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意甘南》系例

作者: dragonmam

導讀《禪意甘南》系例 禪意甘南(一)朗木寺(2風光)http://***/s/blog_537897450100wnab.html 禪意甘南(二)在路上http://***/s/blog_537897450100wvv0.html 禪意甘南(三)——黃河九曲第一彎http://***/s/blog_537897450100x2uj.html 禪意甘南(四)——拉蔔楞寺http://***/s/blog_537897450100xues.html 禪意甘南(五)--米拉日巴佛閣與僧眾http://***/s/blog_537897450100y9ue.html 欲觀詳情請至上述網址! 禪意甘南(一)朗 ...

《禪意甘南》系例

禪意甘南(一)朗木寺(2風光)http://***/s/blog_537897450100wnab.html

禪意甘南(二)在路上http://***/s/blog_537897450100wvv0.html

禪意甘南(三)——黃河九曲第一彎http://***/s/blog_537897450100x2uj.html

禪意甘南(四)——拉蔔楞寺http://***/s/blog_537897450100xues.html

禪意甘南(五)--米拉日巴佛閣與僧眾http://***/s/blog_537897450100y9ue.html

欲觀詳情請至上述網址!

禪意甘南(一)朗木寺





一夜西風兀自涼,萬朵梨花山拂滿。法輪瀝雪見梵淨,廟堂披銀鼓經幡。



到達這座高原“天堂”,已經夜深沉,海拔3350米郎木寺鎮在暗夜裡顯得幽冥而靜謐。匆匆就餐後,按慣例請導游安排明天早上山拍攝計劃,揣著一早飽覽朗木寺朝霞的願景,進入夢鄉。

“嘭、嘭、嘭……”。

夜未央,敲門急,擔著頭痛的高原反映,披衣起床,開門一看,天地白茫茫一片。試著出門在雪地裡走了幾步,一夜積雪已沒腳面。鵝毛大雪密匝匝甩在臉上,冰涼,一個機靈,甘南一夢初醒。

來時的網絡功課突然就浮現在眼前,此地除了藏傳佛教寺院外,出名的還有紅石崖和天葬台,因為這裡是全國唯一可以看到天葬的地方。

正想著,導游告訴我們一個好消息,今朝正好有天葬。是好運道,是好眼福,是好佛緣!再一個壞消息,上山並無路,積雪太厚,山路難行。所以實際上是難上山看天葬,自然更無朝霞和小鎮全景可拍攝了。





——雪飾松林潔如玉,經幡五色彩似花——

——禪房深深靜,僧魂幽幽冥——



——雪霽銀色濃,僧房月下空——


沒有佛緣也難看到天葬,今遇佛緣。可是大千世界已經多有災難戰爭,殺戮血腥,甚至恐懼瘆人之事,再要去觀支解屍體的事,實在驚心動魄,心力不濟。大雪封山,偶等凡民難度雪坡,正好就此罷了!

朝霞拍不著,山也登不了,天葬更不想看,一切為了安全,就選擇徒步游覽納摩大峽谷,探訪著名的紅石崖,白龍江探源。

跨過朗木寺賓館門前那坐小橋,已然到了四川境內。原來郎木這個寺不僅是一座寺院的名稱,同時也是方圓不足一公裡小鎮的名稱,鎮子很小,很袖珍,惟有一條窄街,一條小河穿鎮而過。

這裡的寺院也與其它地方的寺院不同。內地一般寺廟都是高院深牆圍攏,集中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地方;這裡單個寺院就有很多大小不一的殿堂組成,這些殿堂卻分布在山上山下好幾個地方,可以說是散落於甘川二省交會處的一個寺廟群。

其中甘肅與四川的省界只是一條流經鎮內,寬不過丈余,窄只得三尺的小河,名字叫“白龍江”。河叫江,湖為海,是藏甘青川的約定俗成。所謂白龍江只是條不起眼的小溪流,卻是嘉陵江上游最大的支流呢!





——村旁小池獨一樹,雪覆陌路多倒影——



——甘南一夜雪,朗木寺中僧——



——佛院重重雁塔飛空,高梁橫跨梵唄齊鳴——



——素裝淨土朗木寺——

這條溪北岸,甘肅這邊為碌曲縣郎木寺鎮,寺院叫達倉郎木賽赤寺,簡稱“朗木寺”;在溪南岸,四川一側屬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其廟宇則叫達倉納摩格爾底寺,簡稱“格爾底寺”。

二個鎮、二個寺隔著小溪相互守望,兩邊都是藏傳佛教寺院,寺與寺是名副其實的一溪帶水。不過間或還可以見到分屬伊斯蘭教不同教派的清真寺。

在這裡民族不同,信仰迥異,各種教派彼此共存;藏、回、漢,甚至外國人和平共處;僧與民和睦生活,做禮拜和曬大佛可以同時進行,實為罕見的宗教文化氣息。

原以為天沒亮就起來,匆匆吃點早餐就出門,應該是最早的趕山人了吧,卻不料在通往廟宇的雪地上早已經腳印斑駁,在這些深一腳淺一腳,大大小小的印跡上寫滿了勤勞的虔誠。

沿白龍江向峽谷踏雪而行,穿行在兩山夾峙的朗木寺小鎮。半坡上,山峰巔,零零落落布滿大大小小的寺院,在通往寺院的積滿皚皚白雪的山嶺,那幾條被早起燒香的信男善女踩出的雪泥路,就像一張潔白的五線譜,三三二二走著虔誠的僧人信眾,像是那點點跳躍的音符,這些線與點從村落連接到山上的寺院,組成很有韻律的晴雪圖。






——山舞銀蛇原馳腊像——



——蹚著雪路上天台,焚起松煙祈安泰——

——雪堆封腊像,素色裝銀蛇——



——山巔寺院朱牆紅,河畔影人攝色重——

穿著不同、語言各異的旅者行人走在雪地裡,黃帽朱服的喇嘛跨雪撞鐘,布衣襤縷的藏民攀冰踉蹌;赤衣長袍稚氣未卸的小僧,懷抱書包,結伴上課;紅男綠女的旅人,金發碧眼外國朋友,挎槍扛炮攝影愛好者踏雪而行。

也想試做撞鐘僧,攀上半山的煨桑台。沿信眾踏出雪痕,蹚著雪路爬山。坡陡無路,山泥和著雪被香客踩的泥濘不堪,幾欲滑倒,最後另辟蹊徑,干脆直接踏於新雪,開出新路。卻是喘著粗氣,一步一挪,十分艱難了。但是腳底板壓碎累雪的“哧哧”聲,卻是種清冽的痛快。

煨桑台是祈求佛主保佑的地方,是藏傳佛教多種祭祀方式中的一種。藏人煙祭煨桑時,把松枝扁柏等有香味的植物堆起來,中間放上糌粑青稞等五谷雜糧,然後灑上水,點燃後焚燒,以煙祀神,表達一份祈願之心。

許多藏民邊祈邊禱,祈亡靈超度;且頌且誦,願在世安康;上拜下跪,禱來世肉身。

讓縷縷升空青煙帶去祝福;指明人間正道;請焰焰飛騰烈火捎去願望,照亮天國神路。






——寒舍孤落深山空,雪凝樹掛水不凍——



——江破千堆雪,崖擁萬壑松——



——白龍江畔孤獨屋,青燈夜守篤信人——



——轉經桶房隨處現——



——燃木度辛苦,柴薪御寒冬——

從煨桑台俯瞰山下梵天淨土,山高雲低,銀裝素裹,坐落在山坳裡的郎木寺鎮,獨具魅力。山風凜冽,吹拂雪嵐蒸騰,藏民塌板房白牆黃窗,飲煙燎繞;白雪鋪蓋的寺廟紅牆金瓦,莊嚴肅穆,屋脊法輪金碧輝煌;僧俗民眾寧靜悠然,一派佛界風光。

風吹亂頭發,鼻腔裡滿是松柏清香的最純潔空氣,是陶醉於自然的美景?還是沉緬於佛國的禪靜?

“嚶…………”正念想中,晨鐘,融合於簌簌飛雪裡,竟然響徹耳畔。禪靜而靈動,演譯著佛教的真謗,表現了空靈的意境;宗教色彩的寺院裡訇訇的念佛誦經,與嚶嚶的寺院風鈴,正在詮釋禪學的奧秘,可惜吾等俗輩未能參悟其萬一。

揣著一萬個小心,半滑半挪下山,人便被周遭大山所淹沒。在群山環抱之中,那條隨行隨影,貫穿於整個行程的白龍江,突然就從一個被青松環伺,懸崖抱攏,深邃神秘的峽谷中奔湧而出,這是著名的納摩大峽谷。





——岩壁圖騰紅似火,樹間積雪白如棉——



——啊嘛呢叭咪哞,鐫在頑石中——



——白龍江水熱騰騰,峽口堆白雪皚皚——



——杆系經幡擁純潔,岩上佛爺慈悲切——



——經幡獵獵護神水,白龍潺潺佑眾氏——



——白龍江頭幡磕關,納摩峽谷崖閉門——

峽谷口四周危岩層疊,千岩競秀;懸崖值門,高嶺競立,二崖像扇門,夾峙一谷,白龍江奪峽口順流而下。周圍嶙峋光禿的紅石岩垂直峰起,像堵高牆探入峽谷,直向兩邊山上展開。

岩壁上鐫梵文經刻,有的鮮紅,有的金黃,與松間白雪相映生輝。絕壁,肌理紋路褐黑厚重;白雪,晶瑩綿白輕盈;神龕,莊嚴艷色神聖……一切都那麼自然地融合,讓人肅然起敬。

崖口之上全是松林,從擔著積雪的松枝間望去,狹長的谷地南側高山巔上,在縹緲的雪白背景中,莊嚴妙相的格爾底寺靜靜地佇立。

黃牆赤柱的寺廟,於高山之上顯得高妙威嚴;於白雪之中透出清潔純淨;於松林之中閃動神秘安靜……幾行信眾鶉衣百結,二三喇嘛僧袍朱赤,斜斜地攀登在雪山,向著這個莊嚴國土,梵淨之界逾行。

耳畔吹起佛風,嶺上誦出經文,面壁神址,靜冷的讓人靈魂機靈。

開闊的谷地上,雪山蒼茫,松林延山依水,順勢在峽谷山地鋪展,山坡上散放的牛馬,青松枝干擔起的積雪,森森林木,皚皚白雪,呈現出一派既恬靜悠然,又安詳莊嚴的山地牧場風光,難怪外國人要稱其為原始的東方小瑞士。





——山巔一寺頌妙相,松下百幡誦吉祥——



——雲紋佛中義,清雪凡人識——



——山野走銀像,江上裂懸崖——



——白龍江源夾山中,清溪河水冰雪融——



——孤石獨樹掛神旌——

深邃幽靜的納摩大峽谷,谷內谷外,燦燦地飄揚著經幡。溪中墜石之上,一串串黃旌飛起;江邊懸崖上,一片片彩旗卷揚;兩岸松枝上,一叢叢經幡環繞……這些五彩經幡隨谷底勁風飛舞,傳導出濃濃的宗教氣息。

這種叫“風馬旗”的彩旌,每面旗不同顏色蘊含不同的意義,一般從上到下的順序為藍、白、紅、綠、黃;藍為天,白為雲,紅為火,綠為水,黃為土;若以五行會意,則藍為水,綠為木,紅為火,黃為土,白為鐵。

它們用綿布、麻紗、絲綢裁剪,有方形,有角形,也有是條形;再印上吉祥物、祈願文、經文真言、符咒佛像等圖形;然後用用羊毛線依次縫在繩索上,成串成串拉掛在崖間,纏綿於松干,與近處白雪皚皚的雪峰、熱氣裊裊的溪水,遠端蒼茫蕩蕩的漠野、金光燦燦的廟宇,形成強烈的色彩對比,很衝擊眼球。

這種自然和佛造獨有的鮮明結合,在大地與蒼穹之間飄蕩搖曳,構成了一種連地接天的境界,這也正是“風馬旗”的禪意所在。

風無處不在,風是傳播,風吹幡舞,等於默頌經文一遍;馬勤勞奮蹄,馬是運送,繞旗一周,相當拜佛一次;讓風吹送,讓馬馱運,向上蒼神靈傳達人間辛苦,祈求庇佑。





——嶺上銀松煙雲飛,谷間彩旌勁風摧——



——納摩幽谷似咽喉,白龍噴雪突口出——



——峽谷隘口亂經幡,神水由此彙長江——



——雪蓋峽谷涵幽深,風張彩幡送心神——



——冰清高潔松林美——

五彩風馬旗,像征著天、地、人、畜的和諧吉祥,風將神喻播放人間,由馬將經文駝向大地,是溝通世俗與靈界的通用媒介。

據說是起源於佛祖。當年佛祖在菩提樹下,苦讀經卷,風起蓮池,竟然吹走了佛祖手中的經書,並將它們在撕碎成了千萬片,隨風吹到世界各地,這些得到經書碎片的苦難民眾,都有了幸福。。

穿過納摩大峽谷,站在白龍江源頭,望著神韻造像的山谷,仿佛遠離塵囂,靜在冥谷。滿目的五彩經幡,宛若指示善男信女脫卻凡俗皮囊,升去天國的路標。

靜,萬籟俱寂,惟存下幾種凡音尚能聞辯:一是身旁溪水“汩汩”流淌和聲;偶爾“簌簌”落雪吟唱;以及高原缺氧後劇烈的心跳。

心清淨,一切都清淨;心自在,一切都自在。靜謐之處與心靈獨處,平靜看清自己,觀照心海,竟然有“啊嘛呢叭咪哞”梵語梵音入耳,竟能剔去囂雜,洗淨塵埃……





——納摩峽谷飾冬色,雪松冰丘假瑞士——



——信仰旌旗繞青山,膜拜圖騰鐫懸崖——



——松柏累雪玉婷婷,禪房梵音妙吟吟——



——白龍吐裊裊,紅女踏妖嬈——

【未完待續】


精選遊記: 甘南

評論