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普寧寺四大部洲建築一覽

作者: hzl01

導讀普寧寺的修建,與清朝平定准噶爾的歷史緊密相關。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朝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終於平定准噶爾,天山南北再次回到中國版圖。這是我們整個中華民族,在民族國家整合發展的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事。在此之前,清朝已經先後會盟外蒙古(1692年)和進駐西藏、青海(1720年)。平定准噶爾之後,清朝基本上完成了對新疆的統一,現代中國的固� ...

普寧寺的修建,與清朝平定准噶爾的歷史緊密相關。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朝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終於平定准噶爾,天山南北再次回到中國版圖。這是我們整個中華民族,在民族國家整合發展的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事。在此之前,清朝已經先後會盟外蒙古(1692年)和進駐西藏、青海(1720年)。平定准噶爾之後,清朝基本上完成了對新疆的統一,現代中國的固有疆域就此奠定形成。普寧寺正是乾隆皇帝為了紀念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而修建的,因此普寧寺本身就是一座紀念碑,像征著中國作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統一,具有彌足珍貴的歷史價值。而普寧寺這座“紀念碑”的特殊之處,就是使原來作為政治理論的“國家統一”思想,上升成為我們每個中國人共同信守的宗教信仰。

普寧寺是外八廟中第一座具有藏式風格的寺廟,坐北朝南,規模宏偉,金碧輝煌。寺的前半部分是典型的漢地寺廟,後半部分則是仿西藏桑耶寺建造的四大部洲,是藏傳佛教宇宙觀的集中體現。普寧寺建成後,乾隆皇帝又在北京清漪園(今頤和園)後山,建了一處與普寧寺格局相同的須彌靈境,然而頤和園的四大部洲建築,已經大部分被毀、改建,普寧寺四大部洲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曼陀羅建築群。

見下圖,四大部洲座落在大雄寶殿後,突兀而起的金剛牆高台上。



四大部洲由大乘之閣、日月殿、“四大部洲”、“八小部洲”和四座喇嘛塔組成,共19座建築,中心為像征宇宙世界中央的大乘之閣。大乘之閣的東西兩側,建有日殿、月殿。大乘之閣的東西南北四方正中,各建有一座台殿,即“四大部洲”。在“四大部洲”四個台殿的東西兩側,都各有一座藏式白台,共八座,稱“八小部洲”。在大乘之閣的四角,各建一座喇嘛塔,共四座。本文將對四大部洲的19座建築,作一個全面的展示。在這裡,我們首先截取了1982年由天津大學建築系、承德文物局編著,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承德古建築》大型畫冊中,普寧寺平面圖裡的四大部洲部分,用來標明四大部洲19座建築的具體位置。



一、大乘之閣

四大部洲的中心大乘之閣,像征宇宙世界的中心須彌山,雄踞在須彌座台基上,1959年至1962年間落架大修。大乘之閣通體為漢式樓閣,僅東、西山牆采用藏式。閣高37米,黃琉璃瓦頂。外觀為五層,正面出六檐,其中第二層置重檐。六檐的下兩檐為單面檐,不向閣的側面延伸,上四檐回轉四周。面闊七間,進深五間。第一層前設五間抱廈,第一層兩側附抱廈式空井階梯間,可通向東勝神洲和西牛賀洲。閣的第三層四面兩端收進半步架,第四層面闊收成五間,進深三間,四角每間覆以攢尖頂。在四座攢尖頂之間起第五層,平面成正方形,面闊、進深都收至三間,次間減半,覆以大型四角攢尖鎦金頂。這種五個攢尖頂組合的建築形式,普寧寺大乘之閣是唯一的孤例。乾隆皇帝御書“大乘之閣”陡匾懸掛於正面第五層檐下,滿、漢、蒙、藏四種文字書寫。“鴻庥普蔭”雲龍陡匾懸掛於第一層檐下。



大乘之閣內為三層,位置相當於外觀的下三層位置,外觀第四層僅為采光高窗,外觀第五層則只是閣外裝飾。閣內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觀音像矗立在漢白玉須彌座上,高22米,為世界最大的木雕佛像。

二、日殿、月殿

大乘之閣的東西兩側,建有兩個長方形台殿,即日殿和月殿,表示日月環繞宇宙世界運行。日殿、月殿均為黃琉璃瓦單檐廡殿頂的紅色小殿,下部均為藏式平頂白台。台殿上下均飾有藏式梯形盲窗,盲窗顏色與牆壁相反,下面白台的盲窗塗紅色,上面紅色小殿的盲窗塗白色。

1. 日殿

日殿位於大乘之閣的東側,坐東朝西。



2. 月殿

月殿位於大乘之閣的西側,坐西朝東。



三、“四大部洲”

大乘之閣的東、西、南、北四方正中,各建有一座形式各異的台殿,稱“四大部洲”。台殿上下均飾有藏式梯形盲窗,白牆的盲窗塗紅色,紅牆的盲窗塗白色,殿頂均為黃琉璃瓦單檐廡殿頂。

1. 南贍部洲

南贍部洲是進出四大部洲的門道。在普寧寺大雄寶殿後,築起高達9米的石砌金剛牆,依牆對稱設置東西兩道石階,各42級,金剛牆上座落著南贍部洲。南贍部洲下為凸字形紅台,紅台上建紅色梯形殿宇,俗稱三角殿。



2. 東勝神洲

東勝神洲下為彎月形白台,上建紅色長方形殿宇。



3. 西牛賀洲

西牛賀洲下為長圓形紅台,上建白色長方形殿宇。



4. 北俱盧洲

大乘之閣以北,采用疊石手法,賦予園林色彩,真山與疊石難分。北俱盧洲即建在假山上,方形紅台,上建白色方形殿宇。四大部洲內原分別供奉四大天王,現除北俱盧洲的北方多聞天王為原物外,其余三尊都是1992年新塑的。



四、“八小部洲”

在“四大部洲”四個台殿的東西兩側,都各有一座重層藏式平頂白台,飾有紅色藏式梯形盲窗,內有踏步可通上下,共八座,稱“八小部洲”。

1. 遮末羅洲、筏羅遮末羅洲

南瞻部洲的東、西兩側,分別為遮末羅洲和筏羅遮末羅洲,下層白台均為等邊六邊形,上層白台均為四方形。下圖為南瞻部洲及其兩側的遮末羅洲和筏羅遮末羅洲。



2. 體訶洲、毗提訶洲

東勝神洲前為扁六角形雙層白台的體訶洲,後為矩形雙層白台的毗提訶洲。下圖紅色喇嘛塔後面的雙層白台就是體訶洲。



體訶洲、東勝神洲、毗提訶洲三組建築,形成三層小台地,前後層層上升。下圖中最高處的雙層白台就是毗提訶洲。



3. 舍諦洲、嗢怛羅漫怛裡孥洲

西牛賀洲前為扁六角形雙層白台的舍諦洲,後為矩形雙層白台的嗢怛羅漫怛裡孥洲。下圖白色喇嘛塔後面的雙層白台就是舍諦洲。



舍諦洲、西牛賀洲、嗢怛羅漫怛裡孥洲三組建築,形成三層小台地,層層上升。下圖中最高處的雙層白台就是嗢怛羅漫怛裡孥洲。



4. 矩拉婆洲、僑拉婆洲

北俱盧洲的東、西兩側為矩拉婆洲和僑拉婆洲,均建在山坡上,為兩座等邊六邊形雙層白台。下圖為矩拉婆洲。



下圖為僑拉婆洲。



五、四座喇嘛塔

在大乘之閣的四角各建一座喇嘛塔,代表“四智”。四塔均座落在藏式方形白台上,下設塔座。此四塔與普陀宗乘之廟五塔門上兩側的四塔造型雷同,塔身有上下兩個塔肚,上有十三天相輪,上置寶蓋、承露盤、仰月、圓日、火焰寶珠。

1. 大圓鏡智塔

西北角呈圓形的黃白色塔上飾法輪,名叫大圓鏡智塔。



2. 平等性智塔

東北角呈覆缽形的黑灰色塔上飾十字寶杵,名叫平等性智塔。



3. 成所作智塔

西南角呈折角形的綠灰色塔上飾佛龕,名叫成所作智塔。



4. 妙觀察智塔

東南角呈仰缽形的紫紅色塔上飾蓮花,名叫妙觀察智塔。



精選遊記: 承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