部分的結構成為建築體的薄弱部位。按照現今普遍被人們接受的觀點,吳哥時期建築的發展先後經歷了古蘭風格、布裡可風格、巴肯風格、庫苛風格、布萊魯風格、女王宮風格、柯林風格、巴芳風格、小吳哥風格和巴揚風格。每一種風格不僅反映了一個時期吳哥建築技術發展的水平,同時也反映了這一時期古柬埔寨人用自己的理解對傳統宗教的釋譯和對高棉藝術的追求。而在這一發展歷程中,周薩神廟所體現的小吳哥風格達到了吳哥建築發展的頂峰,充分展現了高棉藝術的輝煌。

其中周薩寺是由中國參與修護的,不過不知道是不是修復尚未完工,很多修復的痕跡明顯,雕刻技術也很差。對比其他國家的修復,作為一個國人,我都覺得有些不好意思。

參觀完幾處,已是中午時分。繼續下一站,班迭哥迪寺(BanteayKdei)。建於12世紀末,是一座宏大的佛教寺院,周圍有四面同心牆。四個入口全部都有主題,與附近寺廟相比,這裡非常清靜。門口有巴戎寺風格的微笑的佛像。裡面不算小,看一看也需要45分鐘。我想只是因為有太多比它出名的寺,以至於它如此清靜。

塔布籠寺隆重登場了,我想它的出名,應該是緣於古墓麗影中的場景。1186年,高棉國王Jayavarman在吳哥城勝利門的東南方修建了帶有古典巴戎風格的塔布籠寺,以祭祀他的母親。塔布籠寺完全按照具有廟宇和修院雙重功用的神殿修建而成,而且在當時還配有高僧、祭司和舞女。經過七百年的風雲變幻,早已衰敗的古城被法國人偶然發現,但是古寺昔日風采不在,就連百年古樹也要與它爭奪地盤,古老的石牆與回廊早已被樹根穿透,古寺只得在大樹的根部苟延殘喘,堅持著不被壓垮。樹根的盤繞與古寺的堅持成為一種鮮明的對比,也帶給世人一個震驚。在好萊塢電影《古墓麗影》中那些震撼人的照片就是在這裡拍攝的,這也是很多影迷前來感受神秘氣息的原因之一。







現在的塔布籠寺依然被壓在樹根下,堅守著世紀之迷,由於樹根與寺廟緊密地結合在了一起,人們對文物的保護也無從下手,無法想出既不讓古樹枯萎,也不讓古寺受損的方法,也只能眼看著兩者更深地結合……

我想塔布籠寺的特別其實就在於它和大自然已經融為一體,自然,寺內那些參天大樹和交錯巨大的樹根,是很多人的大愛。清水大哥就特別愛這處的樹木,一邊看一邊感嘆著下次一定要帶喜歡這些的朋友過來。我對於板根這些沒有太多的研究,我只是覺得震撼。如果小吳哥讓我震撼的是人類的偉大,那麼塔布籠寺就是自然的偉大。那些盤知錯節的樹,就這樣一點點甚於到建築之中,終於形成了眼前這樣獨特的景像。也許許多年後,隨著樹木的生長,塔布籠寺終將倒塌。但這不是很奇妙嗎?至少,因為樹木的存在,前往塔布籠寺的每個人在每個時分看到的景像,其實都應該是不同的。只是,這些不同很難用肉眼區分而已。在這裡,你深切感知,需要敬畏自然的力量。

從塔布籠寺出來,我們將日落前的一段時間再次花在了小吳哥上,多花了一個小時繼續貪婪的觀賞這一座偉大的建築。而今晚的日落,我們前去巴肯山,明知巴肯山日落的人多,然而當我們快步走上山,看到巴肯山廟前排隊的長長人群時,依然是嚇了一跳。雖然歷經半個多小時的排隊,我們終於上了巴肯神廟,然而發現日頭也已經下去了。只是聽一直在上面的人講今晚好像沒有什麼日落。我只能去看看晚霞。順便領略傳說中的人山人海。在整個吳哥,看到如此多的人,這也是唯一一次了。我想只要天晴,大家想安靜的看巴肯山日落的願望一定會落空。當然,我也明白了為什麼這是一個日落勝地。因為視野的確開闊,伴著周圍的背景也不錯。回來後,我想了下,雖然沒有在小吳哥和女王浴池看日落,但是這兩個地應該也是看日落的好地方,而且人一定比巴肯山的人少許多許多。於是,我們辛苦爬一次巴肯廟也只是為了領教這個氛圍。



回去的路上天已經黑了,今晚我們還是去第一天在暹粒的那家飯店吃飯。只是因為熟悉。吃完後早早回旅店休息,為第二天的皇家浴池日出做准備。我還是住在原先的房間,只是看到已經被撤走的加床,空蕩蕩的房間,一時覺得有些寂寞。

小貼示:

1.有關小圈應該怎麼走,發覺有太多的版本,這個和個人的時間、喜好有關系,可以在行前多做准備。不過一定要打印出一張行程,並和tutu車司機確認。並在每個寺之前確認名稱,不然,司機極有可能給你偷工減料。除非真的不在意到底去什麼地方,那就讓司機按照他的理解帶你走吧;

2.看完日出我們感覺不用回酒店休息了,除非真的體力不好。日出之後那段時間人真的很少,如果想安心看東西,一定要珍惜。要不然,小吳哥的人多的也超乎你的想像;

3.關於午飯,建議不挑剔的人自帶,不要在景區內吃東西,貴而且難吃。買水果最好先少買,嘗一下,遇到一個不良商人,賣給我們的芒果又酸又澀;

4.日出需不需要幾個不同的地方去看?我個人覺得有必要,當然,喜歡睡覺,又對日出沒有多大興趣的人除外。日落同理。

有關費用:

吳哥小圈包車12刀/車,平均每人4刀;

住宿22刀。


精選遊記: 暹粒-吳哥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